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祖詠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60—約720 【介紹】: 唐揚州人。曾官兗州兵曹。中宗神龍中,以文詞俊秀馳名京師,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杰”。存詩僅二首,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0?—720? 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中宗神龍中與賀知章、萬齊融、邢巨、包融等詩人,以“文詞俊秀”而顯名長安。又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友情甚篤,俱以詩作有名當(dāng)時,號“吳中四士”(《新唐書·劉晏傳》附《包佶傳》)。事跡散見《舊唐書·賀知章傳》、《新唐書·劉晏傳》、《唐詩紀(jì)事》卷一七。其詩大都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一為《代答閨夢還》,寫閨情,詩風(fēng)近齊梁,無甚特色;一為《春江花月夜》,則是千古絕唱。今人王啟興、張虹有《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詩注》。
唐詩匯評
張若虛,生卒年不詳,揚州(今屬江蘇)人。神龍中,與賀知章、包融、張旭等吳越文士,俱以文詞俊秀楊名京師,合稱“吳中四士”。后官至兗州兵曹參軍?!?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

作品評論

明皇雜錄
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誕而然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春江花月夜》,其為名篇不待言,細(xì)觀風(fēng)度格調(diào),則劉希夷《搗衣》諸篇類也。此誠盛唐中之初唐。且若虛與賀季真同時齊名,遽分初盛,編者殊草草。吾讀詩至賀秘書,真若云開山出,境界一新,毋寧置張于初,列賀于盛耳。
《唐詩別裁》
若虛開元初人,與賀知章、張旭齊名。
王闿運《湘綺樓論唐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浣。唐并州晉陽人,字子羽。少豪健恃才。睿宗景云初擢進(jìn)士第。張說引為秘書正字,遷通事舍人,駕部員外郎。玄宗開元十四年,出為汝州長史,改仙州別駕。卒于道州司馬。工詩。以《涼州詞》知名。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一作王浣。
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少豪健恃才,喜縱酒。
睿宗景云元年(710)登進(jìn)士第。
玄宗開元八年(720)前后,受并州長史張嘉貞、張說之器重禮遇。
復(fù)中直言極諫科,調(diào)昌樂縣尉。
后又中超拔群類科。
張說為相時,召為秘書省正字,擢通事舍人,轉(zhuǎn)駕部員外郎。
十四年,張說罷相,翰出為汝州長史,徙仙州別駕。
后坐與豪俠飲樂游畋,貶道州司馬,卒。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詩紀(jì)事》卷二一、《唐才子傳》卷一。
今人譚優(yōu)學(xué)有《王翰行年考》,傅璇琮有《王翰考》。
翰能文善詩,與祖詠、杜華相唱和。
其詩善寫邊塞生活,尤以《涼州詞》二首為著名。
舊唐書》本傳及《新唐書·藝文志四》均記其有集10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1首。
唐詩匯評
