人物:吳悌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京師出大黃,價直極相當。
未曾識道地,枉自費商量(冬至,舉僧問疏山:如何是冬來意?山云:京師出大黃。)
法身向上法身邊,會得咸通無后先。
一個矬來一個跛,擔(dān)為一擔(dān)更無偏(舉疏山垂語云:老僧咸通年已前,會得法身邊事。咸通年已后,會得法身向上事。云門問:如何是法身邊事?山云:枯樁。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山云:非枯樁。)。
洞徹是非如夢幻,轉(zhuǎn)身未免墮深坑。
須知別有通霄路,不許時人造次行(舉香嚴和尚一日上堂,時有僧問:不慕諸圣,不重已靈如何?嚴云:萬機休罷,千圣不攜,臘月扇子。此時疏山在眾,作嘔聲曰:是何言歟?低聲,低聲。嚴云:阿誰?眾曰:師叔。嚴云:不肯老僧那。山云:是,胡來胡現(xiàn)。嚴云:汝莫道得么?曰:道得,平地干戈。嚴云:汝試道看。山云:若教某甲道,須還師資禮始得。赤眼撞著火柴頭。嚴乃禮拜,舉前話問之。曰:何不道肯諾不得全,草賊大敗。嚴云:直饒恁么道,也須倒屙三十年。設(shè)使住山無柴燒,近水無水吃,分明記取,棒打石人頭,嚗嚗論實事。后住疏山,果如前記。)。
水北與花南,精廬近可探。
漁舟出清旭,鄰磬接空潭。
壞榜猶存字,晴山漸有嵐。
檐梅亞紅雪,幸得供瞿曇。
附:同作 許 松 烏噪披衣起幽期次第尋低頭穿竹徑清話叩香林梅古檐前亞山明屋角侵開扉尤可羨曲水滌塵心    同作(歙縣)汪還仁(笠人) 侵晨尋梵放隔竹啟僧扉岸曲溪痕見林疏山氣微茶香來坐具梅影上行衣漫作重游計高閑不擬歸
觀瀑詠事(嘉慶丁巳)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觀瀑雙文經(jīng)祖題,論年百歲逮將齊。
紀源我亦曾留句,兩事然疑始定兮。
按:亭仰對石壁俯臨溪水石壁名為涌翠巖亦皇祖御題也其上三間佛宇傍有池瀑水瀉自池擘石壁而出飛流落長溪溪上構(gòu)亭觀瀑所以得名也但瀑之源乃出佛宇傍之池而池中實無泉源康熙年間于茲寺西歷數(shù)道谷壑尋得一山泉接木板匣為溝渠沿山邊谷壑引流至寺池乃擘石壁而下則誠飛瀑矣飛瀑誠真飛瀑乎以皇祖圣明無微弗照不過藉司工者之巧為托綴景之虛名而已其后朕視木板匣為溝渠置山邊不雅且每費修飾因循其上山徑側(cè)果有一小泉命建一亭名曰瀑源(事在己卯年)鳩工疏山邊為溝渠越壑過谷引流曲折以達于涌翠巖之寺池則真有瀑源矣茲又閱數(shù)十年往來山徑中覺其泉細而石罅噴乳竇處不高于寺側(cè)之石池且越數(shù)層谷壑之遠無論木石之渠溝胥不能引細微且遠之泉以達寺池為飛瀑則所謂飛瀑者不過人輿置水滿寺池使泄而為飛瀑耳我皇祖不名之曰聽而名之曰觀或亦知其假借而寓有深意乎且予命以石溝易木匣之時未曾深知此事而司工之大臣三和必當知此乃隱而不言以遂朕過則為君者有過人臣不敢言以遂其過者多矣是不大可懼哉茲命皇帝率御前大臣及司工之人攜儀器步步測量乃知泉果低于寺池且其流細不能引至為飛瀑而自泉之下至寺池有山池九疊疊皆置閘積雨后山水漲流由沿山邊石溝以至山寺則誠真瀑矣山池在泉下泉漲水高亦未嘗不流至池則命泉為源庶亦可耳然三和終未明言及此也夫瀑源誠細事積數(shù)十年之久而茲乃得其實事之久遠文之委曲心之操蘊意之好實惡假皆不可以不記序而書之后之人或有以識吾志也矣
⑴ 搆亭溪中對飛泉及百皇祖御題曰觀瀑逮今歲年矣
千尺雪二首 其二 (嘉慶戊午)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雪源遠矣昔言詳(山莊瀑泉自涌翠巖上佛寺傍池中擘石壁而出飛落長溪其上構(gòu)亭名觀瀑以此但寺池中實無泉源康熙年間于佛寺西尋得山泉接木版匣為溝渠沿山邊引流至寺池擘石壁而下不過司工者巧為綴景虛名而已余于己卯年因木版匣為溝渠置山邊不雅且費修飾因循其上山徑側(cè)果有一小泉命建一亭名曰瀑源疏山側(cè)為溝渠引流曲折以達于涌翠巖之寺池似果有瀑源矣又閱數(shù)十年往來山徑中覺其泉細而低于寺池且越數(shù)層谷壑之遠未必能引致池中昨歲曾命皇帝率御前大臣及司工之人攜儀器步步測量乃知泉果低于寺池且其流甚細不能引為飛瀑而自泉之下至寺池有山池九疊疊皆置閘積雨后山水漲流沿山邊石溝以至山寺則所謂瀑源者特因泉漲水高因以命名耳詳見昨歲觀瀑詩案語),雪色今朝忽變黃。
自是上源山雨盛,疾來退亦疾其常。
靈谷樹千章。
碧殿長墻。
戎衣寒食萬椒漿。
花是戰(zhàn)場紅躑躅,民族繁殤。

無語看斜陽。
城郭茫茫。
人間正氣此祠堂。
塔影清鐘盤馬地,門外蓮塘。
注:明太祖遷志公骨函于靈谷寺,此江南巨剎也。今為國民革命陣亡將士紀念堂,葺舊無量殿而新之。俗以此殿純?yōu)榇u砌圓拱環(huán)門,巨麗無比,稱曰無梁,實東方建筑術(shù)上之一偉構(gòu)也。今榜曰正氣堂,為于右任先生所書。其前后坊若堂若及新建之一高塔,與將士公墓皆陜工程師劉夢錫先生所經(jīng)畫而督成之者。劉先生愛惜植物,于開辟馳道時,路中嘉樹猶多勿剪勿伐者。寺中今又遷志公石函于西院,疏山鑿泉,風(fēng)景獨佳。有平屋三楹,前軒后堂,擬宋代居室,建筑極為樸雅,軒前牡丹兩畦,皆殊品。欲使長安洛陽及北平之崇效寺都成余子。再其前矯然踞地,挾雷而欲奮飛者,將牧兒打碎之龍碑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