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子溫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6—1302 【介紹】: 元大都人,字伯機(jī),號困學(xué)山民,又號西溪子、寄直道人。世祖時曾官兩浙轉(zhuǎn)運(yùn)使經(jīng)歷。辭歸,居錢塘西溪,筑困學(xué)齋。起為江浙行省都事,后以太常寺典簿致仕。善詩文,工書畫。尤工草書,酒酣吟詩作字,奇態(tài)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之。有《困學(xué)齋雜錄》、《困學(xué)齋詩集》。
元詩選
樞字伯機(jī),漁陽郡人。至元間,以材選為浙東宣慰司經(jīng)歷,改江浙行省都事。意氣雄豪,每晨出則載筆櫝,與其長廷爭是非。一語不合,輒飄飄然欲置章綬去,漁獵山澤間而后為快。軒騎所過,父老環(huán)聚指目曰:此我鮮于公也。及日晏歸,焚香弄翰,取數(shù)十百年古鼎彝器,陳諸階除,搜抉斷文廢款,若明日急有所須而為之者。賓至則相對吟諷林竹之間,或命觴徑醉,醉極作放歌怪字,亦足自悅,見者以為世外奇崛不凡人也。公卿以詞翰屢薦入館閣,不果用,遷太常典簿。晚年懶不耐事,閉門謝客。營一室,名曰「困學(xué)之齋」,自號「困學(xué)民」,又號「直寄老人」。大德六年卒。元初,車書大同,弓旌四出,金、宋之故老,交相景慕,一時人物,稱為極盛。伯機(jī)與李仲芳、高彥敬、梁貢父、郭佑之,皆以北人仕宦于南,俱嗜吟,喜鑒定法書、名畫、古器物。而吳越之士因之引重,亦數(shù)人焉。伯機(jī)居錢唐時,吳興趙子昂常貌其神,蜀郡虞伯生贊之曰:「斂風(fēng)沙裘劍之豪,為湖山圖史之樂,翰墨軼米薛而有馀,風(fēng)流擬晉宋而無怍。」當(dāng)時伯機(jī)文望,亦與子昂相伯仲云。
詞學(xué)圖錄
鮮于樞(1256-1301) 字伯機(jī),號困學(xué)民、寄直老人。大都漁陽(今天津薊縣)人。工詩文、詞賦、散曲,善鑒定法書名畫及古器物,而尤以書名家。善行草書,趙孟頫極推重之。有《困學(xué)齋集》。存詞四首。
槜李詩系·卷五
樞字伯機(jī),漁陽人。
中歲始刻苦讀書,因號困學(xué),遂善詞翰,工行草。
虞集云:漁陽、吳興、巴西,翰墨擅一代。
謂樞與趙孟頫、鄧文原也。
樞嘗于廢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之,呼為支離叟,朝夕撫玩,溫日觀至其家,醉即抱之,或歌或泣。
又嘗愛一蠻獅,水滴,乃漢物也,偶墜其吸子于西湖水閣,百計(jì)求之不得。
既他往,三年復(fù)來,忽獲于水中,以為神。
一時詩人多詠其事。
時浙省廣濟(jì)庫歲以富戶司出納侵用官資者,府判王某輒拘其妻子,以小舟載之西湖,趁逐游人,收其奸錢納官。
樞因作湖邊曲云:湖邊蕩槳誰家女,綠慘紅愁羞不語。
低回忍淚傍郎船,貪得金錢強(qiáng)歌舞。
玉壺美酒不消憂,魚腹熊蹯棄如土。
陽臺夢短去匆匆,鴛鎖生寒愁日暮。
安得義士擲千金,坐令桑濮歌行露。
予閱顧玉山草堂集,秋華亭扁聯(lián)系樞所書,自署槜李,當(dāng)亦流寓吾禾,故為入之。

人物簡介

元詩紀(jì)事
貴字仲華,烏程人。
留青日札:沈萬三秀名富,字仲榮,其弟萬四,名貴,字仲華,本湖州南潯人,父沈祐始徙蘇之長洲東蔡村。
貴之子漢杰又徙于化周莊,今南京會同館乃其故宅。
初居?xùn)|蔡村時,人以污萊之地歸之。
祐躬率子弟服勞,糞治有方,潴泄有法,由是致富不貲。
