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欽若

相關(guān)人物:共 27 位。
共 2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定光(九三四~一○一五),本名鄭自嚴(yán),泉州同安(今屬福建)人。年十一出家,年十七至盧陵從西峰圓凈大師學(xué)。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駐武平縣南安巖。真宗景德初遷虔州,終三年復(fù)返。大中祥符八年卒,年八十二。遺偈一百一十七首,蘇軾、郭祥正等嘗有題詠,均佚?!?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五引《臨汀志》有傳。今錄偈三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4—1015 【介紹】: 宋僧。同安人。俗姓鄭,名自嚴(yán)。十一歲出家,十七歲為大僧出游,至廬陵契悟于西峰圓凈大師,自此神異不可測。住武平南巖寺,遷南康郡槃古山,屢有奇行。后還里卒。謚定光圓應(yīng)禪師。
禪林僧寶傳·卷第八
禪師諱自嚴(yán)。
生鄭氏。
泉州同安人也。
年十一棄家。
依建興臥像寺沙門契緣為童子。
十七為大僧。
游方至廬陵。
謁西峰耆宿云豁。
豁者清涼智明禪師高弟。
云門嫡孫也 太宗皇帝。
嘗詔至闕。
館于北御園舍中。
習(xí)定久之。
懇之還山。
公依止五年。
密契心法。
辭去渡懷仁。
江有蛟。
每為行人害。
公為說偈誡之。
而蛟輒去。
過黃楊峽。
渴欲飲。
會溪涸。
公以杖擿之。
而水得。
父老來聚觀。
合爪以為神。
公遁。
去武平南黃石。
巖多蛇虎。
公止住。
而蛇虎可使令。
四遠(yuǎn)聞之大驚。
爭敬事之。
民以雨旸男女禱者。
隨其欲應(yīng)念而獲。
家??其像。
飲食必祭。
鄰寺僧死。
公不知法當(dāng)告官。
便自焚之。
吏追捕坐庭中。
問狀不答。
索紙作偈曰。
云外野僧死。
云夜野僧燒。
二法無差互。
菩提路不遙。
而字畫險勁。
如擘窠大篆。
吏大怒以為。
狂且慢已。
去僧伽梨。
曝日中。
既得釋。
因以布帽其首。
而衣以白服。
公恨所說法。
聽者疑信半。
因不語者六年。
巖寺當(dāng)輸布。
而民歲代輸之。
公不忍折。
簡置布束中祈免。
吏張曄歐陽程者。
相顧怒甚。
追至問狀不答。
以為妖。
火所著帽明鮮。
又索紙作偈曰。
一切慈忍力。
皆吾心所生。
王官苦拘束。
佛法不流行。
自是時亦語。
去游南康槃古山。
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經(jīng)始。
讖曰。
卻后當(dāng)有白衣菩薩。
來興此山。
公住三年。
而成叢林。
乃還南安。
江南眠槎。
為行舟礙。
公舟過焉。
摩挲之曰。
去去莫與人為家槎。
一夕蕩除之。
有僧自惠州來。
曰河源有巨舟著沙。
萬牛挽不可動。
愿得以載磚。
建塔于南海。
為眾生福田。
公曰此陰府之物。
然付汝偈取之。
偈曰。
天零灞水生。
陰府船王移。
莫立沙中久。
納福蔭菩提。
僧即舟倡偈。
而舟為動。
萬眾歡呼。
至五羊。
有巨商。
從借以載。
僧許之。
方解繂。
俄風(fēng)作。
失舟所在。
有沙彌無多聞性。
而事公謹(jǐn)愿。
公憐之。
作偈。
使誦。
久當(dāng)聰明。
偈曰。
大智發(fā)于心。
于心何處尋。
成就一切義。
無古亦無今。
于是世間章句。
吾伊上口。
公示人多以偈。
然題贈以之中四字于其后。
莫有識其旨者。
異跡甚著。
所屬狀以聞 詔佳之。
宰相王欽若。
大參趙安仁已下。
皆獻(xiàn)詩。
公未嘗視。
置承塵上而已。
淳化乙卯正月初六日。
集眾曰。
吾此日生。
今正是時。
遂右脅臥而化。
閱世八十有二。
坐六十有五夏。
謚曰定光圓應(yīng)禪師。
贊曰。
圓通誚曹將軍。
而不屈。
問軍旅事而不答。
此其識能知宗也。
南塔初不受南平王之請。
及聞移禍及人。
因屑就之。
此其行高一世也。
學(xué)者囿于法愛。
故初公語分生死。
所以發(fā)其機(jī)。
至于定應(yīng)。
則全提大用。
于其化時曰。
吾此日生。
于化時而曰生。
最后之訓(xùn)也。
臨禍福死生之際。
能如彼四老人。
則正宗已墜之綱。
尚可理也。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南安巖自嚴(yán)尊者。
生鄭氏。
泉州同安人。
年十一出家為童子。
十七為大僧。
