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萬元吉

相關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猛如虎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1 【介紹】: 明末蒙古人。
降明,居榆林。
驍勇善戰(zhàn),積功至游擊。
崇禎間參與鎮(zhèn)壓農民軍,殺混世王、九條龍,擢薊鎮(zhèn)中協(xié)總兵官。
旋以故落職。
十三年,從楊嗣昌入蜀,監(jiān)軍萬元吉擢之為正總統(tǒng)。
曾率兵追擊張獻忠。
十四年,開縣黃陵城之戰(zhàn),為獻忠所敗。
會疽發(fā)于背,退守南陽。
十一月守城拒李自成,城破,巷戰(zhàn)死。
文士昂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文士昂(1585年—1648年),字抑之,號臺仙,湖廣長沙府攸縣人。
天啟元年辛酉科舉人,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士。
刑部觀政,三年授四川華陽縣知縣,四年本省同考,崇禎元年(1628年)考選,三年授工科給事中,養(yǎng)病。
四年復除原職,巡視工程,五年管理皇城四門,又巡視廠庫,六年巡視太倉,八年升四川按察司副使,十二年升參政、分守上川東道,十三年考察,降云南右參議、臨沅道。
弘光時授云南按察使,旋轉左布政使。
南京失陷后,又去江西吉安聯(lián)絡萬元吉、楊廷麟、湖廣何騰蛟、堵胤錫等人抗清,順治三年(1646年)湖南失守,攜全家隱跡涼江。
順治五年被清朝攸縣知縣于穎然逮捕,解送長沙,又押送武昌,八月二十七日在武昌就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6 【介紹】: 明江西新昌人,字剛長。崇禎四年進士。由宣城知縣入為戶科給事中。十五年冬,都城戒嚴,泰來陳戰(zhàn)守數(shù)策,改授兵科,出視諸軍戰(zhàn)守方略,以功遷吏科右給事中。乞假歸。南明隆武時,歷右僉都御史,提督江西義軍。清兵入贛后,泰來與舉人曹志明等攻撫州,敗死。
維基
陳泰來(?
—1645年11月14日),字剛長,江西瑞州府新昌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陳泰來是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舉人,到崇禎四年(1631年)成辛未科進士,兵部觀政,獲授宣城知縣,轉任戶科給事中;崇禎十五年(1642年)冬天北京戒嚴,他陳述戰(zhàn)守的策略,總督趙光抃指出他和與同官荊祚永清楚邊境軍情,行間奏報適宜讓二人參與,獲許可。
他又曾經請假帶來一萬名士兵,肅清天子的車駕,讓崇禎帝認為他有氣魄。
很快他改任兵科,視察各軍隊的戰(zhàn)守方略,上奏界嶺失事,彈劾副總兵柏永鎮(zhèn)論死;因功轉為吏科右給事中,請假回鄉(xiāng)。
弘光帝繼位,起用陳泰來任職刑科,他不赴任;寧州土寇攻打新昌,他固守全城,但邑人劉弘毅因此力戰(zhàn)而死。
隆武帝福京朝廷擢升他為太常少卿兼兵科,和萬元吉共同守衛(wèi)贛州,不久轉為太仆卿、僉都御史,提督江西義軍,任命袁應夢為參軍,張?zhí)熹邽樗攫A。
清朝軍隊(《明史》則指是李自成部下)侵略掠新昌,陳泰來與熊維樸共同攻破。
當初,益王朱慈??于建昌起兵,陳泰來與胡維霖、李九華、熊士逵打算跟從,按察使漆嘉祉、舉人戴國士認為不可,說:「先生接受朝廷任命,現(xiàn)在又跟隨益王,打算奉益王入朝嗎,益王一定不妥協(xié)。
服侍二人代表懷有貳心,先生為國事捐獻身家,本來教以忠誠,但現(xiàn)在卻先表露貳心,誰會原諒?
」陳泰來就停止此事。
然后建昌失援,新昌失守,戴國士投降,投入金聲桓麾下。
陳泰來怨恨地說:「我被逆賊欺騙,你原來為敵游說,都是國事而已,益王與朝廷又有何分別?
