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陶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97—763 【介紹】: 唐河南人,字次律。房融子。初以蔭補(bǔ)弘文生。玄宗開元中為校書郎。舉堪任縣令科,授盧氏令。有治名。玄宗幸蜀,琯馳至普安郡謁帝,拜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肅宗立,詔加持節(jié)招討西京兼防御蒲潼兩關(guān)兵馬節(jié)度等使,會諸軍收復(fù)長安?,g自將中軍,用春秋車戰(zhàn)法,大敗于咸陽,帝宥之。所昵樂工董廷蘭納賄,帝因震怒,罷為太子少師。終刑部尚書。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97—763 字次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中清廉守節(jié)政術(shù)可稱堪縣令科。
歷仕監(jiān)察御史,建德、宋城諸縣令。
玄宗天寶初,累遷主客員外郎、郎中,五載(746)擢給事中,后又歷宜春、瑯邪、鄴郡、扶風(fēng)諸郡太守,十四載征拜左庶子,遷憲部侍郎。
安史亂時,隨玄宗入蜀,拜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至德元載(756)奉使冊立肅宗,十月任兵馬元帥,戰(zhàn)敗于陳濤斜(今陜西咸陽東,其道斜出而得名。
杜甫有《悲陳陶》詩)。
二載貶太子少師,封清河郡公。
上元元年(760)出為晉州刺史,尋改漢州刺史。
代宗廣德元年(763)卒于閬州僧舍,贈太尉。
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李華《房公德銘》。
房琯與杜甫、王維、綦毋潛、賈至、嚴(yán)武等人友善。
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二
琯字次律。河南人。以門蔭補(bǔ)宏文生。授秘書省校書郎。天寶中累遷憲部侍郎。元宗狩蜀。拜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奉使靈武。冊立肅宗。尋抗疏自請將兵。詔加持節(jié)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潼兩關(guān)兵馬節(jié)度等使。遇賊于陳濤斜。敗績。罷為太子少師。還京師。加金紫光祿大夫。封清河郡公。寶應(yīng)二年拜特進(jìn)刑部尚書。廣德元年卒。年六十七。贈太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禪宗僧人。
早年曾游天臺山,又歷游五岳。
文宗時住宣州開元寺,許渾有詩相贈。
宣宗大中間住長安左街保壽寺,以文章應(yīng)制,為內(nèi)供奉。
作詩憶天臺昔游,臺州司馬王謨作詩和之。
又與陳陶為詩友。
事跡散見《丁卯集》、《陳嵩伯詩集》、《寶刻類編》卷八、《古刻叢抄》等。
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外編》補(bǔ)詩1首。
全唐詩補(bǔ)逸
元孚,宣城開元寺僧,或曰楚中僧,與許渾同時。補(bǔ)詩一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長樂人,字見素,一作大樸。隱嵩山。工詩,抒思尤艱,時稱月鍛年煉。僖宗乾符中,為黃巢所得,不從,被殺。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79 字見素(一作太樸)。睦州桐廬(今浙江桐廬)人,舊說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疑誤。唐末避居福州,寄食烏石山僧寺。為人高傲縱逸,淡于名利,喜交山僧釣叟。福建觀察使楊發(fā)、李誨先后欲召置幕中,均避而不往。僖宗乾符六年(879),黃巢邀其入伍,樸不從,被殺。生平事跡散見林嵩《周樸詩集序》、《新唐書·黃巢傳》、《唐詩紀(jì)事》卷七一、《唐才子傳》卷九。樸性喜吟詩,尚苦澀,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暮忘返。歐陽修謂其“構(gòu)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故時人稱樸詩‘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六一詩話》)?!?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周樸詩》2卷,《宋史·藝文志七》記為1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5首,斷句9。
唐詩匯評
