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黑馬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劉伯道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簡介
衡陽王劉伯道(?
-479年),彭城郡彭城縣人,南朝宋武帝之曾孫,衡陽文王劉義季之孫,衡陽恭王劉嶷長子。
劉元禮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濟南人。
劉元振弟。
常從父劉黑馬在軍中。
蒙哥汗四年,為京兆路奧魯萬戶。
至元元年,累遷潼川路漢軍都元帥。
次年,以數(shù)千人破宋將夏貴五萬之眾。
又修眉州以扼嘉定往來之路,鎮(zhèn)其地五年。
后以延安路總管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5—1275 【介紹】: 元濟南人,字仲舉。
劉黑馬子。
蒙哥汗時,隨父入蜀,攝萬戶,號令嚴明,麾下宿將皆敬服之。
中統(tǒng)元年,任成都經(jīng)略使總管萬戶,受宋瀘州守將劉整降,與整同守瀘州,拒宋俞興軍,幾瀕危殆,以援兵至解圍。
官終成都副萬戶,兼潼川路副招討使。
朱真淤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26 【介紹】: 明宗室。
太祖五世孫,肅恭王朱貢錝子。
弘治四年封肅王世子,嘉靖五年卒,謚靖。
情雅好文,詩調(diào)高古,邊塞詩感慨有意。
有《星海集》。
明詩紀事·甲簽·卷二(上)
王恭王貢錝之子,太祖來孫,莊王柍玄孫。成化中封世子。嘉靖五年薨。以子定王弼桄襲王,追謚。有《星海集》。(《名山藏》:靖王真淤博雅好文,善為詩。 《列朝詩集》。靖王詩調(diào)高古,言邊塞事,尤感慨有意。)
樂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樂頀(1475年—1564年),字鳴殷、鳴音,號木亭,江西撫州府臨川縣人,民籍。
江西鄉(xiāng)試第四十九名舉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會試第二百八十二名,三甲第一百二十六名進士。
明年授宣城知縣,丁內(nèi)艱去任,服闋,補山陽知縣,正德八年(1513年)六月擢南京戶科給事中,前后糾劾疏十數(shù)上,丁父憂,守制三年。
明世宗即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起用,擢光祿寺少卿,尋以知天文歷法兼掌欽天監(jiān)事。
嘉靖三年(1525年)五星聚營室,頀上書言:占書曰五星之聚,是謂改易王者,有德受慶,無德受殃。
聚房而周祚以昌,聚箕而齊桓用霸。
漢興聚井,宋盛聚奎,是四者皆當更革之時,一福一禍昭然不忒。
惟天寶聚于尾箕,唐德弗迪,卒有安史之亂。
皇上中興,五星適聚,可不益修圣德以承此大慶乎。
疏入,以擅傳禁書下錦衣獄,大臣交救獲免,降為宿州知州,履任不逾月,致仕歸。
嘉靖五年以薦起升大名府知府,以治理卓異,八年三月升陜西右參政,督理糧儲,又奉命犒邊,不久致仕歸。
十五年起用,十七年任河南左參政,分守河北,十八年二月世宗南巡,以不恭王事被逮治,被黜為民。
嘉靖四十三年卒,享年九十,著有《木亭雜藁》二十卷。

人物簡介

維基
張衍慶(1481年—?
),字仲承,號方山,河南衛(wèi)輝府汲縣人,民籍,正德辛未進士。
嘉靖年間官至兵部右侍郎。
弘治十七年(1504年)河南鄉(xiāng)試第三十一名。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三名進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八年(1513年)十月授翰林院檢討,嘉靖二年(1523年)七月升修撰。
先后參與南巡之爭與大禮議。
嘉靖四年(1525年)丁母憂,六年起復原職,七年(1528年)四月升陜西右參政,九年調(diào)山東右參政,十年正月升四川右布政使,調(diào)山西右布政使,十一年三月遷南京光祿寺卿,十二年三月升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六月改總督南京糧儲,十二月協(xié)理院事,十五年十一月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十六年九月升兵部右侍郎。
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世宗南巡,張衍慶先期督理駕行事宜,衛(wèi)輝府行在起火,張衍慶以不恭王事、違慢廢職被革職為民。