王翰,生卒年不詳,翰一作浣,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710)登進(jìn)士第。開元初,連舉直言極諫、超拔群類科。張說由并州長史入相,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人,遷駕部員外郎。開元十四年,說罷相,翰出為汝州刺史,改仙州別駕。以窮樂畋飲,貶道州司馬。開元二十三年杜甫至洛陽應(yīng)試時,翰尚在世。翰兼擅詩丈,有《王教集》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五
翰。并州晉陽人。第進(jìn)士。為秘書正字。遷駕部員外。出為汝州長史。貶道州司馬。

作品評論

《大唐新語》
卷八引張說語:王翰之文,有如瓊林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有玷缺。若能箴其所闕,濟(jì)其所長,亦一時之秀也。
唐才子傳
翰工詩,多壯麗之詞。
文士祖詠、杜華等,嘗與游從。
華母崔氏云:“吾聞孟母三遷、吾今欲卜居,使汝與王翰為鄰足矣。
”其才名如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東川人。擢進(jìn)士第。官新鄉(xiāng)尉。有詩集一卷。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90?—754? 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登進(jìn)士第,曾官新鄉(xiāng)尉。辛文房《唐才子傳》云是東川人,誤。近世承之,定其為四川三臺(一說,云南會澤)人,訛誤尤甚。參稽李頎詩歌,知為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一帶人。東川實指潁水一支流。頎有別業(yè)在其旁,入仕前后均久居于此。后人因多稱“李東川”。李頎早年出入兩京,結(jié)交貴游,希冀用世。不成,乃閉戶10年,折節(jié)讀書。及第、釋褐后,可能先任朝中卑職,繼授新鄉(xiāng)尉,因久不得調(diào),憤而歸隱,直至去世。隱居時于學(xué)佛讀經(jīng)、求仙煉丹頗為醉心。生平見《唐才子傳》卷二,今人譚優(yōu)學(xué)《李頎行年考》(見《唐詩人行年考》)、傅璇琮《李頎考》(見《唐代詩人叢考》)。李頎為盛唐著名詩人,其邊塞詩、人物素描詩、音樂詩、詠史懷古詩等均有佳作。尤擅七律、七古二體。七律7首,乃該體發(fā)展成熟時期之佳構(gòu),形式規(guī)范,聲調(diào)洪亮,風(fēng)格朗暢,尤為明人所尊崇。高柄認(rèn)為其體“聲調(diào)最遠(yuǎn),品格最高”,“足為萬世法程”(《唐詩品匯》卷二)。王世貞稱之為盛唐四位七律能手之一(《藝苑卮言》卷四)。前后“七子”無不摹擬仿作,故沈德潛云:“明嘉、隆諸子專尊李頎”(《說詩晬語》)。李頎七古氣勢奔放,跌宕多姿,“轉(zhuǎn)接奇橫”(《三唐詩品》),酣暢恣肆。胡應(yīng)麟將其與高適、岑參、王維并稱,視為李、杜前盛唐之代表作家(《詩藪》內(nèi)編卷三)。清王闿運認(rèn)為其七古兼具盧仝之奇峭,白居易之淺近,李、杜之宏贍(《湘綺樓說詩》卷六)。綜而言之,李頎詩歌麗而不縟,豪不失粗,“風(fēng)骨高華”(《詩藪》內(nèi)編卷四),“骨秀神清”(《三唐詩品》卷二),無愧為盛唐名家。《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斷句2。
唐詩匯評
