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北魏節(jié)閔帝

相關(guān)人物:共 20 位
共 6 首
北魏 · 元恭
朱門久可患,紫極非情玩。
顛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換。
時運正如此,惟有修真觀(○魏書前廢帝紀。北史節(jié)閔皇帝紀?!对娂o》百八。)。
六朝門 三廢帝 唐末 · 周曇
七言絕句
明莊節(jié)閔并罹殃,命在朱高二悖王。
已嘆一年三易換,更嗟毆辱下東廊。
拓跋圭之先世居朔野,自晉憫建興三年詔進猗盧爵為代王,開國所自始也。及孝武之世,秦苻堅擊代,什翼犍奔陰山之北,其孫圭依母走依賀納,不數(shù)年而即位。乘慕容之衰,南取并州,東舉幽、冀,稱魏,僭號,遂命朝野束發(fā)加帽,分尚書諸曹,置五經(jīng)博士,命郡縣大索書籍。圭雖戎狄,而進乎中國,豈飛鸮食桑椹而音始改,習漸使然;抑厲人取夜火而視所生中情自逼邪?明元紹緒,寇盜群起,乃能殲渠散脅以安內(nèi),筑塞修邊以攘外,其規(guī)模益遠矣。太武繼之,摧赫連,取統(tǒng)萬,梟蒲洪,開關(guān)中,吞遼羯,臣燕馮,虜沮渠,并河右,高車稽顙,蠕蠕匿形。奈何哉雄心不已,思造瓜步飲江湖以療渴,竟至六州皆赤地而無馀。宋之遭掠不可勝,魏之死傷亦過半。國人皆尤,宗愛逞逆,吾猶恨佛貍之不死于卯而死于辰也。所幸文武鎮(zhèn)靜,中外復(fù)寧。獻文清剛,付托有子。及孝文親政,樂善好賢,情如饑渴。移風易俗,雅慕中原。禁胡服而斷北語,定族姓而改元氏。親祠孔子,廣立四門。自左衽以來,文治之盛未有至于斯者,可以為文矣!惜乎宣武弗負,孝明幼沖,胡后宣淫,毒主開釁;于是爾朱榮興晉陽之甲,揮鞭伊雒。母后幼主殞首河陰,公卿百官濡血馬足。雖孝莊勇決,手刃賊臣,而輕兵叩宮,禍不旋踵。節(jié)閔幽酖于門下,孝武奔死于長安,孝靜立于高歡,為澄所毆,為洋所殘。文帝立于宇文,至欽而廢,至廓而禪。東西分裂,相繼皆亡。雖天厭夷德,假手齊周,以授命隋、唐;然而傳主十四,歷年百六,風聲文物,斑斑可考。以視宋、齊、梁、陳朝傾暮奪,未能望其肩背也。予讀《北史》而重慨夫夷狄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信夫。
胡人左辮安能脫,羊質(zhì)豺心空茍活。
魏圭束帽始吞華,分曹置學(xué)何超越。
明元平盜復(fù)防邊,大武雄材誰敢越。
兗豫幽雍入并包,自淮逾漢供彼捋。
佛貍未應(yīng)卯年謠,春燕無家總林末。
天道何曾遂果無,槊貫嬰兒還自剟。
浚弘相繼北南休,孝文出類文風豁。
遷喬出谷豈徒然,以夏更夷如洗抹。
文治終難久屬夷,夷運百年應(yīng)易撥。