游方至廬陵。
謁西峰老宿豁公。
豁云門之孫也。
師依止五年。
盡得其法。
自是神異不測。
世傳定光佛化身。
懷仁江。
有蛟害人。
師臨渡說偈戒之。
蛟引去。
未幾。
擁沙漲塞。
潭遂為洲。
梅州黃楊峽乏水。
師以杖擿之遂涌。
父老以為神來。
聚觀師遁去。
所至遇旱澇。
書偈投之。
無不如愿。
武平南黃石巖。
多蛇虎。
師止住。
蛇虎可使令。
師凡示人。
必以偈。
偈尾必題四字。
曰贈之以中。
世奠能測四。
遠(yuǎn)敬事師如神明。
家畫其像。
飲食必祭。
鄰寺僧死。
師不知法當(dāng)告官。
便自焚之。
吏追捕坐庭中。
問狀不答。
索紙作偈曰。
云外野僧死。
云外野僧燒。
二法無差互。
菩提路不遙。
字畫險勁。
如擘窠大篆。
吏大怒。
以為狂且慢。
已去僧伽黎曝日中。
既得釋。
因以布巾幪首。
而衣白服。
師恨所說法。
聽者疑信各半。
因不語六年。
巖寺當(dāng)輸布。
民歲代之。
師不忍。
置書布束中求免。
吏得之愈怒。
追問亦不答。
以為妖。
焚其布帽。
火盡而帽益明鮮。
乃索紙作偈曰。
一切慈忍力。
皆吾心所生。
王官苦拘束。
佛法不流行。
自后稍發(fā)語。
后游南康槃古山。
先是西竺波利尊者。
經(jīng)始讖曰。
卻后當(dāng)有白衣菩薩。
來興此山。
師住三年成叢林。
乃還南安。
江南眠槎。
為行舟礙。
師舟過焉。
摩挲之曰。
去去。
莫與人為害。
槎一夕蕩除。
有僧自惠州來曰。
河源有巨舟著沙。
萬牛挽不可動。
愿得以載磚建塔于南海。
為眾生福田。
師曰。
此陰府之物。
然付汝偈取之。
偈曰。
天零灞水生。
陰府船王移。
莫立沙中久。
納福蔭菩提。
僧即舟唱偈。
而舟為動。
萬眾歡呼。
至五羊。
有巨商從借以載。
僧許之。
方解繂。
俄風(fēng)作。
失舟所在。
有沙彌。
無多聞性。
而事即謹(jǐn)愿。
師憐之作偈。
使誦久當(dāng)聰明。
偈曰。
大智發(fā)于心。
于心何處尋。
成就一切義。
無古亦無今。
于是世間文字語言。
一覽誦念。
無所遺忘。
偈語章句。
援筆立就。
師異跡甚著。
所屬狀以聞。
詔佳之。
宰相王欽若。
大參張安仁以下皆贈詩。
師未嘗視。
置承塵上而已。
淳化乙卯正月六日。
集眾曰。
吾此日生。
今正是時。
遂右脅而化。
謚定光圓應(yīng)禪師。
系曰。
至人。
聚于心者靈。
發(fā)于言者驗。
寂音謂。
師偈語皆稱性之句。
非智識所到之地。
良然。
良然。
才涉思惟。
便是鬼家活計。
自尚滿身霧露。
安能使物不迷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6—1015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復(fù)之,號乖崖。
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
歷太常博士、樞密直學(xué)士等職。
出知益州,參與鎮(zhèn)壓李順起事,對蜀民實行懷柔政策,恩威并用。
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
又出知杭州、永興軍、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績。
累進(jìn)禮部尚書,上疏極論丁謂、王欽若大興土木,致國庫空虛,請斬之以謝天下。
旋遭排擠出知陳州。
卒謚忠定。
平生以剛方自任,為政尚嚴(yán)猛,好慷慨大言。
與寇準(zhǔn)最善,每面折其過,雖貴不改。
有《乖崖集》。
全宋詩
張詠(九四六~一○一五),字復(fù)之,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屬山東)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jìn)士。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縣。雍熙元年(九八四),遷著作佐郎。端拱元年(九八八),轉(zhuǎn)秘書丞。二年,通判相州。召還,知開封府浚儀縣,出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yùn)使。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樞密直學(xué)士、知通進(jìn)銀臺司兼掌三班院。