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潤州句容人。排行第四。家貧賤,卜居許州西。喜習(xí)禪,與王維、儲光羲友善。歷官校書郎、忠王府曹參軍。約卒于玄宗天寶初,時方中年,王維、儲光羲有詩哭之。工詩。殷璠錄其詩入《丹陽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詩匯評
段遙,生卒年不詳,潤州句容(今屬江蘇)人。家貧,少產(chǎn)業(yè),曾卜居許州西。玄宗時官校書郎、忠王府倉曹參軍。中年卒,家貧不能葬,親友捐助葬于汝州石樓山。遙好佛,與王維、儲光羲友善。殷墦集遙及包融、儲光羲等潤州籍詩人十八人詩,編為《丹陽集》,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五首,雜有他人作品。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生卒】:715—768 【介紹】: 唐安定人,避地寓居丹陽,字茂政。十歲能屬文,張九齡呼為小友。玄宗天寶十五年擢進士第,授無錫尉。代宗大歷初,王縉為河南節(jié)度,表掌書記。累遷右補闕。有詩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17?—770? 字茂政,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10歲能屬文,張九齡深器之,后又獲蕭穎士、李華獎掖。玄宗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授無錫尉。代宗大歷初,王縉為河南節(jié)度使,辟為掌書記,官至右補闕。生平見《新唐書》本傳、《藝文志四》《皇甫冉詩集》注,獨孤及《唐故左補闕安定皇甫公集序》。與劉長卿、嚴維、劉方平相善,有唱酬。“冉詩巧于文字,發(fā)調(diào)新奇,遠出情外”(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卷上),五七律風(fēng)格清迥,為時所重。有《皇甫冉詩集》3卷,為其弟曾編定,獨孤及作序,稱有350篇。《全唐詩》編為2卷,僅存230篇,已非其舊?!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6首。唐詩匯評
皇甫冉(約717-約770),字茂政,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郡望安定(今甘肅涇州)。十歲能屬文,為張九齡所賞,謂“清穎秀拔,有江、徐之風(fēng)”。天寶十五年(755)登進士第,授無錫尉。罷任游越,隱居陽羨,后官左金吾衛(wèi)兵曹參軍。廣德二年,王縉為河南元帥,表掌書記。入朝為拾遺,遷補闕。奉使江南,省家至丹陽,卒于家。工詩,與弟皇甫曾齊名,時人方之晉張載、張協(xié)。有《皇甫冉詩集》三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頗與他人作品相雜。全唐詩補逸
皇甫冉字茂政,安定人,避地寓居丹陽。天寶十五載盧庚榜進士。大歷二年卒,年五十四(據(jù)獨孤及撰《唐故左補闕安定皇甫公集序》)。補詩一首。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一
冉字茂政。天寶中進士。授無錫尉。王縉帥河南。表掌書記。累遷右補闕。
作品評論
沈、宋既歿,而崔司勛顥、王右丞維復(fù)崛起于開元、天寶之間,得其門而入者,嘗代不過數(shù)人,補闕其又也。……其詩大略以古之比興,就今之聲律,涵詠風(fēng)騷,憲章顏、謝。至若麗曲感動,逸思奔發(fā),則天機獨得,非師資所獎,每舞雩詠歸,或金谷文會,曲水修禊,南浦愴別,新聲秀句,輒加于常時一等,才鐘于情故也。中興間氣集
冉詩巧于文字,發(fā)調(diào)新奇,遠出情外。然而“云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與“閉門白日晚,倚仗青山暮”,及“遠山重疊見,芳草淺深生”,“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驚”,又“燕知社日辭巢去,菊為重陽冒雨開”,可以雄視潘、張,平揖沈、謝?!L轡未騁,芳蘭早凋。悲夫!高仲武《皇甫冉集序》
皇甫冉補闕,自擢桂禮闈,遂為高格。往以世道艱虞,避地江外,每文章一到朝廷,作者變色。于詞場為先輩,推錢、郎為伯仲,誰家勝負,或逐鹿中原。如“果熟任霜封,籬疏從水度”,又“裛露收新稼,迎塞葺舊廬”,又“燕知社日辭巢去,菊為重陽冒雨開”,可以雄視潘、張,平揖沈、謝。唐詩紀事
張迪江深愛之,謂清穎秀拔,有江、徐之風(fēng)。《唐詩品》
