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玄泰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
吳郡長州人,俗姓魯。
歷居五臺山、峨眉山,后棲衡山祝融峰下,與玄泰布納交契。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九 遺身科
吳郡長洲魯氏子。
出家禮五臺峨嵋天臺諸勝跡。
至衡岳愛之。
遂棲止祝融峰下。
玄泰布納相往來。
每謂其友曰。
吾不愿學僧崖之焚木樓。
亦不愿學屈原之葬魚腹。
然終當學薩埵太子之飼虎耳。
一日委身鷙獸前。
骨肉皆盡。
為收其遺馀。
以阇維之。
得舍利。
絕圓瑩。
因擷華酌水。
述文以祭。
其文槩謂能以勇猛破貪著。
成法檀度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遺身篇第七
釋行明。
俗姓魯。
吳郡長洲人也。
幼從師于本部。
后游方問道。
然其耿介軒昂嘯傲自放。
初歷五臺峨嵋禮金色銀二世界菩薩。
皆隨心應(yīng)現(xiàn)。
由此登天臺陟羅浮。
入衡岳游梓潼。
屬唐季湘之左右割裂。
爭尋常而未息。
靡有寧歲。
于是棲祝融峰下有終焉之志。
止七寶臺。
玄泰布納為交契。
其性之好惡亦罔抗其輕重焉。
嘗謂道友曰。
吾不愿隨僧崖焚之于木樓。
不欲作屈原葬之于魚腹。
終誓投軀學薩埵太子超多劫而成圣果。
可不務(wù)乎。
屢屢言之都不之信。
忽于林薄間委身虓虎前。
爭競食之。
須臾肉盡。
泰公收其殘骼焚之而獲舍利。
乃擷華酌水為文祭之。
辭中明其勇猛能捐內(nèi)財。
破慳法成檀度未舍已舍當舍三輪頓空。
取大果若俯拾芥焉。
系曰。
佛敕比丘施眾生食。
二世順益感果非輕。
若其明公成大檀度遠慳貪也。
成大勇猛得無畏也。
成三輪空無為功德也。
成難舍心凈佛土也一擲其軀其利博哉。
譬猶善賞者費少而勸多。
其是之謂乎。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張氏。豫章?;枞恕S资履鶚労蜕蝎@薙落。建受具。即扣禪門。后佩記莂于藥山之室。 藥一日問。子何處去來。智云。游山來。藥云不離此室。速道將來。智云。山上烏兒白似雪。澗底游魚忙不徹。 智與云巖侍立次。藥云。智不到處。切忌道著道著則頭角生。智頭陀怎么生。智便出去。云巖問藥山。智師兄為什么不祗對和尚。藥云。我今日。背痛。是他卻會汝去問取。巖問智。智云。汝去問取和尚。巖遷化時。遣人送書到。智覽之云。云巖不知有。悔當時不向伊道。雖然如是要且不違藥山之子。 臥次椑樹問云。作什么答云。蓋覆。椑云。臥是坐是。答云。不在兩頭。椑云。爭奈蓋覆。答云。莫亂道。智見椑樹坐次云。作什么椑云和南。答云。隔闊來多少時。椑云恰是。乃拂袖出。因溈山問云巖菩提以何為座。巖云。以無為為座。巖卻問溈山。山云。以諸法空為座。溈山又問智。智云坐也。聽伊坐。臥也聽伊臥。有一人不坐不臥。速道速道。溈山問。智什么處去來答云看病來溈云。有幾人病答云有病底。有不病底。溈云不病底。莫是智頭陀否。答云。病與不病總不于他事。一日到五峰。五峰問。還識藥山老宿否。答云不識。峰云為什么不識。答云不識不識。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智下禪床作女人拜云。謝子遠來。都無祗待。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鹪?。東土不曾逢。石霜問。百年后。有人問極則事。作么生向他道。智喚沙彌。沙彌應(yīng)諾。智云添卻凈瓶水著良久卻問石霜。適來問什么霜再舉智便起去。太和九年乙卯九月。示疾。僧眾慰問其苦。智曰有償無受。汝知之乎。眾皆愁然。十一日謂眾曰。吾今西邁。理無東移。言訖告寂。壽六十有七。阇維獲靈骨數(shù)片。金色玉聲。瘞于石霜山之陽。謚脩一大師塔號寶相。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圓智。
俗姓張。
豫章?;枞艘病?div id="fgatokk" class='inline' id='people_101628_1_2_comment'>
