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吳與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一名巫臣。
春秋時楚國人,字子靈。
封于申,亦稱申公巫臣。
楚共王二年,使齊返,及鄭,私娶夏姬奔晉。
晉以之為邢大夫。
共王怨,滅其族。
巫臣乃自晉使吳,教吳用兵乘車。
令其子為吳行人。
吳始與中原各諸侯國往來。
吳與晉遂約伐楚。
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巫臣姓屈,(一稱屈巫。其子狐庸亦稱屈狐。)庸楚之王族,字子靈。為申縣尹,故稱申公。以爭夏姬奔晉,為邢大夫,而楚滅其族。乃通吳于晉以病楚,吳于是始大。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538 【介紹】: 春秋時齊國人,字子家,又字季。
慶克子。
靈公時為大夫。
與崔杼謀殺莊公,立景公。
任左相。
景公二年乘崔氏內訌,盡滅之,乃專國政。
好酒,令子慶舍為政。
景公苦慶氏驕橫,乃與陳、鮑、高、欒諸族共攻慶氏。
乃奔魯,又奔吳。
吳與之朱方,聚族而居,富于其舊。
楚靈王伐吳拔朱方,殺封,族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5—1105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進士。調葉縣尉。神宗熙寧初,教授北京國子監(jiān),才能為文彥博所重。知太和縣,以平易為治。哲宗立,累進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紹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等安置?;兆诩次唬鹬街?,復謫宜州。工詩詞文章,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論詩推崇杜甫,講究修辭造句,強調“無一字無來處”,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擅長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黃先生文集》等。
全宋詩
黃庭堅詩,以《武英殿聚珍版書》所收《山谷詩注》為底本。校以宋紹定刊《山谷詩注》(簡稱宋本;殘存三卷,藏北京圖書館),元刻《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元本;殘存內集十六卷,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黃先生文集》(簡稱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詩注》(簡稱影元本),明嘉靖間蔣芝刊《黃詩內篇》十四卷(簡稱蔣刻本)、明版《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明大全本;此書與蔣刻本并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山谷集》(簡稱山谷集)、清光緒間陳三立覆宋刻本(簡稱陳刻本)。并參校乾隆間翁方綱校樹經(jīng)堂本(簡稱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語稱翁校)?!秲燃贰锻饧返木幠暾f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別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據(jù)《四庫全書·山谷集》所附黃??《山谷年譜》拾補,分別系于詩題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語、手跡、石刻及版本文字異同的注釋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騷體詩及偈、贊、頌(其中多為六言或七言詩)等,參校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喬遷重修本(簡稱明本),編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從他書中輯得的集外詩和斷句,編為第四十九卷。
詞學圖錄
黃庭堅(1045-1105)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蘇門四學士之一,江西詩派宗主。宋宋四大書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黃庭堅(1045—1105) 北宋詩人、書法家。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
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哲宗時為校書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貶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別駕,處世泊然不以迂謫為意。
其詩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調獨特與蘇軾齊名,并稱“蘇黃”,為江西詩派開山祖師。
其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書家。
有《山谷集》《豫章黃先生詞》等。
元祐年間(1086—1094),多次游覽黃鶴樓及南樓,曾作《鄂州南樓書事》四首等。
其中“江東湖北行畫圖,鄂州南樓天下無”為黃鵠山南樓自宋以來見稱于世的名句。
黃鶴樓古碑廊現(xiàn)存諸可權集黃庭堅墨跡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聯(lián)語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黃庭堅(一○四五——一一○五),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舉進士第,調葉縣尉。神宗熙寧五年除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豐三年改知吉州太和縣,六年調監(jiān)德州德平鎮(zhèn)。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擢起居舍人、秘書丞等。紹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黨謂其修《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還,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羈管宜州。崇寧四年卒于貶所,年六十一。庭堅工詩,主學杜甫,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善草書、行書,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外集》、《別集》、《遺文》、《山谷老人刀筆》、《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跡見黃?《山谷年譜》、《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文漪,嘉興人。
休寧吳與小妻有佩蘭閣夢居集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吳情(1504-1582),原名汝威,字以中,號澤峰,無錫人,明代探花。
青年時,性格溫和,誦讀經(jīng)書,不求名利。
19歲中秀才,27歲中舉人。
曾三次參加禮部考試,均未考中,后住進廟中發(fā)憤攻讀。
明嘉靖二十三(1544)40歲的吳情經(jīng)殿試,名列榜首。
不料,在傳臚唱名(宣布一甲名單)時,嘉靖皇帝聽到吳(因北方吳與無同音)情姓名時,說道:"天下豈有無情狀元",于是,因一字讀音竟將狀元降為探花,授翰林編修。
維基
吳情(1504年—1574年),原名吳汝感,字以中,號澤峰,直隸無錫縣(今江蘇無錫市)人,明朝探花、政治人物。嘉靖十年(1531年),吳汝感中式應天府鄉(xiāng)試中式第十二名舉人,改名吳情,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會試第七十三名,殿試原取為狀元,明世宗不喜,曰:「無情豈宜居第一?」,世宗又以各地旱災需雨,取名字吉利的秦鳴雷為狀元,改吳為第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讀。嘉靖四十年(1561年)七月,吳情與翰林侍讀胡杰同為應天府鄉(xiāng)試考官。禮科給事中丘岳等彈劾吳情更改錄文、偏袒家鄉(xiāng)學子,結果吳、胡二人皆被調往外省。吳情任廣東市舶提舉,胡杰任廣平府通判。很久以后,此案才得以平反。吳情致仕歸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