周樸(?-878),字見素,一云字太樸,桐廬(今屬浙江)人。與方干、李頻為詩友。后隱居福州(今福建閩侯)。楊發(fā)、李誨等為福建觀察使,均曾召之,樸恐為征辟之牒所污,不赴。乾符五年,黃巢陷福州,求得之。樸不從,巢怒,斬之。中和中,樸友人僧柄浩得其遺詩一瓦首,屬林嵩序之。有《周樸詩》二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詩補(bǔ)逸
周樸字太樸,吳興人。補(bǔ)詩一首并詩句二。

作品評論

林嵩《周樸詩集序》
(樸)與李建州頻、方處士干為詩友,一篇一詠,膾炙人口……先生為詩思遲,盈月方得一聯(lián)一句,得必驚人,未暇全篇,已布人口。
詩人主客圖
清奇僻古主:孟郊。
上入室二人:陳陶、周樸。
六一詩話
唐之晚年,詩人無復(fù)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wù)以精意相高。如周樸者,構(gòu)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故時人稱樸詩“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當(dāng)時如此,而今不復(fù)傳矣。余少時猶見其集,其句有云:“風(fēng)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庇衷疲骸皶詠砩进B鬧,雨過杏花稀?!闭\佳句也。
唐詩紀(jì)事
樸性喜吟詩,尤尚苦澀,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茍得一聯(lián)一句,則忻然自快。嘗野逢一負(fù)薪者,忽持之,且厲聲曰:“我得之矣。”樵夫矍然驚駭,掣臂棄薪而走,遇游徼卒,疑樵者為偷兒,執(zhí)而訊之。樸徐往告卒曰:“適見負(fù)薪,因得句耳?!弊淠酸屩?。其句云:“子孫何處閑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唐音癸簽
周樸從苦思中得猛句,陡目欲驚,其不合者亦多可憎,是貫休一流詩。
《老生常談》
溫飛卿七律,如《贈蜀將》、《馬嵬》、《陳琳墓》、《五丈原》、《蘇武廟》諸作,能與義山分駕,永宜楷式。……方干、羅隱、鄭谷、周樸輩,皆有可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2—912 【介紹】: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jié)峻行,傳《法華經(jīng)》、《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jiān)勁夸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比撕舻玫脕砗蜕?。有《禪月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隱,俗姓姜,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
7歲出家,20歲受具足戒。
懿宗咸通初往洪州游學(xué),后漫游江西、吳越。
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
昭宗乾寧元年(894)往錢塘謁錢镠,受禮遇。
二年赴江陵依成汭。
天復(fù)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
冬潛逃南岳隱居。
三年入蜀,為王建所重,賜號禪月大師,特建龍華院居之。
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
生平見曇域《禪月集序》、《宋高僧傳》卷三〇。
休十五、六歲即有詩名,后廣交詩友,與當(dāng)代名詩人陳陶、方干、許棠、李頻、張為、曹松、吳融、羅隱、羅鄴、韋莊、齊己等皆有唱酬。
又工書善畫。
吳融稱:“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fù)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際。
”(《西岳集序》)孫光憲稱其詩“骨氣混成,境意卓異”(《白蓮集序》)。
今存《禪月集》25卷。
全唐詩》編為1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17首、斷句6,補(bǔ)題1首。
唐詩匯評
貫休(832-913),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俗姓姜,字德隱。少向佛,師安和寺僧圓貞。與鄰院童子處默于習(xí)經(jīng)之馀更相唱和,詩名漸著,大中中受成。咸通中,于洪州開元寺聽《法華經(jīng)》。數(shù)年后,親登講筵。后返婺州。乾寧初、謁浙東錢镠。西游江陵,初為成汭所禮,居龍興寺,后被譖,流放黔州。遂入蜀,王建甚禮遇之,呼為“得得來和尚”,賜號禪月大師,卒。休善畫,師閻立本,又工草書,世稱“姜體”。集初名《西岳集》,吳融為序;休卒后,弟子曇域集其詩丈為《禪月集》三十卷,今本存詩二十五卷,佚去文五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二卷。
