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善悟

相關(guān)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景祥(一○六二~一一三二),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俗姓傅。住隆慶府泐潭寺。為南岳下十三世,大溈真如慕哲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二年卒,年七十一?!?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八、《僧寶正續(xù)傳》卷四、《五燈會(huì)元》卷一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四
禪師名景祥。
建昌南豐傅氏子。
父翼終。
信州永豐令。
母上官。
夢入王室方暑。
得壺漿飲之。
如甘露。
已而孕。
又諸父夢。
絳幡皂纛。
擁一偉丈夫。
至其家。
稱塞上將軍。
翌日而育。
師因以塞上翁名之。
少警敏嗜學(xué)。
務(wù)記覽。
于書無所不窺。
永豐公亡。
追悼罔極。
非出世間法無以報(bào)。
即志舍家。
會(huì)沙門有琦。
說法于靈鷲。
往聽之。
豁有省。
遂依之落發(fā)具受。
遍參知識(shí)。
最后見大溈哲禪師。
資緣契會(huì)。
遂執(zhí)侍焉。
隨入京師。
哲公去世。
負(fù)其骨歸葬溈山。
夜夢梵僧丈馀。
授以法句。
義甚微妙。
師得之研味。
心法盆明。
歸臨川。
得古屋數(shù)楹于人境之外。
閉影不交人事者十年。
大觀中。
同參自遵住東林。
厚禮致之。
命居第一座。
分席接衲。
未幾泐潭虛席。
南昌守張司成。
雅聞師高道。
勤請至。
使者四往返。
師堅(jiān)臥不答。
因?qū)倬沤亟蚯病?div id="ots0wcm" class='inline' id='people_33872_1_54_comment'>
乃始赴命。
初大溈囑師。
年五十乃可師人。
至是五十有四矣。
及居泐潭宗風(fēng)大振。
衲子常五千指。
規(guī)度嚴(yán)明。
禮數(shù)雍穆。
四方翕然推重。
至稟承之。
以為叢林華彩焉。
示眾曰。
凡為善知識(shí)。
應(yīng)機(jī)利物。
須具十智同真。
若不具十智同真。
則緇素不分。
邪正不辨。
不堪與人天為眼目。
不能決斷是非。
如車單輪。
如鳥只翼。
不能高飛致遠(yuǎn)。
何謂十智同真。
一同一質(zhì)。
二同大事。
三總同參。
四同真智。
五同遍普。
六同是非。
七同得失。
八同生殺。
九同音吼。
十同得入。
諸禪老。
祖師言句。
橫且十方。
天下老僧機(jī)緣不少。
那一句語。
是同一質(zhì)同大事。
什么處是同生殺。
乃至同得入于此。
揀辨得出。
方有衲子。
本色公驗(yàn)不為流俗。
阿師于此未明無辨。
驗(yàn)諸方眼目。
不識(shí)學(xué)者病源。
病源不識(shí)。
則不斷疑根。
疑根不斷。
是謂生死根本。
放幞不著處。
不遇咬豬狗手腳。
便將尋常知解劈頭罩卻。
劈腳擊住。
謂祖佛出來。
無過于此。
久參高士。
相共證明。
晚學(xué)初機(jī)無待﨟歲窮年。
卻顧己躬。
一無所是。
則追悔不及也。
師居泐潭。
垂十年。
道望聞?dòng)诰煛?div id="drav2ja" class='inline' id='people_33872_1_121_comment'>
宣和中。
有旨。
移金陵之蔣山。
未幾遷九江圓通。
歲馀江西帥將奪之主黃檗。
師知之。
遁入同安山中。
二剎跡至其所。
爭迎致。
竟為黃檗得之。
建炎末。
退歸泐潭。
庵于秀峰。
因以為號(hào)。
卜終焉計(jì)。
會(huì)期馬南渡。
避地天臺(tái)。
紹興二年。
從閩帥。
大吉山之請。
行未越境。
為范丞相挽留。
奏居鴻福。
先是高庵禪師受鴻福命。
未及入寺而化。
師與高庵。
素厚善。
迨繼其后居浮山。
相距未閱月。
即示疾。
出古衲并書。
付其嗣法德升。
十月七日。
趺坐告眾而逝。
壽七十一。
臘五十二。
阇維。
目睛及數(shù)珠不燼。
舍利葬本山。
分其半塔于秀峰。
初真點(diǎn)??。
以邁往不羈之度。
超放自如。
及其嗣法真如。
則玉立峭峙。
行深履高。
生未嘗以帛為衣。
脅不至席者。
逾四十年。
師繼其道。
律己尤嚴(yán)。
凡叢林規(guī)范。
諸方所不能行者。
師優(yōu)為之。
生不積馀長。
歿無完衣。
或欲為求章服名號(hào)者。
則謝絕之曰。
借使持來。
政堪天明作枕耳。
其法語偈句。
辭致渾厚。
奄有作者之風(fēng)焉。
贊曰。
初秀峰在靈鷲。
為童子時(shí)。
聞二老宿夜語。
舉古德偈云。
征輪軋軋過江南。
暫把微軀寄泐潭。
秦嶺煙沙猶未息。
月明空鎖定僧庵。
即感悟泣下。
老宿問故。
答曰。
比夢中得此偈。
當(dāng)是前身所為者。
老宿曰。
審爾他日。
必為泐潭主人。
其后秀峰由泐潭避地天臺(tái)。
終于韶國師庵。
果如其言。
教稱凡報(bào)土。
皆宿習(xí)愿力所現(xiàn)。
舉有定分。
豈不然哉。
世以庸妄。
相乘區(qū)區(qū)。
茍合于聲利之末。
雖者且死。
而莫之安分者。
其聞秀峰之風(fēng)。
益可愧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順(一○七六~一一三九),俗姓文,綿州魏城(今四川綿陽)人。住撫州白楊寺。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yuǎn)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九年卒,年六十四。《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huì)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七首。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四
禪師諱法順。
綿州魏城文氏子。
七八歲時(shí)。
于夜暗中。
視物如晝。
父母知其異。
因令出家。
依香林院奉和得度。
游成都。
從大慈寺沖悟法師。
受圓覺起信。
至若離于念名為得入。
研覃久之。
持以問悟。
悟慮胡不能決。
即勉之游方。
參谷隱靜覺禪師。
大觀中。
佛眼居龍門。
道風(fēng)籍甚。
往依之。
竭誠累年。
備歷遮務(wù)。
未嘗有怠色。
一夕聞舉水中鹽味色里膠青決定是有不見其形。
忽有省。
于是離念得入之旨。
吻然玄契。
明日入室。
龍門問真。
佛在什么處。
師曰。
在不定處。
曰。
既是真佛。
為甚不定。
師云。
若定即非真佛。
龍門異之。
因問何以及此。
師告以實(shí)。
門詰之曰。
水中鹽味色里膠青直下作么會(huì)。
師曰。
不用更會(huì)。
龍門可之。
自是酬酢雷動(dòng)雨泣。
眾目駭觀。
龍門去世。
奉舍利入塔已。
即首眾僧于云居。
分座接衲。
拂未授手。