五年,出知益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給事中,遷戶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興軍。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景德三年(一○○六),復(fù)掌三班院兼判登聞檢院。四年,知升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陳州(同上書卷七八)。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謚忠定。有《張乖崖集》十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南宋時增廣為十二卷。事見宋錢易《故樞密直學(xué)士禮部尚書贈左仆射張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三有傳巖?!堅佋?,以《續(xù)古逸叢書》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為底本,參校宋咸淳五年伊賡刻本(今存前六卷,簡稱殘宋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曹溶舊藏鈔本(十卷、附一卷,簡稱曹本,藏北京圖書館)、清康熙四十九年呂無隱鈔本(簡稱呂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丁丙鈔補(bǔ)本(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鈔本,簡稱丁本,藏南京圖書館)、清光緒八年莫祥芝刻本(簡稱莫刻),并酌采清蔣繼功、黃丕烈、近人傅增湘??背晒ǚ謩e稱蔣校、黃校、傅校)。另從《西昆酬唱集》等輯得集外詩五首,附編卷末。
黃鶴樓志·人物篇
張詠(946—1015) 北宋詩人。字復(fù)之,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縣)人。太平興國五年(980)進(jìn)士,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累官樞密直學(xué)士、禮部尚書。工詩善賦,有《乖崖集》。任荊湖北路轉(zhuǎn)運(yùn)使期間長至黃鶴樓賞景作詩,從成都罷歸途經(jīng)武昌時再游黃鶴樓,作七律《登黃鶴樓》。后人在其登樓作詩處建“乖崖亭”以示紀(jì)念。
全宋文·卷一○八
張詠(九四六——一○一五),字復(fù)之。以「乖則違眾,崖不利物」自戒,因號乖崖子;又號九河生。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即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縣。淳化初,由知浚儀縣擢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yùn)使。四年,官樞密直學(xué)士、知銀臺通進(jìn)封駁司,兼掌三班院。詠歷遷外任,曾于淳化五年、咸平六年兩知益州,景德三年,出知升州,皆以政績聞。大中祥符三年,官工部尚書,同年秋,加禮部尚書。八年八月一日卒,年七十,贈左仆射,謚忠定。詠剛方自任,為治尚嚴(yán)猛,「文章雄健有氣骨,稱其為人」。有文集十卷,后人增為十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三有傳,又見《乖崖先生文集》附錄李燾《湖北漕司乖崖堂記》,錢易所撰墓志銘,韓琦所撰神道碑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5—1019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子元。
馬全義子。
太宗時以蔭補(bǔ)官。
歷知梓州,鎮(zhèn)壓李順起事。
除益、漢九州都巡檢使、內(nèi)園使,平劉旰起事。
真宗時累除樞密副使,遇事敢言,鄙視樞密使王欽若,每廷議輒面詆之。
后拜知樞密院事,以疾乞罷,除知貝州兼部署。
卒謚正惠。
全宋詩