宣武閒居失搆堂,孝明沖子漫嗟咄。
楊白花已河陰沉,爾朱榮向雒陽喝。
莊閔逾年祿永終,東西自此名分割。
東雒長柯寄六渾,西安大柄繇黑獺。
堪憐孝武入長安,辭湯得火徒蹩躠。
東靜及身遇高洋,西文再傳終拓跋。
吁嗟元魏洵狄豪,百五十齡天乃奪。
君看齊周二紀馀,接瞬中原歸我撻(拓跋氏自晉憫帝詔進猗盧爵代王,及符堅擊代,什翼犍奔陰山北,其孫圭至安帝戊戌僭號,為太祖道武帝。清河王紹弒之。子齊王嗣誅紹,為太宗明元帝。子燾立,為世祖太武帝。中常侍宗愛弒之。太子晃先一歲卒,孫浚立,為高宗文成帝。子弘立,為顯祖獻文帝。傳子宏,稱太上皇帝。又五年,太后弒之,宏改姓元氏,為高祖孝文帝。子恪立,為世祖宣武帝。子詡立,為肅宗孝明帝。胡太后弒之,立臨洮王世子釗。爾朱榮殺后及釗,立獻文孫長樂王子攸,為敬宗孝莊帝。爾朱兆弒之,立長廣王曄,一年,爾朱世隆廢之。立廣平王恭,為節(jié)閔帝。高歡滅爾朱,并酖節(jié)閔,立孝莊孫平陽王脩,為孝武帝。奔長安,就宇文泰,為泰所酖。歡立孝文子清河世子善見,為孝靜帝,號東魏。己巳,高洋弒之。泰立孝文孫南陽王寶炬,為文帝。子欽立,泰廢之,立文帝第四子廓,為恭帝。丙子,禪于周,宇文護弒之。)。
① 高洋以梁大寶元年庚午篡東魏,是為文宣。神武渤海王歡之子,文襄大將軍澄之弟也。在位十年。子殷立,洋弟演廢之自立,是為孝昭,一年。弟湛立,殺其子百年,是為武成,四年。傳子緯,又三年殂。后主緯,以十一年丙申奔鄴,丁酉被擒,周主殺之,夷其族。共二十七年
齊主洋與其父渤海王,皆兩截人也。歡初見爾朱,不加羈絆,而剪其悍馬,竟不蹄齧,起謂榮曰:“御惡人,亦猶是。”遂說以乘時奮發(fā),成其霸業(yè)。及榮以脅主被誅,兆為弒君行虐。歡因天下心,率六州之眾盡滅爾朱氏。以順討逆,如湯沃雪??刹恢^絕世英豪、出群謀略乎?獨奈何酖節(jié)閔于門下,走孝武于長安,舉桓、文之功而有操、懿之跡,深可惜也。然能抱逐君之慚,盡以事靜帝,沒身不怠。奸雄戢志如斯人,亦可稱矣。鮮卑小兒,舉觴屬主,詈為狗腳,朕毆而幽之。今古亂臣,未有逞兇逆于階陛之上,作如此舉動者。膳奴之刃,宜哉!太原公神彩英暢,既服群情,遂移魏祚。當其刀斬亂絲,非凡識慮早為父知;安能終身北面,不及父兄,卒從母訓(xùn)乎?得國之初,三方鼎峙。每臨行陣,屢犯艱危。后以功業(yè)自矜,肆酒縱欲;沉諫臣于流中,燒兩弟于地穴;俾元族之盡赤裸羞形而自涂。嗟!狡童之善終,豈遑恤于孱子?常山入纂,子殷出宮。鄴中天子氣,難令濟南無他矣。長廣效顰,斃百年于亂梃。雖孝昭賢明,武成暴淫,不可同日語;其攘位除逼,后先同軌也。高緯昏狂尤甚,盲人入而國家破,明月沉而桃枝王。琵琶曲罷,鼙鼓聲喧。之晉之鄴,東走就擒。雖欲行樂酣歌,守黃河以北,作一龜茲國,其可得乎?身殞族夷,周之于齊,亦如齊之于魏。魏元齊高,不二十年,而九京之下裂眥相指。恢恢不漏,豈非天歟?
