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神秀

相關(guān)人物:共 58 位
共 5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僧曇倫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6 【介紹】: 隋唐時僧。
汴州浚儀人。
俗姓孫。
年十三出家。
受戒后,不讀經(jīng)禮佛,唯閉房不出,行住坐臥唯以念心為志。
隋文帝仁壽二年,召住京師大慶嚴寺。
卒年八十余。
其參禪之偈,六祖慧能曾稱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汴之浚儀孫氏子。年十三。依脩福寺端禪師出家。端習次第觀。嘗誨之曰。汝系心鼻端??傻枚ㄒ?。倫曰。若有散心。則系鼻端。心本不散。則又何以系為。自是每坐輒定。后為師送缽上堂。未至堂頃。卓然跏趺入定。而持缽自若。師大加賞識。異時謂曰。去昏障譬猶剝蔥。要當重重去盡。然后得凈。倫答以為本來無蔥。又奚庸剝。師獨以其根器非常。而陰敬之。且不敢役使。雖禮佛看經(jīng)。猶莫之務(wù)。但掃一房終日閉戶。四威儀中。離念而已。偶命之直歲。守護僧物。每戒其下。勿以僧粥食犬。其下漫弗聽。犬則嘔粥。其下又以為偶然爾。食犬粥如常時。于是犬群嘔粥僧前。若有物使之者。其下始大懼。以倫為神。 倫姿性憺怡。平居不表襮?;騿栆粤x理。隨問隨答。無底滯。仁壽二年。造禪室。追獻后冥福。詔處之。至則掃房閉戶如故。時人目之臥倫。興國善粲法師。博學(xué)有才辨。自號三國論魁。竟造倫語。三日夜莫能測。其述般若義。則空華水泡不可把玩。本性清凈。如太虛空。粲亟下拜。以為不可及。居京。惟玄琬律師。靜琳法師。率門人僧伽凈等。往來受法。其馀請謁者。不啻魚子。然武德之季。臥疾于莊嚴寺?;騿柾翁?。曰無盡世界。又問舍報后如何。曰籧篨裹而棄之爾。又曰。四大方斗。已到屈膝。主人翁只管看。僧伽遽探其冷觸。退謂其人曰。冷觸果到膝矣。四大分離應(yīng)生苦趣。倫遙知之曰。苦趣亦空。頃之問打五更鐘未。曰未。及打鐘。視之已絕。壽八十馀。弟子承遺言。舁尸露之南山中野。其傳有鮑居士慈氏云。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習禪六
釋曇倫。姓孫氏。汴州浚儀人。十三出家住修福寺依端禪師。然端學(xué)次第觀。便誡倫曰。汝系心鼻端。可得靜也。倫曰。若見有心可系鼻端。本來不見心相。不知何所系也。咸怪其言。嗟其近學(xué)如何遠悟。故在眾末禮悔之時隨即入定。大眾彈指心恒加敬。后送缽上堂。未至中路卓然入定。持缽不傾。師大深賞。異時告曰。令汝學(xué)坐先凈昏情猶如剝蔥。一一重重剝卻然后得凈。倫曰。若見有蔥可有剝削。本來無蔥何所剝也。師曰。此大根大莖非吾所及。不敢役使。進具已后讀經(jīng)禮佛都所不為。但閉房不出。行住坐臥唯離念心以終其志。次知直歲。守護僧物約勒家人曰。犬有別食莫與僧粥。家人以為常事。不用倫言。犬乃于前嘔出僧粥。倫默不及之。后又語令莫以僧粥與犬。家人還妄答云。不與。群犬相將于僧前吐出粥以示之。于時道俗咸伏其敬慎。又有義學(xué)論士諍來問者。隨言即遣無所掛礙。仁壽二年獻后亡背。興造禪室召而處之。還即掩關(guān)依舊習業(yè)。時人目之為臥倫也有興善粲法師者。三國論首無學(xué)。不長。怪倫臥禪言問清遠。遂入房與語探究是非。倫笑曰。隨意相審遂三日三夕法樂不眠。倫述般若無底空華焰水無依無主不立正邪本性清凈。粲乃投地敬之贊嘆。心路無滯。不思議乃如此也。倫在京師。道俗請者相續(xù)。而機緣不一悟迷亦多。雖善巧方便令其醒悟。然各自執(zhí)見見我為是。故此妙理罕得廣流。有玄琬律師靜琳法師。率門人僧伽凈等往來受法。如此眾矣如魚子焉武德末年疾甚。于莊嚴寺傍看寂然。有問往生何處。答無盡世界。又便寂然。僧伽以手尋其冷觸。私報人曰。冷觸到膝四大分離亦應(yīng)生苦。倫曰。此苦亦空。問曰。舍報云何。報曰。