總丱之年頓求出離。
禮涅槃和尚躬執(zhí)鉼屨。
爰登戒地誓叩禪門。
見乎藥山示其心決。
后居長沙道吾山。
海眾相從猶蜂蟻之附王焉。
以太和九年乙卯九月十一日長逝。
享年六十七。
阇維得不灰之骨數(shù)片。
腦蓋一節(jié)特異而清瑩。
其色如金其響如銅。
乃建塔于石霜山。
敕謚脩一大師寶相之塔。
得其道者則普會焉。
智公初領(lǐng)悟藥山宗旨。
儼師誨之曰。
吾無寶玉大弓以為分器。
今賞汝犢鼻一腰。
雖云微末而表親褻歟。
南岳僧玄泰著碑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8 【介紹】: 即石霜。唐僧。廬陵新淦人,俗姓陳。年十三出家,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就東洛學律。避世混俗于長沙,至石霜山,人莫能識。后與禪侶入深山無人之境,結(jié)茅宴坐。游學者尋見之,號哭扣擊,交請不出。如是二十年間,堂中老宿,亦長坐不臥,屹若椔杌,時人謂之石霜枯木眾。
禪林僧寶傳·卷第五
禪師名慶諸。廬陵新淦陳氏子也。生而神俊。標致閑暇。年十三。獨游南昌。愛西山。往游覽忘返。沙門紹鑾與語奇之。謂人曰。此兒自奮如此。他日未易量也。容納之。諸事之。十年如一日。乃剃發(fā)。詣嵩岳受具。時洛下毗尼之學盛。諸睨視講席。良久而去。有勸之者。諸不答。聞湘中有南宗法道。往造大溈。時祐禪師。席下萬指。諸愿籍名役作。勤勞杵臼間甚久。祐見之簸處曰。檀信物不可拋撒。曰不敢。祐俯拾得一粒曰。此非拋撒者耶。諸擬對之。祐曰。勿輕此一粒。百千粒從此粒生。曰即如是。此粒從何生乎。祐為大笑。明日升座曰。大眾米里有蟲。然諸疑終不決。至道吾智禪師所依止。問曰。和尚百年后。有人問極則事。如何向伊道。智喚沙彌。沙彌至。智曰添凈瓶水著。卻問諸曰。汝適何所問。諸理前語。智即起去。諸于是悟其旨。時方為二夏僧。去隱于瀏陽之陶家坊。人無知者。有僧自洞山來。諸問。價公比有何言句。曰洞山曰。初秋夏末。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然對之者。多不契。諸曰。何不道。出門便是草。洞山旋聞其語。驚曰。瀏陽乃有古佛耶。自是僧多往依之。乃住成法席。號霜華山。山去道吾密邇。智公將化。以諸為正傳。棄其眾從諸。諸迎居正寢。智行必掖。坐必侍。智歿時。眾已輻湊如云。謂眾曰。一代時教。整理時人手腳。凡有其由。皆落在今時。直至法身非身。名為極致。而我輩沙門。全無肯路。若分即差。不分即坐著泥水。但由心意。妄說見聞。僧問。如何是西來意。曰空中一片石。僧禮拜。曰會么。曰不會。諸曰。賴汝不會。汝若會打破汝頭。諸坐室中。僧窗外問。咫尺之間。為什么不見師顏。諸曰。我道遍界不曾藏。僧至雪峰。舉似存禪師而曰。石霜意旨如何。存公曰。什么處不是石霜。后傳此語至諸。諸笑曰。老漢有什么死急。諸不出霜華二十年。學者刻意。師慕至堂中。有不臥。屹然枯株者。天下謂之枯木眾。唐僖宗聞其名。遣使赍賜紫伽梨。諸不受。光啟四年戊申二月二十日己亥。安坐而化。閱世八十有二。坐五十有九夏。葬全身于寺之西北隅。謚普會。塔曰無相。有得法上首兩人。龍湖聞禪師。九峰乾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生廬陵新涂玉笥鄉(xiāng)之陳氏。祖考皆有隱德。諸年十三。禮紹鑾禪師于豫章西山剃落。年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習毗尼。既而抵大溈山。作米頭。以究心學。一日諸在寮內(nèi)篩米次。溈山云。施主物莫拋撒。諸云。不拋撒。溈于地上拾得一粒。舉起云。又道不拋撒。諸云。一粒子不多。溈云。須知千粒萬粒。從者一粒生。諸云。千粒萬粒。從者一粒生。未審者一粒。從什么處生。溈山笑歸方丈。至晚上堂云。大眾米里有蟲。 后參道吾問云。如何是觸目菩提。吾喚沙彌。沙彌應(yīng)諾。吾云添凈瓶水著。吾卻問諸。汝適來問什么。諸欲舉前問。吾便起去。諸有省。 后出世石霜。上堂云。法身非身。此是教家極則。祖師門下。全無肯路。但由心意。妄說見聞。