」有意誅殺戴國士,但顧及自己力薄不敵,仍和他通好。
其時有曹志明、曹國祺、聶棟、王平東、李維楨、黃柍、晏揚勛、任汲、李淩洪、黃國彥等人在上高起兵,稱「七家軍」,陳泰來就和他們聯(lián)合,并連黃朝宣軍隊。
隆武元年(1645年)十一月恢復上高,斬殺知縣張朝荃,又取回新昌寧州,斬知縣李全家,羞辱戴國士妻子和親友數(shù)人,數(shù)落他的罪行。
泰來又和下園劉氏義師包圍瑞州,但未攻克;金聲桓引清兵攻入新昌,守將出降,他來到界埠,曹志明、王平東、黃柍、任汲、李淩洪等人自上高移師會合,進攻撫州。
十四日,上高黃鼎彝降清,帶領清軍,陳泰來戰(zhàn)敗,與劉詔新、諶廷樁、胡親民一同戰(zhàn)死。
又有說法指戴國士與陳泰來為姻親,已經投降,權充驛傳道。
金聲桓使人招陳泰來,召重兵緊隨其后,國士入泰來營相見,清兵就已壓陣,他敗走黃氏祠自刎死。
萬發(fā)祥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6 【介紹】: 明江西新喻人,名養(yǎng)正,號瑞門,以字行。性孝友,積學力行。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破北京時,被俘。大順軍撤時南歸,寓吉州。南明隆武帝授為兵科給事中。清軍破贛州,被殺。
維基
萬發(fā)祥(17世紀—1646年11月8日),名養(yǎng)正,字發(fā)祥,以字行,號瑞門,江西臨江府新喻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萬發(fā)祥在十六歲時成縣學生,博學而才高,有籌劃國事的志氣,父母去世后服闋才參加科考,得督學侯峒曾置于前列;崇禎十二年(1639年)在馬世奇主考的江西鄉(xiāng)試中舉人,同考官萬載知縣唐昌齡評其策論中有「忠肝義膽,可覘他日立朝」的句子。
次年(1640年)會試僅中副榜,回鄉(xiāng)后條議解除馬糧、折布等弊政,又讓產給兄弟、建宗祠奉先祖先,事關名教都會發(fā)憤抗言;到十六年(1643年)再次參加會試得吏科都給事中吳麟徵提拔,殿試成二甲進士,館選時由左都御史李邦華揀為庶吉士第五人,旋授翰林院編修。
甲申之變后,萬發(fā)祥發(fā)誓殉死,但服毒數(shù)次也不死,絕食數(shù)日又不死,得知馬世奇和吳麟徵殉難就前往哭喪,被大順軍隊抓獲;大順朝廷打算授官給他,他堅持不接受,牛金星發(fā)怒裍夾他,暈倒復蘇后再押赴西市,他也不為所動。
不久清兵攻至,他就往南方逃走投靠編修楊廷麟,每天素衣向北哭,哭到淚盡而劉血;廣信舉人劉日杲抱負忠憤,二人對哭,日杲為其寫下《貞女歌》。
隆武帝于福州即位,楊廷麟與萬元吉奉命守衛(wèi)贛州,萬發(fā)祥兼任兵科給事中從守,清軍包圍圍急,楊廷麟守大南門,他則守小南門。
十月三日城將破,他依然穿著甲胄督戰(zhàn),到天光時遭清軍擒獲,不屈身中三刀而死。
其弟萬衍祥輯錄遺文,入崇祀鄉(xiāng)賢及忠孝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賜謚烈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6 【介紹】: 明江西清江人,字伯祥。崇禎四年進士。授編修。好學,充講官兼值經筵。后改兵部主事,贊盧象升軍。象升戰(zhàn)死時,廷麟適奉使在外,得免。清兵南下,南明唐王授廷麟吏部右侍郎,進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一度收復吉安。未幾退保贛州。清順治三年,清軍圍城半年,守者皆懈,城破,廷麟投水死。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祥,清江人。崇禎辛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改??方主事降調起補編修有兼山集
維基
楊廷麟(?