李頎(?—約751),籍貫不詳。開元二十三年(735)登進(jìn)士第,授新鄉(xiāng)尉。去職,歸隱潁陽(今河南登封西南)之未川。天寶八載秋,高適授封丘尉,頎有詩送之。天寶十三、十四載殷璠編《河岳英靈集》,謂頎“只到黃綬”。頎工詩,尤以邊塞詩著稱。與王昌齡、崔顥、綦毋潛、岑參、王維、高適等交游,時輩咸重之。有《李頎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三卷。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頎詩發(fā)調(diào)既清,修辭亦繡。雜歌咸善,玄理最長。至如《送暨道士》云“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君”,又《聽彈胡笳聲》云“幽音變調(diào)忽飄灑,長風(fēng)吹林雨墮瓦。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足可歔欷,震蕩心神。惜其偉才,只到黃緩,故論其數(shù)家,往往高于眾作。
容齋隨筆
歐陽公好稱誦唐嚴(yán)維詩“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及楊衡“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之句,以為不可及。予絕喜李頎詩云:“遠(yuǎn)客坐長夜,雨聲孤寺秋。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鼻易骺蜕孢h(yuǎn),適當(dāng)窮秋,暮投孤村古寺,中夜不能寐,起坐凄側(cè),而聞檐外雨聲,其為一時襟抱,不言可知。而此兩句十字中,盡其意態(tài),海水喻愁,非過語也。
《唐詩品》
頎詩意主渾成,遂無斫練,然情思清澹,每發(fā)羽調(diào)。七言古詩善寫邊朔氣象,其于玄理間出奇秀。七言律體如《送魏萬》、《盧司勛》、《浚公山池》等作,可謂翛然遠(yuǎn)意者也。
《批點唐音》
李頎不善五言,而善七言,故歌行與七言律皆有高處。
藝圃擷馀
李頎七言律最響亮整肅。
詩藪
李律僅七首,惟“物在人亡”不佳?!傲麂D月”,極雄渾而不笨;“花宮仙梵”,至工密而不纖?!斑h(yuǎn)公遁跡”之幽,“朝聞游子”之婉,皆可獨步千載。
唐詩選
七言律體,諸家所難,王維、李頎頗致其妙,即子美篇什雖眾,憒焉自放矣。
唐詩鏡
李頎七律,詩格清煉,復(fù)流利可誦,是摩詰以下第一人。
唐音癸簽
盛唐名家稱王、孟、高、岑,獨七言律祧孟,進(jìn)李頎,應(yīng)稱王、李、岑、高云。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新鄉(xiāng)七古,每于人不經(jīng)意處忽出異想,令人心賞其奇逸,而不知其所從來者。新鄉(xiāng)七律,篇篇機(jī)宕神遠(yuǎn),盛唐妙品也。
《詩源辨體》
李頎五言古平韻者多雜用律體,仄韻者亦多忌鶴膝。七言古在達(dá)夫之亞,亦是唐人正宗。五七言律多入于圣矣。
《詩源辨體》
王元美云:七言律,李有風(fēng)調(diào)而不甚麗,岑才甚麗而情不足,王差備美。愚按……李較岑、王,語雖熔液,而氣稍劣。后人每多推之者,蓋由盛唐體多失粘,諷之則難諧協(xié),李篇什雖少,則篇篇合律矣。
《唐詩評選》
盛唐之有李頎,猶制藝之有袁黃,古文詞之有李覯,朽木敗枝,區(qū)區(qū)以死律縛人。
圍爐詩話
李頎五律高澹,大勝七律,可與祖詠相伯仲。
詩筏
唐李頎詩雖近于幽細(xì),然其氣骨則沉壯堅老,使讀者從沉壯堅老之內(nèi)領(lǐng)其幽細(xì),而不能以幽細(xì)名之也。唯其如此,所以獨成一家。
《唐七律選》
舊盛唐名家多以王孟、王岑并稱,雖襄陽、嘉州與輞川并肩而不并,然尚可并題。至嘉、隆諸子以李頎當(dāng)之,則頎詩膚俗,不啻東家矣。明詩只存體面,總不生活,全是中是君惡習(xí),不可不察也。
師友詩傳錄
唐人七言律,以李東川、王右丞為正宗,杜工部為大家,劉文房為接武。
《唐詩箋要》
東川詩典瞻風(fēng)華,兼復(fù)音調(diào)句亮,盛唐能手。
《歷代詩法》
新鄉(xiāng)長于七字,古詩、今體并是作家。其蘊氣調(diào)辭,含毫瀝思,緣源觸勝,別有會心。向來選家徒以音節(jié)高亮賞之,乃牝牡驪黃之見耳。
《唐詩別裁》
東川七律,故難與少陵、右丞比肩,然自是安和正聲。自明代嘉、隆諸子奉為圭臬,又不善學(xué)之,只存膚面,宜招毛秋晴太史之譏也。然譏諸子而痛掃東川,毋乃因噎而廢食乎?
