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純?nèi)?/a>

共 4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
范純?nèi)?/span>曾孫。
所著《過庭錄》,多述祖德,語不溢美,有淳實之遺風。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范正民,字子政,一說名正明,字子正,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純?nèi)?/span>長子。
以蔭補單州團練推官。
卒,年三十三。
有文集百卷,已佚。
事見《山谷別集》卷一○《書范子政文集后》及《范忠宣集補編·宋單州推官子政公傳》。
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子默,一作子思。范正平弟。父喪,哀毀過甚。以蔭起官至朝奉郎,加武騎尉。年五十八致仕。有《忠宣言行錄》。
全宋文·卷二七○七
范正思,字子思,一字子默,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純?nèi)?/span>第三子,學行為士林所推。
以蔭起官,至朝奉郎,加武騎尉。
年五十八致仕,卒。
著有《惜羞集》一卷,纂《忠宣言集錄》二十卷。
見《范忠宣集補編·宋忠武軍判官贈朝奉大夫子夷公傳附弟正思傳》(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陜府知縣,姓名不詳,與范純?nèi)?/span>同時(《道山清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83 【介紹】: 宋洛陽人,字彥國。仁宗天圣八年舉茂才異等。慶歷二年為知制誥,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挾索,然許增歲幣。三年,遷樞密使,與范仲淹等推行“慶歷新政”。至和二年,拜中書門下平章事,務守成,號賢相。神宗問邊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亳州,復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韓國公致仕。卒謚文忠。有《富鄭公詩集》。
全宋詩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彥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舉茂才異等,授簽書河陽判官。通判絳州,遷直集賢院,開封府推官、知諫院。慶歷二年(一○四二),為知制誥。三年,拜樞密副使,與杜衍、范仲淹等主持慶歷新政。四年,出知鄆州。歷知青、鄭、蔡、河陽、并等州府。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即位,為樞密使。居二年,出判揚州,封祁國公,進封鄭。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二年,以左仆射、門下侍郎拜同平章事。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后因阻青苗法受責,求歸洛陽養(yǎng)疾,不久即致仕。元豐六年卒,年八十。有奏議、安邊策、文集等,今存《富鄭公集》一卷。《宋史》卷三一三有傳。 富弼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兩宋名賢小集》卷四九《富鄭公集》為底本,酌校他書引詩。另從《伊川擊壤集》等書中輯得集外詩若干,編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九九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彥國,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天圣八年,舉茂材異等,授將作監(jiān)丞,遷直集賢院、知諫院、史館修撰。
慶歷二年,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曾兩使契丹。
次年,拜樞密副使。
至和二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嘉祐六年,以母憂去位。
英宗立,召拜樞密使,封祁國公,進封鄭。
熙寧二年,以左仆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時王安石用事,弼與之不合,求退,以同平章事出判河南,改亳州。
復以詆青苗法被劾,以仆射判汝州。
遂請老,拜司空,進韓國公致仕。
元豐六年卒,年八十,贈太尉,謚文忠。
弼諳熟邊事,與范仲淹分主西、北邊務,又嘗與仲淹推行「慶歷新政」。
有奏議十二卷、劄子十六卷等,今存《富鄭公詩集》一卷。
見《范忠宣》卷一七《富鄭公行狀》,《東坡集》卷三七《富鄭公神道碑》,《韓南陽集》卷二九《富文忠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三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尚恭(一○○七~一○八四),字安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
歷慶成軍、袁州判官,以著作佐郎知陜州芮城、緱氏等縣。
官至朝議大夫。
神宗元豐七年卒,年七十八。
事見《范忠宣公集》卷一四《王公墓志銘》。
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2—1088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其先真定靈壽人,字子華。韓億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歷通判陳州、知成都、開封府等。神宗即位,拜樞密副使,言差役之弊。領制置三司條例司,與王安石共事,每言安石奏事“至當可用”。熙寧三年,參知政事。夏人犯塞,自請行邊,為陜西、河東宣撫使,即軍中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素不習兵事,以城堡相繼陷落、慶州士卒作亂,罷知鄧州。七年,代王安石為相,謹守新法,然事多滯留,且數(shù)與呂惠卿不合,乃密請神宗再用安石。及安石再相,又與之有異,遂出知許州。哲宗立,封康國公,為北京留守。卒謚獻肅。
全宋詩
韓絳(一○一二~一○八八),字子華,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億子。
以父蔭補太廟齋郎,累遷大理評事。
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除太子中允、通判陳州。
歷戶部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誥,遷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嘉祐中,歷知慶州、成都府、開封府。
為三司使。
英宗即位,遷給事中。
治平二年(一○六五)權知開封府(《開封府題名記碑》)。
神宗即位,拜樞密副使。
熙寧三年(一○七○),拜參知政事,罷知鄧州,徙許州、大名府。
元豐元年(一○七八),知定州。
六年,知河南府。
哲宗即位,改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康國公。
元祐二年(一○八七),以司空、檢校太尉致仕。
三年卒,年七十七。
謚獻肅。
事見《范忠宣公集》卷一五《司空康國韓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五有傳。
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二五
