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中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
古梅禪師者。
名正友。
姓于氏。
廣信人也。
住閩之高仰山。
為絕學(xué)誠禪師入室之真子。
誠得道于靈云定。
定嗣雪巖欽。
欽為友四世之祖也。
友為人。
文而烈。
不依違兩可。
好立言行。
以潔白著聲。
初依末山本得度。
本示以禪關(guān)節(jié)要。
不領(lǐng)。
因循住江淮兩浙之間。
歸省本。
本揭其所得。
友罔措。
本曰。
你參病鶴禪耳。
翥翼九天。
未有日在。
友愧無所容。
乃遍歷宗庭。
因小便觸地。
恍有所發(fā)。
又參絕學(xué)誠公于洪州之般若寺。
誠曰。
諦當(dāng)甚諦當(dāng)。
敢保老兄未徹在。
且道是許它語。
未肯語。
對(duì)曰。
言下委然。
誠大笑而起。
次早友得上方丈。
誠曰。
夜來事作么生。
友以坐具便摵曰。
靈云捉得賊。
玄沙不放贓。
即今贓賊一時(shí)斷還和尚了也。
曰。
黃檗打臨濟(jì)意作么生。
友喝。
誠曰。
筑大愚三拳則且置。
因甚又來掌黃檗。
友擬對(duì)。
誠搖手曰。
不是。
友曰。
畢竟那個(gè)是。
誠擊之曰。
不是不是。
次早友又上方丈。
誠厲聲曰。
抽袈裟。
友擬議。
誠痛打三十。
友連喝。
復(fù)打六十。
次早哀求掛塔。
誠公不許。
且叱之。
于是友浮沉。
歲月自愛也。
度夏雪巖。
因讀法昌語。
豁然有新證。
乃書頌古數(shù)則。
寄呈般若誠公。
誠曰。
此人得我第三番竹篦。
氣力猶欠脫殼在。
今兄弟家。
三年五載做工夫。
無個(gè)入處。
將從前話頭拋卻。
不知行到中途而廢。
可惜前來許多心機(jī)。
有志之士。
看眾中柴乾水便僧堂溫?zé)湣?div id="dtiz8gx"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54_0_85_comment'>
發(fā)愿三年不出門。
決定有個(gè)受用。
有等才做工夫。
但見境物現(xiàn)前。
便成四句。
將謂是大了當(dāng)人。
口快舌便。
誤了一生。
三寸氣消。
將何保任。
若欲出離。
參須真參。
悟須實(shí)悟。
友遙聞之。
閨閣中物。
一時(shí)放下。
又三年赴齋。
打動(dòng)缽盂。
乃徹法源。
披伽黎焚香。
向般若大展曰。
非吾師大機(jī)大用。
正友幾成木強(qiáng)人耳。
住后上堂曰。
慧劍單持。
明行正令。
擬議不來。
喪身失命。
還有當(dāng)鋒底么。
良久云。
正好一帆風(fēng)過海。
個(gè)中不遇駕濤人。
喝一喝。
又曰。
月落山頭慘。
云橫谷口陰。
欲明生死事。
直指本來心。
且道如何是本來心。
夜靜不勞重借月。
玉蟾常掛太虛中。
至正壬辰深春高。
仰山樹不穎。
泉忽涸。
眾懼。
友曰。
老僧向后自有嘉徵。
五月初三。
集眾跏趺。
垂訓(xùn)諄諄。
奄然斂目而寂。
仰山泉始涌。
樹始花。
友初住天心。
掘地見藏金。
友掩之。
或曰。
無主之物。
方便納之。
以興佛事。
曷不可乎。
友曰。
吾教以檀施為佛事。
發(fā)藏得物。
未之載也。
冒而容之。
寧不慚乎。
其夜風(fēng)雨暴作。
巨石崩壓其處。
人名其山。
曰卻金山。
贊曰。
蒿枝之令。
數(shù)百年來。
叢林畏而不聞矣。
是以驢乳十斛。
雜濫人間。
而端人正士。
故有流涕長太息之感也。
誠公滴桃源真乳于嚴(yán)霜巨凍之秋。
而古梅之器琉璃也。
自無迸裂之患。
則雪巖橫出一枝。
灼可觀焉。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世愚。號(hào)杰峰。衢之西安余氏子。初從孤岳嵩公。供灑掃之役。已而為大僧。謁古崖純公。石門剛公。涕淚悲泣。祈以求端用力之要。二公欣然語之。師佩受其言。不分明暗。兀坐如枯株。時(shí)年二十五矣。踏濤江而西。見諸大老。如布衲雍公。斷崖義公。中峰本公。師一一咨叩。下語不契。中心瞀亂。遂止南屏山中。三年不踰戶限。聞止巖成公。倡道大慈山。亟往謁焉。巖示以南泉三不是語。師聞而益疑。仍還南屏。類氣絕之人。行坐寢食。不徇覺知。一夕。聞鄰席僧唱證道歌。至不除妄想不求真。豁然如釋重負(fù)。舉目洞照。不見一物留礙。喜躍不自勝。疾走見止巖。會(huì)止巖游姑蘇。趨天池。求證于元翁信公。仍歸止巖。止巖喝曰。何處見神見鬼。師曰。今日捉了賊也。曰賊在何處。師便喝。巖豎起竹篦。命師指名。師便掀倒禪床。巖曰。爾欲來捋虎須耶。師作禮。巖連打三下。囑曰。善自護(hù)持。他日說法度人。