而戶外之屨滿矣。
建炎初。
有旨應(yīng)寺院之為神霄者。
悉還舊貫。
于是漕使張公琮首辟臨川之廣壽。
迎師開法。
紹興改元。
太守蔣公宣卿徙住白楊。
唯老屋敷楹。
不芘風(fēng)雨。
前此住僧侈瘟。
祠以仰給。
師至。
首擊去之。
乃大自激昂。
多所樹立。
未期年。
而四方浩然歸重。
衲子竭蹶而趨之。
來者云涌。
師不起于座。
化卑陋而為寶坊。
平居汲汲于接人。
垂示勘辨。
雖造次不間也。
性鯁介。
不茍循時(shí)俗。
談道之際。
譏訶無所避。
或問。
東山門下。
佛果孤峭。
佛眼慈軟。
二人所得。
粗細(xì)何如。
師正色曰。
法順于鬧市中。
親見爺來。
汝以軟峭粗細(xì)為問。
無乃謬乎。
其析疑破妄。
類如此。
嘗示眾曰。
山僧從旦至暮。
手腳不曾停住東廊走過西廊佛殿。
又穿廚庫三個(gè)。
和尚般柴兩個(gè)匠人。
牽鋸佛也。
理會(huì)不得。
教我如何來注。
露出達(dá)磨眼睛打開白楊門戶。
大眾不須更著趙州衫。
其下脫卻娘生褲。
江西帥李伯紀(jì)慕其道。
欲一奉見。
以黃龍致請。
將命者再至。
師堅(jiān)臥不赴。
九年五月一日。
集眾告別。
侍者持紙求頌。
師曰。
吾平日語固多矣。
茲尚何言。
因誡左右。
今夕雞鳴即報(bào)我。
已而忽自聞開靜鐘。
遂大喝一聲。
左右驚視之。
則已跏趺而逝。
閱世六十四。
坐四十六夏。
火馀目睛齒舌頂骨及所持?jǐn)?shù)珠不燼。
舍利五色。
塔于寺之西隅。
師退然才中人。
而神觀爽邁。
操守堅(jiān)正。
善為偈句。
肆筆立成。
既卓有聲譽(yù)。
道方盛行。
而未艾遽爾去世。
四方衲子識(shí)與不識(shí)。
靡不傷感至泣下。
其得人心如此。
贊曰。
樞密徐公師川曰。
善哉道師明眼。
而安步方號(hào)。
足目俱到。
高庵之所以為兄。
白楊之所以為弟也。
誠哉斯言。
詳觀高庵儼臨巨剎。
卑躬力道。
唯眾是親。
白楊荒村廢寺。
激昂崛起。
而名跨一時(shí)。
然二公弘法。
俱不滿十載。
而風(fēng)教言言。
雖百世尚可想見其眉宇。
鳴呼蓋循道而亡。
私之效也。
比夫異時(shí)怙勢肆奸刻眾奉己者。
何殊糞壤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五
法順禪師者。
綿州文氏子也。
棄蒙行腳。
觀寶輪藏迅轉(zhuǎn)。
頓徹教外別傳之旨。
得受記于龍門佛眼。
同出佛眼門者。
高庵悟竹庵圭雪堂行輩。
順住白楊時(shí)。
其同門俱播令名矣。
獨(dú)白楊敗屋數(shù)楹。
東傾西壓。
以木丫支拄焉。
順日攜缽袋。
走撫之鄉(xiāng)城。
至晚或負(fù)斗粟而還。
及門數(shù)十人樂與之。
俱每夜參。
必端據(jù)木床。
徒屬或栗足側(cè)耳而聽曲折。
順曰。
好事堆堆疊疊來。
不須造作與安排。
落林黃葉水推去。
橫谷白云風(fēng)捲回。
寒雁一聲情念斷。
霜鐘才動(dòng)我山摧。
白楊更有過人處。
盡夜寒爐撥死灰。
忽有個(gè)衲僧出來道。
長老少賣。
弄得恁么窮乞相。
山僧祇向它道。
卻被你道著。
又曰。
雞啼曉月。
狗吠枯樁。
只可默會(huì)。
難入思量。
看不見處。
動(dòng)地放光。
說不到處。
天地玄黃。
撫州尺六。
狀紙?jiān)瓉怼?div id="1uhdqi0" class='inline' id='people_33953_2_44_comment'>
出在清江。
大眾分明話出人難見。
昨夜三更月到窗。
又曰。
風(fēng)吹茅茨屋脊漏。
雨打阇黎眼睛濕。
恁么分明卻不知。
卻來者里低頭立。
順住白楊既久。
激勵(lì)學(xué)者。
妙有方略。
雖枯淡不堪。
有青原紹燈輩。
始終侍從。
后俱出世。
大顯其聲。
順老疾。
一日諸山趨詢。
順起示眾曰。
久病未嘗離木枕。
人來多是問如何。
山僧據(jù)問隨緣對。
窗外黃鸝口更多。
只如七尺之軀甚處受病。
眾中具眼者。
試為山僧指出病原。
看眾爭下語。
順乃拊掌一下。
作嘔吐聲曰。
好個(gè)木枕子。
便趨寂。
依法阇維。
收五色舍利。
并諸不壞者。
曰目睛齒舌數(shù)珠。
瘞于寺西。
初順在龍門時(shí)。
云居虛席。
高庵悟表里端勁。
趨龍門聘之。
固辭。
佛眼勉其出住。
仍不就。
順告曰。
先知覺后知。
先覺覺后覺。
蓋素分也。
況云居為江右名剎之首。
安眾甚便。
沾沾小節(jié)。
奚足喜焉。
君應(yīng)之。
順雖不敏。
愿請為輔。
乃欣起。
于是順自為藏主。
邀賢真牧任維那。
通烏頭典知客。
應(yīng)庵華蒞副寺。
德用為監(jiān)寺。
自圓為首座。
故佛眼之風(fēng)大振焉。
贊曰。
余初閱師行實(shí)。
疑其為踽涼之士。
逮味師語句。
乃政黃牛端獅子之上也。
高庵最勁挺。
不近人情。
師降尊招賢。
闡揚(yáng)一代時(shí)教。
其跡豈可測哉。
然其示枯淡于一時(shí)。
流膏腴于百代。
于戲尚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如(一○八○~一一四六),俗姓胡,臺(tái)州臨海(今屬浙江)人。依護(hù)國瑞禪師,祝發(fā)登具。備參浙右諸宗匠。晚至龍門寺,悟法于清遠(yuǎn)禪師。住南康軍云居寺,為南岳下十五世,清遠(yuǎn)禪師法嗣。高宗紹興十六年卒,年六十七。《嘉泰普燈錄》卷一六、《僧寶正續(xù)傳》卷五、《五燈會(huì)元》卷二○有傳。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五
禪師名法如。
臺(tái)州臨海胡氏子。
依護(hù)國瑞禪師。
祝發(fā)受具。
遍參兩浙宗匠。
聞佛眼禪師居龍門道價(jià)甚重。
不遠(yuǎn)千里造焉。
以力參所得。
質(zhì)之佛眼曰。
此皆學(xué)解。
非究竟事。
欲了生死。
當(dāng)求妙悟。
師駭然諦信其語。
居一日命為典座。
師固辭。
以道業(yè)未辦。
佛眼勉之曰。
姑就職。
是中大有人。
為汝說法。
未幾晨興開廚門。
望見圣僧。
豁然有省。
入見佛眼曰。
遮里還見圣僧么。
師于其前。
問訊叉手立。
佛眼肯首曰。
向汝道。
大有人。
為汝說法。
又嘗問曰。
天臺(tái)石橋夜來倒了也。
師遽捉住佛眼。
佛眼曰。
作么。
師曰。
又道石橋倒。
佛眼深可之。
后造圜悟禪師室。
問。
汝只參佛眼。
為復(fù)別見人來。
師曰。
亦曾見一人來。
曰。
是什么人。
師以手指??曰法如。
圜悟曰。
汝所見只一星許。
師曰。
已是多也。
高庵悟禪師與圜悟。
相繼主云居。
皆推師為第一座分席。
接衲學(xué)者親之。
建炎初。
上藍(lán)虛席。
洪帥胡直孺命出世。
唱佛眼之道。
未幾虜騎傳城。
隱于白水庵。
會(huì)云居燼于劫火。
紹興初。
四易主者。
皆以艱難遁去。
漕使曾公紆乃以屬師。
繇是宗風(fēng)大振。
師識(shí)量沖廓。
機(jī)變?nèi)缟瘛?div id="bnasp5m" class='inline' id='people_33892_1_70_comment'>
見者靡不詟伏。
至于說法蒞眾。
辭氣粹溫。
旌禮賢者。
奄有古尊宿之體。
閱十馀年。
幻出寶坊。
靖深壯麗。
冠絕江表。
師益謙損。
不自以為功。
識(shí)者以此高之。