我主四大斗在已到屈膝死后籧篨裹棄之莫作馀事。又曰。打五更鐘未。報曰未少時維那打鐘??粗呀^。年八十馀矣。諸門學(xué)等依言送于南山。露骸散于中野。有鮑居士者名慈氏。弱年背俗愛樂禪觀。生不妻娶形無飾華。親承德音調(diào)心養(yǎng)氣守閑抱。素承倫馀業(yè)五十馀。年七十五矣。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孫。汴州俊儀人。十三出家。住修福寺依端禪師。端誡倫曰。汝系心鼻端??傻渺o也。倫曰。若見有心??上当嵌?。本來不見心相。不知何所系也。咸怪其言。嗟其近學(xué)。如何遠悟。故在眾末。禮悔之時。隨即入定。大眾彈指。心恒加敬。后送缽上堂。未至中路。卓然入定。持缽不傾。師大深賞。異時告曰。令汝學(xué)坐。先凈昏情。猶如剝蔥。一一重重剝卻。然后得凈。倫曰。若見有蔥。可有剝削。本來無蔥。何所剝也。師曰此大根大莖。非吾所及。不敢役使。進具已后。讀經(jīng)禮佛。都所不為。但閉房不出。行住坐臥。唯離念心。以終其志。次知直歲。守護僧物。約勒家人曰。犬有別食。莫與僧粥。家人以為常事。不用倫言。犬乃于前嘔出僧粥。道俗咸伏其敬慎。又有義學(xué)論士諍來問者隨言即遣。無所掛礙。仁壽二年。獻后亡。興造禪室。召而處之。還即掩關(guān)。依舊習業(yè)。時人目之。為臥倫也。有興善粲法師者。三國論首。無學(xué)不長。怪倫臥禪。言問清遠。遂入房與語。探究是非。倫笑曰。隨意相審。遂三日三夕法樂不眠。倫述般若無底??杖A??水。無衣無主不立正邪。本性清凈。粲乃投地敬之。倫在京師。善巧方便。有玄琬律師。靜琳法師。率門人僧伽凈等。往來受法。武德末年疾甚。于莊嚴寺傍看。寂然。有問往生何處。答無盡世界。又便寂然。僧伽以手尋其冷觸。私報人曰。冷觸到膝。四大分離。亦應(yīng)生苦。倫曰。此苦亦空。問曰。舍報云何。報曰。死后籧篨裹棄之。莫作馀事。又曰。打五更鐘未。報曰未。少時維那打鐘??粗呀^。年八十馀。諸門學(xué)等。依言送于南山。露骸散于中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
蘄黃人。
高祖武德中,往曹溪參六祖,道經(jīng)贛,見一青蛇橫道,叱去復(fù)來,心忽覺悟。
四顧山勢清高,遂以錫杖插其處,祝曰:曹溪還,此杖存,是吾道場。
三年返,錫杖如故,遂建寺弘揚佛法,一日趺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陜州安邑人,俗姓趙。隋煬帝大業(yè)中出家。太宗貞觀中詔入翻經(jīng)館,與梵僧對譯《千臂千眼經(jīng)》。高宗永徽中又譯《千囀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咒》等經(jīng)。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壽州安豐(今安徽壽縣南)人。
生卒年不詳。
唐初禪僧。
初誦《楞伽經(jīng)》千余遍不解,后謁六祖慧能而始得解悟。
景德傳燈錄》卷五有傳,存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宣宗大中間禪僧。嗣歸宗法常。后住五臺山法華寺,自稱大乘佛。《景德傳燈錄》卷一〇有傳,并存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宋高僧傳·卷第三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三