馬知節(jié)(九五五~一○一九),字子元,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東都事略》卷四三本傳)。太宗時,以蔭補(bǔ)供奉官,監(jiān)彭州兵馬。歷知數(shù)州。真宗景德三年(一○○六),擢簽書樞密院事(《宋宰輔編年錄》卷三)。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出為潁州防禦使,知潞州。天禧元年(一○一七),知天雄軍,召拜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事。明年罷,除彰德軍留后、知貝州。三年卒,年六十五。謚正惠。有文集二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八有傳。
全宋文·卷一六三
馬知節(jié)(九五五——一○一九),字子元,幽州薊(今北京市)人。太宗時以父全義蔭補(bǔ)供奉官。累遷西京作坊使、西上閤門使,歷知定遠(yuǎn)軍、深、慶、梓、秦、益、延等州。景德中徙知定州,拜東上閤門使、樞密都承旨,擢拜簽書樞密院事。大中祥符七年出知潞州。天禧初,移知天雄軍,召拜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事。以疾乞罷,除彰德軍留后,知貝州兼部署。未幾卒,年六十五。謚正惠?!?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
曹谷,大中符祥間官職方員外郎,三司度支判官。
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六,《宋會要輯稿》儀制七之二○、職官四之四一。
同時別有一曹谷,祥符三年為河中府通判,亦官職方員外郎。
曾驗民所獻(xiàn)「靈寶真文」。
以熟習(xí)道教教法,王欽若奏?!兜啦亍?。
未幾出為淮南轉(zhuǎn)運(yùn)使,欽若奏還卒業(yè),詮整部類,升降品第,多其所為。
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三、七四、七六(《長編》兩處注云,此二曹谷非一人)。
王慶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
王欽若子。
賜進(jìn)士及第。
官終衛(wèi)尉寺丞。
有詩賦雜文集,取名《桂籍追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1—1017 【介紹】: 宋閬州閬中人,字唐夫。陳省華長子。太宗端拱二年進(jìn)士。累官廣南西路轉(zhuǎn)運(yùn)使,刻《集驗方》于石,植樹鑿井。為交州國信使,卻贈遺,免擾民。建言折變收市苧布,公私交濟(jì)。充度支判官。真宗咸平四年,拜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詔同三司使議省煩冗文帳二十一萬余道,減河北冗官七十五員。景德中知樞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多立條約,著《監(jiān)牧議》。大中祥符五年充樞密使。九年,以疾優(yōu)拜右仆射、知河陽。卒謚文忠。有《請盟錄》。
全宋詩
陳堯叟(九六一~一○一七),字唐夫,閬州閬中(今屬四川)人。堯佐兄。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進(jìn)士(《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解褐光祿寺丞、直史館,遷秘書丞。再遷廣南西路轉(zhuǎn)運(yùn)使。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自樞密直學(xué)士遷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本官同平章事、充樞密使,兼領(lǐng)群牧。九年,罷知河陽。天禧元年卒,年五十七。謚文忠?!?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四有傳。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陳堯叟(九六一——一○一七),字唐夫,閬州閬中(今四川閬中)人。
端拱二年進(jìn)士第一,授光祿寺丞、直史館,歷廣南西路轉(zhuǎn)運(yùn)使,度支判官,廣南東、西兩路安撫使。
咸平四年除同知樞密院事。
景德元年簽書樞密院事;三年,以戶部尚書與王欽若并知樞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預(yù)修國史。