且以為弘覺再來也。
十六年三月十五日。
示疾。
升座別眾又十日。
沐浴更衣。
手寫法偈。
端坐而化。
世壽六十七。
僧臘四十二。
火滅得舍利。
合靈骨瘞于三塔。
釋士圭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號(hào)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屬四川)人。十三歲求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謁諸尊宿,師龍門佛眼清遠(yuǎn)?;兆谡湍鍪篮椭萏鞂幩?。高宗紹興間奉詔開山雁蕩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溫州龍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yuǎn)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huì)元》卷二○有傳。 釋士圭詩,據(jù)《續(xù)古尊宿語要》、《嘉泰普燈錄》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字竹庵,號(hào)老禪,俗姓史,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初依大慈宗雅出家,再師龍門佛眼遠(yuǎn)。宣和中住和州天寧,靖康初移廬山東林。紹興中,與宗杲居云門,撰《頌古》百馀則。已而入閩主鼓山,更遷雁蕩能仁,為第一代。十六年七月卒,壽六十四。有語錄傳世。見《嘉泰普燈錄》卷一六。
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士圭號(hào)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和尚出家。心醉楞嚴(yán)。后南游謁諸尊宿。始參龍門遠(yuǎn)禪師。以平時(shí)所得白遠(yuǎn)。遠(yuǎn)曰。汝解心已極。但欠著力開眼耳。一日侍立。次問曰。絕對待時(shí)如何。遠(yuǎn)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圭罔措。至晚遠(yuǎn)抵堂司。圭復(fù)理前問。遠(yuǎn)曰。閑言語。圭于言下大悟。正和末住和州天寧。紹興奉詔開山雁宕能仁。時(shí)真歇了公居江心??止缇壩词煊练秸?。大展九拜以誘溫人。由是人皆翕然歸敬。上堂明明無悟。有法即迷。諸人向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則危若住則瞎。直須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機(jī)。此三者既明。一切處不須管帶自然現(xiàn)前。不須照顧自然明白。雖然如是。更須知有向上事。豎拂子曰。久雨不晴咄。紹興丙寅七月十八日召宗范長老付后事。次日沐浴聲鐘集眾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六
師名士圭。城都史氏子。世業(yè)儒。師幼而明敏。年十三。依大慈寺宗雅首座。落發(fā)具授。大慈號(hào)四川學(xué)海。師執(zhí)經(jīng)講筵。志在楞嚴(yán)。閱五祀。伯父持一居士勉之南詢。即出關(guān)。謁玉泉勤云蓋智百丈肅靈源清。所至參承。皆蒙咨揖。晚依百丈歸正首座。正博貫內(nèi)外典籍。一日正語以龍門佛眼道德。師聞而悅之。即自百丈歷東吳。觀光保社。尋抵龍門。以咨參。所得扣之。佛眼曰。汝解心已極。只欠著力開眼耳。令主堂司。一日問曰。絕對待時(shí)如何。佛眼曰。如汝僧堂中白槌相似。師罔措。至晚。復(fù)舉前問。佛眼曰。閑言語。師于言下。頓釋疑情。曰。東山鐵酸饀。今而后。不復(fù)疑也。自是師資緣契。決擇日臻玄奧。政和末。佛眼被旨。遷褒禪山。師佐其行。和守錢公請開法天寧。唱佛眼之道。佛眼謝褒禪。錢復(fù)請于朝。以師繼其席。閱七稔。九江守趙公移師東林。未幾胡馬南渡。退居分寧之西峰。結(jié)茅于寺旁竹間。號(hào)竹庵。有偈曰。種竹百馀個(gè)。結(jié)茅三兩間。才通溪上路。不礙屋頭山。黃葉水去住。白云風(fēng)往還。平生只如此。道者少機(jī)關(guān)。及圜悟禪師歸蜀。送別次。圜悟劇稱杲妙喜。師恨未之識(shí)。俄避地造仰山。適妙喜亦至。遂相與定臨濟(jì)宗旨。偕還南康之云門庵。妙喜曰。昔白云端師公謝事圓通約保寧勇禪師夏居白蓮峰。作頌古一百一十篇。有提盡古人未到處。從頭一一加針錐之語。吾二人同夏于此。雖效顰無愧也。遂取古人公案一百一十則。各為之頌。發(fā)明蘊(yùn)奧。不開知見戶牖。不涉言語蹊徑。其頌女子出定話曰。不假文殊神通。不用罔明彈指。爾時(shí)靈山會(huì)中。女子從定而起。臨濟(jì)見僧入門。便喝頌曰。一喝喝上四禪天。臨濟(jì)元來不會(huì)禪。盡道朝陽生戶外。不知夜月落階前。德山見僧入門。便棒頌曰。棒下真鍮不博金。德山徹底老婆心。后人只看波濤涌。不見龍王宮殿深。芭蕉拄杖子話頌曰。綿州附子漢州姜。最好沉梨出麝香。魯子師僧才一嗅。鼻頭裂破眼睛黃。若此類皆奇作也。已而入閩。閩帥參政張公宋以圣泉處師。稍遷乾元。俄給事張公致遠(yuǎn)移師鼓山。授道元馀。創(chuàng)新棟宇。嘗示眾曰。巧說說不到。心思思不及。命斷眼豁開。半錢也不直。又曰。不擁其前。不遮其后。上下四維。七通八透。正當(dāng)恁么時(shí)如何。八十翁翁行不得。又曰。目擊道存。已涉文彩。執(zhí)鞭回首。未免途程。直向混沌未分時(shí)明白。父母未生時(shí)現(xiàn)成。翛然不落陰界。自由自在。當(dāng)恁么時(shí)如何。踏著關(guān)棙子。處處得逢渠。又曰。正當(dāng)明時(shí)如王寶劍。卓拄杖下座。又曰。玄路絕如解開??谡f話。圣量盡。方得不受人瞞。玄路不絕。只是說道理。圣量不盡。依前落路岐。丞相張公德遠(yuǎn)出師七閩。一日謂僚屬曰。越山當(dāng)福城三山之中。院獨(dú)廢絕。非老禪不能辦。即以屬師。不數(shù)月。殿閣崇成。他日丞相游鼓山。目其成績。遂迎師復(fù)歸鼓山。是時(shí)閩中法道最盛。蓋自師與真歇凈照數(shù)公振發(fā)。紹興甲子。有旨移雁山能仁。為第一代。乙丑蒙恩。住龍翔新寺。丙寅秋七月十八日。得旨謝院事。明日湯浴更衣。聲鐘集眾。師步至眾集處。方趺座。泊然而逝。壽六十有四。臘五十有一?;疴派嗳缂t蓮色。并二牙不燼。舍利不勝數(shù)。門人奉遺命歸之鼓山壽塔。師風(fēng)姿奇厖。朗潤。聲如鐘。學(xué)兼內(nèi)外。談?wù)撔栃?。操持宗柄斷斷。然久益?yán)嚴(yán)與賢士大夫游。幾半天下。皆一時(shí)宗奉祖道外護(hù)佛乘者。晚居鼓山。自號(hào)老禪。書揩逌媚。尺牘所傳。人以為寶。其所為。禪家四六。及五字句。皆精絕。自成一體。世多傳誦。有語錄。行于世。 贊曰。大慧禪師嘗題師??像曰。贊嘆竹庵。也是妙喜罵詈竹庵。也是妙喜。贊之罵之。各有所以。贊之者。為渠具衲僧正眼。罵之者。為渠浸在醋甕里。或曰。如竹庵之為宗師也。不可贊。不可罵。精金美玉。自有定價(jià)。贊之罵之。徒增話??。妙喜聞之。笑而不答。但拊掌叩齒三下。從渠鉆龜打瓦。世以為確論。予謂。近代宗師涉世交公卿大夫。言行相副。全節(jié)自高。宏法有體。由靈源佛鑒而后。竹庵其賢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一