《唐詩別裁》
東川比高、岑多和緩之響。
石洲詩話
東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詩人,莫之與京。徒以李滄溟揣摹格調(diào),幾嫌太熟。然東川之妙,自非滄溟所能襲也。
石洲詩話
東川句法之妙,在高、岑二家上。高之渾厚,岑之奇峭,雖各自成家,然俱在少陵籠罩之中。至李東川,則不盡爾也。學(xué)者欲從精密中推宕伸縮,其必問津于東川乎!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李頎賦筆輕新,以作七律,流麗婉潤,自覺勝人。所垂七篇,盡為濟(jì)南標(biāo)錄。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李東川摛詞典則,結(jié)響和平,固當(dāng)在摩詰之下,高、岑之上。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李東川七言古詩,只讀得《兩漢書》爛熟,故信手揮灑,無一俗料俗韻。
昭昧詹言
東川纏綿,情韻自然深至,然往往有痕。于鱗以東川配輞川,姚先生以為不允。東川視輞川,氣體渾厚微不及之,而意興超遠(yuǎn)則固相近。
《海天琴思錄》
李東川五七古俱卓然成家,滄溟獨取其七律,非作者知己者。
《批唐賢三昧集》
李東川七律為明代七子之祖,究其容貌相似,神理猶隔一黍。
《唐詩三百首續(xù)選》
東川七律風(fēng)骨凝重,聲韻安和,足與少陵、右丞抗行,明代李于鱗深得其妙。
三唐詩品
五言其源出于鮑明遠(yuǎn),發(fā)言清雋,骨秀神清,雖偶泛弦中,仍復(fù)自然合奏。七言變離,開闔轉(zhuǎn)接奇橫,沉郁之思,出以明秀,運少陵之堅重,合高、岑之渾脫,高音古色,冠絕后來。
《詩學(xué)淵源》
(欣)古詩猶是齊梁一體,獨七言樂府雄渾雅潔,一片神行,與崔顥同一機(jī)杼,而使事寫懷,或且過之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江東人,字全乙。玄宗開元進(jìn)士,又登博學(xué)宏詞科。官夏縣令。與孟浩然、王昌齡友善。工詩,有盛名。
唐詩匯評
劉慎虛,生卒年不詳,字全乙,江東(今江蘇南部及浙江一帶)人?;蛟坪橹荩ń窠髂喜┤?。開元十一年登進(jìn)士第;又登宏詞科,授校書郎。與孟浩然、王昌齡友善。雖有文章盛名,竟流落不偶。天寶中年。《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四百八
慎虛。江東人。天寶時官夏縣令。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慎虛詩,情幽興遠(yuǎn),思苦語奇,忽有所得,便驚眾聽。頃東南高唱者數(shù)人,然聲律宛態(tài),無出其右,唯氣骨不逮諸公。自永明已還,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經(jīng)聲時有人”,又“滄溟千萬里,日夜一孤舟”,又“歸夢如春水,悠悠繞故鄉(xiāng)”……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國寶。
唐詩歸
鐘云:“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處,全在不肯多。予嘗愛十四首,命林茂之書成小冊,而題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自謂此君實錄。又去:詩少而妙,難矣。然難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廣。讀慎虛一字一句一篇,若讀數(shù)十百篇,隱隱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為少者法,
《載酒園詩話又編》
高、岑非無流走為律者,輕重(與劉)迥自不同。殷墦賞其“思苦語奇”,獨謂“氣骨不逮諸公”,此深識之論也。
《漁陽詩話》
劉慎虛字挺卿,其詩超遠(yuǎn)幽夐,在王、孟、王昌齡、常建、祖詠伯仲之間。
考其人,蓋深于經(jīng)術(shù),不但詞華也。
李華《三賢論》曰:“劉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學(xué)稱。
述《》、《》、《》、《春秋》、《禮樂》為五說,條貫源流,備古今之變……”
《小澥草堂雜論詩》
劉慎虛亦是齊梁體段,其骨清耳,且字句外有靈氣往來。
劍溪說詩
如慎虛詩于王、孟外又辟一徑,氣象一派空明。
劍溪說詩
劉慎虛詩、空明深厚,饒有理趣。
《越縵堂詩話》