續(xù)佛慧命。至順二年。歸西安。住烏石山。澄居攝念。影不出山者一十六載。聲光日振。緇素之士。坌集座下。恒至二三千指。至無所容。既而遷廣德之石溪興龍寺。向化之盛。不下烏石時(shí)。烏石之眾。如子失母。力迎其還。適郡境。新建佛剎者四。曰古望。曰龍眼。曰寶蓋。曰普潤。皆延師開山。為第一祖。師起應(yīng)之。無不感慕而奮迅。國朝洪武三年。郡守戍將。舉水陸大會(huì)。僉謂。非師不足拯拔幽滯。師勉強(qiáng)成行。竣事而反。示微疾。召門弟子。勉以精進(jìn)入道。書偈擲筆而逝。越七日。奉全身藏于烏石慈云塔院。壽七十。臘五十。得法弟子十馀人。無涯永公最著。師道價(jià)傾四方。非惟禪林奔湊。而公卿大夫。若太尉高公納麟。兵部尚書黃公德昭。浙江行省左丞老老。江東廉訪副使伯顏不花。或函香致敬?;蝰Y書問道。或上謁親領(lǐng)玄要。得其片言只字寶之。不翅南金。師之施可謂博矣。使其正席名山。則惠利所被宜益廣。今乃僅止于斯。有識(shí)者恒傷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一
禪師世愚者。號(hào)杰峰。衢州余姓子也。早歲歷參知識(shí)一十馀員。無所開發(fā)。抵杭州大慈。見止巖成公。而得道焉。愚初至大慈。倦于請(qǐng)益。但隨眾聽法而已。一夕成召之曰。愚阇黎。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yīng)知。愚瞥然趨去。于是精神逸舉。窮極玄秘。又常入元翁之室。機(jī)絲綿密。翁心喜之。翁即止巖之師也。室中常謂愚曰。暴長之竹。數(shù)載而枯。暴流之水。終夕而涸。此理人豈不知耶。但求速之病。入于膏肓。則神醫(yī)拱手矣。愚遂隱烏石山。一十八載。衲子知名。正信長者。建廣德石溪大伽藍(lán)。以居愚。愚居石溪。禪徒始大集。開堂日。僧問。黃梅碓觜花開日。夜半傳衣過嶺南。此事還端的也無。愚曰。一物本來無。兩肩擔(dān)不起。曰。畢竟如何保任。愚曰。不是詩人莫獻(xiàn)詩。乃曰。佛病祖病眾生病。拈向一邊。丹藥妙藥神仙藥。除過一壁。離卻四大幻身。且道。那個(gè)是病。那個(gè)是藥。若向者里薦得。許汝諸人具只眼。其或未然。山僧分明指出病源。與諸人看。四大分散時(shí)。向何處安身立命。是有病無藥底句。鎮(zhèn)州蘿卜。柏樹子。乾矢橛。麻三斤。是有藥無病底句。青州布衫。是藥病對(duì)治底句。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狗子佛性無。是藥病雙忘底句。為治眾生心中五欲八風(fēng)。煩惱塵勞。妄想執(zhí)著。一切病。一大藏教??偸菨?jì)世醫(yī)方。一千七百祖師公案。盡是靈丹妙藥。有病應(yīng)服藥。無病藥還祛。眾中還有個(gè)漢出來道。和尚自身不能治。何用治別人。只向他道。留得一雙青白眼。笑看無限往來人。愚凡四坐道場。暮年退休烏石。為逸老計(jì)。適有長者。攜童子上謁愚。愚問。何來。童對(duì)曰。虛空無向背。愚大奇之。適懸鐘次。愚曰。童子能言之乎。童曰。百鍊爐中滾出來。虛空原不惹塵埃。如今掛在人頭上。撞著洪音遍九垓。愚嘆曰。此子。如在殼迦陵也。以大法度之。法名非幻。洪武三年。諸山宿德。咸赴鐘山之會(huì)。有詔起愚。使者至。愚集眾普說。已而高聲唱滅。有偈曰。生本不生。滅本不滅。攃手便行。一天明月。繼愚后事者。有二人焉。曰無涯幻。曰日本太初原。原歸化本國?;糜谟罉肺迥辍7钗牡墼t。證西僧哈立麻佛事有感。帝喜。特留幻主靈谷。以備顧問。每召對(duì)稱旨。十七年。御制贊佛歌頌。并刊大藏頒行。是日慶云等瑞。種種不一。備載明紀(jì)。其明年春。有敕再建會(huì)靈谷。如西僧例?;貌环钤t。亦唱滅。以故愚父子。深得或庵之遺韻云。蓋愚溯或庵體之八世也。 贊曰?;蜮中凶o(hù)國之話于焦山。至中葉幾微而復(fù)興。譬猶一指之脈度隴穿峽。所謂節(jié)節(jié)皆原六秀。及杰峰父子一出。又若老干發(fā)嫩。支龍逶迤。而下為尖圓方正之星而入局。于戲誰中十道天心之穴。則兒孫腳下。可勝計(jì)耶。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世愚,字杰峰。
姓余氏,西安人也。
家本儒素,世守詩書。
母毛氏夢(mèng)感神人授以青衣童子,覺而生子。
故愚自幼好佛,稍長,投蘭溪顯教寺,從孤岳嵩供灑掃。
已而薙除須發(fā)為大僧,受具足戒。
晝夜奉薌鐙惟謹(jǐn),以針刺指端濡血,書《金剛般若經(jīng)》。
忽抵幾嘆曰:“縱能盡書一大藏教,亦屬有為,絕如夢(mèng)幻,不可控搏。
盍學(xué)無為,以明心宗乎?