盡落今時窠臼。汝等諸人還委悉么。僧問如何是西來意。諸云??罩幸黄?。僧禮拜。諸云會么。僧云不會。諸云。賴汝不會。汝若會。即打破汝頭。道吾以諸見處深類己。乃躬至石霜就養(yǎng)。會洞山示寂。四方學者無所歸宿。而卒于諸是賴。如是二十年。堂中老宿長坐不臥。屹若??杌。天下謂之石霜枯木眾。 光啟四年戊申歲二月乙亥。示疾終。享齡八十二。受臘五十九。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之西北隅。謚普會。塔號法相。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慶諸。
俗姓陳。
廬陵新淦玉笥鄉(xiāng)人也。
乃祖厥考咸不為吏。
清言放蕩焉。
諸始十三禮紹鑾禪翁為師。
于洪井西山剃?。
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便就東洛學毗柰耶。
既知聽制。
終謂漸宗。
回抵南岳入大溈山。
次屆云巖遇道吾。
垂問知意方為二夏之僧。
得石霜山便議終焉之志。
道吾躬至石霜山日勤執(zhí)侍往還問答。
語在別錄。
諸貌古氣真世無能識。
時洞山新滅。
俄為遠方禪侶圍繞。
因入深山無人之境。
結(jié)茅宴坐。
時眾追尋。
倏有見者皆號哭交請出為吾曹。
諸將安往。
由是晨夕被游學者扣擊。
可無希聲以應(yīng)之乎。
如是二十年間。
堂中老宿長坐不臥。
屹若椔杌。
天下謂之石霜枯木眾是也。
南方謂之叢林者。
翻禪那為功德叢林也。
為四方清則者無出其右。
以光啟四年戊申歲二月己亥示疾終于山院。
享齡八十二。
僧臘五十九。
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西北隅二百許步。
門弟子等結(jié)墳塔作螺髻形。
夏四月一日廣化寺釋子處訥。
追慕往德恐遺美聲。
命南岳玄泰纂錄言行。
諸方弟子分行其道焉。
敕謚普會大師。
塔曰法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7 【介紹】: 唐僧。泉州人,俗姓柯。初游長安,后居鄂州巖頭院。僖宗光啟間天下紛亂,全豁為地方武裝所剽掠,責其供饋,不能,遂殺之。后僖宗賜謚清嚴。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27—886或887 俗姓柯,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出家于泉州靈泉寺。于長安西明寺受戒后,居保壽寺習《涅槃經(jīng)》。南歸住余杭大慈山,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鑒。于鄂州唐年山(一作唐寧山)創(chuàng)巖頭院而居,世稱巖頭和尚。后遇盜而被害。謚清嚴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七、《宋高僧傳》卷二三、《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祖堂集》存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出泉州柯氏。
少挺特。
器度宏偉。
依清源誼公薙落。
趨長安西明寺照公。
受具戒。
即往保壽寺習經(jīng)律。
頃之偕雪峰存公。
欽山邃公。
北造臨濟。
屬臨濟歸寂。
乃謁仰山。
才入門。
提起坐具云。
和尚。
山欲舉起拂子。
豁云不妨好手。
繼參德山。
提坐具上法堂。
徘徊瞻顧。
德山云作么。
豁咄之。
山云。
老僧過在什么處。
豁云。
兩重公案。
遂下參堂。
山云。
者個阿師。
稍似個行腳人。
至來日上方丈問訊。
山云。
阇梨是昨日新到么。
豁云是。
山云。
什么處學得者虛頭來。
豁云。
某甲終不自謾。
山云。
他后不得孤負老僧。
一日豁入方丈。
側(cè)身立問云。
是凡是圣。
山喝。
豁禮拜。
后有人舉似洞山。
山云。
若不是豁上座。
大難承當。
豁聞之乃曰。
洞山老人不識好惡。
錯下名言。
我當時一手揖一手捺。