劉挺卿詩所傳只十四首,鐘伯敬、林古度、王貽上皆極賞之,以為字字可傳。其詩多清氣如話,卻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謂其“氣骨不逮”,誠哉是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蘇州嘉興人。玄宗天寶初擢進(jìn)士第。累官太子右庶子。奉養(yǎng)繼母,以孝聞。年八十余致仕,母猶無恙。善為詩,與王維、劉長卿友善。卒年九十六。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嘉興(今屬浙江)人,初累舉不第,歸山讀書數(shù)年,于玄宗天寶二年(743)進(jìn)士及第。與王維、劉長卿相友善。以孝敬繼母聞名于世。為人謙恭揖讓,舉動有禮。累官太子右庶子,96歲卒,時德宗貞元年間。生平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唐才子傳》卷二。有集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3首,多寫田園風(fēng)物?!度圃娡饩帯费a詩5首。
唐詩匯評
丘為(約702一約797),嘉興(今屬浙江)人。累舉進(jìn)六不第,歸山讀書數(shù)年,天寶二年(743)方登進(jìn)士第。累官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騎常侍致仕。年卒九十六。為詩長于五言,與王維、劉長卿友善唱和。有《丘為集》,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三首。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王維甚稱許之,嘗與唱和。
《唐詩解》
丘為,蘇人,未免染吳音,然亦清情不凡。
《載酒園詩話又編》
讀丘為、祖詠詩,如坐春風(fēng)中,令人心曠神怡。
其人與摩詰友,詩亦相近,且終卷和平淡蕩,無叫號嘄噭之音。
唐詩人唯應(yīng)幾近百歲,其詩固亦不干天和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汶水人,字緯卿。玄宗開元中由進(jìn)士補秘書郎。張九齡深器之,擢左補闕、司勛員外郎。名盛氣高,少所卑下,為飛語所中,左遷齊、邠、鄭三郡司馬。以受安祿山偽官,貶永州司戶。起為主客員外郎,道病卒。有詩名,雅而不素,有大體,得國士之風(fēng)。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緯卿,排行八,郡望范陽(今河北涿州),家居汶上(今山東泰安、曲阜一帶)。
盧鴻侄。
玄宗開元中進(jìn)士及第,歷仕秘書省校書郎、左補闕、司勛員外郎、膳部員外郎。
安史亂起,象于洛陽被執(zhí),受偽職,貶為果州長史,肅宗乾元二年(759),又貶為永州司戶,移吉州長史,召為主客員外郎,于赴任回京路上,病死于武昌。
生平事跡見劉禹錫《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jì)》、《新唐書·藝文志四》之《盧象集》注、《唐才子傳》卷二。
盧象工詩,多寫山水田園,與王維、李頎、李白、綦毋潛、祖詠等詩人交游。
劉禹錫評其詩:“始以章句振起于開元中,與王維、崔顥比肩驤首,鼓行于時,妍詞一發(fā),樂府傳貴。
”殷璠評曰:“象雅而不素,有大體,得國士之風(fēng)。
”(《河岳英靈集》卷下)其孫盧元符于象死后七十三年,集其詩文凡十二卷,請劉禹錫為之序,今已佚。
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補1首,《全唐詩續(xù)拾》補3首。
唐詩匯評
盧象(?—約763),字緯卿,汶上(今屬山東)人。開元中,登進(jìn)士第。補秘書肩校書郎,轉(zhuǎn)右衛(wèi)倉曹掾。張九齡為相,擢為左補闕,歷河南府司錄、司勛員外郎。為飛語所中,左遷齊州司馬,轉(zhuǎn)汾、鄭二州司馬。入為膳部員外郎。安史亂中,為叛軍所執(zhí),授偽職。肅宗還京論罪,貶果州長史,再貶永州司戶,移吉州長史。后征為主客員外郎,道病留武昌,卒。象工詩,與王維、崔顥齊名,又與李頎、李白、賀知章等交游。有《盧象集》十二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七
象字緯卿。汶水人。開元中由前進(jìn)士補秘書郎。轉(zhuǎn)右衛(wèi)倉曹掾。擢左補闕河南府錄事。遷司勛員外郎。左遷歷齊邠鄭三郡司馬。入為膳部員外郎。安祿山之亂。受偽署。貶永州司戶。起為主客員外郎。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象雅而不素,有大體,得國士之風(fēng)。曩在校書,名充秘閣。其“靈越山最秀,新安江甚清”,盡東南之?dāng)?shù)郡。