全唐詩補(bǔ)逸
貫休,俗姓姜氏,字德隱,蘭溪人。補(bǔ)詩二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婺州蘭溪人。七歲投本邑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乾寧初獻(xiàn)詩吳越武肅王。復(fù)北謁荊帥成汭。后忤汭。黜出黔中。再游荊南。高季昌館之龍興寺。天復(fù)中入成都。王建留住東禪院。署號禪月大師。尋建龍華道場。令居之。累加龍樓待詔明因辨果功德大師翔麟殿引駕內(nèi)供奉經(jīng)律論道門選練教授三教元逸大師守兩川僧箓大師賜紫大沙門。梁乾化二年卒。年八十一。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隱。金華蘭溪姜氏子。七歲。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圓貞禪師。為童侍。日能誦法華經(jīng)。千言不啻。所居與處嘿鄰。而同時薙染。故襟誼視他尤密。每隔籬談?wù)?。旁聽皆驚異。始受具戒。詩名已大著。復(fù)往豫章。究經(jīng)論??ぬ赝鯌V篤敬。后蔣瑰命監(jiān)洗懺戒壇。唐乾寧初。謁吳越王錢氏。因獻(xiàn)詩五章。章八句。以頌平越之功。王悅。贈遺豐腆。且樹碑。悉紀(jì)贊佐諸臣之名。而并列休詩于碑陰。以歸美朝廷。于是吳越獲賜鐵券。號功臣。則休與有力焉。休于書知六法。畫善水墨。眾安橋強(qiáng)氏。嘗請休作十八羅漢像。識者謂入神品。曰當(dāng)吾下筆時。非想見其真。不敢也。 過歙。見唐安寺蘭阇梨。三年。南登衡岳。北訪荊帥成汭。汭加禮。館之龍興寺。會內(nèi)翰吳融謫宦。遂相追從。融為休。序其集。未幾?;蛴凶P休于汭者。命遷公安。以待辨。乃題研寄意曰。入匣始身安。卒游蜀。署禪月大師。蜀主每見。則以得得來和尚呼之。蓋其初以詩獻(xiàn)蜀主。有三衣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之句也。乾化二年終。春秋八十一。葬成都北門外。塔曰白蓮。弟子曇域集其文。冠以融序。行世。名士韋藹議其著述。有風(fēng)刺體。系乎教化。誠不在二李白賀下。又廣成先生杜光庭。評其書。瘦勁可愛。號姜體。韋莊詩曰。豈是為貧常見隔。定應(yīng)嫌酒不相過。休肥而矬。蜀相王鍇影堂贊。殊能言其體裁。故茲聊舉其梗槩云。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金華蘭溪登高人也。七歲父母雅愛之。投本縣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日誦法華經(jīng)一千字。耳所暫聞不忘于心。與處默同削染。鄰院而居。每隔籬論詩互吟尋偶對。僧有見之皆驚異焉。受具之后詩名聳動于時。乃往豫章傳法華經(jīng)起信論。皆精奧義講訓(xùn)且勤。本郡太守王慥彌相篤重。次太守蔣瑰開洗懺戒壇。命休為監(jiān)壇焉。乾寧初赍志謁吳越武肅王錢氏。因獻(xiàn)詩五章。章八句。甚愜旨遺贈亦豐。王立去偽功。朝廷旌為功臣。乃別樹堂立碑記同力平越將校姓名。遂刊休詩于碑陰。見重如此。休善小筆得六法。長于水墨形似之狀可觀。受眾安橋強(qiáng)氏藥肆請。出羅漢一堂云。每畫一尊必祈夢得應(yīng)真貌。方成之。與常體不同。自此游黟歙與唐安寺蘭阇梨道合。后思登南岳。北謁荊帥成汭。初甚禮焉。于龍興寺安置。時內(nèi)翰吳融謫官相遇。往來論道論詩。融為休作集序則乾寧三年也。尋被誣譖于荊帥。黜休于功安。郁悒中題硯子曰。入匣始身安。弟子勸師入蜀。時王氏將圖僣偽。邀四方賢士。得休甚喜。盛被禮遇賜賚隆洽。署號禪月大師。蜀主常呼為得得來和尚。時韋藹舉其美號所長者。歌吟諷刺微隱存于教化。體調(diào)不下二李白賀也。至梁乾化二年終于所居。春秋八十一。蜀主慘怛一皆官葬。塔號白蓮。于城都北門外升遷為浮圖。乃偽蜀乾德中。即梁乾化三年癸酉歲也。休能草圣出。弟子曇域。癸酉年集師文集。首安吳內(nèi)翰序。域?yàn)楹笮颉mf莊嘗贈詩曰。豈是為窮常見隔。只應(yīng)嫌酒不相過。又廣成先生杜光庭相善。比鄉(xiāng)人也。休書跡好事者。傳號曰姜體是也。嘗睹休真相肥而矬。蜀宰相王鍇作贊。曇域戒學(xué)精微。篆文雄健。重集許慎說文。見行于蜀。有詩集。亞師之體也。

作品評論

吳融《禪月集序》
(貫休)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fù)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際,然其旨?xì)w必合于道。太白、樂天既歿,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誰?
