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舒岳祥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胡山甫,失其名,與舒岳祥友善(《閬風》卷五)。
林處恭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
受業(yè)于舒岳祥。
后隱居教授,弟子極盛。
有《四書指掌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寧海人,字正仲,號樗園。
師事吳子良,文學與舒岳祥齊名。
有《易志》、《春秋本意》、《老子發(fā)微》、《楚辭補注音釋》、《深衣考》、《芳潤稿》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袁仲素,失其名,與舒岳祥友善(《閬風》卷二)。

人物簡介

元詩紀事
炳同,字野翁,新昌張氏子,居明州仗錫寺。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二
釋炳同,字野翁。
姓張氏,新昌人。
得法于大川濟。
宋亡之日,避跡仗錫十二年,出主華藏三載,復還仗錫,榜其室曰“晚泊”。
閉戶書《法華經(jīng)》。
有“老來非厭客,靜里欲書經(jīng)”之句。
一時遺老,黃則堂、文本心、黃東發(fā)、舒閬風、周伯弼咸與之游。
晚主雪竇,以“寄幻”顏所居。
元大德六年示寂,壽八十,臘六十八,提刑牟獻銘其塔。
有《送僧之華頂見溪西》詩:“高高峰頂屹云中,八十溪翁也眼空。
相見莫言行腳事,累他雙耳又添聾。”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4—1310 【介紹】: 宋元間慶元奉化人,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宋咸淳七年進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賣文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薦起為信州教授,調婺州,以疾辭。為文清深雅潔,東南文章大家皆歸之。有《剡源文集》。
元詩選
表元,字帥初,一字曾伯,慶元奉化人。
宋咸淳中,登進士乙科,教授建康府。
遷臨安教授,行戶部掌故國子主簿,皆以兵亂不就。
元成宗大德八年,表元年六十馀矣,執(zhí)政者薦之,除信州教授,再調婺州,以疾辭。
其后翰林集賢以修撰博士交薦,不起,卒年六十七,所著有《剡源集》行世。
宋季文章氣萎薾而辭骫骳,帥初慨然以振起斯文為己任。
時四明王應麟、天臺舒岳祥并以文名海內,帥初從而受業(yè)焉。
故其學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潔,化陳腐為神奇,蓄而始發(fā)。
間事摹畫,而隅角不露,尤自秘重,不妄許與。
至元大德間,東南之士,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時者,帥初而已。
宋景濂曰:「濂嘗學文于黃文獻公,公于宋季詞章之士,樂道之而弗已者,惟剡源戴先生為然。
」性好山水,每策杖游眺,遠不十里,近才數(shù)百步,不求甚勞,意倦輒止。
忘懷委分,或自稱質野翁、充安老人云。
帥初之序《松雪集》曰:「古之相知,必若韓、孟、歐、梅,同聲一跡,綢繆傾吐,而后為遇。
而后世乃欲望此于道途邂逅之間,則又過矣。
」帥初之于子昂,其相引為知心者如此。
然子昂以仕顯,從容諷議。
而帥初類多傷時閔亂、悲憂感憤之辭。
讀者亦可以諒其心矣。
全宋詩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帥初,又字曾伯,號剡源先生,又稱質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屬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學,七年第進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遷臨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亂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賣文自給。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薦為信州教授,秩滿改婺州,以疾辭。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詩四卷。事見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銘》。 戴表元詩,以《四部叢刊》影印明萬歷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為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簡稱明刻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率初奉化人有剡源集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帥初,一字曾伯,慶元奉化人。宋咸淳中登進士,乙科官教授入元以執(zhí)政薦除信州教授再調婺州以疾辭其后累薦不起有剡源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6—1327 【介紹】: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為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勛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謚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元詩選
桷字伯長,慶元人,宋同知樞密院事韶之曾孫也。
童子時有能文名,部使者舉茂才異等,授麗澤書院山長。
大德初,閻復、程文海、王構交薦之,改翰林國史院檢閱官。
時初建南郊,疏十議以進。
禮官推其博,多采用者。
擢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
累進翰林待制、集賢直學士,同修國史。
至治元年,遷侍講學士。
泰定初辭歸,卒年六十有一。
贈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追封陳留郡公,謚文清。
伯長初師事剡源戴帥初。
稍長,在王深寧之門,復從舒岳祥游。
家固多藏書,又親見中原文獻,其學最為有本。
及在詞林,朝廷制冊、勛臣碑銘,多出其手。
家居以后,修辟南園故址,結小亭,讀書其中。
翰墨所傳,極于海內。
所著有《易說》、《春秋說》及《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元興,承金宋之季,遺山元裕之以鴻朗高華之作振起于中州,而郝伯常、劉夢吉之徒繼之。
故北方之學,至中統(tǒng)、至元而大盛。
趙子昂以宋王孫入仕,風流儒雅,冠絕一時。
鄧善之、袁伯長輩從而和之,而詩學又為之一變。
于是虞、楊、范、揭,一時并起,至治、天歷之盛,實開于大德、延祐之間。
伯長沒后二十馀年,會修宋、遼、金三史。
遣使者求郡國遺文故事,惟袁氏所傳為最多。
故家文物,萃于東南,百年以來,流風未墜,論者以伯長實有功焉,良不誣也。
詞學圖錄
袁桷(1266—1327)元代學官、書院山長。字伯長,號清容居士。慶元鄞縣(今屬浙江)人。有《清容居士集》。
甬上耆舊詩·卷三
字伯長,袁氏最為世族。
公少負異才,讀先世遺書,至窮日夜。
初事戴剡原,稍長,在王深寧先生之門,復從舒岳祥游,盡傳諸公之學。
既家有賜書,又親見中原文獻,得接風流,故其學最為有本。
以辟茂異,授麗澤書院長,用薦入國史院,歷翰林院直學士、侍講。
早引年歸里。
公在翰林三十年,上郊祀定制十議,纂脩三朝大典,酌定憲令,疏請購宋、遼、金三代遺書,一時制詞、碑版、高文典冊,多出公手。
家居以后,脩辟南園故址,結小亭,讀書其中。
翰墨所傳,極于海內。
卒年六十二,贈行參知政事陳留郡。
公自宋南渡,而后吾鄉(xiāng)學者以多識相尚。
文清得王氏之傳,其于近世禮樂之因革,官閥之選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諸家之略錄,俱能溯源執(zhí)本,得其旨歸。
浙河以東,于斯為盛。
公嘗言:余少讀書有五失:泛觀而無擇,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纂錄故實,一未終而屢更端,其失勞而無功。
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
喜學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公所自責,俱深中學者之弊,故具述之。
至公歿二十馀年,會脩宋、遼、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國遺文故事,唯公家上藏書數(shù)千卷,足備典實,至今袁氏尚盛。
余初選此集,其后人即手鈔世,傳遺草見示,數(shù)百年文獻未墜于地,斯可謂故家矣。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伯長,慶元人。舉茂才異等授麗澤書院山長以薦累擢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歷侍講學士卒謚文清有清容居士集五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