劉禹錫《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jì)》
(象)始以章句振起于開元中,與王維、崔顥比肩驤首,鼓行于時。妍詞一發(fā),樂府傳貴。
唐百家詩選
時天彝評:盧象,開元時人,詩亦清妙,要非后來所及也。
《唐詩箋要》
盧君排律,才藻深厚,音節(jié)宏振,較崔司勛、王龍標(biāo)似為過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5—854以后 【介紹】: 唐陜州硤石人,一說吳興人。姚崇曾孫,一說姚崇曾侄孫。憲宗元和十一年進(jìn)士。授武功主簿,世稱姚武功。敬宗寶歷中為監(jiān)察御史。文宗大和中,出為金、杭州刺史。入為諫議大夫,改給事中。時民訴牛羊使奪其田,詔朱儔覆按,猥以田歸使,合劾發(fā)其私,以地還民。官終秘書監(jiān)。工詩,其詩稱武功體。與賈島并稱賈姚或姚賈。曾選王維、錢起等人詩編為《極玄集》。有詩集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5?—855? 陜州(今河南陜縣)人,郡望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
曾任武功縣(今屬陜西)主簿,世稱“姚武功”。
晚任秘書少監(jiān),卒謚懿,后人又稱“姚少監(jiān)”。
姚合為開元名相姚崇曾侄孫,父闬曾任相州臨河縣令。
憲宗元和十一年(816)登進(jìn)士第,歷任武功主簿,監(jiān)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戶二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秘書少監(jiān)等職。
事跡散見新、舊《唐書》本傳,《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及《唐才子傳》卷六。
姚合詩與賈島齊名,時有“姚賈”之稱,且為晚唐苦吟一派詩人之宗主。
姚合詩以五律為主,樸茂工巧,圓穩(wěn)清潤,代表作為《武功縣中作》30首,模寫荒涼山色,凋弊風(fēng)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寫其散誕放曠之情懷。
詩風(fēng)近似賈島,然較賈島平淡淺近,晚唐詩僧齊己云:“冷淡聞姚監(jiān),精奇見浪仙。
”(《還黃平素秀才卷》)姚合詩深為南宋四靈派詩人所推崇,然其詩取徑太狹,器局狹小,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等物,而無感慨雋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監(jiān)詩不及浪仙,有氣格卑弱者。
”(《瀛奎律髓》卷二四)詩集有四部叢刊本《姚少監(jiān)詩集》10卷。
姚合另編有《極玄集》2卷,選錄王維、祖詠等21人詩作,凡100首(今存99首)。
全唐詩》存詩7卷。
唐詩匯評
姚合(約782-846?
),吳興(今屬浙江)人,姚崇曾侄孫。
元和初,父卒相州臨河令任,因寄家河朔。
十一年(816),登進(jìn)士第,授校書郎。
參魏博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
調(diào)武功主簿,歷萬年、富平尉。
寶歷二年,授監(jiān)察御史,旋分司東都。
入朝為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出為金州刺史。
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
開成中,歷左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
會昌中,為秘書監(jiān),卒。
世稱姚武功。
合有詩名,提挈后進(jìn),時人以為“文宗”。
曾選王維、祖詠、錢起等人詩百首,為《極玄集》,鑒賞甚精。
有《姚合詩集》十卷、《詩例》一卷,宋人重加編次為《姚少監(jiān)集》十卷行世。
全唐詩》編詩七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劉畋、僧清塞、盧休、于鵠、楊洵美、張籍、楊巨源、楊敬之、僧無可、姚合。
唐詩紀(jì)事
(姚合)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之。合有《極玄集》,取王維等念一人詩百篇,曰:“此詩中射雕手也。
姚勉《贊府兄詩稿序》