—1646年),字伯祥,號機部,晚年自號兼山,江西臨江府清江縣人。
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聯(lián)捷辛未科進士,都察院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六年授編修。
其性勤學好古,聞名翰林,充講官兼直經筵,與黃道周、倪元璐并以文章節(jié)義名天下,稱為「三翰林」。
六年任鄉(xiāng)試同考官,管起居注。
當時清兵之患正熾,廷麟力爭主戰(zhàn),曾上疏痛斥朝廷中主和的大臣。
楊嗣昌恨之,謊稱廷麟知兵,改授以兵部職方主事。
贊盧象升軍。
象升得廷麟竟大喜,即令廷麟往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負責運送軍糧。
崇禎十一年(1639年1月)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兵進駐巨鹿(今屬河北)的賈莊,僅剩五千殘卒,已斷糧數(shù)日。
象升派遣楊廷麟求助太監(jiān)高起潛于雞澤。
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升軍中大哭。
楊廷麟在保定往真定路上忽聞象升全軍覆沒,放聲大哭。
而嗣昌本以為廷麟亦死,及聞廷麟正好奉使在外,悵恨久之,再貶到江西。
李自成陷北京,廷麟聞之慟哭,募兵勤王。
復知福王被擁立乃止。
唐王時授以兵部尚書,協(xié)同守將萬元吉據(jù)贛州(忠誠府)。
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四月十四日清兵攻贛州,廷麟死守半年,五月,部將張安在城東梅林與清軍激戰(zhàn)失敗,六月,廣東兵支援贛州。
十月初三日,清軍副將高進庫、馮君瑞攻南門,副將劉伯祿、賈熊、白元裔、何鳴陛攻東門,副將徐啟仁、楊武烈、崔國祥攻西門,副將李士元等攻龜尾。
至四日深夜,清軍登城拆垛,蜂擁入城,城陴和巷戰(zhàn)死者如麻,黎明,清軍佔領贛州城。
萬元吉投貢江而死,廷麟整戎佩刀赴城西清水塘投水而死,清將賈熊嘆道:「忠臣也!
」以四扇門為棺,葬于南門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8—1641 【介紹】: 明湖廣武陵人,字文弱。楊鶴子。萬歷三十八年進士。除杭州府教授,累進戶部郎中。天啟初,引疾歸。崇禎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書,用“四正六隅”(十面網(wǎng))之策圍攻農民軍。聞熊文燦在閩辦海盜有成效,薦之總理六省軍務。文燦專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為之解。十一年,奪情入閣,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關,盧象升主戰(zhàn),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升孤軍戰(zhàn)歿,嗣昌貶三秩,戴罪視事。十二年,文燦招降之張獻忠等再起。崇禎帝特旨命嗣昌督師。次年,經襄陽入川駐重慶,追擊獻忠軍。而獻忠“以走致敵”,明軍疲于奔命。十四年,獻忠軍長驅出川,破襄陽,殺襄王。時李自成亦破洛陽,殺福王。嗣昌聞之,畏罪自殺。有《楊文弱先生文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文弱,武陵人。萬歷庚戌進士,歷官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傅
維基
楊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號字微,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隸建平(今安徽郎溪)。
明末政治、軍事人物。
出身門閥,祖父楊時芳乃武陵名士,父親楊鶴以督軍著世,嗣昌為人雅好文藝,博聞強記、有辯才、文筆,與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鐘惺等來往。
亦喜軍事,設「四正六隅」之策以滅流寇,一度頗有成效,后流寇復起,李自成烹殺福王朱常洵,張獻忠焚殺襄王朱翊銘,嗣昌憂悸以病卒,追贈太子太保。
葬桃源金廠溪。
楊嗣昌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中進士。
歷任杭州府儒學教授、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戶部郎中。
天啟年間因受閹黨排擠,稱病歸里。
崇禎元年(1628年),起為河南副使,加右參政。
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永平。
崇禎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撫寧境內山海路、石門路),崇禎六年(1633年)升山海關巡撫。
官至兵部尚書。
崇禎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楊嗣昌至京師,兩人談話后,帝曰:“恨用卿晚。
”六月,被任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yún)C務。
崇禎十一年(1638年),奏請修繕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舊易新,極其壯固”。
嗣昌力主“安內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wǎng)”戰(zhàn)術,各個擊破。
所謂“四正”是陜西、河南、湖廣、鳳陽四鎮(zhèn),“六隅”則是延綏、山西、山東、應天、江西、四川六區(qū)。