雪峰作飯頭。
一日飯遲。
德山拓缽至法堂。
峰因曬炊巾。
見之云。
者老漢。
鐘未鳴。
鼓未響。
拓缽向什么處去。
德山便歸方丈。
峰舉似豁。
豁云。
大小德山不會末后句。
山聞即呼至問云。
汝不肯老僧那。
豁密啟其意。
山至來日上堂。
豁于僧堂前。
撫掌大笑云。
且喜老漢會末后句。
直是天下人無柰他何。
雖然如此。
也只得三年。
豁與雪峰欽山聚話次。
雪峰忽指一碗水。
欽山云。
水清月現(xiàn)。
雪峰云。
水清月不現(xiàn)。
豁踢翻水碗而去。
豁與雪峰同辭德山。
山問甚么處去。
豁云。
暫辭和尚下山去。
山云。
子他后作么生。
豁云。
不敢孤負和尚。
山云。
子憑何見。
有此說。
豁云。
智過于師。
方堪傳授。
智與師齊。
減師半德。
山云。
如是如是當善護持。
豁反庵于洞庭之臥龍山。
僧問。
無師之人還有出身處也無。
豁云。
聲前古毳爛。
云堂堂來時如何。
豁云刺破眼。
問如何是祖師意。
豁云。
移取廬山來向汝道。
上堂。
謂諸徒云。
吾嘗尋究涅槃經(jīng)。
三兩段文。
似衲僧說話時。
有僧禮拜請舉。
豁云。
第一段義道。
吾教意如伊字三點。
東方一點。
點開諸菩薩眼。
西方一點。
點斷諸菩薩命根。
上方一點。
點著諸菩薩頂。
第二段義道。
吾教意如摩醯首羅。
擘開面門。
豎亞一只眼。
第三段義道。
吾教意。
如涂毒鼓。
擊一聲。
遠近聞?wù)呓詥省?div id="nov27xn" class='inline' id='people_14655_2_134_comment'>
時小嚴上座出問云。
如何是涂毒鼓。
豁以兩手按膝。
舉身橫亞云。
韓信臨朝底。
光啟初。
徙唐年山。
鑿巖置院。
號巖頭。
值天下大亂。
豁每語人曰。
我死要當大叫一聲。
三年四月八日。
賊群聚院中。
索供饋。
知事輩皆遁匿。
獨豁坐堂上。
賊揮突。
不為動。
乃剚刃其腹。
豁果大叫。
聲聞數(shù)十里。
竟卒。
阇維獲舍利以葬。
僖廟賜謚清嚴。
塔號出塵。
南岳釋玄泰撰碑頌德。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遺身篇第七
釋全豁。
俗姓柯氏。
泉州人也。
少而挺秀。
器度宏遠而疏略。
禮清源誼公為師。
往長安造西明寺照公。
與受滿足法。
即于左街保壽寺。
聽尋經(jīng)律決擇綱宗。
垂成講導。
振錫南指。
詣武陵德山。
藥病相應(yīng)更無疑滯。
后居所鄰洞庭。
地曰臥龍。
乃筑室而投憩焉。
徒侶影隨。
又居唐年山。
山有石巖巉崒。
立院號巖頭歟。
凡所施用皆削繁總兀然而坐任眾圍繞。
曰汝何不思惟家中有多少事。
實于逆順之境證得超越之相者。
豁值光啟已來中原多事諸侯角立狂賊來剽掠。
眾皆回避。
豁惟晏如。
賊責弗供饋。
忿怒俾?lián)]刃之。
曾無懼色。
當光啟丁未歲夏四月八日。
門人權(quán)葬。
葬后收焚之。
獲舍利七七粒。
僖宗賜謚曰清嚴。
塔號出塵。
葬事檀越田詠兄弟率財營構(gòu)。
南岳釋玄泰撰碑頌德。
提唱斗峻。
時號巖頭法道。
難其領(lǐng)會焉。
系曰。
休豁二師何臨難無茍免乎。
通曰。
凡夫之難是菩薩之易。
經(jīng)生累舍。
此烏悕哉。
昔安世高累累償債。
去若拂塵業(yè)累才輕。
苦依身盡換堅固之體耳。
神仙或從刃殞者。
謂之劍解。
況其正修證果之人。
觀待道理不以不令終為恥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0—901 【介紹】: 唐僧。泉州莆田人。俗姓黃。少習儒,性樂釋典,十九歲出家福州云名山。后居臨川曹山,前來參問者常滿堂。有《注對寒山子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40—901 又名耽章。俗姓黃,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19歲出家,入福州云名山。懿宗咸通初,從洞山良價學禪,得其印可。后住臨川曹山,大振洞山雄風,開曹洞一宗,世稱曹山本寂。昭宗光化四年(901)卒。敕謚元證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八、《宋高僧傳》卷一三、《景德傳燈錄》卷一七均有傳。后人輯有《撫州曹山元證禪師語錄》,收入《大正藏》。本寂兼善詩,著有《對寒山子詩》7卷,已佚。其語錄及《景德傳燈錄》、《天圣廣燈錄》等書中錄存本寂詩偈12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全唐詩》收錄其詩1首,題名耽章,實為大梅法常作。
