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崔嶧

共 3 首
待制崔嶧給事移守圃田(1054年) 北宋 · 韓琦
七言律詩
使臺凝績大河東,榮圃更臨輔鎮(zhèn)雄。
鸞省要資雖錫命,犧圖清職未推公。
滿天秋色增詩骨,一路歡謠入歲豐。
會取朝家精選意,陪京今是漢扶風。
逍遙子曰:樂天謂微之能道人意中語。仆于是益知樂天之言為當也。何者?夫崔之才華婉美,詞彩艷麗,則于所載緘書詩章盡之矣。如其都愉淫冶之態(tài),則不可得而見。及觀其文,飄飄然仿佛出于人目前。雖丹青摹寫其形狀,未知能如是工且至否?仆嘗采摭其意,撰成鼓子詞十一章,示余友何東白先生。先生曰:文則美矣,意猶有不盡者,胡不復為一章于其后,具道張之于崔,既不能以理定其情,又不能合之于義。始相遇也,如是之篤;終相失也,如是之遽。必及于此,則完矣。余應之曰:先生真為文者也。言必欲有終箴戒而后已。大抵鄙靡之詞,止歌其事之可歌,不必如是之備。若夫聚散離合,亦人之常情,古今所共惜也。又況崔之始相得而終至相失,豈得已哉。如崔已他適,而張詭計以求見;崔知張之意,而潛賦詩以謝之,其情蓋有未能忘者矣。樂天曰:“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豈獨在彼者耶?予因命此意,復成一曲,綴于傳未云。
鏡破人離何處問。
路隔銀河,歲會知猶近。
只道新來消瘦損。
玉容不見空傳信。

棄擲前歡俱未忍。
豈料盟言,陡頓無憑準。
地久天長終有盡,綿綿不似無窮恨。
秋風動地潭水枯,清游載酒子與吾。
笑談已過芡塘外,回見村屋皆畫圖。
紛紛姓氏滿巖洞,周書(元公)寬博包書(孝肅)癯。
范陽擇之亦至此,博陵崔子相馳驅(qū)(巖內(nèi)先有『博陵崔之才祖無擇至此皇祐二年仲春十三日』二十一字。)
更聞石罅字未滅,蘇齋有紙不得摹。
春洲畸人始尋見,著書且補儀徵無。
我今粗猛仗心膽,子復英特少髭須。
巉巖共向仄徑入,鞠躬恍若公門趨。
余生世途每寬坦,到此真覺形體拘。
手捫苔壁引蛇沫,以火斜燭相叫呼。
分明七字魯公體崔之才、祖無擇題。),銀鉤灑落瓊枝腴。
回身小立若有會,追憶史乘微嘆吁。
公昔從游泰山下,要埒守道兼寬夫。
抗言衍圣定百世,袁州啟學繁生徒。
臨川柄國枉人罪,酒瓶三百輕召辜。
惜哉不遇張子厚,流竄德慶成冤誣。
遺文煥斗(集名)穆修派,手力儻可分開洙。
此官雖鄙奚足貴(一作計),方寸蕭散誰能逾
題名山澗知幾處,大云銅石羅浮俱
他年同著幾緉屐,盡收寶刻當瑤瑜。
⑴ 溫公贈詩云:『方寸常蕭散,其馀何足云。』
⑵ 連州大云洞,陽春銅石巖,惠州羅浮山、長壽澗及廣州南海廟,德慶三州巖均有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