晚唐詩姚秘監(jiān)為最清妙。
后村詩話
亡友趙紫芝選姚合、賈島詩為《二妙集》,其詩語往往有與姚、島相犯者。按賈太雕雋,姚差律熟,去韋、柳尚爭等級。
滄浪詩話
(宋詩)至東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fēng)變矣。山谷用工尤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內(nèi)稱為江西宗派。近世趙紫芝、翁靈舒輩,獨喜賈島、姚合之詩,稍稍復(fù)就清苦之風(fēng),江湖詩人多效其體,一時自謂之唐宗,不知止入聲聞辟支之果,豈盛唐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對床夜語
四靈,倡唐詩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趙紫芝也。然具眼猶以為未盡者,蓋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賈也。
瀛奎律髓
姚少監(jiān)合,初為武功尉,有詩聲,世稱為姚武功,與賈島同時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門。白樂天送知杭州有詩。凡劉、白以后詩人集中皆有姓名,詩亦一時新體也。而格卑于島,細(xì)巧則或過之。
瀛奎律髓
予謂詩家有大判斷,有小結(jié)裹。姚之詩專在小結(jié)裹,故“四靈”學(xué)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體則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于此幾物,一步不可離,而氣象小矣。釋故學(xué)詩者必以老杜為祖,乃無偏僻之病云。
唐才子傳
(姚合)與賈島同時,號“姚賈”,自成一法。島難吟,有清冽之風(fēng);合易作,皆平淡之氣。興趣俱到,格調(diào)少殊,所謂方拙之奧,至巧存焉。蓋多歷下邑,官況蕭條,山縣荒涼,風(fēng)景凋弊之間,最工模寫也。
唐詩品匯
賈島、姚合后出,格力猶有一二可取。
歸田詩話
唐詩前以李、杜,后以韓、柳為最。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
唐音癸簽
姚秘監(jiān)詩洗濯既凈,挺拔砍高。得趣浪仙之僻,時運以爽氣;取材于籍、建之淺,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時數(shù)子,巧撮其長者。但體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駟爾。
《詩源辨體》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學(xué)賈島,一家學(xué)姚合?!狈教摴仍疲骸昂显娪凶鬅o右,有右無左,前聯(lián)佳矣,或后不稱,起句是矣,繳句或非,有小結(jié)裹無欠涵容,其才與學(xué)殊不及浪仙也。”予考《才調(diào)》、《三體》、《律髓》、《品匯》、《類苑》諸書,合諸體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移花兼蝶至,買石得云饒”、“移山入院宅,種竹上城墻”、“棋罷嫌無月,眼遲聽盡砧”、“馬為賒來貴,僮因借得頑”、“裁衣延野客,剪翅養(yǎng)山雞”、“嚼花香滿口,書竹粉粘衣”、“無竹載蘆看,思山疊石為”等句,僅入晚唐纖巧,中亦間有近島者。但其人既在元和間,先已逗入晚唐纖巧,故晚唐諸家實多類之,非有意學(xué)之耳。
《四庫全書總目》
合為詩刻意苦吟,工于點綴小景,搜求新意。時刻畫太甚,流于纖仄者,亦復(fù)不少。宋末江湖詩派,皆從是導(dǎo)源者也。
《瀛奎律髓匯評》
紀(jì)昀:武功詩語僻意淺,大有傖氣,惟一二新異之句,時有可采,然究非正聲也。(司空圖)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韻本清。姚武功搜盡枯腸,終是酸餡氣。武功詩欲求詭僻,故多瑣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徑。佳處雖有,而小樣處太多?!拔涔ε伞彼圆患?,正坐著力都在沒緊要處。若盛唐大家卻在緊要處用力,其象外傳神,空中烘托之筆,亦必與本位秘響潛通,神光離合,必不是拋落正意,另自刻畫小景。
石洲詩話
姚武功詩,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盡,此后所以漸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時有佳句,七律則庸軟耳。大抵此時諸賢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讓樊川、玉溪也。
