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仁宅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縉云人,字宗楷。宣德五年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為尚書魏源器重。金濂代源,以剛嚴(yán)懾下,棠與辯論是非,譴訶不為動。濂亦敬之。進(jìn)員外郎,錄囚南畿,多所平反。景帝時(shí)巡撫廣西,謝病歸,不攜嶺表一物,以清廉聞名。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十六
棠字宗楷,縉云人。宣德庚戌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超擢本部侍郎,巡撫廣西,有《蒙齋集》。 田按:宗楷在刑部以善聽斷名于時(shí),超拜侍郎,巡撫廣西,有惠政。以思明土知府黃岡為庶兄厷所殺,宗楷廉得其實(shí),獄已具。厷使人走京師,請景帝廢太子立己子。帝大喜,立擢厷都督同知。遂不得竟其獄,謝病歸。詩有陶、韋遺韻。
維基
李棠,字宗楷,浙江縉云人。
明朝官吏、進(jìn)士出身。
宣德五年(1430年),李棠中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為刑部尚書魏源、金濂所器用。
晉升為刑部員外郎,多所平反,進(jìn)郎中。
景泰年間,升為侍郎。
隨后巡撫廣西,提督軍務(wù)。
景泰三年,思明土知府黃鈞嗣位,為庶兄黃矰使人殺滅家族,并以盜亂誣告。
李棠率右參政曾翚、副使劉仁宅捉捕。
黃矰則派人進(jìn)入京師,上書請明景帝廢太子,立己子。
明景帝大喜,則立升黃矰為都督同知,免除其罪。
李棠得知后郁郁,累疏請求借病歸鄉(xiāng),卻不領(lǐng)嶺表一物,以示清節(ji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6—1516 【介紹】: 明湖廣華容人,字時(shí)雍。
劉仁宅子。
天順八年進(jìn)士,改庶吉子,授職方郎中。
傳成化間曾隱匿鄭和航海檔案,以防憲宗仿成祖所為。
弘治六年治張秋鎮(zhèn)河決,擢戶部左侍郎。
十一年,引疾歸,筑草堂于東山下,讀書其中,時(shí)稱東山先生。
越二年,起右都御史,總制兩廣軍務(wù)。
十五年拜兵部尚書,數(shù)疏陳國事,深得孝宗信任。
武宗立,權(quán)幸用事,爭之不得,乞休歸。
劉瑾復(fù)坐以事,戍肅州。
瑾誅復(fù)官,尋致仕。
卒謚忠宣。
能詩,有《東山詩集》、《劉忠宣公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時(shí)雍,華容人。天順甲申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職方郎中歷官右都御史總督兩廣拜兵部尚書贈太保謚忠宣有東山集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四
大夏字時(shí)雍,華容人。天順甲申進(jìn)士,選庶吉士。改兵部主事,歷員外、郎中,以忤閹系獄。尋出為福建參政,進(jìn)廣東布政使,改浙江,擢副都御史,治張秋河,進(jìn)戶部侍郎,兼左僉都御史,理宣府兵餉,移疾歸。起右都御史,總制兩廣軍務(wù),拜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賜歸。以忤劉瑾逮系,遣戍肅州,赦歸。卒贈太保,謚忠宣。有《東山集》。 (何孟春《燕泉集》:劉東山公晚年肅州之謫,雖由逆瑾,其實(shí)公同年焦閣老芳為之。公與焦素?zé)o他,焦特忌公名耳。岑猛賂既行,瑾集大臣議欲置公重辟,諸大臣惴不敢吐一語,獨(dú)都御史屠公滽曰:「劉某何罪,必欲文致之!」瑾怒,明日大臣以屠議奏,瑾謀于焦及吏部尚書劉宇,宇又素嫉公者,署:「劉某輕議夷人遷徙,發(fā)遠(yuǎn)戍?!硅鯏M廣西邊衛(wèi),焦曰:「是送彼歸也?!鼓硕C州。公《西行稿》載公赴肅州時(shí),故舊皆避不來會,獨(dú)鄉(xiāng)人嚴(yán)仲洪贈詩,公和笞之。公《過六盤山寄西涯閣老》詩末句云:「寄語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幾時(shí)還?」嘆同年也。后歸自六盤,和前韻末句云:「憑誰寄語中州子,前度劉郎今已還。」中州子,焦與劉也。其事蓋如此。 《蠖齋詩話》:劉忠宣公乎生不刻意作詩,間有為而作者,皆事核意真,情到興具。如《撫諭田州》句云:「如何萬頃桑麻地,天與夷人作戰(zhàn)場?!闺m土官岑溥亦感也。出錦衣獄中有句云:「紅塵未了清時(shí)債,白發(fā)重來此地游。」蓋公為兵部郎中,嘗下獄也。謫戍甘肅,《過六盤山》句云:「綠野誤為三品地,白頭今到六盤山?!股w以為終于侍郎不起,未必有此謫也?!吨喫咀又丁肪湓疲骸笀?bào)國未能平海宇。充軍終是累兒孫?!股w以逆瑾有劉某永遠(yuǎn)充軍之批旨也。又云:「猶有先朝宣召夢,急趨黃屋面承恩?!股w思孝廟君臣相遇,千載一時(shí),雖在謫所不忘情也?!吨喫浲隆吩娫唬骸笗r(shí)事何人苦變更?邊城持戟半儒生?!股w劉瑾用事,士大夫有罪多譴謫甘肅也。 田按:忠宣一代名臣,詩非所留意,語特軒爽。)
維基
劉大夏(1436年—1516年),字時(shí)雍,號東山,自號東山居士,湖廣華容縣(今屬湖南)人。天順己卯湖廣解元,甲申進(jìn)士。弘治年間,官至兵部尚書。天順三年(1459年),劉大夏中式湖廣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天順八年(1464年)成進(jìn)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憲宗成化初年館試,大夏本可留任翰林官,但他自請改部職,被任命為職方司主事,升兵部車駕司郎中。成化十九年(1483),升福建右參政,有政績。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擔(dān)任過廣東布政使。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廣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反叛,劉大夏前往平息。弘治十五年(1502年)官至兵部尚書。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上疏請求歸隱。正德三年,九月,以岑猛事,入北鎮(zhèn)撫獄,劉瑾欲置之死地。幸賴左都御史屠滽和宰相李東陽相救,改判處充軍肅州(今甘肅酒泉)。在肅州的官吏怕得罪劉瑾,不敢供給膳宿,只有三名學(xué)生供養(yǎng)他。正德五年(1510)夏,遇赦歸。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卒。贈太保,謚忠宣。葬于華容縣勝峰鄉(xiāng)話崗村的山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