大中祥符五年,除同平章事,充樞密使。
七年,罷。
明年,再為樞相。
九年罷,命判河陽。
天禧初卒,年五十七。
有《請盟錄》三集二十卷。
宋史》卷二八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2—1023 【介紹】: 宋華州下邽人,字平仲。
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
授大理評事、知巴東縣。
歷通判鄆州,累擢樞密院直學(xué)士、判吏部銓。
頗敢直諫,太宗以比魏徵。
淳化初,除樞密副使,坐事罷知青州。
五年,召拜參知政事,加給事中,又坐事出知鄧州。
真宗立,入權(quán)知開封府,為三司使。
景德元年拜相,時遼兵大入,中外震駭,乃力排眾議,請帝親征,真宗遂至澶州,和議而還。
王欽若所譖,罷相出知陜州。
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準(zhǔn)密奏請以太子監(jiān)國,事泄,罷相,封萊國公。
丁謂乘機(jī)傾陷,連貶雷州司戶參軍,卒于貶所。
仁宗朝追謚忠憫。
有《寇萊公集》。
全宋詩
寇準(zhǔn)(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jìn)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移大名府成安縣。累遷三司度支推官,轉(zhuǎn)鹽鐵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知樞密院事。四年,罷知青州。五年,拜參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罷知鄧州。真宗即位,遷工部侍郎,權(quán)知開封府。咸平六年(一○○三),遷兵部侍郎,為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同年冬,契丹攻宋,準(zhǔn)力諫真宗親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陽),迫成和議,是為“澶淵之盟”。三年罷相,為刑部尚書,知陜州。后遷兵部尚書,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復(fù)拜同平章事、樞密使。八年罷。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靈宮使。四年六月,坐與周懷政謀請?zhí)颖O(jiān)國、禁皇后預(yù)政、奉真宗為太上皇事,罷相,封萊國公,尋貶道州司馬。乾興元年(一○二二),再貶雷州司戶參軍。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詔復(fù)太子太傅,贈中書令、萊國公,又賜謚忠憫。有《忠憫公詩集》三卷,集前附有孫汴所撰神道碑?!?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一有傳。 寇準(zhǔn)詩,以《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明嘉靖間蔣鏊刻《忠憫公詩集》三卷本為底本。校以清康熙間吳調(diào)元辨義堂刊《寇忠憫公詩集》三卷本(簡稱吳本),清初《兩宋名賢小集》鈔本所收《寇萊公集》七卷本(簡稱集本)。采錄清鮑廷博校記(簡稱鮑校)、勞權(quán)校記(簡稱勞校)、近人傅增湘校記(簡稱傅校)、張元濟(jì)校記(簡稱張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彭元瑞知圣道齋鈔本、李文田跋鈔本,俱系出自蔣本、吳本,然四庫本補(bǔ)了各本殘缺的文字,少數(shù)異文有參考價值,故亦出校記注明。另輯得集外詩十五首,編為卷四。《宋詩紀(jì)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來鵠所作,今歸諸附錄。
詞學(xué)圖錄
寇準(zhǔn)(961-1023) 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晚年封萊國公,謚忠憫。《宋史》有傳。有《寇萊公集》,存詞五首,見《花庵詞選》及《湘山野錄》。
全宋文·卷一八二
