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法融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80—651 【介紹】: 隋唐時僧。河內(nèi)人,俗姓司馬。為禪宗四祖。少從僧粲法師學(xué),能通內(nèi)外,弘傳禪法。隋煬帝大業(yè)中,入吉州傳法。唐高祖武德中,至蘄州黃梅破頭山傳法,學(xué)徒甚眾。太宗貞觀時,累征不起。后與其徒弘忍遷居?xùn)|山寺,付法于弘忍,故世稱東山法門。代宗時追謚大醫(yī)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司馬氏。
其先河內(nèi)人徙蘄之廣濟。
信生而超異。
幼慕空宗。
且謁三祖璨大師于皖公山。
問曰。
愿和尚與解脫法門。
璨曰誰縛汝。
信曰無人縛。
璨曰。
既無人縛。
何用更求解脫。
信大悟。
既具戒。
即受璨大師衣缽。
攝心無寐。
脅不至席者久之。
隋大業(yè)十二年。
領(lǐng)徒抵吉州。
值群盜圍城。
七旬不解。
城中困于無水。
信適至。
池井皆溢刺史異之。
因扣頭求解圍禦賊方略。
信曰。
但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于是合城如教。
賊忽見城上人無數(shù)。
皆威猛絕倫。
不可仰視。
乃潰信歸鄉(xiāng)住破頭山。
學(xué)者云委。
既于黃梅路上。
獲童子弘忍。
骨相秀異。
信知宿緣有在。
傳以信器。
復(fù)說偈曰。
華種有生性。
因地華生生。
大緣與性合。
當(dāng)生生不生。
遂以徒眾委之。
至金陵登牛頭山。
法融說法。
而定其嗣。
貞觀中。
太宗三詔令赴京師。
并以疾辭。
后詔以劍至曰。
茍果不起。
即取其首以來。
且陰有所囑。
使者諭上旨。
信引頸受劍無難色。
使回以聞。
帝愈加敬重。
就賜珍繒。
以遂其志永徽二年九月。
安坐而逝。
壽七十有二。
瘞舍利于東山黃梅寺。
代宗朝追謚大醫(yī)。
塔號慈云。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習(xí)禪六之馀
釋道信。姓司馬。未詳何人。初七歲時經(jīng)事一師。戒行不純。信每陳諫。以不見從密懷齋檢。經(jīng)于五載而師不知。又有二僧莫知何來。入舒州??公山靜修禪業(yè)。聞而往赴便蒙授法。隨逐依學(xué)遂經(jīng)十年。師往羅浮不許相逐。但于后住必大弘益。國訪賢良許度出家。因此附名住吉州寺。被賊圍城七十馀日。城中乏水人皆困弊。信從外入井水還復(fù)。刺史叩頭。賊何時散。信曰。但念般若。乃令合城同時合聲。須臾外賊見城四角。大人力士威猛絕倫。思欲得見刺史。告曰。欲見大人可自入城。群賊即散。既見平定欲往衡岳。路次江洲。道俗留止廬山大林寺。雖經(jīng)賊盜又經(jīng)十年。蘄州道俗請度江北黃梅縣眾造寺。依然山行。遂見雙峰有好泉石。即住終志。當(dāng)夜大有猛獸來繞。并為授歸戒。授已令去。自入山來三十馀載。諸州學(xué)道無遠不至。刺史崔義玄。聞而就禮。臨終語弟子弘忍??蔀槲嵩焖?。命將不久。又催急成。又問中未。答欲至中。眾人曰。和尚可不付囑耶。曰生來付囑不少。此語才了奄爾便絕。于時山中五百馀人。并諸州道俗。忽見天地闇冥。繞住三里樹木葉白。房側(cè)梧桐樹曲枝向房。至今曲處皆枯。即永徽二年閏九月四日也。春秋七十有二。至三年弟子弘忍等。至塔開看端坐如舊。即移往本處。于今若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00—677 【介紹】: 唐僧。
