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喬可聘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李毓新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毓新(?
—1645年),字云岑,浙江嘉興府海鹽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毓新是崇禎十年(1637年)的進士,授廣東潮州府推官,審理案件明確公正;他代理四任官職,兼監(jiān)察三府,釋放囚犯數千人。
當地鹽稅有盈馀,他就革除不說出;饑荒期間富家人阻止平民買米,他用匿米法嚴懲。
山寇作亂,沈猶龍傳檄命李毓新監(jiān)察統(tǒng)理,條列剿寇十二種策略,請駐守豐順定為重鎮(zhèn);署理肇慶知府時楚地盜寇攻陷開建,使得西江震動,他調閩兵收復,會合西粵兵五路剿匪,不用一個月就平定。
惠王朱常潤的護衛(wèi)不收斂,居民因此罷市,肇慶兵和惠藩兵爭斗,李毓新親自前往調動,迎惠王入城,于是肇慶安定。
福建盜匪姜世英入侵黃岡,攻饒平、大埔,包圍潮州府,他監(jiān)督參將趙千駟到達惠來;姜世英逃遁,他就移師揭陽擒拿世英,為第一等功勞,可是行取時北京失陷。
弘光帝繼位,李毓新數次請求勤王,不獲允許;改任兵科給事中,管理職方主事,多次上書議論政事,忤逆馬士英。
左夢庚舉兵東下,馬士英調江北兵,他與喬可聘、姚思孝、吳適、王之晉堅持守河北、淮南,士英怒而貶李毓新為巡江御史,但實際無兵可調。
南京失守后他回鄉(xiāng),為嘉興守城監(jiān)軍,事敗后隱居白苧鄉(xiāng),被亂兵殺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揚州府江都人,字永言。崇禎元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首陳保固民心一疏,言甚剴切。又疏糾輔臣奪情,罷歸。后起太仆寺卿,尋晉大理寺卿。前后上八十余疏,曾言張獻忠系詐降,熊文燦不當輕信,后果如其言。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永言,江都人。崇禎戊辰進士,改庶吉士授戶科給事中歷官大理少卿
維基
姚思孝(?
—17世紀),字永言,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姚思孝是天啟七年(1627年)的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授庶吉士,遷任戶科給事中。
張捷打算起用呂純如,他指出言呂純如涉及欽定逆案,不可起用;侍郎郭鞏因為逆案貶謫戍邊,同鄉(xiāng)為他訟冤,楊嗣昌在朝廷得知后駁回。
不久姚思孝以進諫忤旨,被貶為江西布政照磨,移官南京國子助教,轉任南京太仆寺丞。
弘光帝即位,擢任姚思孝為光祿少卿,再晉官大理左少卿。
阮大鋮羅織僧人大悲罪狀,他的名字列入五十三參中名單,但結案后未呈上。
左良玉帶兵東下,馬士英調黃得功、劉良佐防禦,令淮安、揚州空虛,清兵乘機南侵。
弘光帝召見群臣,他和李之椿、喬可聘、吳希哲等人哭著聯名上書請示保衛(wèi)兩地;弘光帝表示同意,然而馬士英大聲斥罵他們:「你們這些臺省專喜歡說些不切實際的話,而且你們都是為左良玉黨羽游說,不可聽取。
」姚思孝拿起朝笏追打馬士英,說:「腹心之患,何故坐視。
」結果計劃終止。
南京失守,姚思孝出家為僧終老。
成友謙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成友謙(?
—17世紀),字六吉,揚州府通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成友謙是海鹽縣丞成斐然的兒子,在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士,擔任閬中知縣,撫定遭流寇驚嚇的民眾,之后轉任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上疏修復中外才能和順;崇禎末年改任河東巡鹽御史,修正當地弊政。
弘光年間清朝軍隊逼近南京,他和喬可聘共同上疏請求留下江北兵力,固守淮安及揚州,控制潁州、壽州,命劉良佐還鎮(zhèn)。
馬士英于弘光帝面前指著二人大罵,舉朝都為之氣懾。
到弘光帝逃到淮上,他多次請求命令禮部將太子會審案同東宮、二王謚號盡速頒諭詔,適逢會海道崩坍,他又上疏豁免糧餉,令當地邑便利,南京失陷后回鄉(xiāng)直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