禪林僧寶傳·卷第一
禪師諱耽章。泉州莆田黃氏子。幼而奇逸。為書生不甘處俗。年十九棄家。入福州靈石山。六年乃剃發(fā)受具。咸通初。至高安。謁悟本禪師價公。依止十馀年。價以為類己。堪任大法。于是名冠叢林。將辭去。價曰。三更當來。授汝曲折。時矮師叔者知之。蒲伏繩床下。價不知也。中夜授章。先云巖所付寶鏡三昧。五位顯訣。三種滲漏畢。再拜趨出。矮師叔引頸呼曰。洞山禪入我手矣。價大驚曰。盜法倒屙無及矣。后皆如所言。寶鏡三昧。其詞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保護。銀碗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靹t知處。意不在言。來機亦赴。動成窠臼。差落顧佇。背觸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屬染污。夜半正明。天曉不露。為物作則。用拔諸苦。雖非有為。不是無語。如臨寶鏡。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嬰兒。五相完具。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無句。終必得物。語未正故。重離六爻。偏正回互。疊而為三。變盡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剛杵。正中妙挾。敲唱雙舉。通宗通涂。挾帶挾路。錯然則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屬迷悟。因緣時節(jié)。寂然昭著。細入無間。大絕方所。毫忽之差。不應(yīng)律呂。今有頓漸。緣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規(guī)矩。宗通趣極。真常流注。外寂中搖。系駒伏鼠。先圣悲之。為法檀度。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觀樹。如虎之缺。如馬之馵。以有下劣。寶幾珍御。以有驚異。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鋒相直。巧力何預(yù)。木人方歌。石兒起舞。非情識到。寧容思慮。臣奉于君。子順于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潛行密用。如愚若魯。但能相續(xù)。名主中主。五位君臣偈。其詞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昔日嫌。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覿面更無真。休更迷頭猶認影。正中來。無中有路出塵埃。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偏中至。兩刃交鋒要回避。好手還同火里蓮。宛然自有沖天氣。兼中到。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流。折合終歸炭里坐。三種滲漏。其詞曰。一見滲漏。謂機不離位。墮在毒海。二情滲漏。謂智常向背。見處偏枯。三語滲漏。謂體妙失宗。機昧終始。學者濁智流轉(zhuǎn)。不出此三種。綱要偈三首。其一名敲倡俱行。偈曰。金針雙鎖備。挾路隱全該。寶印當空妙。重重錦縫開。其二名金鎖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齊轉(zhuǎn)覺難。力窮尋進退。