潤州曲阿人,俗姓華。
弱冠智勇過人。
隋煬帝大業(yè)中,為郎將,累從大將征討,頻立戰(zhàn)功。
唐高祖武德中,年四十出家,入舒州皖公山從寶月禪師。
太宗貞觀十七年,入建業(yè)牛頭山,謁法融禪師,傳其法印,為牛頭宗二祖。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生丹陽曲阿華氏。童稚有遠度。嘗謂人曰。世亦徒競耳目之前。又安知生死際耶。逮冠讀孫吳書。有智略勇力。大業(yè)之季。天下擾攘。大將軍黃國公張鎮(zhèn)州。奏為虎賁中郎將。隸麾下。馭眾慈恕。常于弓弰懸漉水囊以護生。偽鄭圍東都。黃公使巖將以禦之。鄭將先以槍植地。臨陣。遙語曰。能拔搶者與之戰(zhàn)。巖躍馬。徐以腋挾之。因亦植槍其地。語令拔。彼再三搖不能動。遂戰(zhàn)而生致之。引刀扣其頸曰。吾誓不殺。此頸。且以施君。武德四年。鎮(zhèn)州南定淮海。從之。未幾遁從舒州皖公山寶月禪師出家。黃公遣人挽之留。則曰。誓得薩云愿見舍也。有異僧身丈馀。音容偉暢。謂巖曰。卿八十一生為僧矣。宜加精進。言訖不見。嘗水漲將沒所居谷。巖坐自若。獵者請避去。曰無徒死。答以為吾本無生安懼死。水亦適退。獵者寤。悉放所獲禽獸。自爾飛走類。皆群聚而傅近之。睦州嚴撰。衢州張綽。麗州閭丘胤。威州李詢。諸刺史詣山候巖。而見境物闃寂幽邃。莫不慘然。謂巖曰。即將癲耶。何為居此。答曰。我癲欲息。君癲正發(fā)。汝誠不癲。奚至追逐聲色。規(guī)取榮位。然于至理略不留意。此非癲而何。世間不癲者。惟佛一人。菩薩聲聞階漸耳。非全不癲也。貞觀十七年。還建鄴。請法之侶。數(shù)盈百馀。隨機施化。所在不同。多以見聞可驗事。責(zé)其信入?;蛲鶃戆遵R寺。后就石頭城癘人坊。吮洗諸癘。又為說法要。以懺宿愆。永徽五年二月二十七日。終于癘坊。顏色不變。支體屈伸如恒。異香充室經(jīng)旬。壽七十六。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習(xí)禪六
釋智巖。丹陽曲阿人。姓華氏。在童丱日謂人曰。世間但競耳目之前。寧知死生之際。鄉(xiāng)里異之。知有遠度也。及弱冠。雄威武略智勇過人。大業(yè)季年豺狼競逐。大將軍黃國公張鎮(zhèn)州。揖其聲節(jié)屈掌軍戎。奏策為虎賁中郎將。雖身任軍帥。而慈弘在慮。每于弓首掛漉囊。所往之處漉水養(yǎng)蟲以為常事。及偽鄭之在東都。黃公龔行征伐相陣。斗將應(yīng)募者多。黃公曰。非華郎將無以御之。偽鄭大將人馬具全。按轡揚鞭以槍剟地。厲聲曰。若能拔得方共決焉。巖時跨馬徐來。以腋挾槍而去。次巖以槍剟地。彼搖再三不動。乃下馬交刃。遂生擒之。巖反刀截其頸曰。吾誓不斷命。且施君頸。乃放之。武德四年。從鎮(zhèn)州南定淮海。時年四十。審榮官之若云。遂棄入舒州??公山。從寶月禪師披緇入道黃公眷戀追徵。答曰。以身訊道誓至薩云。愿特舍恕無相撓擾。既山藪幽隱蘭若而居。豺虎交橫訓(xùn)狎無恐。忽見異僧身長丈馀。姿容都雅言音清朗。謂曰。卿已八十一生出家。宜加精進。言訖不見。蒙此幽屬精勵晨昏。一切世間如幻如夢。一時坐定正在谷中。山水暴長形將欲沒。熙怡端坐嶷然便退。獵者問曰。身命可重何不避耶。答曰。吾本無生安能避死。獵者悟之。所獲并放。故山中飛走依托附焉。昔同軍戎有睦州刺史嚴撰衢州刺史張綽麗州刺史閭丘胤威州刺史李詢。聞巖出家在山修道。乃尋之。既矚山崖竦峻鳥獸鳴叫。謂巖曰。郎將癲邪。何為住此。答曰。我癲欲醒君癲正發(fā)。何由可救。