孫光憲《白蓮集序》
議者以唐宋詩僧,唯貫休禪師骨氣混成,境意卓異,殆難儔敵。
鑒誡錄
唐有十僧詩,選在諸集中,唯禪月大師所吟千首,吳融侍郎序之,號曰《巨岳集》,多為古體,窮盡物情。議者稱白樂天為“廣大教化主”,禪月次焉。
五代詩話引《西清詩話》
至于羅隱、貫體,搏志于偏霸,爭雄逞奇,語欲高而意未嘗不卑,乃知天稟自然,有一定而不能易者。
瀛奎律髓
(貫休)為詩有極奇處,亦有太粗處。“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為人嘲作《失貓》詩,此類是也。然道價甚高,年壽亦高。
唐才子傳
(貫)休一條直氣,海內(nèi)無雙,意度高疏,學(xué)問叢脞,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dāng)時所宗。雖尚崛奇,每得神助,馀人走下風(fēng)者多矣。昔謂“龍象蹴蹋,非驢所堪”,果憎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過也。
唐音癸簽
貫休詩奇思奇句,一似從天墜得;無奈發(fā)村,忽作怒罵、令人不堪受。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至晚唐而敗壞極矣,不待宋人……甚則粗鄙陋劣,如杜荀鶴、僧貫休者。貫休村野處殊不可耐。如《懷素草書歌》中云:“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搭著棗木?。”此何異傖父所唱鼓兒詞?又如《山居》第八篇末句云:“從他人說從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寧?!必M不可丑!然猶在周存、盧延讓上,以尚有“葉和秋蟻落、僧帶野云來”、“青云名士如相訪,茶渚西峰瀑布冰”數(shù)語,殊涵清氣也。
《東目館詩見》
貫休不肯平易,時極嵚崎之致,而意旨頗嫌徑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僧。俗姓薛,字茂圣。宣宗大中間,曾作詩送陸肱應(yīng)試。僖宗乾符間,依徐州節(jié)度使薛能。后住荊州。昭宗景福間入京。光化間為文章供奉,賜紫。后復(fù)歸荊州。與詩人方干、鄭谷、李洞、司空圖等為友。卒年逾九十歲。詩法賈島,長于五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詩僧。俗姓薛,字茂圣。宣宗大中間,作詩送陸肱赴試。僖宗乾符間,依徐州節(jié)度使薛能。后住荊州。昭宗景福間入京。光化間為文章供奉,賜紫。后仍歸荊州。曾卜居廬山、峽州、潭州等地,與詩人方干、鄭谷、吳融、李洞、司空圖等為友。卒于梁太祖開平以后,享年逾90歲。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三。其詩師法賈島,尚苦吟,長于五律,詩境清寂,多抒出世之情。初于光化間由顏蕘編為《顏上人集》。宋代存《荊門集》5卷、《尚顏供奉集》1卷,今皆不存。今存影宋書棚本《尚顏詩集》1卷,收入《唐五十家小集》。《全唐詩》存詩34首、斷句2。
唐詩匯評
尚顏,生卒年里貫均未詳。
俗姓薛,字茂圣。
唐末五代詩僧。
工五言詩。
咸通、乾符中,受知于徐州節(jié)度使薛能。
后居荊門十年。
昭宗光化中入京,以文章供奉內(nèi)廷,賜紫。
又曾居廬山、潭州、峽州等地。
卒年九十馀。
與詩人方干、陳陶、陸龜蒙、鄭谷、司空圖、吳融、李洞、齊己等均有唱和。
有《荊門集》五卷,已佚。
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顏蕘《顏上人集序》
(尚顏)少工為五吉詩,天賦其才,迥超名輩……故許州節(jié)度使尚書薛公字大拙,以文人不言其名、擅詩名于天下,無所與讓,唯于顏公,許待優(yōu)異。
唐音癸簽