人物簡介

維基
陳吉,字子元,山西潞安府長治縣人,民籍。
山西鄉(xiāng)試第三十八名舉人。
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會試第一百五十二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一名進士。
官湖廣鈞州知州。
因得罪宗室徽恭王朱厚爝被安置海南七年,詔復其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閩縣人,字貞恒。林庭機長子。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授翰林檢討,數(shù)遷為國子祭酒。萬歷初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謚文恪。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貞恒,閩縣人。嘉靖丁未進士,累官南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文恪有對山集
維基
林熑(1524年—1580年),字貞恒,號對山,福建福州府閩縣林浦鄉(xiāng)人。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九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聯(lián)捷丁未科進士。
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升修撰。
之后擔任景恭王講讀,隨后在國子監(jiān)任職,三次升遷,直至祭酒。
至此林氏祖孫三代林瀚、林庭機、林熑均擔任祭酒一職,為史上獨有。
之后,改為禮部右侍郎,擔任日講官。
不久,再遷吏部侍郎,調(diào)任南京,兼署禮部事務(wù)。
當時魏國公徐鵬欲廢長立幼,林熑持不可。
萬歷元年(1573年),升任南京工部尚書,改南京禮部尚書。
因母喪離職,服闋,因父老乞歸養(yǎng)。
卒贈太子少保,謚文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昆山人,字九疇,號瑞屏。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檢討。天啟中被魏忠賢指為東林黨人,降調(diào),削籍。崇禎中,復故官,累遷禮部左侍郎。復忤楊嗣昌,遭讒削籍。十五年,廷臣交薦,起為南京禮部左侍郎。福王立,進本部尚書,請補建文帝、景皇帝廟號及建文朝忠臣贈謚,又請奪溫體仁謚。與馬士英不協(xié)去,遂致仕。南都失守,寓居溫州江心寺,為總兵賀君堯所害。有《綱鑒正史約》、《秦漢鴻文》。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九疇,昆山人。萬歷己未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天啟中削籍崇禎初以原官起用歷國子祭酒少詹事禮部左侍郎進尚書有握日草
維基
顧錫疇(1585年—1646年),字九疇,號瑞屏,南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今江蘇省昆山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己未進士。
弘光時任禮部尚書。
隆武時,加太子太師東閣大學士。
因欲彈劾總兵賀君堯被殺。
顧錫疇十三歲時,以諸生身份參加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魏國公徐弘基將女兒許配給他。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中式順天鄉(xiāng)試第二名。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聯(lián)捷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
天啟四年(1624年),與給事中董承業(yè)為福建鄉(xiāng)試主考,取中五經(jīng)奇才顏茂猷。
魏忠賢黨羽指責他們是東林黨人,兩人一起降職。
最后,被削奪官籍。
崇禎初,得崇禎帝召見,官復原職。
升任國子監(jiān)祭酒。
他奏請恢復積分法,禮官阻撓不予施行。
顧錫疇又申訴此事,并請求選擇監(jiān)生擔任州縣長官。
此后,奏請訂正陪祭祀者的位次,擔當國子博士的進士能參與考核、錄用。
崇禎帝均同意。
之后他母喪回鄉(xiāng),并請求不再出仕。
喪期滿后,起用為少詹事,晉升詹事,加封禮部左侍郎,負責部中事務(wù)。
皇帝曾經(jīng)召見他面商國事,詢問理財用人的問題。
顧錫疇告退后,陳述了用人方面的五點失誤,稱:“考察選官沒有法度,文網(wǎng)太嚴峻,議論太多,太拘泥于資格,對人沒有鼓勵效果。
請使先用人的地方清正源流。
精心鑒別,依照才能任用,這是好處一。
赦免小過失而不完全廢棄,這是好處二。
減少議論而專門責其成事效率,這是好處三。
選擇奇異人材而不拘泥于平常規(guī)章,這是好處四。
積極獎勵而寬緩督察、責備,這是好處五。
”最后極力陳述耗靡錢財?shù)谋锥?,仍然歸其根源在于用人。
皇帝對他的奏疏稱好。
楊嗣昌奏疏請求招撫流寇,其中有“樂天者保天下”和“善戰(zhàn)者服上刑”的話。
顧錫疇爭辯,稱這是諸侯間交戰(zhàn)的事情,引用不合倫理,與楊嗣昌互相攻擊。
楊嗣昌當時主持政務(wù),諸位言官都攻擊他,楊嗣昌很懷疑顧錫疇所為。
遇上駙馬都尉王奩犯罪,顧錫疇準備從輕發(fā)落,楊嗣昌借機攻擊,便削奪了他的官籍。
崇禎十五年,朝廷大臣交相舉薦,皇帝召他回朝。
御史曹溶、給事中黃云師又稱不應(yīng)該任用他。
皇帝不聽,任命他為南京禮部左侍郎。
甲申國難后,福王朱由崧立位,顧錫疇升任本部尚書。
福王尊奉福恭王為恭皇帝,準備商議廟祀,顧錫疇奏請另外設(shè)立專門的廟宇。
不久,請求增補建文帝的廟祀謚號、明景帝的廟號和建文朝忠臣的贈封與謚號,均獲準施行。
東平伯劉澤清稱:“宋高宗在南京即位,靖康二年五月即改建炎紀元,以遵從民望。
我請求從今年五月改為弘光紀元。
”顧錫疇明確地說詔令已經(jīng)頒布,不能追悔更改,方才作罷。
當時確定大行皇帝的廟號為思宗,忻城伯趙之龍稱“思”不是美稱,引經(jīng)據(jù)典核證,顧錫疇也認為如此,上奏請求更改。
大學士高弘圖因為前面提議極力堅持,于是事情擱置。
溫體仁去世,特謚文忠,而文震孟、羅喻義、姚希孟、呂維祺都沒有獲得謚號。
顧錫疇稱:“溫體仁得皇上信任,行使政令最為專橫而且長久,他對先帝所負的罪大且深重,請求將文忠謚號,或者刪削或者更改,而增補文震孟等大臣的謚號,使普天下獎懲有度。
”答復可以。
于是增補諸臣的謚號,剝奪了溫體仁謚號。
吏部尚書張慎言離職,頂替的徐石麒沒有到任,朱由崧命令顧錫疇負責事務(wù)。
當時馬士英掌握國政,顧錫疇一向與他不和。
給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彈劾他,于是他請求到南海祭祀而離去。
弘光元年(1645年)春,御史張孫振極力頌揚溫體仁的功績,請求恢復他原來的謚號。
便勒令顧錫疇退休。
五月,清軍破南京,昆山也被攻占。
顧錫疇的正遭父喪,由小路赴福建。
唐王命令他就任原職,他極力推辭,在溫州江心寺寓居。
總兵賀君堯鞭撻侮辱諸生,顧錫疇準備彈劾,被賀君堯乘夜色派人殺害,尸體投入江中。
溫州人尋找多日,方得收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