六渾呈身繇剪馬,蛟龍云雨初飛灑。
長歌趙郡天遣來,殷冀主人皆接踝。
爾朱窮暴自成灰,黑獺非常難遽扯。
逐主懷慚復(fù)事君,東分魏國猶相假。
揮拳詈狗獨何人,膳奴屠爾真如猳。
太原神彩眾皆驚,父龍兄虎終居下。
已成篡奪日驕淫,顛癡皇帝繇來寡。
有弟雙教絕地牢,元宗那得思全瓦。
傳位常山本戲言,子殷出舍依誰把。
孝昭獲嗣果齊英,濟南必殺何為者。
長廣從茲亦效顰,百年亂梃疇招惹。
可憐后主羞語言,一曲琵琶播朝野。
無愁天子善歌彈,開府蒼頭工拉打。
百升謠布明月沉,平陽晉鄴同傾廈。
夷人之族亦自夷,疏而不漏皆天也。
勾章太守儒術(shù)吏,欲以文藻輝山川。
鄞鄮三縣詢故老,孰克稱任無愧旃。
青衿諸生六七輩,群游于校峨其冠。
僉曰太史九沙叟,里號碩德稱耆賢。
皇輿圖表受詔撰,一統(tǒng)方略奉敕編。
自來鴻筆光史院,矧此志乘辭為難。
聞人豈無夫己氏,軼材諷說不足詮,未若叟也撰述卓可傳。
叟今七十剛?cè)A顛,兩目炯炯精神完。
婁機字源洪適釋,擘窠運腕如云煙。
先人傳經(jīng)角岳岳,季父讀史腹便便。
著書等身懼放墜,叟也一一謄寫工雕鐫。
紀元之考瞭指掌,功與史表同精堅
四明文獻郁選首,造廬而請何疑焉。
太守撰日具書幣,涉江命使恭且虔。
叟承禮命夙當發(fā),高軒過躪蓬蒿園。
誘我騰說溯前志,黃綢煖割朝來眠。
張津姜嶼之書不可覯,為叟略數(shù)楊張前。
寶慶纂歷歲丁亥,廬陵胡矩守慶元。
屬其鄉(xiāng)人參軍浚,甄括明事縣國門。
先以郡志后六邑,刻畫城郭圖廂關(guān)。
厥后卅載暨開慶,丞相臣潛來旬宣。
軍防水則以次定,經(jīng)制稅賦兼牢盆。
嘉禾繪獻民氣樂,老謀憂國何時諼。
門生曰錫曰應(yīng)發(fā),承命執(zhí)筆校秘文。
詩歌自可勒琬琰,例以志體稍殊懸。
自宋訖命更延祐,袁桷方領(lǐng)編修官。
本之二志著其概,參之七觀究其原。
誰其續(xù)者垂不刊,猗惟王侯元恭捉翰遒如椽。
其間首尾稱大備,一代興廢略可言。
前明內(nèi)府不收弆,文淵墜簡終淪湮。
天一閣范碧山全,家有善本頗自專,叟當檄取訶豪頑。
滎陽南山堇山氏,邦有黎獻摭捃勤。
或鞶繡藻采而有耀,或大雅宏達而不群。
其書同異具可核,叟今何不重探論(鄭、黃止載郡人,李則并次名宦。)。
抑吾又聞杲堂李翁于叟為先友,高文煌煌稱大篇。
傳甬耆舊一十卷,能事直欲追古歡。
叟今凡例一本此,發(fā)幽表微疇謂不然。
方今圣主一寰宇,睿算尤重海與邊。
三韓直達島倭接,東南防守籌宜先。
舟山負隅歸版籍,時清喜停赤白丸。
廟謨議此設(shè)重鎮(zhèn),厥餉幾何兵幾千。
叟宜條晰陳要害,宏論亦可銷戈鋋。
郡人聘修古有例,書法郡守名牽連。
上奏天子制稱善,撤膳或賜兼珍筵,叟今決去無遷延。
雪花席大蔽江水,烏篷船低壓兩肩。
行幐轔輑恣捆載,湘東斑管膠東箋。
阿育王山考古佛,丹山洞天尋真仙。
搜奇直抉圖經(jīng)秘,采隱不遺聲聞禪。
白頭自草內(nèi)舍帖,歸告先墓封樹寒。
焜煌家乘述祖德,玩鹿亭古澤永綿。
寒廳擁堵看秉筆,一筆一削孰敢干。
鼠須疾揮不及凍,墨沈肯受冰霜憐。
走愿傳鈔備書吏,微名亦得流丹鉛。
不朽盛事會有緣,此意只恐天公慳。
嗚呼,此意只恐天公慳。
