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紹叔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功甫,休寧人。
浮邱山人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州府番禺人,字少偕。嘉靖二十年進士。知嘉興縣,遷南京兵部車駕主事,坐事罷,遍游吳越、齊魯名山。有《駕部集》。
全粵詩·卷三三○
李時行(一五一四—一五六九),字少偕。
番禺(今廣州)人。
少時曾讀書于羅浮山青霞谷,自號青霞子。
湛若水、黃佐倡學于東南,時行先后及其門。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中進士第,知浙江嘉興縣,敘績擢南京兵部車駕主事。
后因同官蜚語攻訐而辭官,遍游吳、越、燕、齊、楚、豫,與海內(nèi)人豪結(jié)社聯(lián)吟,抒心中峭拔激昂之氣。
南歸后于廣州西郊筑浮邱草堂讀書,又于北城開小云林別業(yè)以托棲隱。
卒年五十六。
著有《駕部集》、《青霞漫稿》、《天求子》、《云巢子》、《癯瘉子》等。
其文章發(fā)漢魏,古詩法顏謝,歌行法李杜,絕律取裁于沈宋王孟等諸大家。
為南園后五先生之一。
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有傳。
李時行詩,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南海吳氏詩雪軒刊本《李駕部前集》、《李駕部后集》、《青霞漫稿》為底本,參校清同治南海陳氏樵山草堂本《南園后五先生詩》。
維基
李時行(1514年—1569年),字少偕,廣東番禺人。明朝官員、詩人。李時行早年與吳旦等人結(jié)成「粵山詩社」。嘉靖十九年庚子科廣東鄉(xiāng)試第六十四名舉人,二十年(1541年)聯(lián)捷辛丑科會試第一百四十三名,三甲二十六名進士,授浙江嘉興知縣。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為同僚所忌,不久即辭官。隱居于羅浮山青霞洞,后改住廣州西郊。隆慶三年(1569年)逝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東莞人,字德基,原名天澤。隆慶五年進士。歷知蒲圻、休寧、崇德知縣,官至廣西按察副使,兵備蒼梧。致仕后日以吟詠為事。有《懸榻齋稿》。
全粵詩·卷四○三
陳履,本名天澤,字德基,號定庵。
東莞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舉人,明穆宗隆慶五年(一五七一)進士。
初任蒲圻令,調(diào)休寧,丁父憂,起補崇德。
遷蘇州同知、戶部郎中,浙江大祲,上疏言事,擢廣西副使。
乞歸,結(jié)社浮邱。
有《懸榻齋稿》。
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七有傳。
陳履詩,以民國九年東莞陳伯陶刊《懸榻齋稿》為底本,校以選本清溫汝能《粵東詩?!?、民國張其淦《東莞詩錄》。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德基,東莞人。隆慶時崇德令。
維基
陳履(1530年—?
),本名天澤,字德基,號定庵,廣東東莞縣(今屬東莞市)北柵人。
廣東鄉(xiāng)試第三十六名。
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進士。
任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蒲圻縣(今屬湖北省赤壁市)知縣。
調(diào)直隸休寧縣,有政聲。
遷戶部郎中。
官至廣西副使。
工詩,致仕鄉(xiāng)居,結(jié)浮邱詩社,以吟詠為事。
有《懸榻齋集》,有萬歷刻本傳世。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三六七
陳萬言(約一五五二—一六二七),字道襄,別號海山。
南海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進士。
授池州府推官,尋擢監(jiān)察御史、大名兵備副使,轉(zhuǎn)江西右參政。
為忌者排擠,致政歸,結(jié)社浮邱,優(yōu)游林泉。
年七十五卒。
明郭棐《粵大記》卷一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等有傳。
維基
陳萬言(1519年—?),字道襄,號海山,廣東廣州府南??h人,軍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廣東鄉(xiāng)試第十八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一名進士。兵部觀政,授直隸池州府推官,四十年考選貴州道御史,四十四年巡按福建,隆慶二年正月升江西提學副使。四年十二月因江西鄉(xiāng)試發(fā)生踐踏死傷,以不及降調(diào)。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八二
朱士贊,一作士贊,字少襄,號紫峰,又號十九峰主人。
清遠人。
明神宗萬歷間諸生。
官詹事府主簿。
明神宗萬歷年間與郭棐等結(jié)浮邱詩社。
民國《清遠縣志》卷六、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砣袀鳌?div id="n4ljfzx" class='inline' id='people_46974_0_5_comment'>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益陽人,字天門。天啟二年進士。崇禎中官至兵部侍郎。后見義軍四起,南都政局濁亂,知勢不可為,乃剃發(fā)為僧,隱于玉沙湖,號頑石,又號些庵。種菊自娛。竟客死。性恬退謙和,工詩文,擅書法,兼能繪事,寫竹尤妙。有《補山堂詩集》、《些庵雜著》。
維基
郭都賢(1599年—1672年),字天門,庵號些庵,又號頑石道人,湖廣桃江三堂街合水橋人,天啟壬戌進士。
歷任吏部稽勛司、驗封司、考功司主事、文選司員外郎、四川參議、江西學政、江西巡撫等,為官有賢聲,曾提拔史可法、洪承疇。
清兵入關(guān)后出家,暗中抗清。
工詩文、書法、繪畫,善于畫松、蘭、竹。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中秀才,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人。
天啟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進士。
三年授行人,丁憂歸。
六年復(fù)除原職,七年,分校順天府鄉(xiāng)試,錄取史可法等六人。
崇禎三年(1630年)升吏部稽勛司主事,郭都賢在吏部為官時,洪承疇被彈劾而罷免,郭都賢極力為洪承疇辯誣,要起用洪承疇。
洪承疇視郭都賢為恩師。
崇禎十年(1637年)起補四川參議,改江西,十四年升江西副使,分守嶺北道,十五年(1642年)升廣東督糧道參政,十六年出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當時張獻忠已入境內(nèi),敵兵充斥。
都賢晝夜日夜修理防禦工事,并把所有幕僚的薪資都捐獻給軍隊。
左良玉駐兵九江,軍紀敗壞,搶劫百姓,于是郭都賢命左良玉離開,自己募兵抵抗張獻忠。
當時有人阻撓他,于是他辭官隱居廬山。
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時,郭都賢一度絕食,但沒死,史可法在揚州開府抗清,要封郭都賢,郭都賢不答應(yīng)。
清順治三年(1646年)出家,入桃江浮邱觀為道士,一說為僧。
組織了浮邱山“三千道士下洞庭”的抗清活動,即「洞庭舉事案」。
桂王在肇慶即位,是為永歷帝,以兵部尚書一職召郭都賢,而郭都賢已出家,法號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