皇大詩意在遣情,時出奇瑰,酬應(yīng)彌多,而興寄閑暇。高仲武極取《巫山篇》,至于排體所長,乃遺采拾。如《奉和獨孤中丞法華寺》,全篇綺密,形神兼茂;而擬騷諸篇,亦皆楚人之致。天寶以后作者雖多,而翩翩然有盛時之風(fēng),茂政兄弟皆能使人失步,豈作蘭玉森然之會耶?《大歷詩略》
補闕詩五言之善者,猶夷綽約,有何仲言之音韻,特歌行體弱耳。律詩當與李從一比肩,精警或不足,而閑淡過之矣。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潤州延陵人,一說湖州人,字幼嗣。包融子。玄宗天寶進士。代宗大歷中為起居舍人。工詩。與弟父包融、包佶齊名,世稱三包。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幼嗣,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父融,有文名。何于玄宗天寶七載(748)登進士第,授太子正字。后官至起居舍人,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尚在世,約卒于德宗建中初年。事跡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何有詩名,與弟佶并稱二包?!?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唐詩匯評
包何,生卒年不詳,字幼嗣,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西南)人。開元詩人包融之子,天寶七載,登進士第。十三載,官太子正字。大歷中,寒官至起居舍人。何與弟包佶均以詩名,時稱“二包”。有《包何詩集》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介紹】: 唐趙州人。登進士第。工詩,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自校書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馬。有詩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詩匯評【生卒】:?—785? 字正己,排行二,趙州(今河北趙縣)人。李嘉祐從侄。少時慕神仙,曾居嵩山學(xué)道。代宗大歷五年(770)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后因病辭官,居終南山草堂寺。德宗建中年間出為杭州司馬,不知所終。生平見《舊唐書·李虞仲傳》附、《唐才子傳》卷四。今人傅璇琮有《李端考》。端為“大歷十才子”之一,才思敏捷,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人以為宿構(gòu)(《國史補》卷上)。其詩多酬贈送行之作,感嘆身世,又多出世之思,情調(diào)低沉,然遣詞造語洗練灑脫,有俊逸之氣。十才子多以五律見長,李端兼擅七言歌行,《贈康洽》、《胡騰兒》、《瘦馬行》等篇頗得李頎神韻。《聽箏》、《拜新月》生動傳神,廣為傳誦。喬億以為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大歷詩略》卷四)。《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其詩3卷。《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斷句4。
李端,生年年不詳,趙州(今河北趙縣)人。李嘉祐從侄。大歷五年(770)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以病辭官,居終南山草堂寺。出為杭州司馬。卒于建中、貞元之標。端為詩工捷,為“大歷十才子”之一。有《李端詩集》三卷。《全唐詩》編詩三卷。
作品評論
李生養(yǎng)望未隆,含聲亟發(fā),詞華既艷,節(jié)調(diào)亦諧。今觀鄭(贈)都尉二首,迥駕時髦,綽有風(fēng)人之旨,始疑終信,無怪人然。其在大歷諸子,置列最微,數(shù)分亦薄,而聲望遽華,幾與允言相并,雖坎?江外,亦復(fù)慕于中朝矣。唐音癸簽
李司馬端任胸多疏,七字俊語亮節(jié),開口欲佳,故當以捷成表長。《載酒園詩話又編》
初讀李端集,苦于平熟,遇其時一作態(tài),即新警可喜?!氂^之,終有折腰齲齒之態(tài),暫見則妍,效顰即丑。李詩自有正大時佳者,如《雪夜尋太白道士》:“出游居鶴上,避禍入羊中”,不在摩詰“飲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風(fēng)”之下?!妒蓠R行》頗有少陵之遺?!峨s歌》長篇,宛似太白,中曰:“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最為警策。《近體秋陽》
