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揭傒斯

相關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簡介
趙功可(1246-1326),南宋末遺民詞人。
名宋安,字功可,號晚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七歲喪父,由其祖父撫養(yǎng)成人,有文名,與其堂兄趙文并稱“二趙先生”。
布衣終身,平身交游詹玉,揭傒斯等人。
今存詞八首,詞風蒼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5—1332 【介紹】: 元撫州樂安人,字太虛,一字養(yǎng)正。少穎拔,以古學自任,學弘深該博。文宗至順間,應行省之請,講授于龍興路東湖、宗濂二書院。有《通鑒綱目測海》、《通書問》、《知非堂稿》。
元詩選
中字太虛,一字養(yǎng)正,臨川人。
少穎拔,師進士張叔方、朱光甫、羅士鼎,遂以詩名。
至大初,攜所著書來京師。
公卿列薦之,命未下而歸。
至順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為龍興路學宗濂、東湖二書院山長。
明年二月以疾卒,年六十八。
揭侍講徯斯志其墓。
所著有《知非堂稿》十七卷、《知非外稿》十六卷及《易類象》二卷、《書傳補遺》十卷、《通鑒綱目測?!范?、《通書問》一卷、《韻補疑》一卷、《六書綱領》一卷、《補校六書故》三十一卷、《支頤錄》二卷、《薊丘述游錄》一卷,門人潘懋類聚刻之。
太虛藏書萬卷,手自校讎,其學弘深該博,程鉅夫、元復初、姚端甫、王肯堂、揭曼碩皆推服之。
吳伯清與太虛為姻兄弟,亦以文豪相許,嘗序其集曰:「表弟何太虛少負逸才,弱冠已能詩,而亦用意于文。
余于病中授集讀之。
雖病馀倦書,然喜之不極,為書其后而還其稿。
」其為伯清所傾倒如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0—1342 【介紹】: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傳,號烏蜀山人。
受性理之學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學不倦。
于兵刑、律歷、數(shù)術、方技、異教外書,無所不通。
大德年間,以察舉為江山儒學教諭。
仕至翰林待制,與黃溍、虞集、揭傒斯齊名,稱儒林四杰。
既卒,門人私謚文肅。
有《柳待制文集》。
元詩選
貫字道傳,浦江人。大德間,用察舉為江山教諭,遷昌國州學正,歷國子助教、太常博士,出為江西儒學提舉。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卒年七十有三,私謚曰文肅。道傳甫弱冠,受經(jīng)于仁山金履祥。既而從鄉(xiāng)先生方鳳、粵謝翱、括吳思齊諸前輩游,歷考秦漢以來文章之變化。是時海內(nèi)為一,故國遺老,尚有存者。師友講究,淵源不絕。乃復裹糧出,與紫陽方回、南陽仇遠、淮陰龔開、句章戴表元、永康胡之純、長孺兄弟,益咨叩其所未至。及至京師,為吳文正公澄所器賞。程文憲公鉅夫以墨一丸授之曰:文章正印,今屬子矣。卒為一代名宿。自號烏蜀山人,扁其齋曰「靜儉」。門人宋濂與戴良類輯其詩文為四十卷,謂如老將統(tǒng)百萬之兵,旗幟鮮明,戈甲焜煌,而不見有喑嗚叱咤之聲。臨川危素謂其文雄渾嚴整,長于議論,而無一語襲陳道故。《元史》亦曰「沈郁舂容,涵肆演迤,人多傳誦之」。與同郡黃溍、吳萊聲名一時相埒。浙東之文,爭奇競爽,涵育甄陶,人材輩出,迨于明初而極盛焉。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道傳,浦陽人。累遷太常博士出為江山儒學教諭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國史編修官自號烏蜀山人有集四十卷
方用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安慶望江人,字希才。
少負逸才,與揭傒斯、朱公遷、歐陽玄同游許謙之門,稱許門四杰。
有《先儒宗旨》和《茗谷叢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1—1323 【介紹】: 元杭州人,字仲弘。少孤,博涉群書。年四十不仕,以布衣召為翰林編修,與修《武宗實錄》。仁宗以科目取士,遂登延祐二年進士第,授承務郎、浮梁州同知,遷寧國路推官,未赴卒。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有《楊仲弘集》。
