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孫抃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孫?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龍泉人,字實甫。
孫抃之后,文天祥長妹婿。
天祥起兵,命?招義士,補宣教郎、知吉州龍泉縣。
天祥擁兵出贛,里人奉?收復龍泉,拒戰(zhàn)元軍,為叛者所陷,被執(zhí)遇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六
孫堪,字仲任,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于孫抃為兄弟行。
真宗時嘗以布衣上《封禪書》。
天禧三年進士及第,除隴州防禦推官。
天圣四年官于漢陽。
仕至國子監(jiān)直講。
見《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卷首《二百家名賢世次》及本書所收孫氏諸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寧府人,字元嗣。孫承睿子。初以三班奉職監(jiān)涔陽酒稅。晁迥薦為閤門祇候,上御戎策十數(shù)事。后知保安軍,移涇州。惡樞密使曹利用屢以疾辭,遂致仕。利用貶,復為崇儀副使,歷西上閤門使、涇原路副都總管等職。
全宋文·卷三○五
孫繼鄴(九七九——一○三七),字元嗣,其先金陵(今江蘇南京)人。
初以三班奉職監(jiān)涔陽酒稅,以隨曹利用破陳進功,遷左侍禁、端州兵馬監(jiān)押。
徙秦州永寧砦,改西頭供奉官。
遷閤門祗候,為鄜延路兵馬都監(jiān),徙知環(huán)州,絀為冀州兵馬都監(jiān),起知保安軍,徙涇州。
致仕,復知石州、保州、雄州,涇原路副都總管兼知渭州,為步軍都虞候。
徙真定路,景祐四年五月卒,年五十九。
事跡詳孫抃《孫公神道碑銘》(見《山右石刻叢編》卷一三),《宋史》卷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0—1053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公雅。真宗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詞學科。為大理評事、通判通州。仁宗朝歷知太常禮院、知審刑院、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后解政罷為觀文殿學士。卒謚文簡。性淳質(zhì),不為威儀。喜論事,曾上《王鳳論》于章獻太后,以戒外戚。精通文字訓詁學,與李淑等刊修《韻略》,改稱《禮部韻略》。又依例刊修《廣韻》,成《集韻》??刀觊g與曾公亮等編纂《武經(jīng)總要》。所著有《邇英圣覽》、《龜鑒精義》、《編年總錄》等。
全宋文·卷三九五
丁度(九九○——一○五三),字公雅,其先恩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后徙居祥符(今河南開封)。
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詞學科,為大理評事、通判通州,改太子中允、直集賢院。
仁宗立,入知制誥,遷翰林學士,進承旨、端明殿學士。
慶歷六年,自樞密副使擢參知政事,復改觀文殿學士,歷刑、兵二部侍郎,遷尚書右丞。
皇祐五年正月卒于京師,年六十四。
度好學,敏于為文,嘗奉詔編《續(xù)通典》、《文苑英華》;著《邇英圣覽》十卷、《龜鑒精義》三卷、《慶歷兵錄》五卷、《編年總錄》八卷、《大唐史略》一百卷、詩論制誥奏議碑頌七十卷等;又刊定《武經(jīng)總要》、《唐書》紀志、《集韻》。
孫抃《丁文簡公度崇儒之碑》(《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三),《宋史》卷二九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4—1060 【介紹】: 宋兗州曲阜人,隱居汝州龍興縣龍山之滍陽城,字寧極。孔子四十六代孫。性孤潔,喜讀書。樂聞人之善,動止必依禮法。環(huán)所居百余里,人皆愛慕之。汝人爭訟,不聽有司而聽旼。仁宗慶歷七年,州以行義聞。嘉祐三年,以薦授秘書省校書郎。四年除守光祿寺丞致仕。有《易大衍》。
全宋文·卷四○九
孔旼(九九四——一○六○),字寧極,孔子四十六代孫,隱居汝州龍興縣(今河南寶豐)龍山之滍陽城。
仁宗嘉祐二年六月以孫抃薦,授秘書省校書郎致仕。
居數(shù)年,召為國子監(jiān)直講,辭不赴,即遷光祿寺丞。
頃之,起知龍興縣,復辭。
嘉祐五年卒,年六十七。
見王安石《孔處士墓志銘》(《臨川集》卷九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六,《宋史》卷四五七《隱逸傳》上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1—1098 【介紹】: 宋興國永興人,字仲庶。吳仲舉子。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知峨眉縣,悉廢祠廟,以薦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奏罷宰相梁適、劉沆。改右司諫。歷知澤、瀛州及江寧、成德、成都、永興諸府軍。以沮青苗法削一階,提舉玉隆觀。起知荊南,復坐事免官。
全宋詩
吳中復(一○一一~一○七九),字仲庶,興國軍永興(今湖北陽新)人。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進士?;实v五年(一○五三)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五)嘉祐二年(一○五七)遷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同上書卷一八五)。改右司諫、同知諫院,遷戶部副使。出為河東都轉(zhuǎn)運使,移知江寧府、成德軍。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知成都府(同上書卷二一六)。遷給事中,知永興軍(《東都事略》卷七五)。六年,知河陽(《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六)。元豐元年(一○七八)十二月卒(同上書卷二九五),年六十八。事見《名臣碑傅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吳給事中復傳》,《宋史》卷三二二有傳。今錄詩二十四首。
全宋文·卷九三九
吳中復(一○一一——一○七八),字仲庶,興國永興(今湖北陽新)人。
寶元元年進士及第,知峨眉縣,通判潭州。
皇祐中,孫抃薦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
風節(jié)峻厲,先后彈罷宰相梁適、劉沆,仁宗嘗書「鐵御史」三字賜之。
嘉祐中改右司諫,同知諫院。
遷御史知雜事、戶部副使,擢天章閣待制。
知澤、瀛州,移河東都轉(zhuǎn)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江寧府、成德軍。
熙寧中,歷知成都府、永興軍、河陽、荊南,坐過用公使酒免。
元豐元年卒,年六十八。
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吳給事中復傳》,《宋史》卷三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稷山人,字知止,號安逸處士。師事種放。母死,負土成墳,徒跣終喪。隱嵩山,有詩名。吳遵路、石延年論其高節(jié),詔賜粟帛。以壽終。
全宋詩
韓退,字知止,絳州稷山(今屬山西)人。師事種放。母死,負土成墳,徒跣終喪,去隱嵩山。賜號安逸處士。事見《宋史》卷四五七《高懌傳》。
全宋文·卷四八○
韓退,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自號稷山逸民。
師事種放。
母死,負土成墳,徒跣終喪,去隱嵩山。
吳遵路、石延年、孫抃等論其高節(jié),嘉祐二年六月詔賜粟帛,號安逸處士。
以壽終。
宋史》卷四五七《高懌傳》有附傳,又見《宋會要輯稿》崇儒六之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