禪師名士圭。
號(hào)竹庵。
蜀郡成都史氏子。
乃龍門佛眼遠(yuǎn)公之高弟也。
說法于江南浙閩諸大名坊。
圭有密行。
喜推獎(jiǎng)人士。
一與圭接者。
皆成美名。
圭初依止于大慈沙門宗雅。
研究楞嚴(yán)。
而雅亦僧杰也。
默察圭器度宏大。
意欲圭南詢。
乃盛贊真歇之為人。
蓋歇未出蜀時(shí)。
亦習(xí)講于成都大慈。
圭味其指。
棄講謁諸名宿。
雖經(jīng)賞識(shí)。
未豁所蘊(yùn)。
晚登龍門。
擬以平時(shí)所得舉似佛眼。
佛眼知圭。
命典堂司。
不得辭。
圭以未伸所解為悶。
幾入方丈。
多遇高庵正堂輩在焉。
高庵正堂時(shí)稱明眼。
圭慚乘間問曰。
絕對待時(shí)如何。
佛眼哂曰。
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
圭不領(lǐng)。
至晚理前問。
佛眼唾曰。
閒言語。
圭背汗淋踵。
弗吐一詞而出。
因嘆曰。
窮諸玄辨。
若一毫置于太虛。
竭世樞機(jī)。
似一滴投于巨壑。
吾蜀周金剛不謬矣。
政和間。
開法天寧。
浩歸湖海。
馮濟(jì)川嘗以圭之玄要頌舉似妙喜。
妙喜稱之。
及濟(jì)川除給事。
圭同日受詔。
住雁山能仁。
時(shí)稱佛眼門下表里二檀樹焉。
真歇居江心寺。
有大名聞。
圭將至。
恐東甌未廓所見。
乃過江迎圭。
大展九拜。
以誘甌人。
圭未視篆。
有嫉者深夜縱火。
能仁燬盡。
圭就故址結(jié)茅。
乃示眾曰。
愛閒不打禾山鼓。
投老來看雁宕山。
杰閣岳樓渾不見。
溪邊茅屋兩三間。
還有共相出手者么。
喝一喝。
未幾能仁復(fù)成。
初寺燬。
隨圭之眾。
多背去者。
寺成復(fù)歸。
或曰。
彼彼以成敗事師。
非義侶也。
請勿收錄。
圭曰。
不然。
境風(fēng)所飄。
力未充也。
若棄之。
豈慈攝之義哉。
真歇移徑山。
圭補(bǔ)江心。
江心有僧。
久居閒房。
不預(yù)參列。
值圭升座。
攙眾出問曰。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圭曰。
東家點(diǎn)燈。
西家暗坐。
未審意旨如何。
圭曰。
馬便搭鞍。
驢便推磨。
僧禮拜。
圭曰。
靈俐衲僧只消一個(gè)。
圭乃曰。
馬搭鞍驢推磨。
靈俐衲僧只消一個(gè)。
縱使東家明點(diǎn)燈。
未必西家暗中坐。
西來祖意問如何。
多口阿師自招禍。
其僧脫然。
終其身。
不露姓字。
圭后住閩之乾元。
有慧溫入室。
圭曰。
情生智隔。
想變體殊。
不用停囚長智。
速道將來。
溫有省。
大笑起曰。
拶出通身是口。
何妨罵雨呵風(fēng)。
昨夜前村猛虎。
咬殺南山大蟲。
圭諾之。
又移居鼓山。
進(jìn)院至三門。
德升把住問曰。
國師不誇石門句。
請師速道。
圭震聲喝之。
升亦領(lǐng)旨。
圭既年老。
罷上堂。
惟臨軒隨機(jī)。
不計(jì)旦暮而已。
以紹興丙寅七月晨起。
沐浴升座。
命聲鼓集眾。
眾方集。
圭顧視左右。
就法座。
泊然坐化。
茶毗舍利無數(shù)。
送者均得之。
塔于鼓山。
贊曰。
竹庵以魁梧奇?zhèn)ブ恕?div id="btfxf6h" class='inline' id='people_33632_4_152_comment'>
初剃染。
即受知于宗雅。
游方復(fù)際遇于龍門。
及行道。
又逢真歇而襄之。
輒與高庵正堂輩。
齊名海內(nèi)。
噫其所謂獅子乳得器。
有以哉。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士圭,字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出家,講授《棱嚴(yán)》,潛心義奧。后南游謁諸尊宿,始參龍門佛眼遠(yuǎn),以平日所得白之,遠(yuǎn)曰:“汝解心已極,但欠著力開眼耳?!币蝗眨塘⒋?,問曰:“絕對待時(shí)如何?”遠(yuǎn)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惫缲璐?。至晚,遠(yuǎn)抵堂司,圭復(fù)理前問,遠(yuǎn)曰:“閒言語?!惫缬谘韵麓笪?。宣和二年,住和州天??。靖康改元,江州漕使方郎中請住廬山東林,后以兵亂避地閩中。乾元十二年,詔開山雁宕能仁,時(shí)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緣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誘溫人,由是人皆翕然歸敬。未幾,其徒失火,寺為煨燼。圭就樹縛屋,升座示眾曰:“愛閒不打鼓山鼓,投老來看雁蕩山。杰閣危樓渾不見,溪邊茅屋兩三間。”已而聽法檀施并力營建,復(fù)成寶坊。十五年,移住龍翔。上堂:“明明無悟,有法即迷。諸人向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則危,若住則瞎,直須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機(jī),此三者既明,一切處不須管帶,自然現(xiàn)前,不須照顧,自然明白,雖然如是,更須知有向上事。”豎拂子曰:“久雨不晴,咄!明年丙寅七月十九日,召宗范長老付后事,”次日沐浴,聲鐘集眾,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釋正賢 朝代:

人物簡介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五
師諱正賢。
潼川郪縣陳氏子。
本朝三陳之后。
依三圣院海澄。
得度具戒。
游成都大慈寺。
從重透法師。
聽經(jīng)論般若。
夙悟凡典籍。
無巨細(xì)過目成誦。
義亦頓曉。
每有詰難。
宿師高坐皆莫能答。
謁正覺顯禪師。
一見知為眾稱經(jīng)藏子者。
大喜之。
囑令負(fù)荷正法眼。
會(huì)圜悟禪師出世昭覺。
造其室。
聞舉洞山麻三斤話。
言下有省。
圜悟勉之南詢。
即出關(guān)氐黃龍。
參死心。
時(shí)靈源居昭默堂。
往來咨扣。
久之趨寶峰。
見湛堂。
深蒙肯可。
而疑未決。
遂造龍門。
佛眼一日室中舉殷勤抱得旃檀樹。
師豁然大悟。
佛眼可之曰。
經(jīng)藏子漏逗了也。
自是間與師商略法藏淵奧。
至?xí)囊帯?div id="wdgt1ux"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315_0_36_comment'>
亹亹無盡。
佛眼必稱善。
手書真牧。
授以為號(hào)。
其后再見圜悟。
嘉其大成。
或曰。
拖犁拽把去。
師內(nèi)負(fù)多聞。
外峻戒節(jié)。