元詩選
載字仲弘,建之浦城人。后徙家于杭。博涉群書,年四十不仕。戶部賈國英數(shù)薦于朝,以布衣召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diào)海船萬戶府照磨。延祐初,以科目取士,首應詔,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寧國路總管府推官,卒。初,吳興趙魏公孟頫在翰林,得載所為文,極推重之。由是文名隱然動京師,凡所撰述,人多傳誦。史稱其文章一以氣為主,而于詩尤有法度,自其詩出,一洗宋季之陋云。臨江范亨父序其詩曰:仲弘天稟曠達,氣象宏朗。開口論議,直視千古。每大眾廣集,占紙命辭,敖睨橫放,盡意所止。眾方拘拘,己獨坦坦。眾方紆馀,己獨馳駿馬之長坂而無留行,要一代之杰作也。又曰:皇慶初,仲弘與余偕為史官,每同舍下直,回翔留署,或至見月,月盡繼燭,相語刻苦澹泊,寒暑不易者,惟余一二人耳。虞文靖公與仲弘同在京師,每載酒詣仲弘,問作詩之法焉。仲弘酒既酣,盡為傾倒,他日見文靖詩,嘆曰:此非伯生不能作也。仲弘與虞、范齊名,其相與切磋如此。嘗謂學者曰:詩當取材于漢、魏,而音節(jié)則以唐為宗。又言用功二十馀年,始能會諸法而得其一二。故當時之論詩法者,以仲弘稱首。
詞學圖錄
楊載(1271-1323) 字仲弘。杭州人。其文以氣為主,自成一家。詩為"元代四大家"之一。有《楊仲弘集》。存詞一首。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仲弘浦城人宣城推官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仲弘,浦城人。徙家杭州。初以布衣,召為翰林國史編修官。延祐初登進士第累遷寧國路總管府推官有集
維基
楊載(1271年—1323年),字仲弘,浦城(今福建南平市浦城縣)人,元朝進士、著名詩人。
與虞集、揭傒斯、范梈并稱“元詩四大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2—1330 【介紹】: 元清江人,字亨父,一字德機。家貧,少孤,耽詩工文,用力精深。年三十六始客京師,以薦為翰林院編修官。擢海南海北道廉訪司照磨,所至興學教民,雪理冤滯甚眾。選充翰林應奉,改福建閩海道知事,革其弊俗。移疾歸,授湖南嶺北道廉訪司經(jīng)歷,以養(yǎng)親辭。有《范德機詩集》。
元詩選
梈字亨父,一字德機,臨江清江人。
家貧早孤,刻苦為文章,人罕知者。
年三十六,辭家北游,賣卜燕市。
薦為左衛(wèi)教授,遷翰林院編修官。
出為嶺海廉訪司照磨,歷轉(zhuǎn)江西湖東,選充翰林應奉,改閩海道知事,移疾歸。
徙家新喻百丈山,天歷二年,授湖南嶺北廉訪經(jīng)歷,親老不赴。
其明年以母喪哀毀卒,年五十九。
德機癯然清寒,若不勝衣,而持身廉正。
為文雄健,追慕先漢古詩,尤好為歌行,工近體,藹然見忠臣孝子之情焉。
吳文正嘗以東漢諸君子擬之。
人稱文白先生。
所著有《燕然稿》、《東方稿》、《海康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丈稿》,總十二卷,揭曼碩序之。
以為虞伯生稱德機如唐臨晉帖,則終未逼真。
改評之曰:范德機詩如秋空行云,晴雷捲雨,縱橫變化,出入無朕。
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學仙。
瘦骨崚嶒,神氣自若。
又如豪鷹掠野,獨鶴叫群。
四顧無人,一碧萬里。
差可彷佛耳。
德機詩學廬陵,楊中伯允得其骨,郡人傅若金與礪得其神,皆有盛名于時。
歐陽原功曰:宋東都時,黃太史號江西詩派。
南渡后,楊廷秀好為新體。
宋末,劉會孟出于廬陵,而詩又一變。
我元延祐以來,彌文日盛,京師諸名公一去宋金季世之弊,而趨于雅正。
于是西江之士,亦各棄其舊習焉。
蓋以德機與曼碩為之倡也。
人物簡介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員、詩人,與虞集、楊載、揭傒斯齊被譽為“元詩四大家”。
字亨父,一字德機,人稱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樹)人。
歷官翰林院編修、海南海北道廉訪司照磨、福建閩海道知事等職,有政績,后以疾歸。
