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道宣

相關(guān)人物:共 13 位。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大乘賦 北魏 · 李颙
大乘者,蓋如來之道場也,故緣覺聲聞,謂之小乘,言法駕之通馳,如舟車之致遠也。
夫合抱興于毫末,九層作于累土,從淺以高大,理妙在于不有,邇粗由乎不無。
舉有以希無,則無無以畯易;
忘無以統(tǒng)有,則有有以通。
無無以畯易,則乘斯小矣;
有有以通,則乘斯大矣。
夫總福佑之會者,莫尚于法身;
宣一切之知者,莫貴乎如來。
故神稟靈照,以觀三達之權(quán);
思周深妙,以入四持之門。
知色之空,任而不敗,起滅無崖,終始無際。
形寄于宇宙之中,而心包乎一象之外,目察于芥子之細,而識鑒乎須彌之大。
美哉淵乎!
其源固不量也。
嗟嘆不足,遂作賦曰:
建大乘之靈駕兮,震法鼓之雷音。
除行蓋之欲疑兮,餐微妙以悅心。
滿覺意之如海兮,演般若之淵深。
平八道之坦蕩兮,游總持之苑林。
定禪思于三昧兮,滅色想于五陰。
執(zhí)抵羅之引弓兮,操如意之喻琴。
破眾網(wǎng)之將裂兮,畫貪垢而絕淫。
危泡沫之暫結(jié)兮,焉巧風之足欽。
或明行而善逝兮,積功勛以迄今。
收薩云之空義兮,運十萬而魔擒。
開止觀之光焰兮,消邪見之沈吟。
閉必固之垣墻兮,同影響之難尋(《廣弘明集》二十九上。案:釋道宣編此賦于魏高允《鹿苑賦》之后,題為魏李颙。檢《魏書》、《北史》,未見其人。東晉李颙,字長林,有賦論誄等文八篇,在《全晉文》卷五十三,疑此賦亦晉李颙所作,今姑從《廣弘明集》錄于魏高允后。)。
李榮烏黮,何異蛣蜣。
先師米賊,汝亦不良(見《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五十二冊釋道宣撰《集古今佛道論衡》卷丁。)。
道賢上游。其德如陽和。亭毒萬物。生而不子。成而不繇?;蛟划愑谑恰Iw繇無生空惠。冥乎其間哉。暨洪唐盛明之朝。我法尤重五教四分。飆揚景張。南山律宗居天下第一。后弟子如大師鮮矣。大師望出徐氏。諱神皓。字宏度。八代祖摛。齊竟陵王西邸學士。子陵。梁尚書左仆射。其文與庾子山齊名。逮陳氏革命。因佐吳邑。遂家姑蘇。高祖碩。學通三禮。中年即世。曾祖曇。隋王府咨議參軍。祖德恭。潯陽郡詞曹??季?。深于釋典。不屑名宦。大師天情耿潔。風韻朗邁。幼負脫俗之姿。嘗有言曰。沙門者。高潔其道。秉空王平等之性。一念不昧。坐登佛階。吾自知此身履龍淵取明月。曷有三圭之貴。重侯之高。而能動我心哉。乃依杭州龍泉道場一和尚出家。敗發(fā)損容。越出流輩。鏗然法器。如琢玉焉。天寶六年。天降板詔。請釋真行。一州許度三人。獨居薦首。吾以是知大師初皈佛教。滌心地也。今奉國恩。正世名也。因隸僧籍于包山福愿道場。初進具于興大師。次通鈔于曇一大師。五夏未登。學精三藏。天臺宗旨。難為等夷。淵元絕思之科。如良庖之導大窾也。十講律鈔。五升壇場。傾江而東。愿禮其足。后生學者。仰其聰明惠性。如追麒麟之步。大師嘗引錫西望。想包山舊居。包山即洞庭仙都之一峰。湖澄氣清。日出水上。謺嶂合沓。生乎影中。得非天遺此中與師成道耶。乃命舟而還。使野童誅茅。山童掃石。顧左右曰。昔者如來崇飾塔廟。