釋智通。姓趙氏。本陜州安邑人也。隋大業(yè)中出家受具。后隸名總持寺。律行精明經(jīng)論該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經(jīng)館。學(xué)梵書并語。曉然明解。屬貞觀中有北天竺僧。赍到千臂千眼經(jīng)梵本。太宗敕搜天下僧中學(xué)解者。充翻經(jīng)館綴文筆受證義等。通應(yīng)其選與梵僧對。譯成二卷。天皇永徽四年復(fù)于本寺出千囀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咒一卷觀自在菩薩隨心咒一卷清凈觀世音菩薩陀羅尼一卷。共四部五卷。通善其梵字復(fù)究華言。敵對相翻時皆推伏。又云行瑜伽秘密教大有感通。后不知所終。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百四
海云。貞觀時沙門。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始??弟子守節(jié)。
游五臺。
歷攬圣跡。
遂于南臺之側(cè)。
峰巒峭拔。
林谷深僻之地。
居焉。
其刻厲清苦。
人所不堪。
而相從者。
舍節(jié)之外。
殆不可復(fù)得。
節(jié)。
高力士子。
生長富貴中。
而能如此。
其操行何如哉。
云嘗語節(jié)曰。
吾聞上都有臥輪禪師者。
雖云隱晦。
而實闡揚曹溪六祖心印。
汝往依之。
毋自滯。
久之輪告節(jié)曰。
汝師入滅。
當趣歸。
后節(jié)遂踵云化風。
或曰。
云蓋普賢化身。
與文殊相賓主。
而節(jié)亦未容以凡陋測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七 興福篇第九之二
釋海云。
未詳氏族鄉(xiāng)里。
來游圣跡。
始于南臺側(cè)選峭絕峰巒幽僻林谷而特居之。
其刻苦玩道儉而難遵。
從其游者寡而無眾。
迨其入滅。
門人守節(jié)淘灑舍利。
起塔焉。
昔傳云是普賢菩薩應(yīng)身也。
門人守節(jié)即高力士之子也。
從師墨儉。
有進無退。
云示之曰。
上都有臥倫禪師者。
雖云隱晦而實闡揚六祖印持。
一時難測。
化導(dǎo)之方若尸鳩之七子均養(yǎng)也。
汝急去從之。
及見倫扣擊未幾。
告云。
汝師海云入滅已。
節(jié)稟聽斯言荼蓼情苦。
遂奔赴如其言矣。
乃繼武接跡盛化相耒。
迨將示滅。
愁云郁結(jié)鬼神悲號。
有塔存焉。
系曰。
海云是普賢應(yīng)身非耶。
通曰。
菩薩下化弗拘定相。
應(yīng)以比丘即現(xiàn)說法。
若然何亂文殊境使主伴不分乎。
通曰。
若如所問凡夫分矣。
圣人豈以我所求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01—674 【介紹】: 唐僧。
蘄州黃梅人,一說潯陽人,俗姓周。
七歲出家。
初住黃梅雙峰山東山寺,人謂其法為東山法門。
為佛教禪宗五祖。
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創(chuàng)二宗,為禪門南北宗之始。
卒謚大滿禪師。
全唐詩續(xù)補遺
蘄州黃梅縣人,周氏子。隋文帝仁壽二年壬戌歲十二月二十三日生。成童,禮四祖為師。唐太宗貞觀八年,受信大師衣法,為第五祖。闡化于破額山及黃梅縣之東禪寺。以便養(yǎng)母濯港廢齋,后名佛母堂,今東禪寺南隅有佛母墓。咸亨三年入縣之東北三十里馮茂山結(jié)庵,上元三年乙亥歲二月十六日安坐而逝,壽七十四。建塔于東山即馮茂山。唐代宗謚大滿禪師,塔曰法雨。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姓周氏。蘄之黃梅人。生而秀異。識者以為其相之不及佛者七種。法當荷負宗乘。紹隆統(tǒng)寄。初東山有苦行僧。以栽松自業(yè)。人漫以栽松道者目之。老且死。尋扣方丈決別。信禪師則迎笑曰。汝去耶。吾以祖位待汝。汝其再來也。道者許諾。俄而周氏女子未嫁。而產(chǎn)一男。周氏之居近濁港。即遣婢遠棄所產(chǎn)水中。再棄再弗溺。顧呱呱溯浮抵岸下。不得已而收舉以歸。父兄怒。必詰其所從來。女子則曰。昨兒偶出游。見衲衣蓬首者。挹兒求托宿。兒愧敢莫應(yīng)。其人忽隱去。不可蹤跡。久之覺身重。馀不敢有他也。父兄終不信而諱之。竟箠逐女子。