其詩好為古體,風格清健淳樸,用力精深,有《范德機詩集》。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亨父,一字德機,臨江清江人,徙新喻,累遷翰林編修官,出歷幕僚,入充應奉翰林文字,改閩海道知事。有燕然、東方、???、豫章、侯官、江夏、百丈諸槁,凡十二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2—1348 【介紹】: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為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jīng),通其大義。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jīng)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jīng)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為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謚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元詩選
集字伯生,蜀郡人。
宋丞相允文五世孫也。
父汲,僑寓臨川之崇仁。
以契家子從草廬吳先生澄游。
大德初,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累遷秘書少監(jiān)、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拜奎章閣侍書學士。
命修經(jīng)世大典,進侍講學士。
文宗晏駕,謝病歸。
至正八年五月卒,年七十有七,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仁壽郡公,謚文靖。
歐陽元功曰:皇元統(tǒng)一之初,金、宋舊儒,布列館閣,然其文氣,高者崛強,下者委靡,時見馀習。
承平日久,四方俊彥萃于京師,笙鏞相宣,風雅迭唱。
于時虞公方回翔冑監(jiān)容臺間,有識之士,早以斯文之任歸之。
至治、天歷,公仕顯融,文亦優(yōu)裕。
一時宗廟朝廷之典冊、公卿大夫之碑版咸出其手,粹然成一家之言。
家素貧,束修羔雁之入,還以為賓客費,雖空乏弗恤也。
早歲與弟槃辟書舍為二室,書陶淵明、邵堯夫詩于壁,左曰「陶庵」,右曰「邵庵」,故世稱邵庵先生。
先生為文萬篇,存者十二三。
門人訂其在朝、應制、歸田、方外諸稿,釐為五十卷,曰《道園學古錄》。
(詩稿亦曰《芝亭永言》。
)先生詩與浦城楊仲弘、清江范德機、富州揭曼碩先后齊名。
人稱虞、楊、范、揭,為有元一代之極盛。
先生嘗謂仲弘詩如百戰(zhàn)健兒,德機詩如唐臨晉帖,曼碩詩如美女簪花,人或問曰:「公詩如何?
」先生曰:「虞集乃漢廷老吏也。
」蓋先生未免自負,而公論皆以為然。
詞學圖錄
虞集(1272-1348) 字伯生,號道園。臨川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早歲與弟槃辟二書舍,左室書陶淵明詩,題日陶庵;右室書邵雍詩,題曰邵庵。故世稱邵庵先生。累遷至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文宗時,除奎章閣侍書學士。后謝病歸。卒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封仁壽郡公,謚文靖。弘才博識,一時大典冊咸出其手。每承顧問,必委曲盡言,隨時諷諫。工詩文,"元代四大家"之一。擅書,真行草篆皆圓婉而有法度。有《道園學古錄》、《道園樂府》。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伯生,蜀郡人。徙臨川之崇仁累遷秘書少監(jiān)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拜奎章閣侍書進侍講學士卒謚文靖有道園學古錄五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處州人,字衡之,號此山。磊落負雋才。工詩。游京師,袁桷深重之,薦為館職,弗就。益肆力于詞章。有《此山集》。
元詩選
權字衡之,別號此山,處州人。
磊落負雋才,不得志,一旦束書走京師,見袁伯長,伯長大異之,謂其詩意度簡遠,而議論雄深,可以選預館職,力薦諸朝,弗就。
乃益肆力于詞章,歐陽原功亦盛稱之。
陳眾仲復為選其最佳者,題曰《周此山詩集》。
原功見之,以為益倍神采。
原功嘗為之序云:「宋金之季詩人,宋之習近骫骳,金之習尚號呼,南北混一之初,猶或守其故習,今則皆自刮劘而不為矣。
世道其日趨于盛矣乎!