尚顏詩不入聲相,直以清寂境構(gòu)成,當(dāng)時人嘆其功妙旨深,非誣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8 【介紹】: 唐末五代初僧,號楚湘。唐昭宗光化間,任廬山僧正。與貫休、齊己、虛中、處默等為詩友。五代初,應(yīng)吳國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難。修睦以詩名,尤長于近體,多詠僧居生活。有《東林集》,已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8 俗姓趙。昭宗光化間任廬山僧正。與貫休、虛中、齊己、處默、棲隱及李咸用等為詩友。后應(yīng)吳國征辟赴金陵,天祐十五年(918)死于朱瑾之難。事跡略見《唐才子傳》卷三。著有《東林集》1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著錄,已佚。其詩以近體為多,以寫僧居生活及寺院景致為主,亦有與當(dāng)時詩僧贈寄之作?!?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7首。另《分門纂類唐歌詩》殘本、《廬山記》卷四、《輿地紀(jì)勝》卷三〇、《永樂大典》卷八七八二引《九江府志》等,尚存詩4首、斷句1,《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收之。
唐詩匯評
修睦(?-918),號楚湘,唐末五代詩僧。與齊己、貫休、虛中、李咸用同時,有詩贈答。曾經(jīng)行長安、揚(yáng)州、岳陽等地。昭宗時,居廬山東林寺,為洪州僧正。后赴吳辟命。天祐十五年,朱瑾?dú)⑿熘?xùn),為府兵所攻,瑾自剄,修睦亦及于禍。有《東林集》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十七首。
全唐詩補(bǔ)逸
修睦,與貫休同時。補(bǔ)詩一首。

作品評論

李咸用《讀修睦上人歌篇》
李白亡,李賀死,陳陶趙睦相尋次。
須知代不乏騷人,貫休之后唯修睦而已矣。
睦公睦公真可畏,開口向人無所忌。
才似煙霞生則媚,直如屈軼佞則指。
意下紛紛造化機(jī),筆頭滴滴文章髓。
明年清風(fēng)三十年,被君驅(qū)使如奴婢。
《東目館詩見》
齊己殊艱澀,棲蟾、修睦較可,亞棲佐以書法,馀可朋,以下尤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姓氏不詳。
五代南唐人,曾為嚴(yán)宇遣往西山侍陳陶,不顧,乃作詩1首。
事見《唐詩紀(jì)事》卷六〇。
全唐詩》收此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慶元奉化人,字季夷。
宋亡不仕,杜門著書,受家學(xué),治《》、《春秋》,躬耕孝養(yǎng)。
嘗從陳嵩伯講學(xué)。
有《蠟臺稿》。
全宋詩
汪灝,字季夷。樊卿子,瀚兄。度宗咸淳中預(yù)鄉(xiāng)薦,宋亡,杜門著書。有《蠟臺稿》,已佚。事見《剡川詩鈔》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游樸(1526—1599),明福建福寧(今福建柘榮縣)人,字太初。少聰慧,九歲能屬文。萬歷二年進(jìn)士,授成都府推官。入為大理寺評事。歷遷刑部郎中。三任法曹,辦案力求公正。官終湖廣參政。有《藏山集》。
游參知藏山集序
鳴鶴以隆慶改元,補(bǔ)博士弟子。是歲,參知游先生舉于鄉(xiāng),其文于同舉者最爾雅,余獨(dú)善之,恒誦習(xí)以為模。萬歷甲戌,先生舉進(jìn)士,遂以制義名海內(nèi)。及為比部郎,慮囚浙江,又善書獄,其文則東西京,其所反除則寧成、義縱之流不能易。籍而布之,士味其文,老吏味其法,莫不人人知有游先生矣。久之,余從謝司徒漢甫許得先生詩數(shù)篇,每一讀,輒一嘆賞,恨不遂負(fù)先生之墻,窮其青箱也。歲癸丑,秦川有修志之役,余以賓萌得與筆札。是時先生捐館舍十五年矣,余采輿論,傳之名宦。其子惟輔居柘陽山中,去州治百二十里,不知也。比余將歸之前,一日輿疾來請校其先集。余業(yè)戒徒不得留。明年,惟輔不祿。又明年,其子仲卿輩因余友張叔韜示余以《藏山集》,柘陽非群玉藏書一也。先生樂府格高詞峻,聲可繞梁;七言古雄逸瑰偉,氣可拔山;五言古及諸近體皆雅秀醇厚,正宗遺響。其文則以逮意,不事雕琢而宏論如云。自唐設(shè)科取士,有秀才,有明經(jīng),有進(jìn)士,有明法,有書有算,士各顓門,才無兼茂,是以李杜之文,不入于藝苑,韓柳之詩,僅附于接武,而士之抽經(jīng)譚詩者,未有能習(xí)竹刑而無害者也。我明以制義貢舉,收尋其風(fēng)雅,芻靈其古文,無所用之耳。徐何李鄭,首奮于正、嘉;中原七子,嗣興于隆、萬。然皆年少登庸,精力尚銳,故得生今反古,圖樹千秋。至于爰書李法,則惟恐其塵污人矣。況肯委心以求其當(dāng)乎?游先生八歲能詩,博極群書,鄉(xiāng)紳林僉憲試以典故,無所不知,僉憲大驚,遂引與抗禮為小友。