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庠

相關(guān)人物:共 26 位。
共 2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
文洎,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彥博父。
本姓敬,太宗時其父避宋翼祖趙敬諱,改姓文。
洎以儒學進,歷十三官,天圣中以司勛員外郎判三司開拆磨勘司,遷主客郎中,歷三河白波發(fā)運使,河東轉(zhuǎn)運使,卒。
后以彥博貴,贈太師、中書令,燕、周、魏三國公。
見司馬光《司馬文正公集》卷七九《文潞公家廟碑》,宋庠元憲》卷二二,王安禮《王魏公集》卷二,《宋會要輯稿》方域一四之一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3—1030 【介紹】: 宋淄州長山人,字從式。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累官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開封府判官。利州路饑,遵為體量安撫。遷知邢州。仁宗即位,徙滑州,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徙京西。天圣六年拜樞密副使,遷給事中。長于吏事,為治尚嚴猛,所誅殘者甚眾。
全宋詩
姜遵(九六三~一○三○),字從式,淄州長山(今山東鄒平)人。
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為蓬萊尉。
大中祥符中累遷監(jiān)察御史。
仁宗即位,知滑州,充京東路轉(zhuǎn)運使,換京西路。
天圣四年(一○二六),拜右諫議大夫、知永興軍。
六年,為樞密副使。
七年,遷給事中。
八年卒,年六十八。
事見《宋元憲集》卷三三《姜公行狀》,《宋史》卷二八八有傳。
全宋文·卷一九五
姜遵(九六三——一○三○),字從式,淄州長山(今山東鄒平東)人。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蓬萊尉,歷官登州司理參軍、知廬陵縣,遷殿中侍御史、開封府判官,判三司戶部句院,出知邢州。仁宗立,充京東、京西轉(zhuǎn)運使,三司戶部副使,知永興軍。天圣六年,以右諫議大夫充樞密副使,遷給事中。八年卒,年六十八。見宋祁《景文集拾遺》卷二一《姜副樞行狀》,又《宋史》卷二八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1—1035 【介紹】: 宋開封考城人,字仲豫。真宗景德初進士。為永康軍判官,歷大理寺丞,通判益州、晉州,遷右司諫。在諫職數(shù)言事。因請?zhí)髿w政仁宗,出知濟州。后遷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上言請申儆庶官僥幸請托,為朝廷所納。使契丹,以足疾不能跪拜,被劾,出知信州,徙宜州、應(yīng)天府。官終天章閣待制。
全宋文·卷二七六
劉隨(九七一——一○三五),字仲豫,開封考城(今河南蘭考舊考城縣東南)人。
景德初進士及第,授永康軍判官。
改大理寺丞,為詳斷官。
通判益州。
轉(zhuǎn)太常博士,改左正言,左遷掌濟州商算。
稍徙通判晉州。
還朝,遷右司諫,為三司戶部判官。
以忤劉太后,出知濟州,改起居郎。
改尚書刑部員外郎,入兼侍御史知雜事。
權(quán)同判吏部流內(nèi)銓。
改三司鹽鐵副使。
再遷工部郎中、知應(yīng)天府。
召為戶部副使,改天章閣待制。
景祐二年卒,年六十五。
隨為言事官,以清直聞。
著有《諫草》二十卷。
宋庠《宋故朝請大夫尚書工部郎中充天章閣待制劉府君墓志銘》(《元憲》卷三四)。
宋史》卷二九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世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宋宗室。
真宗時知河南府陵臺令兼永安令(《元憲》卷二八《賜祠部郎中知河南府陵臺令兼永安縣趙世長敕書》)。
官至解州防禦使。
事見《宋史》卷二四四《燕王德昭傳》。
全宋文·卷三一八
趙世長,燕懿王德昭孫,守約之子。大中祥符間判宗正寺,天禧中以度支員外郎知滑州。官終左武衛(wèi)大將軍、解州防禦使,贈張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濟陽郡公。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之五五,《宋史》卷二四四《宗室傳》一《燕王德昭傳》,民國《重修滑縣志》卷五。
王從政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
王從政,天禧中為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西頭供奉官,見《越中金石記》卷二。
按胡宿、宋庠、王圭、歐陽修諸集中有王從政,歷諸司、崇儀、六宅、左藏、西上閤門等使,為都監(jiān)、鈐轄,至侍衛(wèi)親軍步軍、馬軍都虞候(《文恭集》卷二六,《元憲》卷二二,《華陽集》卷三○,《歐陽文忠公集》卷八○),或即此人。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九二
洪鼎,升州上元(今江蘇南京)人,湛子。
大中祥符四年進士,官至度支員外郎、直史館、鹽鐵判官、判吏部南曹,曾知舒州。
見《宋史》卷四四一《洪湛傳》,《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一○,宋庠元憲》卷二八《賜知舒州洪鼎敕書》。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九
韓瀆(?