金鎖網(wǎng)鞔鞔。其三名理事不涉。偈曰。理事俱不涉?;卣战^幽微。背風無巧拙。電火爍難追。黎明章出山。造曹溪禮祖塔。自螺川還止臨川。有佳山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為曹。示眾曰。僧家在此等衣線下。理須會通向上事。莫作等閑。若也承當處分明。即轉(zhuǎn)他諸圣。向自己背后。方得自由。若也轉(zhuǎn)不得。直饒學得十成。卻須向他背后叉手。說什么大話。若轉(zhuǎn)得自己。則一切粗重境來。皆作得主宰。假如泥里倒地。亦作得主宰。如有僧問藥山曰。三乘教中。還有祖意也無。答曰有。曰既有。達磨又來作么。答曰。只為有。所以來。豈非作得主宰。轉(zhuǎn)得歸自己乎。如經(jīng)曰。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xiàn)前。不得成佛道言。劫者滯也。謂之十成。亦曰斷滲漏也。只是十道頭絕矣。不忘大果。故云守住耽著。名為取次承當。不分貴賤。我常見叢林。好論一般兩般。還能成立得事么。此等但是說向去事路布。汝不見南泉曰。饒汝十成。猶較王老師。一線道也。大難。事到此。直須子細始得。明白自在。不論天堂地獄。餓鬼畜生。但是一切處不移易。元是舊時人。只是不行舊時路。若有忻心。還成滯著。若脫得。揀什么。古德云。只恐不得輪回。汝道作么生。只如今人。說個凈潔處。愛說向去事。此病最難治。若是世間粗重事。卻是輕。凈潔病為重。只如佛味祖味。盡為滯著。先師曰。擬心是犯戒。若也得味是破齋。且喚什么作味。只是佛味祖味。才有忻心。便是犯戒。若也如今說破齋破戒。即今三羯磨時。早破了也。若是粗重貪瞋癡。雖難斷卻是輕。若也無為無事凈潔。此乃重。無以加也。祖師出世。亦只為這個。亦不獨為汝。今時莫作等閑。黧奴白牯修行卻快。不是有禪有道。如汝種種馳求。覓佛覓祖。乃至菩提涅槃。幾時休歇成辦乎。皆是生滅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兀兀無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惡因果。但饑來吃草。渴來飲水。若能恁么。不愁不成辦。不見道計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牽犁拽耒。得此便宜。始較些子。不見彌勒阿閦。及諸妙喜等世界。被他向上人喚作無慚愧。懈怠菩薩。亦曰變易生死。尚恐是小懈怠。在本分事。合作么生。大須子細始得。人人有一坐具地。佛出世慢他不得。恁么體會修行。莫趁快利。欲知此事。饒今成佛成祖去。也只這是。便墮三涂地獄六道去。也只這是。雖然沒用處。要且離他不得。須與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不變易。若作主宰不得。便是變易也。不見永嘉云。莽莽蕩蕩招殃禍。問如何是莽莽蕩蕩招殃禍。曰只這個總是。問曰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么。但是菩提涅槃。煩惱無明等。總是不要免。乃至世間粗重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變易去也。乃至成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禍。為不小。因什么如此。只為變易。若不變易。直須觸處自由始得。香嚴閑禪師會中有僧。問如何是道。閑曰枯木里龍吟。又問如何是道中人。閑曰髑髏里眼睛。其僧不領(lǐng)。辭至石霜。問諸禪師曰。如何是枯木里龍吟。諸曰猶帶喜在。又問如何是髑髏里眼睛。諸曰猶帶識在。又不領(lǐng)。乃問章曰。如何是枯木里龍吟。章曰血脈不斷。又問如何是髑髏里眼睛。章曰乾不盡。又問有得聞?wù)叻?。章曰盡大地。未有一人不聞。又問未審是何章句。章曰不知是何章句。聞?wù)呓詥?。乃作偈曰??菽君堃髡嬉姷馈w求t無識眼初明。喜識盡時消息盡。當人那辨濁中清。有僧以紙為衣。號為紙衣道者。自洞山來。章問如何是紙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掛體。