洎發(fā)明大事。
愈益韜晦。
紹興初。
妙喜以所居云門庵委師。
繼踵云門。
迥絕人境之外。
衲子裹糧從之。
師每說法之暇。
躬自荷鋤播殖。
清規(guī)凜然。
紫微韓公駒欽重風(fēng)道。
贈(zèng)以詩。
略曰。
上人一口吞諸佛。
肯顧世上群兒愚。
又曰。
不須領(lǐng)眾強(qiáng)自苦。
一庵高臥真良圖。
圭竹庵每稱。
必曰。
龍門一麟耳。
十九年。
南康歸宗虛席。
太守以禮致請。
師堅(jiān)臥不應(yīng)。
寶文李公公懋。
嘗問道于師。
因就見同邑官協(xié)誠敦勉。
不得已赴之。
嗣法佛眼。
僧問。
選佛場開。
愿聞法要。
師云。
三通鼓罷。
一炷沉煙。
與么□則皇恩佛恩一時(shí)普報(bào)。
師云。
腳跟下事作么生。
云學(xué)人禮謝。
師云。
十萬八千未是遠(yuǎn)。
問。
久默斯要。
已泄真機(jī)。
學(xué)人上來請師開示。
師云。
耳朵在什么處。
曰。
一句分明該萬像。
師云。
分明底事作么生。
曰。
臺(tái)星臨照枯林。
曰春。
師云。
換卻你眼睛了也。
曰。
法燈和尚道本欲深。
藏巖穴隱遁過時(shí)。
蓋為清涼有未了公案。
出來為他了卻。
此意如何。
師云。
鐵額銅頭未透關(guān)。
曰。
果然作家?guī)熢啤?div id="xe1l1i1"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315_0_113_comment'>
放你三十棒。
曰。
當(dāng)時(shí)。
有僧出云。
如何是清涼未了底公案。
法燈云。
祖禰不了殃。
及兒孫誵訛。
在什么處。
師云。
一言截?cái)嗲Р盥贰?div id="d0ahkc6"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315_0_124_comment'>
曰。
佛眼和尚道本欲拋擲。
巖阿混同沙礫。
苦為諸人敦逼。
不免細(xì)說來由。
且道與法燈是同是別。
師云。
你向什么處見佛眼。
曰千圣同歸一路行。
師云。
退步翻身子細(xì)看。
曰。
既到遮里。
如何是佛眼未了底公案。
師云。
腦后看取。
僧禮拜。
師乃云。
若向這里承當(dāng)?shù)脧亍?div id="q6nas1u"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315_0_143_comment'>有什么事看他。
玄沙不出嶺。
寶壽不渡河。
得個(gè)什么。
便千休萬□歇。
去云巖在百丈二十年。
長慶在雪峰二十年。
失個(gè)什么。
便爾千辛萬苦難會(huì)去。
須知得無所得。
失無所失。
釋迦老子也只道。
我于然燈佛所。
實(shí)無一法可得。
然燈佛即與我授記。
遂舉拂子云。
無量諸佛盡在拂子頭上。
為大眾證明成佛了也。
若喚作拂子。
即被拂子礙。
若不喚作拂子。
亦被拂子礙。
還透得么。
如今有異方便。
令大眾普皆成佛去。
乃云。
若喚作拂子于法得自在。
若不喚作拂子亦于法得自在。
還承當(dāng)?shù)妹础?div id="nfcn5fn"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315_0_172_comment'>良久云。
彈指圓成八萬門。
一超直入如來地。
又曰。
第一句如何道。
汝等諸人。
若向世界未成時(shí)。
父母未生時(shí)。
佛未出世。
祖師未來時(shí)道得。
已是第二句。
第一句如何道。
直饒你十成。
道得未免。
左之右之。
所以萬法本閑。
而人自鬧。
文殊堂里萬菩薩。
即不問你。
且道東海波斯鼻孔長多少。
上堂橫柱杖云。
拄杖子橫也。
橫亙十虛。
包裹六趣。
復(fù)豎云。
拄杖子堅(jiān)也。
上窮碧落。
下透風(fēng)輪。
良久云。
不如休去。
便休去。
欲覓了時(shí)無了時(shí)。
擲拄杖下座。
上堂良久云。
大眾作么生。
若也擬議。
賢上座瞞諸人去也。
打地和尚瞋他秘魔。
巖主擎?zhèn)€叉兒。
胡說亂說遂將一摑成齏粉散。
在十方世界。
還知么。
舉拂子云。
而今卻在拂子頭上。
說一切智智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
故還聞么。
閻老子知得。
遂云。
賢上座你若相當(dāng)去。
不妨奇特。
或不相當(dāng)。
總在我手里。
只向他道。
閻老子你也退步。
摸索鼻孔看。
以拂子擊禪床下座。
下堂。
噓兩??卻大笑。
又噓一??乃云。
笑復(fù)噓復(fù)。
復(fù)笑清談。
啞子高??。
叫噓復(fù)笑。
笑復(fù)虛蟭。
螟眼里馬拖車。
拈拄杖云。
只遮從來無影杖。
不相于處。
也相于大眾如何。
良久云。
直須師子吼。
莫作野干鳴。
閱五年。
遷云居。
法席之盛。
卓冠諸方。
衲子爭為宣力。
作新棟宇。
一時(shí)賢士夫質(zhì)疑問道。
而參政張公壽法偈。
往還倡和。
相得尤深。
二十九年七月五日。
升座辭眾。
明日唱衣置供。
又明日就浴更衣。
遍訪諸徒。
勉以道。
九日齋畢。
集主事垂誡。
末后跏趺而寂。
壽七十六。
﨟五十七。
阇維舍利五色。
合靈骨藏云居之東塔云門之湯源。
師皃古而氣剛。
志大而心慈。
平居若不能言者。
至排邪破妄。
決擇宗乘。
得樂說無礙辯才。
浩然不見其涯涘。
初居云門。
峰頂高寒。
草廬穿穴。
雪霜滿床。
處之垂二。
十年。
??如也。
晚移云居。
法席日盛。
遮務(wù)繁劇。
師提綱振領(lǐng)。
應(yīng)機(jī)酬酢。
迎刃而解。
至于常住之物豪發(fā)不□用。
雖自所得襯利。
猶以三分之一。
歸之常住。
以補(bǔ)陪涉之費(fèi)。
出則芒鞋竹杖。
居則弊衣糲食。
其孤節(jié)苦行。
以身律眾。
大抵與高庵相埒。
而精嚴(yán)奉法。
卑躬下人。
畢世不易其度。
著華嚴(yán)指南寶藏論發(fā)隱補(bǔ)僧史八書筆論一編。
語錄偈頌一卷。
行于世。
贊曰。
愚初著佛運(yùn)通鑒二書成。
即以呈師。
答曰。
比覽佛運(yùn)甚詳。
通鑒亦有史體。
承諭有勸。
吾兄將為三教統(tǒng)紀(jì)。
鄙意輒究之。
雖及年代治亂遷革。
以至儒宗道教賢哲出沒之跡。
然非紀(jì)二教。
但約其時(shí)。
以明佛運(yùn)耳。
拙意欲吾兄去卻圖字。
標(biāo)為佛運(yùn)統(tǒng)紀(jì)。
以對釋氏通鑒。
不亦宜乎。
又曰。
深喜吾兄此段有補(bǔ)于宗教。
至矣。
大率佛祖閑邪禦侮。
不必與之竟。
但伸自理。
彼自破矣。
昔雁門法師超悟高忘如此。
及正續(xù)傳。
復(fù)以寄答曰。
辱寄僧寶正續(xù)。
即勉病披味。
足見吾兄。
孜孜于此道。
前傳所遺。
而能拾以補(bǔ)之。
亦法門之大者。
更俟參味其間妙處。
當(dāng)以為師也。
嗚呼師之言論。
風(fēng)旨筆墨。
具在其宏范真風(fēng)。
昭融法通。
雖片言只字之間。
而體致如此。
輒擊之于篇。
遮幾具眼者。
知所為書。
無欺于神明焉。
噫師之亡也。
正法眼藏不在茲矣夫。
釋道閑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道閑(?
