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向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5—777 【介紹】: 唐河南洛陽人,字至之。玄宗天寶末舉洞曉玄經(jīng)科。補華陰尉。代宗時以左拾遺召,改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歷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課加檢校司封郎中。徙常州,卒,謚憲。世稱獨孤常州。性孝友,喜鑒拔后進(jìn),為文彰明善惡,長于論議,與李華、蕭穎士等齊名。有《毗陵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5—777 字至之,排行十四。洛陽(今屬河南)人。玄宗天寶十三載(754)中洞曉玄經(jīng)科,授華陰尉。肅宗至德中避地越州,歷佐浙東節(jié)度、江淮都統(tǒng)幕。代宗廣德元年(763)征為左拾遺,累遷太常博士,禮部、吏部二員外郎。大歷三年(768)出為濠州判史,五年改舒州刺史,八年遷常州刺史。十二年四月卒,謚憲。生平詳見崔祐甫《常州刺史獨孤公神道碑》、梁肅《常州刺史獨孤公行狀》、《新唐書》本傳。今人趙望秦有《獨孤及年譜》。及有文名,與蕭穎士、李華、賈至等先后倡導(dǎo)古文,為唐代古文運動先驅(qū)。又工詩,其論詩主緣情綺靡說。今存《毗陵集》20卷。《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4首。
唐詩匯評
獨孤及(725一777),字至之,洛陽(今屬河南)人。
天寶中,客游梁、宋,與高適、賈至、陳兼為友。
十三載(754),應(yīng)道舉,對策高第,授華陰尉。
安史亂起,南奔。
上元初為左金吾兵曹,充江淮都統(tǒng)李峘掌書記。
征為右拾遺,歷太常博士、禮吏二部員外郎。
大歷中,出為濠、舒二州刺史,治績加檢校司封郎中,賜金紫。
九年,徙常州刺史,卒。
及與李華、蕭穎士齊名,提倡古文,獎掖后進(jìn),梁肅、朱巨川、崔元翰等皆出其門,天下謂之文伯。
有《毗陵集》二十卷,今存。
全唐詩》編詩二卷。
全唐詩補逸
獨孤及字至之,洛陽人。大歷十二年卒,年五十三。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四
及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天寶末以道舉高第。補華陰尉。代宗立。以左拾遺召。遷禮部員外郎。歷濠舒二州刺史。加檢校司封郎中。徙常州刺史。卒年五十三。謚曰憲。著有毗陵集。

作品評論

崔祐甫《獨孤公神道碑》
公之文章,大抵以立憲誡世、褒賢遏惡為用,故論議最長。其或列于碑頌,流于詠歌,峻如嵩華,威如江河,清如秋風(fēng)過物,邈不可逮。
梁肅《常州刺史獨孤及集后序》
其文寬而簡,直而婉,辯而不華,博厚而高明,論人無虛美,比事為實錄,天下凜然,復(fù)睹兩漢之遺風(fēng)?!溻庞浳飻⑹?,一篇一詠,足以追縱往烈,裁正狂簡。
權(quán)德輿《唐故常州刺史獨孤及謚議》
獨孤及剛方直清,根于性術(shù)。其修身蒞官,確手處中,立言遣辭,有古風(fēng)格。辯論裁正,昭德塞違,浚波瀾而去流蕩,得菁華而無枝葉。
皇甫澄《諭業(yè)》
獨孤尚書之文,如危峰絕壁,穿倚霄漢,長松怪石,傾倒溪壑,然而略無和暢,雅德者避之。
唐才子傳
及性孝友,喜鑒拔。為文必彰明善惡,長于議論。工詩,格調(diào)高古,風(fēng)塵迥絕,得大名當(dāng)時。
唐詩歸
鐘云:少不喜此君詩,其全集近八十首,冗累處甚不好看,故所選止此。然其高處已似元道州矣,以此知詩之難看者,不當(dāng)便棄之也。使此君止傳此數(shù)詩,則亦盛唐好手、惟讀其全集,故反生厭:
《唐律消夏錄》