⑴ 充宗先生著有《學(xué)禮質(zhì)疑》《儀禮商》《周官辨非》《禮記偶箋》《學(xué)春秋隨筆》。
⑵ 季野先生著有《南宋六陵遺事》《庚申君遺事》《歷代史表》暨《明史》三百卷。
⑶ 《紀元考》一卷,括歷代運歷甚晰。
⑷ 津撰《四明圖經(jīng)》,見《宋史·藝文志》。嶼撰《寧越風物志》,見《文獻通考》。
⑸ 成化時,郡人楊實修《四明郡志》,嘉靖時,鄞人大司馬張時徹修府志。
⑹ 序稱「贛州錄事參軍羅?!埂!吨饼S書錄解題》云:胡矩仲方為守,羅浚其鄉(xiāng)人也。
⑺ 其書《郡志》十一卷,《鄞志》二卷,《奉化志》二卷,《慈溪志》二卷,《定海志》一卷,《昌國志》一卷,《象山志》一卷,府境、縣境各治皆有圖,咸淳年刊。
⑻ 開慶改元,吳潛以丞相領(lǐng)郡,復(fù)續(xù)修《四明志》,民政、兵防、士習、軍食別自為志,以補前書。又立水則,自撰《平水則記》刊石。門生慶元府教授梅應(yīng)發(fā)、沿海制置大使主管機宜文字劉錫編次,末附詩詞四卷,予謂于志體不合也。
⑼ 王深寧應(yīng)麟著《四明七觀》,鈐括郡之掌故為注釋。延祐三年,袁學(xué)士桷復(fù)修郡志,采其文冠于《藝文考》。
⑽ 至正時,郡守王元恭續(xù)修延祐以后事,凡十六卷,稱《至正新志》。
⑾ 宋兩志皆宋刊,元兩志亦鈔本,明代《文淵》《內(nèi)閣》兩目皆不載,海內(nèi)藏書家亦無有齒及者。宋志惟予友全祖望家有之,故予得見。元志則天一閣范氏所藏也。
⑿ 滎陽外史鄭真,南山先生黃潤玉,堇山先生李堂,各撰《四明文獻志》,先次其行事,后列著作。
⒀ 郡人李鄴嗣、胡文學(xué)本《四明風雅》諸書。裒集甬上耆舊,自漢至明末,定為詩史,鄴嗣為撰傳。
⒁ 宋時高麗貢道由明州上,見《寶慶志》及《范石湖集》。
⒂ 其在吾浙,嘉興聞人碩德修《嘉禾志》,德清談鑰修《吳興志》,山陰陸游修《會稽志》,天臺陳耆卿修《赤城志》,皆宋志之表表者。
⒃ 玩鹿亭,先生高祖鹿園都督所搆,因以名集。
蘇州城內(nèi)訪古 清末民國初 · 洪繻
湖里歸來城里游,樂橋前后酒家樓。
專諸巷近要離遠,偏是吳儂愛虎邱。
錢圃(作者注:「廣陵王??!梗?/span>韓橋燹火經(jīng),荷塘柳岸尚青青。
南園已作空王地,賴有滄浪子美亭。
臨頓橋邊衢路長,驅(qū)車更訪古滄浪。
錦衣大樹將軍盡,留得錢家鼎甲坊(作者注:「錢棨三元坊?!梗?/span>。
勝地茶花當武源,吟詩想像到梅村。
夢樓去后無人問,惟我來尋拙政園。
倪迂遺跡北城隈,巷近潘家路幾回。
獅子林中太湖石,玲瓏無數(shù)玉峰頹。
兩岸人家夾綺羅,湔裙碧水市門過。
下塘街畔桃花舫,更比山塘畫槳多。
⑴ 編者按:「樂」,《臺灣詩薈》作「皋」。
⑵ 作者注:「蘄王?!?/div>
⑶ 編者按:「經(jīng)」,《洪棄生先生遺書?寄鶴齋詩詞集?八州詩草》誤作「徑」,據(jù)《臺灣詩薈》、《洪棄生先生全集》改。
⑷ 作者注:「王文治多聯(lián)字。」
⑸ 編者按:「問」,《洪棄生先生遺書?寄鶴齋詩詞集?八州詩草》作「詢」,據(jù)《臺灣詩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