后流云南,尋命選大戶家為京官六曹,得漢杰之子曰玠者,擢員外郎,受官辭祿,上器重之。
至今傳二家子孫在流所者尚富。
或云善點(diǎn)化術(shù)。
農(nóng)田馀話:古人無畫蒲萄者,吳僧溫日觀夜于月下視蒲萄影有悟,出新意以飛白書體為之。
酒酣興發(fā),以手潑墨,然后揮筆迅于行草,收拾散落,頃刻而就,如神,甚奇特也。
既死,其弟子沈仲華,湖州人,傳其法,亦佳,世多見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6—1372 【介紹】: 明初僧。西安府永壽人,俗姓石,號碧峰,或作璧峰。曾趺坐大樹下,溪水橫溢,危坐七日,衣服盡濕。洪武初奉詔至南京,召問佛法及鬼神事,奏對稱旨,御制詩賜之。卒后,宋濂為撰舍利塔銘。
皇明名僧輯略
師諱寶金。姓石氏。號碧峰。生杭之永壽縣。六歲出家。遍參講肆。參如海真公。寢食為廢。隨公摘蔬。忽凝坐不動。后入定。累日不起。嘗坐樹下。溪水橫至。人意師溺死。越七日。蒸坐如平時。一日聽伐木聲。汗如雨下。求證于公。公印可之。洪武二年。召至京。極蒙恩賜。師示疾。上親灑宸翰。賜詩十二韻。六月四日。沐浴更衣。正襟危坐而逝。世壽六十五。僧臘五十?;鸹?。五色舍利汾然。齒舌數(shù)珠不壞。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寶金。號碧峰。乾州永壽石氏子。生多祥異。六歲依云寂溫公為弟子。剃落具戒。游講肆。窮性相之學(xué)。四辯飛馳。聞?wù)呗柭?。既而嘆曰。三藏之文。標(biāo)月指也。遂棄所學(xué)習(xí)禪。入蜀晉云山中。參如海真公。公示以道要。師大起疑情。寢食為癈。入峨眉山。誓不復(fù)粒食。日采松柏啖之。脅不沾席者三年。自是入定?;蚶墼虏黄稹L趺坐大樹下。溪水橫逸。人意師已溺死。越七日水退。競往視之。師燕坐如平時。唯衣濕耳。一日聞伐木聲。通身汗下如雨。笑曰。妙喜大悟十有八。小悟無算。豈欺我哉。未生前之事。吾今日方知其真耳。急往求證于公。反覆相辯話甚力。至于拽傾禪榻而出。公曰。是則是矣。翼日重勘之。至期。公于地上畫一圓相。師以袖拂去之。公復(fù)畫一圓相。師于中增一畫。又拂去之。公再畫如前。師又增一畫成十字。又拂去之。公視之不語。復(fù)畫如前。師于十字加四隅。成卐文。又拂去之。公乃總畫三十員相。師一一具答。公曰。汝今方知佛法宏勝如此也。百馀年間參學(xué)。有悟者世豈無之。能明大機(jī)用者。寧復(fù)幾人。無用和尚謂。座下當(dāng)出三虎一彪。爾其彪耶。然緣在朔方。當(dāng)大弘吾道也。無用蓋公之師云。先是。師在定中。見一山甚秀麗。重樓杰閣。金碧絢爛。諸佛五十二菩薩。行道其中。有招師者曰。此五臺山。秘魔巖也。爾前身修道其中。靈骨猶在。何乃忘之。既寤。遂游五臺山。道逢蓬首女子。身被五?弊衣。赤足徐行。一黑獒隨其后。師問曰。子何之。曰。入山中爾。曰將何為。曰。一切不為。良久乃沒。叩之同行者。皆弗之見。或謂為文殊化身云。師乃就山建靈鷲庵。四方聞之。不遠(yuǎn)千里。負(fù)糇糧來獻(xiàn)者。日繽紛也。師悉儲之。以食游學(xué)之僧。多至千馀人。雖丁歲大儉。亦不拒也。至正戊子冬。順帝遣使者。召至燕都。慰勞甚至。天竺僧指空。久留燕。相傳能前知。號為三百歲。人敬之如神。師往與叩擊??盏梢暡淮稹<俺隹諊@曰。此真有道者也。夕大雪。有紅光自師室中起。上接霄漢。帝驚嘆。賜以金紋伽黎衣。遣歸。明年復(fù)召見。命建壇祈雨。輒應(yīng)。賜寂炤圓明之號。賜予一以賑饑乏。詔主海印禪寺。師力辭。名香法衣之賜。殆無虛日。自丞相而下。以至武夫悍將。無不以為依皈。已而懇求還山。洪武戊申。我太祖即位于建業(yè)。明年己酉。燕都平。又明年庚戌。