韓絳(一○一二——一○八八),字子華,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億第三子。慶歷二年進士?;实v中累遷右正言。至和元年知制誥,遷龍圖閣直學士、知諫院,為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出知蔡、慶州、成都、開封府,為三司使。神宗立,拜樞密副使,同制置三司條例,助王安石變法。熙寧三年,參知政事,為陜西、河東宣撫使,尋拜相,開幕府于延安。次年,以措置乖方罷。七年復代王安石相,密請再用安石。次年罷,歷知州府。哲宗立,封康國公,為北京留守。元祐三年卒,年七十七,謚獻肅。著《治平會計錄》、《樞密院時政記》等,有文集五十卷,又內(nèi)外制集十三卷、奏議三十卷。《宋史》卷三一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洛陽人,字公達。登進士第。為郎官。善畫山水。
全宋詩
宋道(一○一四~一○八三),字叔達,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
登進士第,為益州節(jié)度推官,遷通判原州。
英宗即位,歷知晉、邠二州。
后為開封府推官,知同州。
神宗元豐六年卒,年七十。
事見《忠宣集》卷一三《朝請大夫宋君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5—1081 【介紹】: 宋開封襄邑人,徙居洛陽,字正國,一字定國。張師德子。仁宗天圣四年,以父任為將作監(jiān)簿。歷大理評事、衛(wèi)尉寺丞,知榆次縣,通判棣、齊二州,均有能名。后為淮南轉(zhuǎn)運副使,移京西、東轉(zhuǎn)運使,屬官不法者多被舉刺。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副使。極論撫寧、啰兀兩城不可守,又諫阻在陜西以交子易錢之計劃。加集賢殿修撰,遷河東都轉(zhuǎn)運使。元豐初知河陽,次年徙同州。居官不畏強御,性至孝,頗為時所稱。
全宋文·卷一○四三
張景憲(一○一五——一○八一),字正國,襄邑(今河南睢縣西)人,祖去華徙洛陽。
師德次子,尹洙婿。
天圣四年,以蔭授將作監(jiān)主簿,遷太祝,監(jiān)西京商稅院,遷衛(wèi)尉寺丞,擢知并州榆次縣,通判棣州,移齊州,知梁山軍、海州。
嘉祐初,使湖北較定茶稅,改開封府判官,淮南轉(zhuǎn)運副使,移京西轉(zhuǎn)運使。
治平三年,授京東轉(zhuǎn)運使。
熙寧二年,為三司戶部副使,奉使北鄙、西陲,授河東轉(zhuǎn)運使。
歷知瀛州、河東、同州、房州。
元豐四年,以太中大夫知兗州,未赴而卒,年六十七。
范純?nèi)?/span>《張公行狀》(《范忠宣公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三○有傳(傳謂卒年七十七,誤,今從《行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9—1086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君實。
司馬池子。
少聰穎好學,以父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
仁宗寶元元年進士。
累官知諫院、翰林學士、權御史中丞,復為翰林兼侍讀學士。
極力反對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變”為由,數(shù)與安石、呂惠卿等辯論,因出知永興軍。
神宗熙寧四年,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十五年,專修史書,絕口不論時事。
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起為門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
起用劉摯、范純?nèi)?/span>、范祖禹、呂大防等,悉除新法,恢復舊制。
在相位八月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
初編撰戰(zhàn)國至秦二世歷史為《通志》八卷,英宗命設局續(xù)修,神宗改書名為《資治通鑒》,元豐七年成書。
另有《溫國文正公文集》、《稽古錄》等。
全宋詩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初仕蘇州簽判。父死服除,改武成軍簽判。慶歷六年(一○四六),以龐籍薦授館閣??保笫荦嫾贋椴⒅萃ㄅ?。召還為開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誥,天章閣待制,知諫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為龍圖閣直學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學士。熙寧三年(一○七○),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永興軍,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居洛陽,主編《資治通鑒》。哲宗即位,召主國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贈溫國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雜著多種。事見《東坡全集》卷九○蘇軾《司馬溫公行狀》,《宋史》卷三三六有傳。 司馬光詩十四卷,以《四部叢刊》影宋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即宋紹熙刊本,亦即紹興二年本)為底本,參校清乾隆六年陳宏謀校刊《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簡稱陳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簡稱四庫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無詩,分別據(jù)陳宏謀刊本補入。底本卷六《又和諷古》“??途貌貦C”一首,與卷一《和之美諷古二首》之二重復,已刪略。又輯得集外詩及斷句,另編為一卷。
詞學圖錄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主編《資治通鑒》,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存詞三首,見《苕溪漁隱叢話》及《陽春白雪》。
全宋文·卷一一七二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寶元元年登進士甲科。歷大理評事、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開封府推官,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時仁宗未立嗣,數(shù)上疏諫言。英宗朝進龍圖閣直學士,判吏部流內(nèi)銓。神宗即位,擢為翰林學士,除御史中丞,權知審官院。王安石行新政,光持異議,與安石數(shù)論辯于帝前。由是以端明殿學士出知永興軍,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專修《資治通鑒》,凡十五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召為門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力廢新政。是年九月卒,年六十八,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有文集八十卷,《資治通鑒》三百二十四卷,《考異》三十卷,《通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涑水紀聞》十卷等,并注釋《》、《孝經(jīng)》、《老子》、《法言》、《太玄》等。見蘇軾《司馬文正公光行狀》(《東坡集》卷三六),《宋史》卷三三六有傳。
共 4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