萬事悉皆如。又問如何是紙衣下用。其僧前而拱立。曰諾即脫去。章笑曰。汝但解恁么去。不解恁么來。僧忽開眼曰。一靈真性。不假胞胎時如何。章曰未是妙。僧曰如何是妙。章曰不借借。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章作偈曰。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念異便于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若向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僧問五位君臣旨訣。章曰。正位即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像。偏中至者。舍事入理。正中來者背理就事。兼帶者冥應(yīng)眾緣。不隨諸有。非染非凈。非正非偏。故曰虛玄大道。無著真宗。從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當審詳辨明。君為正位。臣是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語。問如何是君。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虛。問如何是臣。曰靈機宏圣道。真智利群生。問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墮諸異趣。凝情望圣容。問如何是君視臣。曰妙容雖不動。光燭不無偏。問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無內(nèi)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稱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作偈曰。學者先須識自宗。莫將真際雜頑空。妙明體盡知傷觸。力在逢緣不借中。出語直教燒不著。潛行須與古人同。無身有事超岐路。無事無身落始終。又曰。凡情圣見是金鎖玄路。直須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須具三種墮。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斷聲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者。問曰。披毛戴角是什么墮。章曰是類墮。問不斷聲色是什么墮。曰是隨墮。問不受食是什么墮。曰是尊貴墮。夫冥合初心。而知有是類墮。知有而不礙六塵是隨墮。維摩曰。外道六師是汝之師。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門頭。見覺聞知。只不被他染污。將為墮。且不是同也。章讀杜順傅大士所作。法身偈曰。我意不欲與么道。門弟子請別作之。既作偈。又注釋之。其詞曰。渠本不是我(非我)。我本不是渠(非渠)。渠無我即死(仰汝取活)。我無渠即余(不別有)。渠如我是佛(要且不是佛)。我如渠即驢(二俱不立)。不食空王俸(若遇御飯。直須吐卻)。何假雁傳書(不通信)。我說橫身唱(為信唱)。君看背上毛(不與你相似)。乍如謠白雪(將謂是白雪)。猶恐是巴歌。南州帥南平鐘王。雅聞?wù)掠械馈1M禮致之不赴。但書偈付使者曰。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見之猶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尋。天復(fù)辛酉夏夜。問知事。今日是幾何日月。對曰六月十五。章曰曹山平生行腳。到處只管九十日為一夏。明日辰時吾行腳去。及時焚香。宴坐而化。閱世六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門弟子葬全身于山之西阿。塔曰福圓。 贊曰。寶鏡三昧其詞要妙。云巖以受洞山。疑藥山所作也。先德懼屬流布。多珍秘之。但五位偈。三種滲漏之語。見于禪書。大觀二年冬。顯謨閣待制朱彥世英。赴官錢塘。過信州白華巖。得于老僧。明年持其先公服。予往慰之。出以授予曰。子當為發(fā)揚之。因疏其溝封。以付同學。使法中龍象。神而明之。盡微細法執(zhí)。興洞上之宗。亦世英護法之志也。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姓黃氏。
