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白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釋洪昉 朝代: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六
釋洪昉。
本京兆人。
幼而出家遂證道果。
志在禪寂而亦以講經(jīng)為事。
門人常數(shù)百。
一日昉夜初獨(dú)坐。
有四人來前曰。
鬼王閻羅今為小女疾止造齋請師臨赴。
昉曰。
吾人汝鬼。
何以能至。
四人曰。
阇黎但行。
弟子能致之。
昉從之。
四人乘馬。
人持繩床一足遂北行。
可數(shù)百里。
至一山。
山復(fù)有小朱門。
四人請昉閉目。
未食頃。
人曰。
開之已到王庭矣。
其宮闕室屋崇峻非常。
侍衛(wèi)嚴(yán)飾頗侔人主。
鬼王具冠衣降階迎禮。
王曰。
有小女久疾。
今幸而痊。
欲造少福修一齋。
是以請師臨顧。
齋畢自令侍送無慮。
于是請入宮中。
其齋場嚴(yán)飾華麗。
僧且萬人佛像至多。
一如人間事。
昉仰視空中不見白日。
如人間重陰狀。
須臾王夫人后宮數(shù)百人皆出禮謁。
王女年十四五。
貌獨(dú)病色。
昉為贊禮。
愿畢見諸人持千馀牙盤食到。
以次布于僧前坐。
昉于大床別置名饌甚香潔。
昉且欲食之。
王白曰。
師若長住此當(dāng)餐鬼食。
不敢留師。
請不食。
昉懼而止。
齋畢。
馀食猶數(shù)百盤。
昉見侍衛(wèi)臣吏向千人皆有欲食之色。
昉請王賜之馀食。
王曰。
促持去賜之。
諸官拜謝相顧喜笑。
口開達(dá)于兩耳。
王因跪曰。
師既惠顧無他供養(yǎng)。
有絹五百匹奉師。
請為受八關(guān)齋戒。
師曰。
鬼絹紙也。
吾不用之。
王曰。
自有人絹奉師。
因?yàn)槭馨岁P(guān)齋戒。
戒畢。
王又令前四人者依前送之。
昉忽開目已到所居。
天猶未曙。
門人但謂入禪不覺所適。
昉忽開目命火照床。
前五百縑在焉。
弟子問之。
乃言其故。
昉既禪行素高聲價(jià)日盛。
頃到鬼所但神往耳。
而其形不動(dòng)。
未幾晨坐。
有二天人其質(zhì)殊麗。
拜謁請?jiān)弧?div id="ntjnrq4"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293_0_84_comment'>
南天王提頭賴吒請師至天供養(yǎng)。
昉許之。
因敷天衣坐昉。
二人執(zhí)衣舉而騰空。
斯須已到南天。
王領(lǐng)侍從曲躬禮拜曰。
師道行高遠(yuǎn)。
諸天愿睹師講誦。
是以輒請師。
因置高座坐昉。
其道場崇麗殆非人間過百千倍。
天人皆長大身有光明。
其殿堂樹木皆是七寶盡有光彩奪人目睛。
昉初到天形質(zhì)猶人也。
見天王之后身自長大與天人等。
設(shè)諸珍饌皆自然味。
甘美非常。
食畢王因請入宮。
更設(shè)供具談話款至。
其侍衛(wèi)天官兼鬼神甚眾。
后忽言曰。
弟子欲至三十三天議事。
請師且少留。
又戒左右曰。
師欲游觀所在聽之。
但莫使到后園。
再三言而去。
去后昉念曰后園有何不利而不欲吾到之。
伺無人之際竊至后園。
其園甚大泉流池沼。
樹木花藥處處皆有。
非人間所識漸漸深入。
遙聞大呻叫聲不可忍聽。
遂到其傍見大銅柱。
徑數(shù)百尺高千丈柱有穿孔左右傍達(dá)。
或以銀鐺鎖其頂。
或穿其胸骨者。
至有數(shù)萬。
頭皆夜叉也。
鋸牙鉤爪身倍于天人。
見禪師至叩頭言饑曰。
我以食人故為天王所鎖。
今乞免我。
我若得脫但人間求他食。
必不敢食人為害。
為饑渴所逼。
發(fā)此言時(shí)口中火出。
問其鎖早晚。
或云毗婆尸佛出世時(shí)。
動(dòng)則數(shù)千萬年。
亦有三五輩老者。
言誠志懇僧許解其縛。
而遽還。
斯須王至。
先問師頗游后園乎。
左右曰無。
王乃喜坐定。
昉曰。
適到后園。
見鎖眾生數(shù)萬。
彼何過乎。
王憮然曰。
師果游后園。
然小慈是大慈之賊。
師不須問。
昉又固問。
王曰。
此諸惡鬼常害于人唯食人肉。
非諸天防護(hù)。
世人已為此鬼食盡。
此皆大惡鬼。
不可以理待。
故鎖之。
昉曰。
適見三五輩。
老者頗誠言。
但人間求他食請免之。
若此曹不食之。
馀者亦可舍也。
王曰。
此鬼言。
何可信。
昉固請。
王目左右命解老者三五人來。
俄而解至。