”出謁古崖純、石門剛,誠心懇至,相對(duì)于邑,悲從中來,泣涕沾?,祈示審端致力之要。
二公為之感動(dòng),欣然語之。
愚佩受其言,不間晨昏,兀坐如枯株,時(shí)年二十五矣。
復(fù)自念曰:“年日以增,學(xué)日以退,豈非見聞未充,無以啟發(fā)知解乎?
”渡濤江而西,見諸善知識(shí)。
時(shí)布衲雍、斷崖義、中峰本三人,大弘雪巖高峰之道。
愚并往咨叩,語皆不契。
中心愗惑,因止南屏山中三年,不踰戶限。
聞止巖成倡道大慈山定慧禪寺,門庭雖峻,而獲證悟者眾,亟往謁焉。
止巖曰:“南泉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何者?
”愚聞而愈疑,仍還南屏。
諸緣盡舍,形類氣絕,行坐寢食,若無知覺,唯一念歷然在太虛中,如此者久之。
一夕坐至夜分,聞鄰席唱《證道歌》,至“不除妄想不求真”處,豁然如釋重負(fù)。
舉目洞照,不見一物留礙,喜不自勝,且曰:“佛法自在目前,祇為太近,故人自遠(yuǎn)耳。
”即操觚成偈,有“夜半忽然忘月指,虛空迸出日輪紅”之句,乃走見止巖。
會(huì)止巖游姑蘇,走天池,求證于元翁信。
信者,止巖之師也。
問曰:“上士從何來?
”曰:“大慈。
”曰:“大慈鼻孔,其深多少?
”愚卓钖。
信曰:“拗折錫杖,爾將何為?
”愚作禮。
信曰:“爾可歸見止巖。
”愚后見之,備述所悟。
止巖曰:“何處見神見鬼?”愚曰:“今日捉了贓。
”曰:“贓在何處?
”愚便喝。
止巖曰:“開口合口都不是,向上舉將一句來。
”愚曰:“遍界明明不覆藏。
”止巖豎起竹篦,請(qǐng)指名,愚便掀到禪床。
止巖曰:“爾欲來將虎須耶?”愚復(fù)作禮。
止巖擊之者三,矚曰:“善自護(hù)持,他日說法度人,續(xù)佛慧命。
”遂留執(zhí)侍,服勤三年。
又還南屏,尋入大慈為上座。
元至順二年歸西安,先是西安烏石山有?;酃艅x,歲久荒廢,瓦礫堆除,荊榛塞路。
愚獨(dú)結(jié)茅以居,蛇蝎霄蟠,虎狼夜哮,了無恐怖。
鄉(xiāng)人信仰,欽其道德,裹糧遺之。
遂澄居攝念,影不出山者,十有六載。
聲光日振,緇素麇集,至三千指,幾無所容。
縣中大姓陳嗣宗,倡義施舍,為造殿堂,藏經(jīng)樓閣,規(guī)模弘大,制如伽藍(lán)。
且置山田,取其所入以供眾。
帝師大寶法王聞之,為钖“弘辯”之號(hào)。
至正六年冬,江南行宣政院亦錄其行業(yè),請(qǐng)主廣德石溪興龍禪寺,祝香報(bào)恩歸之,止巖表其自證也。
留居三夏,將迎還烏石。
而郡新建佛剎四,曰古望,曰龍眠,曰寶蓋,曰普潤,皆延之為開山祖。
愚力起應(yīng)之,無不感慕。
明洪武三年冬十二月十日示微疾,召門弟子,勉以精進(jìn)入道,索筆書偈云:“生本不生,滅本不滅。
撒手而行,一天明月。
”擲筆而逝。
越七日,藏于烏石慈云塔院,春秋七十,坐夏五十。
四方參學(xué),莫知其數(shù),得其法者,則慧觀、德隨十有五人。
所著《二會(huì)語》四卷,已刊行叢林
愚道傾四眾,高太尉納麟、黃尚書德昭、廉訪副使伯顏不花,莫不函香致敬,馳書問道,得其片言,稱為玄要,其法施及人,可謂博矣。
宋文憲濂為銘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