集合“四正六隅”為十面羅網(wǎng),各有側重,協(xié)同配合,“隨賊所向,專任剿殺”。
嗣昌增兵十四萬,加餉銀二百八十萬兩。
由熊文燦為五省軍務總理,剿撫兼施。
此舉在一年內頗見成效。
張獻忠、羅汝才等闖軍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陜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軍三路大軍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動,崇禎帝和戰(zhàn)不定,楊嗣昌時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力主議和。
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財力不足以支持兩線作戰(zhàn),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建議;但盧象升主張堅決抵抗,遂率諸將分道出擊,與清軍戰(zhàn)于慶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然嗣昌手握兵權,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屢戰(zhàn)失利,最后戰(zhàn)死沙場。
大學士楊嗣昌卻一意誣陷象升臨陣脫逃,派士卒俞振龍等三人前往查看。
俞振龍不畏淫威,堅持指認象升遺體,「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張目曰:『天道神明,無枉忠臣。
』」 千總楊國棟因為不肯順從楊嗣昌意思修改塘報,堅持象升已戰(zhàn)死,而被處極刑。
崇禎急調洪承疇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虧一簣。
后李自成往河南發(fā)展。
崇禎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楊嗣昌以大學士督師,賜尚方寶劍,前赴湖廣指揮圍剿張獻忠等。
嗣昌與陜西副將賀人龍、李國奇夾擊張獻忠于太平縣瑪瑙山(今四川萬源),史載“大破之,斬馘三千六百二十,墜巖谷死者無算。
”崇禎表示嘉許,有手諭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辭朝至今,半載有余,無日不懸朕念,與行間將士勞苦倍嘗,而須發(fā)盡白,深軫朕懷。
又聞卿調度周密,賞罰嚴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圖”。
接下來寒溪寺、鹽井、木瓜溪等地連戰(zhàn)皆捷。
但此時明朝官軍內部矛盾重重,諸將多不用命,賀人龍與左良玉皆擁兵自重,不聽使喚。
楊嗣昌下令:赦免農民軍將領羅汝才等人的罪狀,唯獨張獻忠不赦,有擒張獻忠者,賞白銀五千兩,錦衣衛(wèi)指揮使世襲;斬殺張獻忠者二千兩,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世襲。
張獻忠則戲謔地回應稱:“有斬督師(楊嗣昌)來者,賞銀三錢。
”還四處張貼,嗣昌非常害怕且驚訝,認為左右都是張獻忠的臥底。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陽,烹福王朱常洵。
二月初四半夜,張獻忠一日夜馳三百里出四川,奇襲襄陽,初五日,在西門城樓殺襄王朱翊銘。
朝野震驚,時人認為藩王遇難,將領必須負責,所以嗣昌憂懼交加,嗣昌在給湖廣巡撫宋一鶴的信中寫道:“天降奇禍,突中襄藩,仆嘔血傷心,束身俟死,無他說矣。
”舊病復發(fā),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監(jiān)軍萬元吉問他為何不報知皇上?
楊嗣昌只吐出兩個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園。
楊嗣昌死,自此戰(zhàn)爭主動權轉入闖軍手中。
兵部尚書陳新甲以陜西三邊總督丁啟睿接替督師,并起用原兵部尚書傅宗龍繼任陜西三邊總督,負責剿寇。
此后張獻忠攻破武陵,特恨楊嗣昌,掘其七世祖墳,焚其夫婦靈柩,并把其尸體斬斷出血。

人物簡介

維基
楊兆升(16世紀—1645年),字寧侯,號升之,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啟元年(1612年),楊兆升中式辛酉科應天鄉(xiāng)試,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士,初授浙江蘭溪縣知縣,天啟四年(1624年)丁父艱,服闋,天啟七年(1627年)補桐鄉(xiāng)縣知縣,崇禎元年(1628年)調知烏程縣,任內為政寬厚、開化人民,所到地方都有聲譽。
崇禎四年(1631)以治行最,徵拜南京禮科給事中,居南垣五載,與同邑秉政鉅公不協(xié),因病乞假歸鄉(xiāng)。
安宗時,起為戶科給事中,升太常少卿兼都給事中,奉命考核南直隸駐守武官,凡經兵部督撫的不才者,以及經其他衙門濫授官者都削官為民,不法者查明究治。
之后調任戶科,隨即連續(xù)彈劾錢元愨、萬元吉、張捷推薦逆臣,不跟從聽察。
時阮大鋮發(fā)起“順逆案”,原北京降順官員被廢錮捕殺,支持此議的禮部右侍郎管紹寧與楊兆升被恨入骨。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京淪陷,楊兆升歸鄉(xiāng),原中書舍人宗灝北逃降清,并隨清軍南下,出任常州府知府,立即推行“薙發(fā)令”,閏六月二十九日,逮捕管紹寧與楊兆升二人全家,將其全部屠殺。
楊兆升臨刑時依然不屈服,說:「存此數(shù)莖白發(fā),下見先帝九京,有馀榮焉,與薙發(fā)茍活者所得孰多?