叩頭曰。
蒙恩釋放。
年已老矣。
今得去必不敢擾人。
王曰。
以禪師故放汝到人間。
若更食人此度重來當(dāng)令苦死。
皆曰。
不敢。
于是釋去。
未久忽見王庭前有神至。
自稱山岳川瀆之神。
被甲面金色奔波。
言曰。
不知何處忽有四五夜叉到人間殺人食肉甚眾不可制。
之。
王謂昉曰。
弟子言何如。
適語師小慈是大慈之賊。
此惡鬼言寧可保任。
語諸神曰。
促擒之。
俄而諸神執(zhí)夜叉到。
王怒曰。
何違所請。
命斬其手足以鐵鎖貫胸。
曳去而鎖之。
昉乃請還。
又令前二人送至寺。
寺已失昉二七日。
而在天猶如少頃。
昉于陜城中選空曠地造龍光寺。
又建病坊常養(yǎng)病者數(shù)百人。
寺極崇麗遠(yuǎn)近道俗歸者如云。
則為釋提桓因所請矣。
昉晨方漱。
有夜叉至其前。
左肩頭施五色毯。
而言曰。
釋迦天王請師講大涅槃經(jīng)。
昉默然還坐。
夜叉遂搩繩床置于左膊。
曰請師合目。
因舉其左手而伸其右足曰。
請師開目。
視之已到善法堂。
禪師既至天堂天光眩目開不能得。
天帝曰。
師念彌勒。
昉遽念之。
于是目開不眩。
而人身卑小仰視天形不見其際。
天帝又曰。
禪師又念彌勒佛。
身形當(dāng)大。
如言念之。
三念而身三長遂與天等。
天帝與諸天禮敬言曰。
弟子聞師善講大涅槃經(jīng)。
為日久矣。
今諸天欽仰敬設(shè)道場。
因請大師講經(jīng)聽受。
昉曰。
講經(jīng)之事誠不為勞。
然昉病坊之中病者數(shù)百。
恃昉為命。
常行乞以給之。
今若留連講經(jīng)。
人間動(dòng)涉年歲。
恐病人餒死。
今也固辭。
天帝曰。
道場已成斯愿已久。
因請大師勿為辭也。
昉不可忽空中有大天人身又?jǐn)?shù)倍于天。
天帝敬起迎之。
大天人言曰。
大梵天王有敕。
天人既去。
天帝憮然曰。
本欲留師講經(jīng)。
今梵天有敕不許。
然師已至。
豈不能暫開經(jīng)卷少講宗旨令天人信受。
昉許之。
于是置食。
食器皆七寶飲食香美精妙倍常。
禪師食已。
身毛孔皆出異光。
毛孔之中盡能觀見諸物。
方悟天身勝妙也。
既食設(shè)金高座敷以天衣。
昉遂登座。
其善法堂中諸天數(shù)百千萬。
兼四天王各領(lǐng)徒眾同會聽法。
階下左右則有龍王夜叉諸鬼神人非人等。
皆合掌而聽。
昉因開涅槃經(jīng)。
首講一紙馀。
言辭典暢備宣宗旨。
天帝大稱贊功德。
開經(jīng)畢又令前夜叉送至本寺。
弟子已失昉二十七日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8—1448 【介紹】: 明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寧王,國大寧。永樂元年改封南昌。晚年深自韜晦,自號臞仙、涵虛子、丹丘先生。好學(xué)博古,諸書無所不窺,旁通釋老,尤深于史。著《漢唐秘史》、《通鑒博論》、《神奇秘譜》及戲曲《私奔相如》等。又傳奇《荊釵記》,《曲品》謂作者系元柯丹丘,王國維考為權(quán)作。卒謚獻(xiàn)。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二(上)
王太祖第十七子。
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七年就藩大寧。
永樂二年移南昌,正統(tǒng)十三年薨。
有采芝吟四卷。
(《名山藏》:王白皙美髯,負(fù)氣好奇,嗜學(xué)博古。
自其髫龁時(shí),自稱大明奇土,老號臒仙。
所論著及于卜筮、修煉、琴弈諸書,手制博山爐及古瓦硯,皆極精致。
列朝詩集》:王恃靖難功,頗驕恣,多怨望不遜。
作日蝕詩云:「光浴咸池正皎然。
忽如投暮落虞洲。
青天俄有星千意點(diǎn),晝爭看月一弦。
蜀鳥亂啼疑入夜,杞人狂走怨無天。
舉頭不見長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
」以此詩征之,王之怨望信矣。
又作嚷云詩云:「蒸入琴書潤,粘來幾榻寒。
小齋非嶺上,弘景坐相看。
」王每月令人往廬山之巔,囊云以歸,結(jié)小屋曰云齋,障以簾莫日放云一囊,四壁氤氳,如在巖洞。
余觀周憲王有送雪詩。
臞仙囊云,憲王送雪,此宗藩中佳話可屬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