~一一四七),號(hào)無著,俗姓洪,臺(tái)州黃巖(今屬浙江)人。
年二十六師芭蕉庵主,后得度。
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改天臺(tái)太平興國寺為萬年報(bào)恩光孝寺,敕師居之。
十七年卒。
為南岳下十六世,云居高庵善悟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huì)元》卷二○有傳。
今錄詩四首。
釋道行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處州(今浙江麗水)人,俗姓葉。幼有出塵志,間從天寧微禪師游。年十九,禮普照覺印英禪師,得度。去參佛眼清遠(yuǎn)禪師,契悟。后辭省親。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徐康國知處州,請開法于壽寧。次遷法海天寧烏巨。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從知饒州陳璹請,至饒。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稱雪堂道行禪師。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yuǎn)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huì)元》卷二○有傳。今錄詩四十六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號(hào)雪堂,俗姓葉,處州(治今浙江麗水)人。初依普照英公得度,復(fù)參佛眼禪師,遂大悟。出世初住南明,歷主薦福、烏巨。紹興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有《雪堂行拾遺錄》一卷(存)、《金剛經(jīng)注》三卷。見《嘉泰普燈錄》卷六,《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一○。
大明高僧傳·卷第六 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道行號(hào)雪堂。處州葉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參佛眼。一日聞眼舉玄沙筑著腳指話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會(huì)得便會(huì)玉本無瑕。若言不會(huì)碓嘴生花。試問九年面壁何如大會(huì)拈花。南明恁么商確也。是順風(fēng)撒沙。次遷烏巨示眾舉。璣和尚問僧。禪以何為義。眾雖下語未契厥心。眾僧請益璣代云。以謗為義。師曰。三世諸佛是謗。西天二十八祖是謗。唐土六祖是謗。天下老和尚是謗。諸人是謗。山僧是謗。于中還有不謗者無。談玄說妙河沙數(shù)。爭似雙峰謗得親。忽示微疾。門弟子教授汪喬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說偈曰。識(shí)則識(shí)自本心。見則見自本性。識(shí)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門大病。又注曰。爛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衣加趺而逝。阇維獲五色舍利。煙所至處舍利累然。齒舌不壞。塔于寺西。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道行。
號(hào)雪堂。
處州葉氏子。
依泗州普炤英公得度。
既參佛眼。
一日聞舉玄沙筑著腳指話。
遂大悟。
出世住南明薦福烏巨。
所至道聲弘宣。
龍象景附。
極一時(shí)法道之尊。
時(shí)稱龍門法幢高庵雪堂禪。
不至二老之門則非禪也。
師慈仁忠恕。
尊賢敬能。
戲笑俚言。
罕出于口。
無峻阻不暴怒。
至于去就之際。
極為介潔。
住烏巨時(shí)。
衲子有獻(xiàn)鐵鏡者。
師曰。
溪流清泚。
毛發(fā)可鑒。
蓄此何為。
謝卻之。
應(yīng)庵住明果。
師。
未嘗一日不過。
從間有竊議者。
師曰。
華侄為人難得。
予因重之。
數(shù)往何傷。
師雖見道龍門。
而持身行事之間。
實(shí)得之家教。
嘗謂弟子云。
予弱冠之年。
見獨(dú)居士言。
中無主不立。
外不正不行。
此語宜終身踐之。
圣賢事業(yè)備矣。
予佩其語。
在家修行。
出家學(xué)道。
以至率身臨眾。
如衡石之定重輕。
規(guī)矩之成方圓。
舍此則事事失準(zhǔn)矣。
一日示疾。
門弟子教授汪喬年至省候。
以后事委之。
示以偈曰。
識(shí)則識(shí)自本心。
見則見自本性。
識(shí)得本心本性。
正是宗門大病。
注曰。
爛泥中有刺。
莫道不疑好。
黎明沐浴更服。
跏趺而逝。
阇維。
五色舍利。
煙所至處累然。
齒舌不壞。
瘞而奉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四
禪師名道行。
號(hào)雪堂。
處州人也。
其父葉公常游禪社。
自稱見獨(dú)居士。
以積厚流光而生行。
行生而岐嶷。
壯克節(jié)儉絕笑。
俚愛博施。
葉公嘗謂行曰。
中無主不立。
外不正不行。
此語宜終身踐之。
圣賢事業(yè)備矣。
行茂年不樂。
與諸子伍。
乃依普照英禪師得度。
英有鑒裁。
舂汲樵?。
必使行董之。
行乘間參請不倦。
無所得辭。
英參佛眼。
因與高庵竹庵。
同得究竟法。
方是時(shí)。
佛果佛鑒人滿大江南北。
而佛眼下諸賢。
多馳化于浙水東西。
是以東山法道大闡于三佛。
高庵初在龍門時(shí)。
骨鯁寡交獨(dú)喜。
行盤桓不間。
嘗嘆曰。
稠人廣眾中。
鄙者多。
識(shí)者少。
鄙者易習(xí)。
識(shí)者難親。
果能自奮于其間。
如一敵萬。
庸鄙之習(xí)。
力盡真挺特。
沒量漢也。
行感佩其言。
如雪峰之事巖頭。
故終其身未嘗不舉高庵之為人。
行居薦福。
謂眾曰。
我佛眼老人。
住龍門時(shí)。
龍象滿席。
尚自潸然太息。
以為終愧老東山也。
今山僧復(fù)愧老人倍倍耳。
其流涕太息。
可勝道哉。
行雖寓名山。
去就如流云。
聞妙喜之子博山本有賢操。
遂達(dá)郡守吳公。
以本住持薦福。
行遷烏巨。
為終焉計(jì)。
及門者有且庵仁退庵休晦庵光輩。
俱為懿范。
行老且病。
汪喬年王十朋來往問道。
行答不厭頻。
嘗謂十朋曰。
金堤千里潰于蟻壤。
白璧之美罹于瑕玷。
況無上妙道。
非特金堤白璧也。
而貪欲非特蟻壤瑕玷也。
要心之端謹(jǐn)。
行之精進(jìn)。
守之堅(jiān)確。
修之完美。
然后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又示喬年曰。
識(shí)則識(shí)自本心。
見則見自本性。
識(shí)見本心本性。
正是宗門大病。
一日召喬年。
囑以后事。
沐浴更衣。
跏趺而寂。
阇維。
齒舌不壞。
五色舍利。
煙所至處。
人皆獲之。
塔于西寺。
贊曰。
濟(jì)下宗師。
如鉅鹿鏖兵。
萬夫辟易。
壯矣。
行公去臨濟(jì)。
其世十三番。
為名葩秋月。
人人得而就之。
經(jīng)云。
具足優(yōu)婆夷。
得菩薩無盡福得藏解脫門。
能于小器中。
隨諸眾生種種欲樂。
出生種種美味珍奇。
悉令充足。