」最終被打死。
他的妾侍姚氏入官,出家矢志為尼。
陳藎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陳藎(17世紀—17世紀),又名陳賡,字鳴墀,直隸魏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陳藎是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舉人,到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工部觀政,七年授大理寺右評事,十年丁憂。
十三年補左評事。
累任職授廣信府知府、福建參議,有德行。
崇禎十七年(1644年)擔任御史巡行云南,上疏請求弘光帝派兵保衛(wèi)當?shù)厮氖f公帑,獲準許,并加監(jiān)軍銜。
陳藎為人傲慢,不懂得軍事,宗室朱壽??招募三萬名士兵、二千匹戰(zhàn)馬、十二匹象,軍隊驍勇、兵器鋒利;成軍后派趙應選、胡一青、王永祚、蒲纓到黔、楚,但是南京已經失陷。
隆武帝提拔陳藎為僉都御史,命令他到福建,路過吉安,萬元吉招引守城,多次打敗清朝軍隊。
之后二人意見不合,陳藎引退到南安,吩咐趙應選與胡一青支援忠誠。
忠誠府失守,陳藎敗走寶慶,因為部下被張先璧、劉承胤控制而失意,回到隆回居住。
后來王進才搜掠他家,他轉至奉天,在當?shù)赜粲舳K。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6 【介紹】: 明浙江海寧衛(wèi)人,一作海鹽人,字觀我。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崇禎初,為濟南知府。累官湖西兵備僉事,駐吉安。吉安不守,走贛州。清兵破城,自殺。
槜李詩系·卷十八
期生字觀民,宗孟次子。
萬歷丙辰進士。
由部曹守長沙、南昌。
時州郡多立珰祠,生不可。
府藏有羨金數(shù)千,吏以成規(guī)請,徉受之。
三年憂去,呼吏還之,封識如故。
癸未冬,獻賊破江西三郡,御史李邦華薦生,擢湖西道,未赴而甲申難作,將誓死,聞金陵建號,遂蒞任。
以一寶劍系黃縠自隨,曰:此吾畢命物也。
至江西,屢晉太仆卿。
乙酉金陵破,生與督師萬元吉為固守計,遣二客東歸。
作書與家人訣,有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我道固當然,忠魂恨無補之語。
及大兵圍贛州六閱月,城中食盡,生呼長隨吏楊大器、杜鳳、蒼頭張卿輩,托以身后事。
大器等泣請突圍出,生不可。
城陷,朝服再拜,登章貢臺,解黃縠自經。
張卿、馮吉、詹守道皆從死。
時丙戌十月四日也。
大器與友人曾堯昶解其縊,排墻覆之。
未幾臺焚,大器等殮骨石函瘞臺下,識以墜鐘。
明年,大器將入廣,移至萬安百嘉村僧舍,屬堯昶守護,以待歸葬。
越二年,生仲子,至江西求之不得。
又十八年,堯昶白萬安令胡樞,贈以資,乃負骨歸。
海上人稱曾義士云。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觀民,海鹽人。萬歷丙辰進士,歷官江西按察副使分巡湖西有弱水山人詩集
維基