寇準(zhǔn)(九六一——一○二三),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北)人。
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授大理評事,知巴東縣。
太宗朝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
景德初,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時遼兵大入,中外震駭,準(zhǔn)力排眾議,擁帝親征,遂有澶淵之盟。
王欽若所陷,罷知陜州。
天禧三年再相,以請?zhí)颖O(jiān)國,為丁謂所陷,罷相,封萊國公,累貶道州司馬、雷州司戶參軍。
天圣元年卒于貶所,年六十三。
仁宗朝追謚忠憫。
著《巴東集》三卷、《忠憫公詩集》三卷(存)、《寇萊公集》七卷(存)。
宋史》卷二八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3—1003 【介紹】: 宋升州上元人,字惟清。五歲能詩,未冠著有《齠年集》。南唐李煜時舉進(jìn)士,有聲于時。入宋,登太宗雍熙二年進(jìn)士第。累遷比部員外郎,知郴、舒二州。真宗咸平二年直史館,奉命使荊湖按視民事,條奏利病甚眾。以才干凡五受命使西北議邊要。后坐事削籍流儋州,會赦移惠州,至化州卒。有文集。
全宋詩
洪湛(九六三~一○○三),字惟清,升州上元(今江蘇江寧)人。南唐進(jìn)士,歸宋,又舉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進(jìn)士,為歸德軍節(jié)度推官。入直史館。端拱中歷知容、郴、舒諸州。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復(fù)直史館,出使荊湖,還,判三司磨勘司,同知貢舉。五年,使陜西,因貢舉受賄事連累,中途召還,削籍流儋州。六年,移惠州,未至,卒,年四十一。未弱冠時即著《齠年集》十卷,《新安志》卷六謂其有集十五卷,均佚。《宋史》卷四四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九七
洪湛(九六三——一○○三),字惟清,升州上元(今江蘇南京)人。
幼好學(xué),五歲能為詩。
未冠,錄所著《齠年集》十卷,有聲。
雍熙二年進(jìn)士及第,解褐歸德軍節(jié)度推官,召還授右拾遺、直史館。
以請立太子,出知容、都、舒州。
咸平二年召還,復(fù)直史館,判三司都磨勘司,與王欽若同知貢舉。
后被誣削籍流儋州,咸平六年卒,年四十一。
宋史》卷四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4—1032 【介紹】: 宋僧。臺州寧海人,俗姓葉,字知白。投東掖山義全出家。年二十受具戒,研律學(xué)。后詣普賢像前,自誓習(xí)天臺教法,遂趨寶云義通師講席,盡得臺宗秘奧。真宗大中祥符中敷席杭州昭慶寺,講揚(yáng)所學(xué)。后復(fù)興故天竺寺居之。真宗賜號慈云大師。著有《懺儀》多種,世稱“百本懺主”、“慈云懺主”。又有《天竺靈苑集》。
全宋詩
釋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葉,字知白,天臺寧海(今屬浙江)人。少投東山義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從寶云義通受業(yè)。淳化初,居寶云講席。真宗咸平中,歸天臺。大中祥符中,歷居景德寺、杭州昭慶寺講席。后居復(fù)興故天竺寺,賜號慈云。著《凈土懺法》、《金光明》、《觀音》諸本懺儀行世,又號慈云懺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事見《鐔津集》卷一五《杭州武林天竺寺故大法師慈云式公行業(yè)曲記》。著述今存《金園集》三卷、《天竺別集》三卷等。 遵式詩,以《續(xù)藏經(jīng)》本《金園集》、《天竺別集》為底本,《金園集》參校日本刻本(簡稱日刻本,藏上海圖書館)。另從諸書輯得集外詩十七首,共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二○○