中唐自劉、錢主風(fēng)會,專務(wù)閑雅,不理奇杰,不咨高深,漠漠數(shù)十年。二皇甫差強人意,然詩不多。至端而翩然遒上,如《山下泉》、《過宋州》,奇逸高空,一時絕調(diào),七言尤妙。庶幾司空曙得相與頡頏,顧至于七言,則又遠不逮是矣。《大歷詩略》
李司馬正己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音、司空文明上。《唐詩箋注》
李端寫景極清幽,而意味卻少。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789或791 【介紹】: 唐河間人,一說宣城人,河間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寶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jiān)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工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0? 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見《元和姓纂》卷五、《極玄集》卷下),一說河間(今屬河北)人(見《中興間氣集》卷下李季蘭條),似均指其郡望。早歲居洛陽。曾任隨州(今屬湖北)刺史,世稱劉隨州。玄宗開元中即已應(yīng)進士舉,天寶后期始登第(《極玄集》謂開元二十一年進士,誤)。釋褐長洲尉。肅宗至德三載(758)攝海鹽令。同年以事下獄,貶南巴,復(fù)勘后得量移。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后入京。大歷初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zhuǎn)運使判官,駐揚州。后擢鄂岳轉(zhuǎn)運留后。為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初遷隨州刺史。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據(jù)隨州,長卿流寓江州。晚歲入淮南節(jié)度使幕。約卒于貞元六年(790)前后。其事跡散見于《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二六、《唐才子傳》卷二等處,頗多缺誤。今人傅璇琮主編之《唐才子傳校箋》考辨較備。劉長卿年輩與杜甫相若,早年工詩,然以詩名家,則在肅、代以后。與錢起并稱錢劉,為大歷詩風(fēng)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體,尤工五律,自稱“五言長城”,時人許之。詩中多身世之嘆,于國計民瘼,亦時有涉及。其詩詞旨朗雋,情韻相生。故方回云:“長卿詩細淡而不顯煥,觀者當緩緩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東樹云:“文房詩多興在象外,專以此求之,則成句皆有余味不盡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評長卿詩,尚多微辭。如高仲武云:“(劉)詩體雖不新奇,甚能鏈飾。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中興間氣集》)其后則評價日高。陳繹曾至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唐音癸簽》卷七引《吟譜》)王士禛則云:“七律宜讀王右丞、李東川。尤宜熟玩劉文房諸作?!?見何世璂《然鐙記聞》)其集稱《劉隨州集》,一作10卷,一作11卷。有《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儲仲君《劉長卿詩編年箋注》、楊世明《劉長卿詩編年校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5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唐詩匯評
劉長卿(?—790左右),字文房,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河北獻縣),寓居京兆(今陜西西安)。天寶中,登進士第。至德中,江東選補使崔渙選授長洲尉,攝海鹽令。因事陷獄,貶南巴尉。廣德中,為監(jiān)察御史。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為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睦州司馬。德宗初年,擢隨州刺史,建中末去任,約卒于貞元五至七年間。長卿擅長五言,尤工五律,自許“五言長城”。有《劉長卿集》十卷,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五卷。詞學(xué)圖錄