——一○四三),明道二年宰相李迪奏除為殿中侍御史,尋出知岳州。
景祐初復(fù)入為侍御史,為開封府判官。
三年五月,希呂夷簡意,請以范仲淹「朋黨」榜朝堂,遷刑部員外郎、直史館、知澶州。
后任京東轉(zhuǎn)運使,遷兵部員外郎。
寶元中又曾為益州轉(zhuǎn)運使。
終工部郎中、直史館,慶歷三年卒。
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一一三、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七等卷,《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五,宋庠元憲》卷二六《韓瀆可兵部員外郎制》,司馬光《司馬文正集》卷七五《玉城縣君墓志銘》。
王克明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六七
王克明,景德間為同管勾客省閤門公事,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三四之一九。
又王審琦曾孫亦名克明,明道初為四方館使、連州刺史,左降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壽州都監(jiān),景祐中復(fù)官,勾當皇城司,至西上閤門副使,見宋庠元憲》卷二○《王克明可四方館使制》,《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二,《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一之四六、五七之三五,《宋史》卷二五○《王審琦傳》。
未知是否一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5—1051 【介紹】: 宋江州德安人,字子喬。以父戰(zhàn)契丹死,授丹陽主簿。真宗景德四年舉賢良方正科。累遷知制誥。仁宗天圣五年,除樞密副使。七年,拜參知政事。因與宰相呂夷簡不合,復(fù)為樞密副使??刀ㄖ谐兾鹘?jīng)略安撫使,怯于用兵西夏,自請解兵權(quán),改判河中府。慶歷三年召拜樞密使,為臺諫所攻,改知亳州。七年,復(fù)為樞密使,旋再被論罷,出知河南府。有才智,然尚權(quán)術(shù),性貪婪,世人目為奸邪。卒謚文莊。有《文莊集》、《古文四聲韻》。
全宋詩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喬,江州德安(今屬江西)人。
初以父蔭為潤州丹陽縣主簿,后舉賢良方正,通判臺州。
召直集賢院,編修國史,遷右正言。
仁宗初遷知制誥,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明道二年(一○三三)罷知襄州。
歷知黃、鄧、壽、安、洪、潁、青等州及永興軍。
慶歷七年(一○四七)為宰相,旋改樞密吏,封英國公。
罷知河南府,徙武寧軍節(jié)度使,進鄭國公
皇祐三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二),年六十七。
謚文莊(《東都事略》卷五四)。
宋史》卷二八三有傳。
 夏竦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文莊集》為底本,參校清張杰過錄、孔繼涵跋本(簡稱孔跋本,藏北京圖書館),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簡稱院抄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史記》、《三國志》、《天臺續(xù)集》等書。
另從《天臺續(xù)集》、《宋詩略》等書輯得集外詩六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三三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喬,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
父承皓,與契丹力戰(zhàn)死,錄竦為潤州丹陽縣主簿。
景德四年舉賢良方正科,累遷知制誥,出知諸州。
天圣三年復(fù)知制誥,充翰林學士兼侍讀、龍圖閣學士,遷樞密副使。
七年拜參知政事。
與呂夷簡不合,尋罷為樞副,復(fù)出知州府。
寶元初,入為三司使,趙元昊反,出知永興軍,徙涇州,還判永興軍兼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
自請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改知亳州,復(fù)拜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判并州。
慶歷七年,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樞密使,封英國公。
罷知河南府,加兼侍中,進鄭國公。
皇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謚文莊。
竦資性明敏,好學,經(jīng)史百家,外至佛老,無不通曉。
文章典雅藻麗,朝廷典策多以屬之。
有集一百卷,策論十三卷,又著《古文四聲韻》五卷(存)。
見《華陽集》卷三五《夏文莊公神道碑》及《宋史》卷二八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唐卿。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歷太常博士、國史院編修官。曾預(yù)修《兩朝國史》,同修《三朝寶訓》。文詞為同鄉(xiāng)楊億所稱道,入其門下,由是知名。累擢直集賢院,以母老出通判蘇州。編錄有《楊文公談苑》。
全宋詩
黃鑒,字唐卿,浦城(今屬福建)人。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宋史新編》卷一七○),為桂陽監(jiān)判官。
遷國子監(jiān)直講。
仁宗天圣中為國史院編修官。
擢直集賢院,通判蘇州。
年未四十,卒。
有《楊文公談苑》(《元憲》卷三五《談苑序》)。
宋史》卷四四二有傳。
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二
黃鑒(?
——一○三一),字唐卿,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大中祥符八年第進士,補桂陽監(jiān)判官。
歷秘書丞,為國子監(jiān)直講。
同郡楊億尤善其文詞,延置門下,由是知名。
天圣中,曾參與校勘《南史》、《北史》、《隋書》、《文選》等。
累遷太常博士,充國史院編修官。
天圣八年,真宗朝國史成,擢直集賢院。
又嘗與修《三朝寶訓》。
后以母老,出通判蘇州。
天圣十年二月,《寶訓》成,時鑒已卒,年未四十。
至景祐元年,以李淑言,錄其子敏為齋郎。
纂集有《楊文公談苑》十五卷。
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有傳。
又見宋庠《談苑序》(《楊文公談苑》卷首),《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一一五,《宋會要輯稿》崇儒四之四、四之六,民國《福建通志·選舉志》。
共 2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