遂與所產(chǎn)俱逃匿。然所產(chǎn)亦易育。甫七歲。??以行丐。遇信禪師于道。而問其姓。答曰。姓則有。非常姓也。曰何姓。曰姓空。禪師于是以宿緣。而從其母乞為弟子。既薙落進具。仍受璨大師衣盔之傳。而轉(zhuǎn)授慧能。且說偈。以正統(tǒng)緒。其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地亦無生。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終于東山雙峰寺。壽七十四。瘞全身。而塔其上。代宗朝追謚大滿。塔號法雨。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弘忍。
姓周氏。
家寓淮左潯陽。
一云黃梅人也。
王父暨考。
皆干名不利。
賁于丘園。
其母始娠。
移月而光照庭室。
終夕若晝。
其生也灼爍如初異香襲人。
舉家欣駭。
迨能言辭氣與鄰兒弗類。
既成童丱絕其游弄。
厥父偏愛因令誦書。
無記應(yīng)阻其宿熏。
真心早萌其成現(xiàn)。
一旦出明徙倚間如有所待。
時東山信禪師邂逅至焉。
問之曰。
何姓名乎。
對問朗暢區(qū)別有歸。
理逐言分。
聲隨響答。
信師熟視之。
嘆曰。
此非凡童也。
具體占之。
止闕七大人之相不及佛矣。
茍預(yù)法流二十年。
后必大作佛事勝任荷寄。
乃遣人隨其歸舍。
具告所親喻之出家。
父母欣然乃曰。
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
緇門俊秀歸者如云。
豈伊小騃那堪擊訓(xùn)。
若垂虛受因無留吝。
時年七歲也。
至雙峰習乎僧業(yè)不逭艱辛。
夜則歛容而坐。
恬澹自居。
洎受形俱戒檢精厲。
信每以頓漸之旨日省月試之。
忍聞言察理觸事忘情。
啞正受塵渴方飲水如也。
信知其可教。
悉以其道授之。
復(fù)命建浮圖。
功畢密付法衣以為質(zhì)要。
將知龁雪山之肥膩構(gòu)作醍醐餐海底之金剛棲傾巨樹。
擁納之侶麇至蟬聯(lián)。
商人不入于化城。
貧女大開于寶藏。
入其趣者號東山法門歟。
以高宗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告滅。
報齡七十有四。
是日氛霧冥暗山石崩圮。
門弟子神秀等奉瘞全身于東山之岡也。
初忍于咸亨初。
命二三禪子各言其志。
神秀先出偈。
惠能和焉。
乃以法服付慧能。
受衣化于韶陽。
神秀傳法荊門洛下。
南北之宗自茲始矣。
又信禪師嘗于九江遙望雙峰。
見紫云如蓋下有白氣橫開六岐。
信謂忍曰。
汝知之乎。
曰師之法旁出一枝相踵六世。
信甚然之。
及法融化金陵牛頭山。
貽厥孫謀至于慧忠。
凡六人號牛頭六祖。
此則四祖法又分枝矣。
然融望忍則庶孽耳。
安可匹嫡乎。
開元中太子文學(xué)閭丘均為塔碑焉。
代宗敕謚大滿禪師。
塔曰法雨也。
蘄春自唐季割屬偏霸。
暨開寶乙亥歲王師平江南之前。
忍肉身墮淚如血珠焉。
僧徒不測。
乃李氏國亡之應(yīng)也。
今每歲孟冬州人鄰邑奔集作忌齋。
猶成繁盛矣。
其諱日將近。
必雨霧陰慘。
不然霰雪交霏。
至日則晴朗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洪州豐城(今江西豐城)人。
7歲出家,常誦《法華經(jīng)》。
后至韶州曹溪,從六祖慧能學(xué)禪法。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景德傳燈錄》卷五有傳,并錄其詩偈1首。
《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
韶州曲江人。
六祖慧能門人。
今在敦煌石窟發(fā)現(xiàn)其所寫《六祖法寶壇經(jīng)》,錯字較多。
與原流傳其他三種《壇經(jīng)》內(nèi)容稍異。
一說法海所寫《壇經(jīng)》最早,其他三種在法海本基礎(chǔ)上修改而成。