劉長卿(?-約789) 字文房。河間人。官至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詩工五言,有"五言長城"之稱。有《劉隨州詩集》,詞存《謫仙怨》一首。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長卿字文房。河間人。開元二十一年進士。德宗朝為監(jiān)察御史檢校祠部員外郎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轉(zhuǎn)運留后。終隨州刺史。
作品評論
長卿有吏干,剛而犯上,兩遭遷謫,皆自取之。詩體雖不新奇,甚能煉飾,大抵十首以上,語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如“草色加湖綠,松聲小雪寒”;又“沙鷗驚小吏,湖色上高枝”;又“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裁長補短,蓋絲之颣歟!其“得罪風(fēng)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謂傷而不怨,亦足以發(fā)揮風(fēng)雅矣。云溪友議
瀛奎律髓劉長卿郎中,皆謂“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錢、郎、劉、李”。劉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每題詩,不言其姓,但“長卿”而已,以海內(nèi)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譏也。
長卿詩細淡而不顯煥,當緩緩味之,不可造次一觀而已。劉長卿號“五言長城”,細味其詩,思致幽緩,不及賈島之深峭,又不似張籍之明白,蓋頗欠骨力而有委曲之意耳。麓堂詩話
《劉長卿集》凄婉清切,盡羈人怨士之思,蓋其情性固然,非但以遷謫故,譬之琴有商調(diào),自成一格。《批點唐音》
劉公雅暢清夷,中唐獨步。表曰“五言長城”,允矣無愧。《批點唐詩正聲》
劉長卿七、五言稍覺不協(xié),以李、杜大家及盛唐諸公在前,故難為繼耳。唐諸公七言古詩當以李、杜為祖,故諸詩難看。《藝苑卮言》
錢,劉并稱故耳,錢似不及劉。錢意揚,劉意沉;錢調(diào)輕,劉調(diào)重。如“輕寒不入宮中樹,佳氣常浮仗外峰”,是錢最得意句,然上句秀而過巧,下句寬而不稱。劉結(jié)語“匹馬翩翩春草綠,昭陵西去獵平原”,何等風(fēng)調(diào)!“家散萬金酬士死,身留一劍答君恩”,自是壯語。唐詩歸
鐘云:中、晚之異于初、盛、以其俊耳,劉文房猶從樸入。然盛唐俊處皆樸,中、晚人樸處皆俊。文房氣有極厚者,語有極真者。真到極快透處,便不免妨其厚。《全唐風(fēng)雅》
黃紹夫云:劉文房登第于開元,正當玄宗盛時,與錢、郎頡頏。詩格調(diào)清峭而詞氣深厚,“五言長城”語不虛也,不知者列之中唐,誤矣。《詩源辨體》
錢、劉五言古,平韻者多忌“上尾”,仄韻者多忌“鶴膝”。劉句多偶麗,故平韻亦間雜律體,然才實勝錢。七言古,劉似沖淡而格實卑,調(diào)又不純;錢格若稍勝而才不及,故短篇多郁而不暢,蓋欲鋪敘而不能耳。《詩源辨體》
五,七言律、劉體盡流暢,語半清空,而句意多相類。《詩源辨體》
中唐五、七言絕,錢、劉而下皆與律詩相類,化機自在,而氣象風(fēng)格亦衰矣。《騷壇秘語》
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唐詩善鳴集》
文房在盛、晚轉(zhuǎn)關(guān)之時,最得中和之氣。《唐詩歸折衷》
中唐諸家各有獨至處,即各有偏蔽處,人皆知避之。至于文房,則幾無瑕可指矣。嫌其有意煉飾,引人入平穩(wěn)一路。學(xué)者法此,一望雷同,黯然無色,有害于詩教不淺也。故于文房詩,當賞其沉淡,去其平夷。《二劉詩敘》
文房與錢郎中齊名,時稱“錢劉”。然劉詩溫而錢微燥,劉詩純而錢微駁。故善讀隨州,則不第可該郎、錢,并可以洞視韋、柳之清深,旁通賈、孟之孤秀。詩筏
劉長卿詩能以蒼秀接盛唐之緒,亦未免以新雋開中晚之風(fēng)。其命意造句,似欲攬少陵、摩詰二家之長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處。其不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獨成其為文房也。《載酒園詩話又編》