其行公之謂耶。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道行,字雪堂,處州葉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參佛眼。一日聞眼舉“玄沙筑著腳指”話,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會(huì)得便會(huì),玉本無瑕,若言不會(huì),碓嘴生花,試問九年面壁,何如大會(huì)拈花?南明恁么商確也?是順風(fēng)撒沙?!贝芜w烏巨,示眾,舉“璣和尚問僧禪以何為義?”眾雖下語,末契厥心,眾僧請益,璣代云以謗為義。道行曰:“三世諸佛是謗,西天二十八祖是謗,唐土六祖是謗,天下老和尚是謗,諸人是謗,山僧是謗,于中還有不謗者無?談玄話妙河沙數(shù),爭似雙峰謗得親。”忽示微疾,門弟子教授汪喬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說偈曰:“識(shí)則識(shí)自本心,見則見自本性。識(shí)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門大病?!庇肿⒃唬骸盃€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崩杳縻逶「?,跏趺而逝,阇維獲五色舍利,煙所至處,舍利累然,齒舌不壞,塔于寺西。
釋彌光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彌光(?~一一五五)(《嘉泰普燈錄》卷一八),俗姓李,閩人。住泉州教忠寺,稱晦庵彌光禪師。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大慧宗杲禪師法嗣(《五燈會(huì)元》卷二○)。今錄詩九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六 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彌光號(hào)晦庵。
閩中季氏子也。
生寡言笑聞僧貝梵則喜。
年十五依文慧禪師圓頂。
未窮海藏喜究群書。
一日計(jì)曰。
剃發(fā)染衣當(dāng)期悟徹。
而醉心俗典耶。
遂首謁圓悟。
次參黃檗詳高庵悟。
機(jī)語皆契。
以淮楚盜起歸謁佛心。
值大慧寓廣因從之。
慧曰。
汝在佛心處所得者試舉一二看。
光曰。
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
佛心即不然。
總不恁么來時(shí)。
如何劈脊便打。
從教遍界分身。
慧曰。
汝意如何。
曰某不肯。
他后頭下個(gè)注腳。
慧曰。
此正是以病去法。
光毅然無信可意。
慧曰。
汝但揣摩看。
光竟以為不然。
經(jīng)旬因記海印信公拈曰雷聲浩大雨點(diǎn)全無。
光始無滯。
趨告慧。
舉道者見瑯邪并玄沙未徹語詰之。
光對已大慧笑曰。
雖進(jìn)一步秖不著所在。
如人斫樹根。
下一刀則命根斷矣。
汝向枝上斫。
其能斷命根乎。
今諸方浩浩說禪見處總?cè)缡且病?div id="kmu11bj" class='inline' id='people_33727_1_41_comment'>
何益于事。
其楊岐正傳止三四人而已。
光慍而去。
翌日慧問。
汝還疑否。
曰無可疑者。
慧曰。
秖如古人相見未待開口已知虛實(shí)。
或聞其語便識(shí)淺深。
此理如何。
光悚然汗下莫知所詣。
慧令究有句無句話。
慧過云門庵。
光亦侍行。
一日問曰。
某到這里不能得徹。
病在甚處。
慧曰。
汝病最癖世醫(yī)拱手。
何也別人死了不得活。
汝今活了未曾死。
要到大安樂田地。
須是死一回始得。
光疑情愈深。
后入室慧問。
吃粥了也洗缽盂了也。
去卻藥忌道將一句來。
光曰裂破。
慧乃振威喝曰。
你又說禪也。
光即大悟。
慧即撾鼓告眾曰。
龜毛拈得笑咍咍。
一擊萬重關(guān)鎖開。
慶快平生在今日。
孰云千里賺吾來。
光亦呈偈曰。
一拶當(dāng)機(jī)怒雷吼。
驚起須彌藏北斗。
洪波浩渺浪滔天。
拈得鼻孔失卻口。
自爾名喧宇宙。
道洽緇素出住教忠。
瓣香為妙喜拈出。
其為知本也歟。
系曰。
凡為人師者須具二種法方堪坐曲錄床。
一先明己眼。
二鑒機(jī)病源。
若己則未明。
自尚拖枷帶鎖。
胡能為人解粘去縛。
不識(shí)病源未免傭丑殺人之陋。
所以久依爐鞴不能脫胎成器者。
非學(xué)人之罪也。
為學(xué)者亦須具二種法。
方可驗(yàn)天下善知識(shí)舌頭。
一不自知足。
二死后復(fù)蘇。
若易知足必以魚目為珠。
若不死后再蘇。
則生死命根不斷。
所以久入選佛場不能心空及第者。
非宗匠之罪也。
是故妙喜一生不自肯。
晚登川勤之室直階華嚴(yán)七地。
不其然乎。
今晦庵以滑稽參禪。
未曾大死一番。
茍非妙喜屠龍之手。
而不珍魚目者幾希。
故遭振威一喝。
直下喪身失命。
便能對眾作蟭螟蟲大吼。
豈不快哉。
嗚呼世之靈利漢靡不坐晦庵膏盲之疾。
如狂子失心而不可療者多矣曾未服醫(yī)父起死之劑。
且急欲為人指迷。
不亦謬乎。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號(hào)晦庵。
閩中李氏子也。
生寡言笑。
聞僧貝梵則喜。
年十五。
依文慧禪師圓頂。
喜究群書。
一日計(jì)曰。
剃發(fā)染衣。
當(dāng)期悟徹。
而醉心俗典耶。
遂首謁圓悟。
次參黃檗祥。
高庵悟。
機(jī)語皆契。
以淮楚盜起。
歸謁佛心。
值大慧寓廣因從之。
慧曰。
汝在佛心處。
所得者。
試舉一二看。
光曰。
佛心上堂。
拈普化公案曰。
佛心即不然。
總不恁么來時(shí)如何。
劈脊便打。
從教遍界分身。
慧曰。
汝意如何。
曰某不肯他后頭下個(gè)注腳。
慧曰。
此正是以病去法。
光毅然無信可意。
慧曰。
汝但揣摩看。
光竟以為不然。
經(jīng)旬。
因記海印信公拈曰。
雷聲浩大。
雨點(diǎn)全無。
光始無滯。
趨告。
慧舉道者見瑯邪。
并玄沙未徹語詰之。
光對已。
大慧笑曰。
雖進(jìn)一步。
祇不著所在。
如人斫樹。
根下一刀。
則命根斷矣。
汝向枝上斫。
其能斷命根乎。
今諸方浩浩說禪。
見處總?cè)缡且病?div id="vmzhpmd" class='inline' id='people_33727_2_56_comment'>
何益于事。
其楊岐正傳。
止三四人而已。
光慍而去。
翌日慧問汝還疑否。
曰無可疑者。
慧曰。
祇如古人相見。
未待開口。
已知虛寔。
或聞其語。
便識(shí)淺深。
此理如何。
光悚然汗下。
莫知所詣。
慧令究有句無句話。
慧過云門庵。
光亦侍行。
一日問曰。
某到這里不能得徹。
病在甚處。
慧曰。
汝病最癖。
世醫(yī)拱手何也。
別人死了不得活。
汝今活了未曾死。
要到大安樂田地。
須是死一回始得。
光疑情愈深。
后入室。
慧問吃粥了也。
洗缽盂了也去卻藥忌道將一句來。
光曰裂破。
慧乃振威喝曰。
你又說禪也。
光即大悟。
慧即撾鼓告眾曰。
龜毛拈得笑咍咍。
一擊萬重關(guān)鎖開。
慶快平生在今日。
孰云千里賺吾來。
光亦呈偈曰。
一拶當(dāng)機(jī)怒雷吼。
驚起須彌藏北斗。
洪波浩渺浪滔天。
拈得鼻孔失卻口。
自爾名喧宇宙。
道洽緇素。
出住教忠。
瓣香為妙喜拈出。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彌光,字晦庵,閩中李氏子也。
生寡言笑,聞僧貝梵,則喜。
年十五,依文慧禪師圓頂,未窮海藏。
喜究群書,嘗自忖曰:“剃發(fā)染衣,當(dāng)期悟徹,而醉心俗典耶?