乃是啟發(fā)偫信。開人天凈境。豈為已哉。此少隳廢久之。非先師本意。乃辟僧院。創(chuàng)食堂。眾有怠慢者。丑其行而理之。舍有傾者。惡其邪而正之。墾田置莊。開畎泄?jié)?。功既成矣。業(yè)亦博矣。百千人俱皆受其賜。曩日洞山水滸。業(yè)湖之氓。罾??咽川??暲U亙渚。大師以如來不殺之戒。黜彼鮮食?;匦∪酥?。為君子之慮。乾元祀有詔。天下二十七寺。各奏大德七人。長講律戒。因請住開元寺。欲果愿具。且懼書。遂僶俛從命。奉戒弟子開州刺史陸公向前給事中嚴公涚。服道弟子禮部侍郎劉公太真前大理評事張公象。欽風弟子前廉使亞相李公棲筠。天誘厥衷。俾?lián)P我法。精識通敏。言為世程。謝太傅之流也。其時常熟地偏。僧多闕行。李亞相欲以德?lián)?。乃請大師統(tǒng)而正之。一化而革心。再化而知道。三化而闔邑從風。大師末年工于圓宗??v心皆是。以文字而用。不以文字為病。是念佛寫經(jīng)。備行教法。置西方社。廣凈土因。專誦法華經(jīng)九千馀匝。游四大寺。登五老峰。遍欲觀古僧得道之所。此亦至人之馀事。應物如動。自視闕然。貞元六年十月。春秋七十五。僧臘四十三。其月在開元遇疾。忽言曰。吾愛夫得道者。心如澄溟。知如晨曦。不染如浮云。自在如游鴻。吾雖非斯人。亦未肯以有生為累。其月十一日。顧門人維諒。我去世后。汝若置塔??蓺w洞庭故山。言畢而逝。是夜琉璃色天。星霣如雨。往往有西方之應。睹而不書。奉遺命也。門人維諒。有文有道。獨步當時。執(zhí)師之喪。不以證而廢教也。列座門人道超靈俊道浚道棱維誠。皆積解以詣空門。邁德以藩象教。吾聞古之僧高者。述誄與碑。自晉朝始也。二三子思吾師盛德。將欲镕黃金。勒貞石。垂裕后昆。使昭昭之教。長燭于人天。銘曰。
于穆大師,立言可經(jīng)。
身佩戒光,高月亭亭。
怖魔以袪,襲智以醒。
如何斯人,忽號冥冥。
天樹春折,云花夜零。
空留一燈,寂寂青熒。
伊昔行道,坦坦素履。
跡雖可攀,行不可擬。
乃知我?guī)?,應世無已。
優(yōu)游人天,自在生死。
門人維諒,躡彼高塵。
嶷嶷靈塔,紀功于人。
于山之峰,于湖之濱。
風凄遠鐸,月慘重輪。
瞻禮云上,如逢化身。
圣人沒而教在。
明王興而道宣。
命上公以陳信。
展大禮以登賢。
觴酒豆肉。
金鏞筦懸。
致克禋以如在。
當質(zhì)明而不愆。
祁祁諸生。
必恭敬止。
廓廣庭以容眾。
峨高冠以修已。
臨奠獻之筵。
肅造秀之士。
階間儼以成列。
槐陰布以如市。
將備禮于先師。
遂儲精于祝史。
于以致君。
恢復王化。
宏闡人文。
磬音繼于夜杵。
燭影迎于朝云。
見曲暢于和易。
知具歆于苾芬。
肅肅階戺。
陰陰門闕。
喬木棲于暮煙。
前軒滿于行月。
偫士沓而歲至。
庶工齊而曉謁。
上元酒以清滌。
間朱弦而疏越。
齊百王于建號。
歷千古而未歇。
蓋以教侔天地而不朽。
功格宇宙而不伐。
不朽故可貴。
不伐故彌彰。
仰而不及。
融然有光。
實橫被于歷代。
獨崇輝于帝唐。
德教不輟。
王猷有昌。
日尊師于廟。
歲求士于鄉(xiāng)。
教之于右塾。
登之于上庠。
知本末之可務。
亦師師而不忘。
將歷試于宗伯。
必先謁于素王。
古先哲君。
任土以作貢。
洪惟我后。
嘉善而容眾。
猶冀獲師于卜。
獲相于夢。
時哉康哉。
宜阿閣之巢鳳。
陶先生解印彭澤。抗跡廬阜。