遵式(九六四——一○三二),字知白,寧海(今浙江寧海)葉氏子。稍長,潛往東山,依義全師出家,繼入國清寺。雍熙元年,見明州寶云寺義通法師北面受業(yè),與知禮同門相契。智解秀出,得天臺奧旨。義通入寂,眾請居寶云講《法華》諸經(jīng),又歷講諸寺,后定居杭州天竺寺。天禧中賜號慈云,乾興元年受章懿太后命,為皇室行懺,遂請?zhí)炫_教文入藏,天臺宗由是大振。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著述甚豐,今存《往生凈土決疑行愿二門》一卷、《大乘止觀釋要》四卷、《金園集》三卷、《天竺別集》三卷等十?dāng)?shù)種。見契嵩《慈云式公行業(yè)曲記》(《鐔津文集》卷一五),《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二。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遵式。
字知白。
臺州寧海葉氏。
母夢咽明珠而生。
出家于東掖山。
傳天臺教于寶云通師。
未幾。
繼其席。
祥符八年。
刺史薛公請居靈山天竺寺。
寺久廢。
師按其舊而新之。
王文穆出守。
重師之道。
奏復(fù)天竺名。
尋請賜慈云號。
章獻(xiàn)太后遣使赍白金命修懺。
師著金光明護(hù)國儀文上之。
因奏請?zhí)炫_教文入藏。
又依經(jīng)撰集諸懺法盛行于世。
常行三昧以九十日為期。
師力行之。
感應(yīng)非一。
凡為法祈禱必然指。
唯存三焉。
及建光明懺堂。
每架一椽一甃。
必誦大悲咒七遍。
屢經(jīng)兵火。
巋然獨存。
愿力致也。
師詩文典雅。
有金園靈苑天竺別集。
天圣九年歸東嶺草堂。
明年十月十八日夜有大星隕于山。
師示寂。
累謚法寶禪慧。
淳祐八年。
其徒明禋禱晴獲應(yīng)。
上御宸翰。
加謚圣應(yīng)。
淳祐十一年。
明禋禱晴復(fù)應(yīng)。
上御宸翰。
加謚正覺。
贊曰。
臺嶺一宗  興于法智  師出寶云  金昆玉季 示無生忍  住不退地  徽號累旌  終古不墜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遵式。
字知白。
天臺寧海葉氏子。
母王氏。
乞男于觀音。
夢大士與明珠吞之而生。
稍長。
潛往東山。
依義全師出家。
受具戒。
研律學(xué)。
繼入國清。
普賢像前。
燼一指誓弘教觀。
雍熙元年。
見寶云北面受業(yè)。
未幾智解秀出。
智者諱日。
然頂誓行四三昧。
寶云入寂。
師乃返天臺。
以苦學(xué)致疾。
至于嘔血。
感異夢而愈。
既而頂高寸馀。
手垂過膝。
聲若洪鐘。
時年二十八也。
眾請居寶云。
講法華維摩金光明等經(jīng)。
至道二年。
結(jié)緇素。
專修凈業(yè)。
作誓生西方記。
咸平中。
歸天臺。
主東掖。
以徒屬之繁。
即西隅益建精舍。
率眾修念佛三昧。
有白鶴廟。
居民甚神之。
師與神授戒。
改祭為齋。
祥符四年。
講止觀于景德寺。
道經(jīng)黃巖。
有豕奔伏于前。
推其來。
乃逸于屠肆者。
償其直而豢之。
赤山寺瀕海而高。
先是。
山顛有異光。
中現(xiàn)七層浮屠之形。
周山四十里。
皆漁人之[竺-二+(一/(尸@邑))]梁。
或以語師。
師喜其有先兆。
遂建塔焉。
于是居人感化。
不復(fù)為漁。
時東山結(jié)懺會。
天大旱。
師卓錫石縫。
泉即激涌。
七年。
受杭昭慶請。
大弘法化。
從化者眾。
自是居杭矣。
八年。
蘇人以郡符。
迓師于開元建講。
緇素畢集。
不葷飲者。
傾匝邑。
屠酤不售。
官監(jiān)有失課之言。
師辭其徒曰。
智者遺晉王書。
有言六恨。
其一謂。
以法集動眾妨官。
為人所忌。
余今德薄。
安可久留。
遂幡然復(fù)杭。
刺史薛顏。
始以靈山。
命師居之。
即隋真觀所營天竺寺也。
天禧三年。
王欽若撫杭。
與師道契。
奏錫天竺舊名。
復(fù)其寺為教。
又奏請西湖。
為放生池。
因賜號慈云。
乾興元年。
章懿太后。
以師熏修精進(jìn)。
遣使赍白金。
命于山中。
為國行懺。
天臺教文。
于是入藏矣。
天圣四年。
中秋月望之夕。
桂子降于殿庭。
師取其實。
播種林下。
乃作桂子之詩。
九年講凈名經(jīng)。
忽謂其徒曰。
昔在東掖講此經(jīng)。
夢荊溪授我卷。
及出室視日已沒。
今吾殆終此講乎。
因與眾訣。
作謝三緣詩。
謂謝徒屬。
絕賓友。
焚筆硯也。
隨徙東嶺之草堂。
明道元年十月八日。
示疾不用醫(yī)藥。
惟說法勉眾而逝。
壽六十九。
臘五十。
逝之夕。
山中人。
見大星殞于靈鷲峰。
越明年仲春四日。
奉遐榻。
葬于寺東月桂峰下。
師始出家。
郡挍諸生。
慕師才俊。
勉回業(yè)儒。
為詩答盧積。
中有真空是選場。
大覺為官位之句。
人多誦之。
常行三昧。
以九十日為期。
于行道。
四隅置??熾炭。