」有元之詩,每變而上,伯長、原功、眾仲,皆文章鉅公,善于持論,特借此山詩發(fā)之耳。
揭曼碩謂詩之正,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鳥獸。
而其變,如風云雷雹、龍騰虎躑。
要在盡其常,通其變而已。
惜不得與衡之共論之。
衡之句法,實多可觀,如《荷亭》云:「風細晨氣潤,月澄夜香寒。
」《村溪即事》云:「鶴行松徑雨,僧倚石闌云。
」《倦游》云:「斷猿明月曙,疏雨碧梧秋。
」《村行》云:「橋斷春堤多積雨,溪深野碓自舂云。
」《訪陳子高》云:「竹深四壁生虛籟,山近半村無夕陽。
」又如:「芳朮旋收同茗煮,落花閒拾和香燒。
」「鳩雨欲晴桑葉晚,燕泥新濕杏花馀。
」即眾仲所謂簡淡和平,而語多奇雋者也。
詞學圖錄
周權(1295-1307) 字衡之,號此山。處州松陽(今屬浙江)人。有《此山集》,詞在集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7—1357 【介紹】: 元婺州義烏人,字文晉,又字晉卿。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臺州寧海丞,歷諸暨州判官,所至有政聲。仕至侍講學士,致仕卒,謚文獻。在州縣以清白為治,及升朝行,挺立無所附,足不登巨公勢人之門。其學博極群書,而約之于至精,剖析經(jīng)史疑難,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屬,多先儒所未發(fā)。文辭謹嚴,援據(jù)精切。有《日損齋筆記》、《金華黃先生文集》。
元詩選
溍字晉卿,婺州義烏人。
生而俊異,學為文,頃刻數(shù)百言。
弱冠西游錢塘,得見遺老鉅工宿學,益聞近世文獻之詳。
還從隱者方韶父游,為歌詩相唱和,絕無仕進意。
延祐開科登進士,授寧海丞。
至順初,以馬祖常薦,入應奉翰林文字,轉(zhuǎn)國子博士,出提舉浙江等處儒學。
亟請侍親歸,俄以秘書少監(jiān)致仕。
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
擢兼經(jīng)筵官,升侍講學士同知經(jīng)筵事,累章乞休,不俟報而行。
遣使追及。
十年夏,得請還南。
七歲而卒,年八十一。
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謚文獻。
所著有《日損齋稿》三十三卷、筆記一卷。
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貴而能貧。
遇佳山水則觴詠其間,終日忘去。
雅善真草書,為文布置謹嚴,援據(jù)精切,俯仰雍容,不大聲色。
譬之澄湖不波,一碧萬頃,魚鱉蛟龍,潛伏不動,而淵然之色,自不可犯。
世之議者,謂先生為人高介類陳履常,文辭溫醇類歐陽永叔,筆札俊逸類薛嗣通,歷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為己任。
與臨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貫齊名,號儒林四杰,合而觀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講之思峻潔,一時才士如王祎、宋濂輩,并出黃、柳之門,而匯為一代文章之盛。
殆亦氣運使然者矣。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晉卿,婺州義烏人。以薦應奉翰林,轉(zhuǎn)國子博士,為浙學提舉。至正中再起為翰林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進侍講學士,同知經(jīng)筵。卒謚文獻。有日損齋槁三十三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東平人,字繼學。王構子。善畫山水。英宗時為翰林待制。泰定帝時歷官治書侍御史,中書參知政事。泰定帝死,被燕鐵兒流遠州。后為文宗起用,任江東廉訪使,以南臺御史中丞卒。
元詩選
士熙,字繼學,東平人。
翰林學士承旨構子,以文學世其家。
嘗師事蜀郡鄧文原,博學工文,聲名日振。
累升中書省參知政事,官南臺御史中丞卒。
繼學為詩,長于樂府歌行,與袁伯長、馬伯庸、虞伯生、揭曼碩、宋誠夫輩唱和館閣,雕章麗句,膾炙人口。
如杜、王、岑、賈之在唐,楊、劉、錢、李之在宋,論者以為有元盛世之音也。
共 2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