不矯性于人代。笑遺名于身后。
適性者以琴。怡神者以酒。
酒兮無量。琴也無弦。
粲星徽于日下。陳鳳喙于風前。
振素手以揮拍。循良質(zhì)而周旋。
幽蘭無聲。媚庭際之芬馥。
綠水不奏。流舍后之潺湲。
以為心和即樂暢。性靜則音全。
和由中出。靜非外傳。
若窮樂以求和。即樂流而和喪。
扣音以徵靜。則音溺而靜捐。
是以撫空器而意得。遺繁弦而道宣。
豈必誘元鵠以率舞。驚赤龍而躍泉者哉。
于是載指載撫。以逸以和。
因向風以舒嘯。聊據(jù)梧以按歌。
曰樂無聲兮情逾倍。琴無弦兮意彌在。
天地同和有真宰。形聲何為迭相待。
客有聞而駭之曰。樂之優(yōu)者惟琴。
君之圣者惟舜?;艘舳娭亍?div id="xxugjs2"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9_1377728_comment'>
彈五弦以流韻。故長養(yǎng)之風薰。
而敦和之德順。無為而天下自理。
垂拱而海外求覲。伊德音之所感。
與神化而相參。固以極天而蟠地。
豈惟自北而徂南。然則琴備五音。
不可以闕。弦為音而方用。
音待弦而后發(fā)。茍在意而遺聲。
則器空而樂歇。先生特執(zhí)由心之理。
而昧感人之功。俾清濁不聞于大小。
宮商莫辨夫始終。攫之深。
舍之愉。促空軫而奚則。
角為民。徵為事。
扣無聲而曷通。祇反古以自異。
實詭代而違同。孰若動精華以發(fā)外。
合恬和而積中。傳雅操于心手。
播德音乎絲桐。俾其審音者悟?qū)R恢?jié)奏。
知變者美更張之道崇。先生曰。
吾野人也。所貴在晦而黜聰。
若夫廣樂以成教。安敢與夔而同風。
冉耕字伯牛魯人贈鄆侯今進封東平公贊(大中祥符二年五月) 北宋 · 王欽若
四言詩
圣門達者,德行為先。
洙泗來學,顏閔差肩。
天封展禮,公袞褒賢。
生則命寡,沒則道宣。
闕下烏云暗黑旗,未央高會送將歸。
天子傳觴從官勸,單于今正天驕兒。
上林關(guān)鎖多芳菲,王嬙困睡花葳蕤。
中人驚起道宣喚,和戎卻自拚蛾眉。
徘徊顧景傷春啼,秀色誤身生不知。
工師萬死未足謝,丹青始信君難欺。
冤莫冤兮長別離,盟莫渝兮徒自疑。
氈車未免下宮殿,記得當年初入時。
眉山淡掃雙螺垂,擬高門戶生光輝。
姑姊提攜父母送,不教含涕登丹墀。
赭黃有淚濡龍衣,此身雖是觸事非。
胡沙萬里少花木,胡中爭看真閼氏。
言語不通心盡悲,琵琶琢就彈哀思。
君門萬里不易到,檀槽撥斷商弦絲。
窮寒絕塞人蹤稀,時有天邊霜雁飛。
憑誰說與漢卿相,西施莫忘真元龜。
優(yōu)波離后身,韋將軍捧足。
布衣真童男,瓦缽天廚食。
咦,歷劫戒光秋月明,南山靜照煙霜色。
用前韻送敬之蒲君卜居淮上,敬之自翰苑□蘄黃道宣慰幕官。
聽西風、細吟亭樹。
秋聲先到衡宇。
季鷹千里莼鱸興,更喜范張雞黍。
傾蓋處。
慚愧汝。
高樓不減煙霞侶。
匏樽笑舉。
對得意江山,忘懷風月,醉眼玩今古。

鑾坡客,又向紅蓮幕府。
田園何日成趣。
九重聞道思賢佐,恐要濟時霖雨。
天若許。
從所好結(jié)廬,相就開蓬戶。
山人休去。
怕蕙帳空懸,猿驚鶴怨,貽笑草堂句。
便加做一品官。剩受取幾道宣。
楊敞云了:誰待倚唐丈有勢威風顯。外云了我則怕養(yǎng)閨女為官分福。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