詔師至南京。見上于奉天殿。且曰。朕聞師名久。以中州苦寒。特延師居南方爾。遂留于大天界寺。時召入。問佛法。及鬼神情狀。奏對稱旨。又二年辛亥冬十月朔。上將設(shè)普濟(jì)佛會于鐘山。命高行僧十人涖其事。而師與焉。賜伊蒲饌于崇禧寺。大駕幸臨。移時方還。明年壬子春正月既望。諸沙門方畢集。上服皮弁服。親行獻(xiàn)佛之禮。夜將半。敕師于圜悟關(guān)施摩陀伽斛法食??⑹?。寵賚優(yōu)渥。夏五月。悉鬻衣盂之貲。作佛事七日。乃示微疾。上知之。親御翰墨。賜詩十二韻。有玄關(guān)盡悟已成正覺之言。天光昭回。人皆以為榮。時疾已革。不能詣闕謝。至六月四日。沐浴更衣。與四眾言別。正襟危坐。目將瞑。弟子請?jiān)?。和尚。逝則逝矣。不留一言。何以暴白于后世耶。師曰。三藏法寶。尚為故紙。吾言欲何為。夷然而逝。世壽六十五。僧臘五十又九。后三日。奉龕茶毗于聚寶山。傾城出送。香幣積如丘陵?;蚩植坏门c執(zhí)紼之列。露宿以俟之。及至火滅。獲五色舍利。齒舌數(shù)珠皆不壞。紛然爭取?;彝翞楸M。師體貌豐偉。端重寡言笑。福慧雙足。所至化之。故其在山也。捧足頂禮者。項(xiàng)背相望。其應(yīng)供而出也。持香花擊梵樂而迎者。在在如是。不啻生佛出現(xiàn)。其行事多可書。弟子散之四方。無以會其同。略述其槩如此。師有弟子智通。燕人也。秀發(fā)穎異。初為全真道士。知非遂落發(fā)。從師聞奧旨。隱大乘山。永樂間。詔至都。住大天界。后亦危坐而化。為人端謹(jǐn)神悟。有乃父之風(fēng)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一
禪師。
名寶金。
乾州永壽人也。
號璧峰。
其父石氏行善無子。
有梵僧。
目普門大士相授之曰。
善事之。
奇男至矣。
期年果生金。
金生時。
紅光蓋室。
牛馬皆鳴。
六歲親歿。
往受凈業(yè)于溫法師
既久。
通性相之旨。
乃代座演法。
有禪者遇而惜之。
因謂金曰。
觀君談?wù)摗?div id="a1kdsjb" class='inline' id='people_44656_3_20_comment'>
如望梅也。
其能止渴乎。
金大驚。
挽之不可。
遂游方。
謁縉云真禪師。
與一源寧。
同入真室。
金輒有省。
一日拮蔬園中。
定坐不還。
適真公至。
撫金背曰。
汝定耶。
金起對曰。
動定不關(guān)。
曰。
誰是不關(guān)者(一本云。
動定不關(guān)。
是甚磨人)。
金向前叉手而立。
真公奮揕其胸曰。
速道速道。
金便喝。
真曰。
塵勞暫息。
向上政未得在。
金以拳筑真而趨去。
已而隱峨嵋。
日咽松柏。
脅不沾席者三年。
聞伐木聲大徹。
再參真公。
真于地畫一圓相。
金以袖拂去之。
真又畫一圓相。
金于中增一畫。
又拂去之。
真再畫如前。
金又增一畫成十字。
又拂去之。
真復(fù)畫如前。
金于十字。
加四隅成卐字。
又拂去之。
真乃總變?nèi)畧A相。
金一一俱答。
真曰。
汝今方知佛法宏勝如此。
宜往朔方。
大行吾道。
金先于定中。
見一山。
重樓杰閣。
金碧爛絢。
諸佛五十二菩薩。
行道其中。
有謂金曰。
此五臺秘魔巖也。
汝忘之乎。
至是游五臺。
道逢蓬首女子。
披五彩敝衣。
赤足徐行。
一黑獒隨其后。
金問曰。
汝何之。
曰。
入山爾。
曰。
將何為。
曰。
一切不為。
金喝之。
女子眴金曰。
將謂是獅子兒。
言訖不見。
金驚喜曰。
吾于此山有宿緣乎。
就中結(jié)靈鷲庵居之。
聲光日溢。
無遠(yuǎn)近。
負(fù)糇糧而獻(xiàn)者。
繽紛也。
至正壬子。
授師號寂照圓明。
住燕京之海印寺。
尋稱病辭。
還舊隱。
明高帝。