《中晚唐詩主客圖》
武功詩集,古今體存遺甚多,其五言律樸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與水部合體,而姚君與水部為友,其得于漸摩者深矣。佳篇美不勝收,然無逾《縣居詩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詩起也。次為升堂第四。
《東目館詩見》
姚武功五律,脫灑似不作意,而含蘊不盡。七律亦新脆可喜。
三唐詩品
其源蓋出左太沖,而馳騁害體,已開宋派。律體典潤,故得名重當(dāng)時。武功三十首,持見清華,然方之孟從事、劉隨州,則神情頓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1—832 【介紹】: 唐吳興人,字下賢。初至長安,與李賀結(jié)交。憲宗元和十年第進(jìn)士。為秘書省正字。穆宗長慶中,補櫟陽令。后累遷殿中丞御史內(nèi)供奉。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為判官。耆罷,亦貶南康尉。官終郢州掾。以文詞得名,嘗游韓愈門下。作傳奇小說《湘中怨辭》、《異夢錄》、《秦夢記》等。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1稍后 字下賢。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憲宗元和十年(815)登進(jìn)士第,充涇原節(jié)度使李匯掌書記。穆宗長慶元年(821)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調(diào)櫟陽尉。歷福建都團(tuán)練副使、滄德宣慰使判官。文宗大和三年(829)滄德宣慰使柏耆以擅殺叛將李同捷獲罪,沈亞之坐貶虔州南康尉。五年,量移郢州司戶參軍,卒。生平散見《舊唐書·文宗記》、《郡齋讀書志》卷一八、《唐才子傳》卷六。有四部叢刊本《沈下賢集》12卷。以傳奇小說著名。其詩善感物態(tài),“意尚新奇”(《唐音癸簽》卷七)。張為列為廣大教化主升堂者之一(《詩人主客圖》)。《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斷句2。
唐詩匯評
沈亞之(781-832),字下賢,吳興(今屬浙江)人。元和十年(815),登進(jìn)士第,涇原節(jié)度使李匯辟掌書記。入為秘書省正字。長慶初,補櫟陽尉,四年,為福建團(tuán)練副使。入為殿中侍御史。大和三年,為滄德宣凝使相耆判官,柏耆擅斬李同捷,亞之亦坐泛虔州南康尉。量移郢州掾,卒。亞之嘗游韓愈門,工古文,為中唐傳奇作者。亦擅詩名,杜牧、李商隱俱有《擬沈下賢》詩。有《沈亞之集》九卷。今有《沈下賢集》十二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四
亞之字下賢。吳興人。元和十年進(jìn)士。歷殿中丞御史內(nèi)供奉。大和初為德州行營使判官。謫南康尉。終郢州掾。

作品評論

闕名《沈下賢文集序》
(亞之)工為情語,有窈窕之思。
詩人主客圖
廣大教化主:白居易。……升堂三人:盧仝、顧況、沈亞之。
《新唐書?文藝傳序》
今但取以文自名者為《文藝篇》,若韋應(yīng)物、沈亞之、閻防、祖詠、薛能、鄭谷等,其能尚多,皆班班有文在人網(wǎng),史家逸其行事,故弗得而述焉。
唐音癸簽
沈亞之意尚新奇,風(fēng)骨未就。以當(dāng)時有學(xué)其體者,故論之。
《載酒園詩話又編》
按下賢有集不傳,宋人至取稗史夢中詩附麗成集,最可笑。

人物簡介

維基
張拱機(jī)(?
—1645年),字群玉,四川成都府內(nèi)江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張拱機(jī)在天啟四年(1624年)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辛未科進(jìn)士,獲授莆田知縣,轉(zhuǎn)任福王王府評事、江西兵備道副使,弘光年間擔(dān)任湖西道參議。
張獻(xiàn)忠攻佔四川,他無法歸鄉(xiāng),隱居在巢縣,和顧夢游、韓宗騋以詩得罪朝廷,未被追究,不久去世。
他的妻子恭人徐氏從四川帶著三名兒子到江南,途中二子被流賊殺害,她和幼子張祖詠逃脫,到巢縣才知道張拱機(jī)已去世,變賣衣物來營葬他在水西門外;張祖詠后來刻苦讀書,中選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