則先生之于詩文,其天性耳,顧又不自居高,而推其余力于爰書李法。其書獄則如其詩文,煥乎耀采;而詩文則如書獄,斤斤守法,是殆夫子之所謂“猶龍成體成章,而變化無形者”耶。先生與七子同時而惡涉其頹波,及棄參知?dú)w山,詩文遂與身俱隱。余嘗論著《東越文苑》,自薛令之以迄于當(dāng)世,作者凡五百余人,而不及先生。余之寡聞固不足道,徐孝廉惟和鄧少參汝高,皆號博洽善知人者也,惟和之輯《晉安風(fēng)雅》,汝高之輯《閩詩正聲》,皆于先生失之。嗟夫,入海探珠而遺明月,可勝恨哉。先生不秘《延露》、《陵陽》而秘《采菱》、《陽阿》,其以余輩為鄙人乎?余幸后死,二子復(fù)因叔韜固請而發(fā)之,亡久藏名山,令后世終遺明月也。是刻詩十卷、文二卷,其讞書別為集。萬歷丙辰臘月望日候官后學(xué)陳鳴鶴序。
游子樂府?dāng)?/span>
古詩皆樂也,古樂皆詩也。
離詩而稱樂府自漢始,至唐而詩諸體分,樂府居一焉。
至宋元以詩余詞曲為樂府,而詩亡矣。
余嘗取漢樂府準(zhǔn)三百篇:郊祀,頌之遺也;鐃歌鼓吹,雅之遺也;琴曲雜詩,風(fēng)之遺也。
又取漢、魏、六朝、唐人詩準(zhǔn)樂府:其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絕句易見者無論,若齊梁人《折楊柳》、《梅花落》,非五言律乎?
虞世南《從軍行》、耿緯《出塞曲》,非五言排律乎?
沈佺期《盧家少婦》、王摩詰《居延城外》,非七言律乎?
《孔雀東南飛》、《木蘭詩》,非五七言長篇乎?
蓋樂府備古今詩體如此。
漢去古近,樂府多于古詩,六朝十之四,盛唐十之二,中晚以降,百不得一,誠難之耳。
而好事者往往為擬樂府,用力勤而失之彌遠(yuǎn),何以故?
王僧虔云:詩有豐約,解有多少。
諸曲調(diào)解有辭有聲,而大曲有艷有趨有亂。
今所傳多不可解,迫詰屈曲,或謂缺文斷簡,或謂曲調(diào)遺聲,或謂兼正辭填調(diào),大小混錄,取其訛誤以為規(guī)萭,其不能合宜矣。
即不然者,面目雖合,神情中乖,安足貴哉?
閩人游太初,自為諸生,及仕為蜀理官,入為廷評,居京師為比部郎,使越,出秉憲嶺南,參知藩政守郢中,積三十年之功為古樂府,不規(guī)規(guī),法其調(diào),襲其意,而調(diào)與意、時與古相得,國事民情,有所感概,形諸詠嘆。
率自創(chuàng)體裁,不復(fù)仿效,悲壯激烈,渾雄真致,質(zhì)而不俚,淺而能深,近而能遠(yuǎn),上者優(yōu)孟之抵掌,胡寬之營新,豐次不失,為蔡中郎之虎賁矣。
余亟善元微之持論樂府,沿襲古題,唱和重復(fù),文有短長,義咸贅媵,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古以諷之義。
近代惟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馬》、《麗人》諸歌行,即事名篇,無有倚傍,友人白樂天輩謂是論為當(dāng)。
明興,自許為古樂府者,莫如歷下、下雉,然且不免后生彈射,獨(dú)太倉樂府,變有少陵卓絕之識,即他所擬,亦總之類虎頭傳神手。
太初與元美生同時而不及從游,假令元美遇之,相視而笑,莫逆于心矣。
太初詩,諸體俱有至境,而沾沾樂府,摶心輯志三十年不休。
夫三十年攻樂府,則其于詩諸體,譬之破竹,數(shù)節(jié)之后,迎刃而解。
太初之以詩名,有以也。
(南新市人 李維楨 撰)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太初,福寧州人。萬歷甲戌進(jìn)士,除成都推官歷官湖廣右布政使有藏山集
維基
游樸(1526年—1599年),字太初,號少澗。福建福寧柘洋(今柘榮縣)人。萬歷甲戌進(jìn)士,官至湖廣參政。原籍柘榮縣,父游德。游樸生于嘉靖五年(1526年),少年聰慧,九歲能文,因家貧寄讀于桐山園覺寺。隆慶元年(1567年),中式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四名,萬歷二年(1574年),登三甲第七十一名進(jìn)士。為成都府推官,入京擔(dān)任大理寺評事,“三主法司,無一冤獄”,升遷郎中。出為廣東副使,后再升遷湖廣參政。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退休,回柘榮,任《福寧州志》總裁。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