汝若不癲。何為追逐聲已規(guī)度榮位。至于清爽都不商量。一旦死至荒忙何計。此而不悟非癲如何。唯佛不癡自除階漸。貞觀十七年。還歸建業(yè)依山結(jié)草性度果決。不以形骸為累。出處隨機請法。僧眾百有馀人。所在施化。多以現(xiàn)事責(zé)。覈竟之心周通。故俗聞?wù)呙Q零淚。多在白馬寺。后往石頭城癘人坊住。為其說法。吮膿洗濯無所不為。永徽五年二月二十七日。終于癘所。顏色不變伸屈如恒。室有異香經(jīng)旬。年七十八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01—674 【介紹】: 唐僧。蘄州黃梅人,一說潯陽人,俗姓周。七歲出家。初住黃梅雙峰山東山寺,人謂其法為東山法門。為佛教禪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創(chuàng)二宗,為禪門南北宗之始。卒謚大滿禪師。
全唐詩續(xù)補遺
蘄州黃梅縣人,周氏子。隋文帝仁壽二年壬戌歲十二月二十三日生。成童,禮四祖為師。唐太宗貞觀八年,受信大師衣法,為第五祖。闡化于破額山及黃梅縣之東禪寺。以便養(yǎng)母濯港廢齋,后名佛母堂,今東禪寺南隅有佛母墓。咸亨三年入縣之東北三十里馮茂山結(jié)庵,上元三年乙亥歲二月十六日安坐而逝,壽七十四。建塔于東山即馮茂山。唐代宗謚大滿禪師,塔曰法雨。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姓周氏。蘄之黃梅人。生而秀異。識者以為其相之不及佛者七種。法當(dāng)荷負宗乘。紹隆統(tǒng)寄。初東山有苦行僧。以栽松自業(yè)。人漫以栽松道者目之。老且死。尋扣方丈決別。信禪師則迎笑曰。汝去耶。吾以祖位待汝。汝其再來也。道者許諾。俄而周氏女子未嫁。而產(chǎn)一男。周氏之居近濁港。即遣婢遠棄所產(chǎn)水中。再棄再弗溺。顧呱呱溯浮抵岸下。不得已而收舉以歸。父兄怒。必詰其所從來。女子則曰。昨兒偶出游。見衲衣蓬首者。挹兒求托宿。兒愧敢莫應(yīng)。其人忽隱去。不可蹤跡。久之覺身重。馀不敢有他也。父兄終不信而諱之。竟箠逐女子。遂與所產(chǎn)俱逃匿。然所產(chǎn)亦易育。甫七歲。??以行丐。遇信禪師于道。而問其姓。答曰。姓則有。非常姓也。曰何姓。曰姓空。禪師于是以宿緣。而從其母乞為弟子。既薙落進具。仍受璨大師衣盔之傳。而轉(zhuǎn)授慧能。且說偈。以正統(tǒng)緒。其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地亦無生。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終于東山雙峰寺。壽七十四。瘞全身。而塔其上。代宗朝追謚大滿。塔號法雨。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弘忍。
姓周氏。
家寓淮左潯陽。
一云黃梅人也。
王父暨考。
皆干名不利。
賁于丘園。
其母始娠。
移月而光照庭室。
終夕若晝。
其生也灼爍如初異香襲人。
舉家欣駭。
迨能言辭氣與鄰兒弗類。
既成童丱絕其游弄。
厥父偏愛因令誦書。
無記應(yīng)阻其宿熏。
真心早萌其成現(xiàn)。
一旦出明徙倚間如有所待。
時東山信禪師邂逅至焉。
問之曰。
何姓名乎。
對問朗暢區(qū)別有歸。
理逐言分。
聲隨響答。
信師熟視之。
嘆曰。
此非凡童也。
具體占之。
止闕七大人之相不及佛矣。
茍預(yù)法流二十年。
后必大作佛事勝任荷寄。
乃遣人隨其歸舍。