彭期生(1593年—1646年),字觀我。浙江海寧衛(wèi)(海鹽縣)官籍直隸滁州全椒縣人,明末官員。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中丙辰科三甲進士,授徽州府教授。崇禎初年,任濟南府知府,因囚犯逃跑牽連,謫官布政司照磨,移應天府推官,轉南京兵部主事,進郎中。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亂江西,彭期生遷任湖西兵備僉事,駐吉安。吉安失守后,轉至贛州,偕楊廷麟招降張安等,加太常寺卿,仍管理兵備事宜。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十月初四,清軍攻破吉安,彭期生冠帶自縊殉國?!?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3 【介紹】: 明江西德化人,字彥清。天啟五年進士。崇禎中歷兵部職方郎中,出閱薊遼軍務,盡曉邊塞形勢、戰(zhàn)守機宜。十一年冬,以清兵入內地,擢密云巡撫,至即發(fā)監(jiān)視中官鄧希詔奸謀,帝遣中官孫茂霖核實,光抃反得罪,遣戍廣東。十五年,兵事急,復官,拜兵部右侍郎,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諸鎮(zhèn)軍務。時薊州已陷,清軍四出。光撲所督諸路援軍,相互觀望。次年,邀擊北撤清軍,兵敗,坐誅。
維基
趙光抃(1595年—1643年),字彥清,號石谷,江西九江府德化縣人。
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五年(1625年)聯(lián)捷乙丑科進士,鄉(xiāng)人曹欽程父事魏忠賢,驟得太仆少卿。
光抃語之曰:「富貴一時,名節(jié)千古,君不可不審。
」欽程惡之,即日出光抃父贊化為南寧知府。
南寧惡地,贊化侘傺而死。
光抃奔喪歸。
崇禎初,服闋,除工部都水主事,榷清江關,又丁祖母李宜人喪歸。
崇禎十年服闋,起升兵部職方員外郎,進職方郎中。
光抃喜談兵,才氣雄豪,出語無忌,兵部尚書楊嗣昌奇服之,曰:「吾不及光抃。
」屢疏薦之。
十年秋,升太仆寺少卿,遣閱薊、遼戎務,盡得邊塞形勢,戰(zhàn)守機宜,列十二事以獻。
明年冬,清兵入密云,總督吳阿衡敗歿,廷議增設巡撫一人,駐密云,遂擢光抃右僉都御史任之。
至即發(fā)監(jiān)視中官鄧希詔奸謀。
帝召希詔還,而令分守中官孫茂霖覈實。
茂霖為希詔解,光抃反得罪,遣戍廣東。
后希詔卒誅。
崇禎十五年(1642年),兵事益棘,宜興周延儒再柄國,有言薦光抃者,周以其年家子也,特起之戍中,微示意曰:以四萬金進,可得永督。
光抃家素來富饒,聞命,持數(shù)萬金入都為軍資。
既至,帝召見德政殿。
奏對稱旨,拜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諸鎮(zhèn)軍務。
時清軍已克薊州,分兵四出,命光抃兼督諸路援軍。
諸援軍觀望,河間迤南皆失守。
光抃不敢救,只領兵尾隨清軍而南。
又聞塞上警,又驅而向北。
廷臣交章劾光抃,謂列城被攻不救,退回高陽,坐視淪覆。
明年復論光抃及范志完。
四月,清兵北旋,光抃、唐通、白廣恩等八鎮(zhèn)兵邀于螺山,命放大將軍炮,無敢應者,光抃下馬自執(zhí)炬放之,敵相顧指曰:好漢!
好漢!
終不敵敗走。
帝聞,大怒。
清軍退兵后,京城解嚴,遂與范志完并獲罪免職。
帝召見雷演祚,演祚詆志完,而稱贊光抃。
帝曰:「志完、光抃逗遛河間,獨罪志完,渠服其心乎?
」遂并逮光抃。
光抃嘗薦廣恩,廣恩抗不赴召,帝以是益惡光抃,卒與志完同日斬西市,人咸以為冤。
有《木筆齋集》 。
福王時,太仆少卿萬元吉言光抃受事破軍之馀,身先被創(chuàng),與誤國志完駢首西市,迄今文武貴賤咸為抱冤。
給事中熊維典亦以為言,乃復其官。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