遇困倦。
則漬手于??。
十指惟存其三。
崇寧三年。
賜號法寶大師。
紹興中。
又謚懺主禪慧云。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遵式,字知白,姓葉氏,寧海人。投天臺東掖山義全出家,納戒于禪林寺,習(xí)律于守初師??ばVT生,要其還初服,式答以偈曰:“真空是選場,大覺為官位?!币蛟勂召t像前,然指自誓,習(xí)天臺教法,趨寶云義通師講席,盡得臺宗秘奧,遂然頂誓行四禪三昧。后染疾危甚,入靈墟佛室,持咒伏消,夢感神覺,其疾乃愈。于是澄心澈慮,著《觀音禮懺文》,復(fù)撰《誓生西方記》、《念佛三昧十四大愿文》。大中祥符四年,昭慶齊一律師啟請至寺,宣講四部,兼弘律儀,學(xué)者向慕,如水赴壑,沛然莫禦。杭之風(fēng)俗,以酒肴會葬,式諭以勝緣,其俗皆化,易為蔬果,因著《戒酒肉慈悲法門》以正其事,至今猶則效之。嘗赴姑蘇開元寺,大敷講席,聽者踵止,戶內(nèi)之履,幾不能容。后居天竺靈山,于寺東建日觀庵。老撰《天竺高僧傳》,補(bǔ)智者大師《三昧行法說》,著《金光明經(jīng)懺法三昧儀》。名徹上聞,召賜紫衣。乾興元年,賜號“慈云大師”。明道壬申歲,入寂,葬寺東月桂峰下,所著詩文《金園集》、《靈苑集》,釋元復(fù)贊曰:“臺嶺一宗,興于法智。師出寶云,金昆玉季。示無生忍,住不退地?;辗Q累旌,終古不墜?!逼洹洞仍萍分杏小冻曦先恕吩娫疲骸皦m外清閒極,誰能更似君。山光晴后見,瀑響夜深聞。拾句書幽石,收茶踏亂云。江頭待無事,終學(xué)棄人倫?!庇帧都奈蚝蜕小吩娫疲骸盁o累無機(jī)祗任緣,一齋長掩古松邊。長垂白發(fā)過深雪,不下青林知幾年。木葉當(dāng)薪燒更暖,草苗為履著難穿。竟何人問東林社,時引清流灌碧蓮?!逼滹L(fēng)度超邁,胸懷活淡,可想見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4—1032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本名侃,避真宗舊名改,字子正。
楊覃從子。
太宗端拱二年進(jìn)士。
好學(xué)自信,文風(fēng)質(zhì)樸。
真宗咸平中為太常博士,直集賢院。
因無所阿附,為權(quán)臣丁謂、王欽若所不悅,二十余年不升遷。
晚年因朝廷欲矯士大夫文章雕靡之弊,始與陳從易并為知制誥。
官終集賢院學(xué)士、知亳州。
有《大隱集》、《西垣集》、《職林》、《兩漢博聞》。
全宋詩
楊侃(九六四~一○三二),避真宗藩邸諱改名大雅,字子正(《隆平集》卷一四作子政),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進(jìn)士,屢遷知潯州。真宗景德二年(一○○五)由太常博士直集賢院,出知筠、袁二州(《袁州府志》卷六)。后知越、常二州及應(yīng)天府,以兵部郎中知制誥。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xué)士,知亳州。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有《大隱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等,已佚?!稓W陽文忠公集》卷六一有墓志銘,《宋史》卷三○○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二一一
楊大雅,原名侃,避真宗諱改,字子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錢俶歸朝,挈族寓宋州。進(jìn)士及第,歷新息、鄢陵縣主簿,改光祿寺丞、知新昌縣,徙知潯州。監(jiān)在京商稅,遷秘書丞、太常博士、直集賢院,知筠、袁、越、常等州及應(yīng)天府,糾察在京刑獄。天圣六年九月以兵部郎中知制誥。居二歲,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xué)士、知亳州,卒。好學(xué)篤古,著述頗富,有《原治》十七篇、《大隱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職林》二十卷、《兩漢博聞》二十卷、《家譜》一卷。《宋史》卷三○○有傳,又參《宋史》卷二○三、二○四《藝文志》二、三。
共 2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