具告所親喻之出家。
父母欣然乃曰。
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
緇門俊秀歸者如云。
豈伊小騃那堪擊訓(xùn)。
若垂虛受因無留吝。
時年七歲也。
至雙峰習(xí)乎僧業(yè)不逭艱辛。
夜則歛容而坐。
恬澹自居。
洎受形俱戒檢精厲。
信每以頓漸之旨日省月試之。
忍聞言察理觸事忘情。
啞正受塵渴方飲水如也。
信知其可教。
悉以其道授之。
復(fù)命建浮圖。
功畢密付法衣以為質(zhì)要。
將知龁雪山之肥膩構(gòu)作醍醐餐海底之金剛棲傾巨樹。
擁納之侶麇至蟬聯(lián)。
商人不入于化城。
貧女大開于寶藏。
入其趣者號東山法門歟。
以高宗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告滅。
報齡七十有四。
是日氛霧冥暗山石崩圮。
門弟子神秀等奉瘞全身于東山之岡也。
初忍于咸亨初。
命二三禪子各言其志。
神秀先出偈。
惠能和焉。
乃以法服付慧能。
受衣化于韶陽。
神秀傳法荊門洛下。
南北之宗自茲始矣。
又信禪師嘗于九江遙望雙峰。
見紫云如蓋下有白氣橫開六岐。
信謂忍曰。
汝知之乎。
曰師之法旁出一枝相踵六世。
信甚然之。
法融化金陵牛頭山。
貽厥孫謀至于慧忠。
凡六人號牛頭六祖。
此則四祖法又分枝矣。
望忍則庶孽耳。
安可匹嫡乎。
開元中太子文學(xué)閭丘均為塔碑焉。
代宗敕謚大滿禪師。
塔曰法雨也。
蘄春自唐季割屬偏霸。
暨開寶乙亥歲王師平江南之前。
忍肉身墮淚如血珠焉。
僧徒不測。
乃李氏國亡之應(yīng)也。
今每歲孟冬州人鄰邑奔集作忌齋。
猶成繁盛矣。
其諱日將近。
必雨霧陰慘。
不然霰雪交霏。
至日則晴朗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生吳郡顧氏。
稚歲入道。
淹通經(jīng)論。
晚年事牛頭山融大師。
衲衣空林。
多歷寒暑。
時廣陵覺禪師。
建鄴如法師。
皆名德宿匠。
杖錫來儀。
虛而往實而歸。
其所至可量哉。
天后以璽書徵入朝且詔棲霞約法師敦勸。
璀固辭。
因葺宇于鐘山之竹林。
以老焉。
天授三年二月六日卒。
先卒之七日。
已端然入于三昧矣。
春秋六十二。
既阇維。
斂遺骸建塔。
門弟子僧感僧頵刻石紀(jì)事。
以垂永久。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曇璀。
俗姓顧氏。
吳郡人也。
肇國著姓其來彌光。
丞相有佐命之勛。
尚書有挺濟之譽。
衣冠鼎胄。
太岳峻岱峰之高。
令問徽猷。
江漢為南國之紀(jì)。
星象降精靈祇效祉。
德備胎教香符夢徵。
玄圭應(yīng)上圣之祥。
神寶蓄河汾之氣。
特受異準(zhǔn)生而不凡。
襁褓之日而童蒙來求。
佩觿之時而忘身殉道。
和敏而純素。
溫恭而克明。
神器夙昭清風(fēng)漸扇。
遂勉節(jié)出塵棲心物表。
金經(jīng)秘藏一日萬言。
不逾歲敘而大經(jīng)淹通。
遂于晚年緬懷宗匠。
始事牛頭山融大師。
醇懿瑰雄。
東夏之達磨歟。
梵幢寶柱大海津。
梁目以上根。
乃誨之。
曰色聲為無生之鴆毒。
受想是至人之坑阱。
致遠多泥。
子不務(wù)乎。
璀默而審之。
直轡獨上餐甘露味飲蒲萄漿。
猶金翅不食異類帝釋無共鬼居。
乃晦跡鐘山斷其漏習(xí)。
養(yǎng)金剛定趣大能位。
納衣空林多歷年所。
時淮南導(dǎo)首廣陵覺禪師。
江左名德建業(yè)如法師。
咸杖錫方來降心義體。
握珠懷寶虛往實歸。
則天皇母臨朝龔行佛事。
高其道業(yè)周勤詔書。