隨州絕句,真不減盛唐。次則莫妙于排律。排律惟初盛為工,元和以還,牽湊冗復(fù),深可厭也,惟隨州真能接武前賢。《載酒園詩話又編》
劉有古調(diào),有新聲。盛唐人無不高凝整渾,隨州短律,始收斂氣力,歸于自然,首尾一氣,宛若面語。其后遂流為張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無復(fù)高足闊步、包括宇宙、綜攬人物之意。雖孟襄陽詩,亦有因語真而意近,以機圓而體輕者,然不佻不纖,隨州始有作態(tài)之意,實溽暑中之一葉落也。《唐詩成法》
唐七律,隨州詞藻清潔,抑揚反覆,有味外之味,最耐人吟誦。但結(jié)句多弱,又多同,昔人謂才小,未必,但法律不精嚴耳。《唐詩箋要》
文房諸律,如玉饌時花,有口目者共賞。《唐詩觀瀾集》
文房五言,格韻高妙,絕處不減摩詰。《唐詩別裁》
中唐詩漸秀漸平,近體句意日新,而古體頓減渾厚之氣矣。權(quán)德輿推文房為“五言長城”,亦謂其近體也。《唐詩別裁》
中唐詩近收斂,選言取勝,元氣不完,體格卑而聲調(diào)亦降矣。劉文房工于鑄意,巧不傷雅,猶有前輩體段。《小澥草堂雜論詩》
劉文房五言長律,博厚深醇,不減少陵;求杜得劉,不為失求。《大歷詩略》
文房古體概乏氣骨,就中歌行情調(diào)極佳,然無復(fù)崔顥、王昌齡古致矣。《大歷詩略》
文房固“五言長城”,七律亦最高,不矜才,不使氣,右丞、東川以下,無此韻調(diào)也。《大歷詩略》
文房詩為大歷前茅,清夷閑曠,饒有怨思。《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隨州五言骨韻天然,非浪仙、文昌所可望。石洲詩話
隨州七律,漸入坦迤矣。坦迤則一往易盡,此所以啟中,晚之濫觴也。昭昧詹言
劉文房七律宗派,李東川色相華美,所以李輔輞川為一派,而文房又所以輔東川者也。大歷十子以文房為最?!姆吭姸嗯d在象外,專以此求之,則成句皆有馀味不盡之妙矣。較宋人入議論、涉瑰趣、以文以語錄為詩者,有靈蠢仙凡之別。養(yǎng)一齋詩話
隨州古近體清妙,可與王、孟埒。若“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卷簾高樓上,萬里看日落”,直摩少陵之壘,又不止請妙而已。《藝概·詩概》
劉文房詩,以研煉字句見長,而清瞻閑雅,蹈乎大方。其篇章亦盡有法度,所以能斷截晚唐家數(shù)。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柳渾、薛道衡。馳思波潤,流音玉亮,尤工五律,當時號為“五字長城”?!袄现辆尤讼拢簹w在客先”,以雅淡宣情;“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以雄渾取概。暮帆夏口,寒雨巴邛,楚國蒼山,幽州白日?!翱战苏Z”,動石瀨之吟;“川日寒蟬”,托江湖之想。皆振采蒼凝,體物彌工者也?!妒汉贰ⅰ抖赐ァ?、《京口》諸作,方之小謝,異曲同工矣。《詩學(xué)淵源》
長卿詩務(wù)質(zhì)實,尚情性,尤善使事。格高氣勁,自然沉著。古詩句法,猶襲齊梁,而無秾纖之敝;近體五、七言,無杜老之峻峭,過白傅之高雅;其絕句則于江寧、太白之外,獨樹一幟者也。《詩境淺說》
盛唐之詩人懷古,多沉雄之作。至隨州而秀雅生姿,殆風(fēng)會所趨耶!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介紹】: 唐洺州廣平人,字伯均。閻伯嶼從父弟,李嘉祐內(nèi)弟。初受業(yè)于蕭穎士。穎士卒,作《蘭陵先生誄》、《蕭夫子集論》,盛稱其文章。代宗大歷中,為江州判官,曾至湖州,與皎然等唱和聯(lián)句。與女詩人李季蘭亦甚密切。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潤州江寧人。代宗大歷四年,登進士第。不待授官,即歸鄉(xiāng)省親,一時詩人多為詩以送。后為澤潞節(jié)度使薛嵩從事。德宗興元初,任太子正字。為詩工寫景,長于五律。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詩匯評
冷朝陽,生年年不詳,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大歷四年(769)登進士第,東歸省親,李嘉祜、韓翃、錢起等作詩餞送,于邵為之序。曾客游相州,為薛高座客。興元元年,官太子正字。貞元中,兼監(jiān)察御史?!?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一首。全唐文·卷五百十三
朝陽。金陵人。大歷中進士。為潞州節(jié)度使薛嵩從事。興元時官將仕郎。守太子正字。
作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