泉之蒲田人。
年十九。
即出家于福州之云名山。
年二十二。
而受具。
舉措老成。
識者知其為法器。
成通初。
禪學方盛。
會悟本價禪師。
住洞山。
寂往來請益。
洞山問云。
阇梨名什么。
寂云本寂。
洞云向上更道。
寂云不道。
洞云為什么不道。
寂云向上不名本寂。
洞深器之。
寂辭洞山。
山問云什么處去。
寂云不變異處去。
洞云不變異豈有去耶。
寂云去亦不變異。
后受請。
出世撫之曹山。
徙荷玉山。
二處法席俱盛。
僧問眉與目還相識也無。
寂云不相識。
僧云為什么不相識。
寂云只為同在一處。
僧云恁么即不分也。
寂云眉且不是目。
僧云如何是目。
寂云端的。
僧云如何是眉。
寂云曹山卻疑。
僧云和尚為什么卻疑。
寂云若不疑即端的去也。
問承教有言。
大海不宿死尸。
如何是海。
寂云。
包含萬有。
曰為什么不宿死尸。
寂云絕氣者不著。
曰既是包含萬有。
為什么絕氣者不著。
寂云。
萬有非其功。
絕氣有其德。
曰向上還有事也無。
寂云。
道有道無即得。
爭柰龍王按劍何。
訓應(yīng)之暇。
又出君臣五位之說。
以詮其妙。
復(fù)著對寒山子詩。
行世。
文辭雅麗可觀。
尋示疾終。
壽六十二。
臘三十七。
弟子樹塔以窆。
南岳玄泰追撰塔銘。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本寂。
姓黃氏。
泉州蒲田人也。
其邑唐季多衣冠。
士子僑寓儒風振起。
號小稷下焉。
寂少染魯風率多強學。
自爾淳粹獨凝道性天發(fā)。
年惟十九二親始聽出家。
入福州云名山。
年二十五登于戒足。
凡諸舉措若老苾芻。
咸通之初禪宗興盛。
風起于大溈也。
至如石頭藥山其名寢頓。
會洞山憫物高其石頭。
往來請益學同洙泗。
寂處眾如愚發(fā)言若訥。
后被請住臨川曹山。
參問之者堂盈室滿其所詶對邀射匪停。
特為毳客標準。
故排五位以銓量區(qū)域。
無不盡其分齊也。
復(fù)注對寒山子詩流行寓內(nèi)。
蓋以寂素修舉業(yè)之優(yōu)也文辭遒麗號富有法才焉。
尋示疾終于山。
春秋六十二僧臘三十七。
弟子奉龕窆而樹塔。
后南岳玄泰著塔銘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五代時僧。
俗姓胡。
曾住廬山屏風巖及南岳衡山。
歷游各地,曾至潤州、洪州、巴江諸地,亦曾游邊塞。
以能詩名,與詩僧齊己、虛中、玄泰,詩人沈彬,道士聶師道等為詩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至五代初詩僧。
俗姓胡,一說姓顧。
曾住廬山屏風巖及南岳衡山。
歷游各地,曾至潤州、洪州、巴江、南中等地。
亦曾游邊地。
與詩僧齊己、虛中、玄泰、詩人沈彬、道士聶師道等為友。
事跡據(jù)《唐才子傳》卷三。
全唐詩》存詩12首,其中2首一作尚顏詩。
唐詩匯評
棲蟾,生卒年里貫均未詳,俗姓胡。唐末五代詩僧,與虛中、齊己友善。曾游漢陽、潤州、嶺南等地,又曾居南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二首。

作品評論

齊己《覽延棲上人卷》
今體雕鏤妙,古風研考精。何人忘律韻?為子辨詩聲。賈島苦兼此,孟郊清獨行。荊門見編集,愧我老無成。
五代詩話引《雪浪齋日記》
唐僧柄蟾《題豫章邑中》云:“楚樹七回凋茂葉,江人三至宿秋風。蟾蜍竹老搖疏白,菡萏池干滴碎紅?!鄙焦戎T人皆和此詩。
唐才子傳
顧棲蟾者,亦洞庭人,以聲律聞,今不見其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