時棲霞約法師梵門之秀杰。
躬以敦勸朝天抗詔。
皇明恐未然也。
璀曰。
岐伯辭帝舜之師。
干木謝文侯之命。
玄暢以善論而抗宋主。
惠遠不下山而傲齊后。
彼何人哉。
由是遁北??。
踰東岡。
考槃云冥。
后止于竹林之隩。
葺宇簋缶而告老焉。
既而紹列圣之鴻徽。
繼前賢之能事。
翼亮皇梵保寧天人。
俄端然入定七日而滅。
春秋六十二。
是歲天授三年二月六日也。
翌日依天竺法火化遺骸。
收灰建塔。
士庶含酸悉皆號慟。
門弟子僧感僧頵等。
刻石紀(jì)事奉全師禮。
正議大夫使持節(jié)潤州刺史汝南郡升。
向風(fēng)遐想悅而久之。
褒德尚賢贊成厥美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40—690 【介紹】: 唐僧。高平昌邑人,字辯空。俗姓郁。年十三,依虎丘寺慧嚴法師為弟子,高宗龍朔二年奉敕剃剪。勤行精進,知名于時。有《武丘名僧苑》,《郁子注》及文集。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辨空。
姓郁氏。
高平昌邑人也。
母趙氏夢。
側(cè)侍圣賢。
浮空游樂。
而娠。
六歲隨母禮舍利塔。
見圣僧像于塔旁。
欣然抃躍抱持。
狀若舊識者。
因白母。
愿出家。
母以尚幼未之許。
年十三。
乃使為虎丘寺慧嚴法師弟子。
龍朔二年。
試所習(xí)薙剪。
依慧詡禪師受具。
足戒。
聽常樂寺聰法師三論詣江寧融禪師。
學(xué)心法。
永昌二年。
十二月二十日。
疾革。
謂弟子曰。
尸之所在。
不勝穢惡。
吾欲出就他方耳。
弟子等迎。
止于通彼亭之靖志莊。
忽聞異香充塞。
瑗正觀不亂。
遺訓(xùn)勤切。
合掌而終。
春秋五十有一。
宋高僧傳·卷第四 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僧瑗。
字辯空。
姓郁氏高平昌邑人也。
姬水疏源狼亭襲慶。
魯相繼昌侯之業(yè)。
歷載彌光。
少傅纂尚書之風(fēng)。
清塵不昧。
瑗夙殖奇穎。
早擅嘉祥。
母趙氏娠孕之日。
側(cè)侍圣賢浮空游樂。
及年六歲隨母入舍利塔見圣僧像。
欣然跳躍狀若舊交。
因啟母出家。
母以其尚幼抑而未許。
至年十三方遂其志。
依虎丘寺慧嚴法師為弟子。
謙揖之操出自生知。
辯慧之能業(yè)稱上首。
以龍朔二年奉敕剃剪。
冥符所應(yīng)還隸此山。
暨嚴公長往。
乃依慧詡禪師受具足戒。
聽常樂寺聰法師三論。
甚深無相。
疑滯豁除。
方便解脫。
怡然獨悟。
因智從心證。
遂詣江寧融禪師求學(xué)心法。
攝念坐禪眾魔斯伏。
勤行精進猛獸恒馴。
是以名稱普聞聲光八絕。
旗亭趨利削跡無踐。
冬夏不易常披一納。
或滴水以充于夕渴。
或數(shù)粒將濟于朝饑。
或風(fēng)雪凜凜禮誦無替于六時。
或炎暑爞爞經(jīng)行不虧于少選。
稱揚嘆羨容色湛如。
毀辱訶罵歡喜而受。
每蔭以長松。
屬思鴻遠。
清泉獨坐映定水以彫文。
虛室高棲藹禪枝而蕩慮。
撰武丘名僧苑一卷注郁子兩卷文集三卷。
蓋道俗之儀表。
人物之師范焉。
永昌元年十二月二十日。
見身有疾謂弟子曰。
吾聞尸所到處便為穢惡。
出就別方乃稱離罪爾。
門弟子等迎止于通波亭北靜志莊。
忽聞異香從空而下。
瑗遺訓(xùn)勤切正觀叮嚀。
滅后可依外國法。
言訖合掌而終。
春秋五十有一。
緇素奔慟咸悲眼滅。
弟子僧義立及雉山縣尉檀信等。
同遵師旨如法阇維。
收其舍利。
于寺建塔。
勒銘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