即真召金。
之南京。
于內(nèi)殿。
問佛法大意。
遂設(shè)普濟(jì)會。
金蒞其事。
已而御制詩十二韻。
賜金。
是時開福之后。
惟金與龍池寧。
寧好行古規(guī)。
時流諱之。
金自代州寓金陵。
英才輻輳。
開福馀烈復(fù)振。
嘗問僧。
須彌納于芥子。
且道。
阿修羅王。
向何處伸腳。
僧應(yīng)諾。
金曰。
恰是。
僧呵呵大笑。
金曰。
劍峽徒勞放木鵝。
又問僧。
臺山路。
向甚么處去。
曰。
和尚是甚么心行。
金曰。
今日被驢子撲。
僧作噓聲。
金曰。
消得龍王多少風(fēng)。
金年六十有五。
召侍僧曰。
三藏靈文。
乃是故紙。
汝知之乎。
僧?dāng)M進(jìn)語。
金便脫去。
阇維。
得五色舍利。
牙齒數(shù)珠。
堅(jiān)潤宛然。
贊曰。
寧金二禪師。
以叔侄同時。
建大旗鼓。
于廣漠之野。
豈不三賢膽戰(zhàn)。
十地魂驚。
或怪二公末后。
一曰明明一場敗缺。
一曰三藏靈文。
乃是故紙。
何斂鋒垂手。
一至此哉。
然歷考版圖。
自大覺拈花之后。
莫不皆然。
無乃草滿法堂。
不容不爾耶。
抑歷數(shù)有歸其冊命之詞乎。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八
釋寶金,字璧峰,姓石氏,永壽人也。父通甫,宅心從厚,人號“長者”。母張氏,嗜善弗怠,有沙門授觀音像曰:“謹(jǐn)事之,生智慧兒?!蔽磶?,兒生,白光貫屋。幼多疾,因歸釋氏,依云寂溫剃落,受具后,窮性相學(xué),言辭落落若貫珠,聞?wù)邉尤荨R讯鴩@曰:“三藏玄言,皆標(biāo)月指,如來心法,果如是乎?”遂棄所學(xué),更習(xí)禪觀。謁如海真于縉云,海問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所答不契,遂疑之。三年一日,擷蔬于囿,忽凝坐久之。海問曰:“子定耶?”金曰:“定動不關(guān)。”海曰:“定動不關(guān)是何景象?”金示之以筐,海非之。金撲筐于地,拱而立,海又非之。金低頭不語,海把其臂曰:“速道速道!”金翻手觸海仆地,海起,徐曰:“未在,此塵勞暫息耳。必使心路絕,祖關(guān)透,然后大法可明。”爾后,工夫益切,遁峨嵋山下,柏葉為食,脅不至席者三年。一念不生,前后際斷,照體獨(dú)立,物我相如。自是入定,或累日乃起。一日聞伐木聲,忽悟,汗下如雨,乃曰:“妙喜謂大悟十八,豈欺我哉。”后歸白之海,海方可之,“無用云坐下出三虎一彪,爾其彪耶?爾緣在北,當(dāng)詣朔方,必弘吾道。”金乃北游至五臺,棲靈鷲庵,檀信爭湊。會歲儉,恐其饑,所施益多。金慮饑民乏食,勸施者分粟賑之。元至正間,歲旱,帝詔祈雨。金入城,大雨千里。帝贈千金不受,益敬禮之,賜號“寂照圓明大師”。金每聞己過,必稽首感懷,嘗曰:“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友。生而無聞,幾如牛馬。生而有聞,可至圣賢。父母生其身,師友能成其德也。世有喜佞而惡諫者,下愚人也?!庇忻髡嘏d,祟尚佛旨。洪武戊申,金應(yīng)詔入都,奏對奉天殿。道揚(yáng)法典,簡在帝心,命居天界,日接龍顏,譬曉法義,賜以紫衣金缽,及御制詩,有“玄關(guān)悟盡成正覺”之語。一日示疾,著衣危坐,唱別弟子。智信請留一語,金曰:“三藏法寶,尚為故紙,吾言何為?!扁欢拧]迸蒙崂?,五色燦爛,齒舌舍珠皆不壞。門人收之,建塔文岫山普光寺。嘗制《華嚴(yán)字母佛事》,梵音清雅,四十二奏盛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