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符彥卿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高頔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5—986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字子奇。
五代后唐清泰中進(jìn)士。
后周顯德中為天雄軍掌書記。
宋太祖開寶七年以疾去官。
太宗時拜左補(bǔ)闕,致仕。
力學(xué)強(qiáng)記,嘗手寫書千余卷。
符彥卿待之甚厚。
李光贊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
李光贊,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李若拙父。
官貝、冀觀察判官,嘗居符彥卿幕下。
周世宗顯德間,以國子博士與趙礪等編集《律令新格》,勒成部袟。
宋開寶二年為太常博士。
見《宋會要輯稿》兵七之四(第七冊第六八七一頁),《宋史》卷二七○、三○七。
張思鈞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3—1011 【介紹】: 宋邢州沙河人。
善擊劍挽強(qiáng)。
五代時應(yīng)募為卒。
后晉開運(yùn)間遷廣銳軍使。
后周廣順初,從聶知遇攻河?xùn)|,破其眾三千余。
又從符彥卿與并人戰(zhàn)于代州,留為南北兩關(guān)巡檢。
宋初補(bǔ)龍衛(wèi)指揮使,累有戰(zhàn)功。
太宗雍熙三年,從劉廷讓與契丹戰(zhàn)于君子館,兵敗被俘。
端拱初自契丹逃歸,授澄州刺史、知齊州,徙濮、鄆、濱、棣州巡檢。
真宗時為益州鈐轄,兼綿、漢九州都巡檢使。
坐事削籍流封州。
后授唐州防御副使,徙鄭州。
大中祥符二年,遷左千牛衛(wèi)將軍。
狀小而精悍,太宗嘗稱其“樓羅”,自是人目為小樓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4—987 【介紹】: 宋大名莘縣人,字景叔。
初仕后周。
入宋,歷知光州、潞州,尋代符彥卿鎮(zhèn)大名,以百口明彥卿無罪,世稱其德。
后知河中府,入拜中書舍人,充史館修撰。
未幾知開封府,以病請告家居。
太宗稱其文章、清節(jié)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
全宋詩
王祜(九二四~九八七),字景叔,一作叔子(《輿地紀(jì)勝》卷六九),按:祜或作祐,其字景叔,當(dāng)系景慕西晉羊祜(叔子)之為人。百衲本《宋史》本傳及卷二八二《王旦傳》、司馬光《涑水紀(jì)聞》卷七、《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并作祜,石介《徂徠石先生文集》卷二《過魏東郊》詩亦云“投篇動范杲,落筆驚王祜”,故當(dāng)作祜。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歷仕后晉、后漢、后周,歷魏縣、南樂二令。入宋,拜監(jiān)察御史,移知光州,遷殿中侍御史。太祖乾德三年(九六五),知制誥。又加集賢院修撰,遷翰林學(xué)士(《東都事略》卷三○)。開寶二年(九六九)權(quán)知潞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徙知襄州,移潭州。太宗太平興國初,知河中府。入為中書舍人,充史館編修。雍熙四年十月,特拜兵部侍郎(同上書卷二八),月馀卒,年六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九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四
王祜(九二四——九八七),字景叔,大名莘(今山東莘縣)人。
歷仕晉、周兩朝。
宋初,知光州,遷殿中侍御史。
乾德三年知制誥,加集賢殿修撰,轉(zhuǎn)戶部員外郎。
符彥卿鎮(zhèn)大名。
太平興國初,拜左司員外郎、中書舍人,充史館修撰。
太宗謂祜清節(jié)、文章兼著,特拜兵部侍郎。
雍熙四年冬卒,年六十四。
累封晉國公。
次子王旦位至宰相。
宋史》卷二六九有傳。
(諸書「祜」多作「祐」,誤,辨已見本書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0—955 【介紹】: 五代陳州宛邱人。
后周世宗后。
符彥卿女。
初適李守貞子崇訓(xùn),守貞叛,崇訓(xùn)死,后周太祖收為養(yǎng)女,后被柴榮納為繼室。
柴榮即位為世宗,冊為皇后。
性賢惠,世宗或暴怒,必從容解之。
世宗征淮,嘗諫不聽。
師久無功,又遭炎暑,后以憂疾卒。
謚宣懿。
符昭愿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5—1001 【介紹】: 宋陳州宛丘人,字致恭。
符彥卿子。
后周廣順中以蔭補(bǔ)天雄軍牙職,領(lǐng)興州刺史。
宋太祖開寶七年,累遷西京作坊副使。
從太宗征北漢,為御營四面巡檢使。
及攻遼于幽州,與定國軍節(jié)度宋偓率兵置砦城南。
師還,拜蔡州刺史,知并、澶二州。
復(fù)移并門兼副部署。
真宗咸平初,任天雄軍、邢州二鈐轄。
以疾歸朝,賜名方御藥,拜本州防御使,尋卒。
符惟忠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2 【介紹】: 宋陳州宛丘人,字正臣。
符彥卿曾孫。
以蔭補(bǔ)官。
歷西染院副使、提點(diǎn)開封府界縣鎮(zhèn)公事。
丞相王曾外孫樂誥為開封主簿,惟忠以其無善狀,不為舉薦,后誥果以贓敗。
惠民河與刁河合流,歲多決溢,為置二斗門減弱水勢,以接鄭河、圭河,自此無水患。
又請于汴河廣處用木岸約束水流,以利舟行。
慶歷二年,以閤門使從富弼使遼,道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