一說四本均為慧能門人所記。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
禪宗六祖慧能之門人。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景德傳燈錄》卷五有傳,并存其詩偈1首。
《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
婺州東陽人,俗姓留。
總角之歲,即祝發(fā)受具。
師事天臺六祖智威,勤修三觀法門,涉獵百家,道業(yè)日進,時稱小威。
初住京都天宮寺,奉為天宮尊者。
后歸止東陽,深居山谷,罕交人事。
登門求道者不知其數(shù)。
后人尊為天臺宗七祖。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慧威姓留氏東陽人。盡得縉云威公之學(xué)。時謂小威。每山居罕與世接。且于學(xué)者少許可時于教門諸子。獨以左溪玄朗可承繼。真有所知哉。
僧香育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濟陰人,俗姓李。初研習莊老,后留神佛典,遂出家,精研律學(xué)。至五臺山參謁秀師,后辭去,入郢州大佛山。勁節(jié)安禪,徒眾常以千計。州將韓閏召之出山,堅以疾辭。臨終,命以水滌盥,端坐而化,年七十三。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姓李氏。
濟陰人。
父為兗府椽。
競于名位。
育厭之。
始嗜老莊恬漠之說。
及閱貝書。
則神契意合。
志慮融會。
遂趨滄洲安定寺。
從智光律師削染。
既受具足戒。
復(fù)究律學(xué)。
俄辭去。
秀大師方盛化。
育獲預(yù)席末。
久之盡得秀公之指。
即入富水大佛山。
以自涵養(yǎng)。
州將韓??篤慕其德。
屢致禮邀出山。
育輒稱疾不屈。
日擁黑白提唱。
聲譽籍甚。
韓君緇軿結(jié)轍。
供施交積。
且構(gòu)法堂。
以進玄侶。
韓君問曰。
佛法已后事如何。
答曰。
如同太虛。
委在有力。
往來參徒。
數(shù)常盈千。
嘗升座謂眾曰。
善哉是會。
遭遇者艱。
須決所疑。
無使虛度。
因求水盥滌。
趺坐而逝。
壽七十三。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香育。姓李氏。濟陰人也。父為兗州掾。育有道性常研習莊老。根器奮發(fā)。俄于釋典留神。決捐俗態(tài)。趨滄州安定寺智元律師所乞求削染。滿足戒后精力律學(xué)。垂欲卒業(yè)一旦辭師觀游圣跡。陟天臺登南岳?;蛉霂r阿或棲樹下。末至五臺。后參預(yù)秀師盛化。夙心相契擊節(jié)希聲。秀問之。育答密若隱書。一皆開釋。秀默異之。在叢眾間多歷年所。洞徹心源。則辭秀去入富水大佛山。勁節(jié)安禪卯前一食。州將韓閏篤欽其道堅召出山。育稱疾而已。因是黑白之眾渴仰歸依。韓使君輜車繼運供施交駢。樹造法堂嚴飾奇麗。時來問道。韓侯問佛法已后事如何。答云。如同太虛委在有力。韓侯欽尚。徒眾常有千計。賢不肖駮雜而居。往往聞有不測之僧預(yù)其聽受焉。一旦說法次告眾曰。善哉是會遭遇者艱。須決所疑無遣虛度。命水滌盥端坐而化。春秋七十有三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印土人也。
自至神州。
乃得心法于曹溪能大師所。
嘗游五臺。
路由定襄。
見一禪者。
結(jié)庵獨坐。
問之則曰。
吾以觀靜。
多曰觀者何人。
靜是何物。
禪者茫然。
因起作禮請益。
多曰子從誰出。
神秀大師
多曰。
我西域雖外道最下劣者。
亦不墮此見。
子何不往韶陽。
而徒爾勞苦。
無益也。
其僧依教見能祖。
理前語。
祖曰。
子亦自觀自靜而已。
不觀相不觀如。
則日用之間。
自然安樂。
其指與多無小異。
多后莫知所終。
共 5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