”遂首謁圓悟,次參黃蘗祥、高庵悟,機(jī)語皆契。
以淮楚盜起,歸謁佛心,值大慧寓廣,因從之。
慧曰:“汝在佛心處,所得者試舉一二。
”光曰:“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總不恁么來時(shí),如何劈脊便打,從教遍界分身?
’”慧曰:“汝意如何?
”曰:“不肯他后頭下個(gè)注腳。
”慧曰:“此正是以病去法。
”光毅然無信可意。
慧曰:“汝但揣摩。
”光竟以為不然。
經(jīng)旬,因記海印信公拈曰“雷聲浩大,雨點(diǎn)全無。
”光始無滯,趨告。
慧舉道者見瑯琊并玄沙未徹語,詰之,光對已,大慧笑曰:“但道一步不著所在,如人斫樹,根下一刀,則命根斷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斷命根乎?
今諸方浩浩說禪,見處總?cè)缡且?,何益于事?div id="a1nfnas" class='inline' id='people_33727_3_17_comment'>
其楊岐正傳,止三四人而已。
”光慍而去。
翌日,慧問:“汝還疑否?
”曰:“無可疑者。
”慧曰:“秪如古人相見,未待開口己知虛實(shí),或聞其語便識(shí)淺深,此理如何?
”光悚然汗下,莫知所詣。
慧令究有句無句話,慧過云門庵,光亦侍行。
一日問曰:“某到這里不能得徹,病在甚處?
”慧曰:“汝病最癖,世醫(yī)拱手,何也?
別人死了不得活,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樂田地,須是死一回始得。
”光疑情愈深。
后入室,慧問:“吃粥了也,洗缽盂了也,去郤藥忌,道將一句來?
”光曰:“裂破。
”慧乃振威喝曰:“你又說禪也。
”光即大悟。
慧即搥鼓,告眾曰:“龜毛拈得笑咍咍,一擊萬重關(guān)鎖開。
慶快平生在今日,孰云千里賺吾來。
”光亦呈偈曰:“一拶當(dāng)機(jī)怒雷吼,驚起須彌藏北斗。
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郤口。
”自爾名喧宇宙,道洽緇素。
出住教忠,瓣香為妙喜拈出,其為知本也歟。
釋德升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德升(一○九六~一一六九),號(hào)頑庵,俗姓何,廣漢德陽(今屬四川)人。年十七依崇果寺,二十得度。后棄謁文殊心道禪師,問佛法省要,殊示偈,退參三年,方得旨趣。往見佛性,機(jī)不投。入閩至鼓山,竹庵命分座說法。高宗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應(yīng)張浚請開法石門,遷明教及報(bào)恩、開先。晚住南康軍云居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七十四。為南岳下十六世,龍翔竹庵土圭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huì)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德升號(hào)頑庵。
漢州何氏子也。
幼溺塵滓稍長夢醒。
二十得度游心講席。
三學(xué)四眾以義虎推焉。
忽以支解自嫌翻然易輒。
更衣頂笠謁文殊道和尚。
懇示佛法省要之旨。
道說偈曰。
契丹打破波斯寨。
奪得寶珠村里賣。
十字街頭窮乞兒。
腰間掛個(gè)風(fēng)流袋。
升將擬對。
道叱曰。
莫錯(cuò)。
于是退參三年。
方領(lǐng)前旨。
入閩鼓山禮覲竹庵問。
國師不跨石門句意旨如何。
竹庵應(yīng)聲曰。
閒言語。
言下頓悟。
后有僧問。
如何是無位真人。
升曰。
聞時(shí)富貴見后貧窮。
釋慧溫號(hào)蘿庵產(chǎn)于福州鄭氏。
與升同依竹庵于東。
未幾因竹庵謝事。
自以。
胸次而未灑然。
又謁高庵悟南華炳草堂清諸耆宿。
皆蒙賞音。
會(huì)竹庵遷閩乾元。
溫復(fù)歸省庵曰。
情生智隔。
想變體殊。
不用停囚長智。
道將一句來。
溫釋然入呈偈曰。
拶出通身是口何妨罵雨訶風(fēng)。
昨夜前村猛虎咬殺南山大蟲。
竹庵肯之。
后住通州狼山。
與升共樹竹庵赤幟為一方良導(dǎo)也。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德升,字頑庵,漢州何氏子也。幼溺塵滓,長便醒悟。二十得度,游心講席,三學(xué)四眾以“義虎”推焉。忽以支解自嫌,翻然易輟,更衣頂笠,謁文殊道,懇示佛法省要之音。道說偈曰:“契丹打破波斯寨,奪得寶珠村里賣。十字街頭窮乞兒,腰間掛個(gè)風(fēng)流袋?!鄙龑M對,道叱曰:“莫錯(cuò)?!庇谑峭藚⑷?,方領(lǐng)前旨。入閩鼓山禮覲竹庵,問:“國師不跨石門句,意旨如何?”竹庵應(yīng)聲曰:“閒言語。”言下頓悟。后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升曰:“聞時(shí)富貴,見后貧窮?!?/blockquote>
釋自圓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自圓,號(hào)普云,俗姓雍,綿州(今四川綿陽)人。
年十九,以試經(jīng)被僧服,留教苑五祀。
歷扣諸大尊宿。
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住薦福寺,遷云居寺。
為南岳下十六世,云居高庵善悟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huì)元》卷二○有傳。
今錄詩二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自圓號(hào)普云。
綿州雍氏子也。
夙有靈根少能割愛。
卸欲梏如魚脫網(wǎng)。
入法苑似鳳棲梧。
十九試經(jīng)得頌祠牒。
染衣之后先探律宗。
作犯止持白圭良璧。
淹流教海五祀。
而后出關(guān)南下。
參游四眾咸推英俊。
遍扣尊宿。
始入龍門偶步廊廡。
睹繪壁間胡人之像忽爾有省。
至夕白于高庵
庵舉法眼偈曰。
頭戴貂鼠帽腰懸羊角錐。
語不令人會(huì)。
須得人譯之。
庵即筴火示之曰。
我為汝譯了也。
圓于言下大悟呈偈曰。
外國言音不可窮。
起云亭下一時(shí)通。
口門廣大無邊際。
吞盡楊岐栗棘蓬。
高庵遣侍佛眼。
眼曰。
吾道東矣。
釋善能亦高庵嗣法門人。
其族嚴(yán)陵未詳姓氏。
一日高庵普請擇菜。
次庵知其緣熟忽以貓兒擲能懷中。
能擬議。
被庵?jǐn)r胸踏倒。
豁然大悟起惟吟笑而已。
歷侍既久德馨遠(yuǎn)聞。
緇素傾心天人擁出。
住持福州中際大闡宗風(fēng)。
世稱雙樹法幢云。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自圓,字普云,綿州雍氏子也。
夙有靈根,少能割愛,脫彼欲梏,棲此法林。
年十九,試經(jīng)得頒祠牃,染衣之后,先探律宗作犯止持,白圭良璧,淹流教海五祀。
而后出關(guān)南下,遍扣尊宿,始入龍門,偶步廊廡,睹繪壁間胡人之像,忽爾有省。
至夕,白于高庵,庵舉法眼偈曰:“頭戴貂鼠帽,腰懸羊角錐,語不令人會(huì),須得人譯之。
”庵即筴火示之曰:“我為汝譯了也。
”圓于言下大悟,呈偈曰:“外國言音不可窮,起云亭下一時(shí)通。
口門廣大無邊際,呑盡楊岐栗棘蓬。
高庵遣侍佛眼,眼曰:“吾道東矣?!?div id="k6i1kxt" class='inline' id='people_34026_2_8_comment'>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