獨孤至之詩筆俱高,中唐時亦一大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6 【介紹】: 唐僧。鄧州南陽人,徙居揚州,俗姓張。及壯,忽信佛理,舍妻兒出家。登戒后,頗了禪旨。尋住洛陽廣愛寺。武宗會昌中被迫歸俗。宣宗初,仍歸舊寺。卒年八十余。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張氏。
其先南陽人。
后徙廣陵。
性倜儻。
為鄉(xiāng)里所畏服。
有善相者。
謂曰。
子身八尺。
眉目秀朗。
他日必荷榮寄。
諫曰。
素不愿仕進(jìn)。
未知所以榮寄也。
曰非獨以仕進(jìn)為榮寄。
方壯歲。
忽謝遣妻子。
求薙染。
甫登戒品。
因悟心宗。
尋掛錫于洛下廣孝寺。
慕道之賓。
紛然參訪。
民間尤敬事之。
設(shè)食必位對賓頭盧尊者曰。
固生羅漢也。
會昌沙汰。
諫烏帽麻袍。
得皇甫氏溫泉之別業(yè)匿焉。
夏嘗入定于后岡喬木下。
一日雷電。
風(fēng)雨大作。
他在者皆驚走。
諫跏趺坐自若。
徐向空叱曰。
惡畜生敢爾。
大中初。
歸洛下。
時廣陵所生之子長矣。
偶來覲。
遇諫于院門不識也。
乃從問所在處。
諫詭指之曰。
東南。
子去。
因闔戶不復(fù)出。
咸通七年。
丙戌夏。
遍詣檀越辭別。
且戒諸弟子玄章等。
秋七月朔。
旦起盥手焚香。
稱慈氏如來。
右脅臥而逝。
年八十馀矣。
玄章等。
送尸于建春門外尸陀林。
施諸鳥獸。
三日視之。
肌貌如生。
卒無侵毀者。
于是又以西竺法焚之。
收合馀燼。
起白塔于道旁。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從諫。姓張氏。本南陽人也。徙居廣陵生于淮甸焉。為性倜儻器宇崇峙。于閭里間為時畏服。遇相工曰。子身長八尺眉目秀朗。他日必荷榮寄。諫曰。心不愿仕于榮寄何有。相工曰。所寄荷不可測也。越壯室之年。忽深信佛理。遂舍妻孥求僧披剃焉。甫登戒地頗護(hù)心珠。因悟禪那頓了玄理。方數(shù)十載同好之者自遠(yuǎn)而來請問。諫一一指訂俾其開覺。尋游洛下廣愛寺掛錫。時禪客鱗集。如孝子之事父母焉。洛中有請諫設(shè)食。必排位對賓頭盧尊者。其為人之欽奉皆此類矣。屬會昌四年詔廢佛塔廟。令沙門復(fù)桑梓。亦例澄汰。乃烏帽麻衣潛于皇甫氏之溫泉別業(yè)后岡上。喬木駢郁巨石砥平。諫于夏中常就此入定?;蜓a毳事。忽遇頹云駛雨霆電擊石烈風(fēng)兼至。凡在此者驚奔恐懾。諫唯欣然加趺而坐。若無所聞?wù)摺;騿栔G曰。惡畜生何爾。大中初宣皇詔興釋氏。諫還歸洛邑舊居。其子一日自廣陵來覲。適與諫遇于院門。威貌嚴(yán)莊不復(fù)可識。乃問曰。從諫大德所居。諫指之東南可尋。其子既去。遂闔門不出。其割裂愛網(wǎng)又若此也。咸通七年丙戌歲夏五月。忽出詣檀越家。辭別曰。善建福業(yè)。貧道秋初當(dāng)遠(yuǎn)行。故相聞耳。至秋七月朔旦。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來已。右脅而臥。呼門人玄章誡之曰。人身難得而易失。急急于物無心無為流轉(zhuǎn)。無生滅法一切現(xiàn)存。今乃生也有涯。暫與爾別。是日無疾而化。行年八十馀矣。玄章等奉遺旨。送尸于建春門外尸陀林中施諸鳥獸。三日復(fù)視之肌貌如生。一無近者。遂以餅餌覆之。經(jīng)宿有狐狼跡。唯啖所覆身且儼如。乃議用外國法焚之。收合馀燼起白塔于道傍。人尤歸信香火不絕焉。次有杭州徑山院釋鑒宗。湖州長城人也。姓錢氏。即禮部侍郎徽之孫。父晟有疾。宗割股肉饋啖之紿云。他畜之肉。未幾病間。孝譽聞于親里。乃求出家。時州開元寺有上都臨壇十望大德內(nèi)供奉高閑。閑善草隸。嘗對懿宗御前書。甚高華望。宗誓禮為師。后出學(xué)涉通凈名思益經(jīng)。遂常講習(xí)。閑公亦示其筆法。漸得鳳毛焉。倏往謁鹽官悟空大師。隨眾參請頓徹心源。卻復(fù)故鄉(xiāng)勸人營福。咸通三年辛巳巡歷名山。遂止天目東峰徑山焉。道俗歸心恢揚法教。出弟子尤者天童山咸啟。敕賜紫衣。背山行滿皆分枝化物。至七年丙戌閏三月五日示滅。遷塔于大寂巖下。梁乾化五年吳越國王尚父錢氏表請。追謚大師曰無上。祖門傳號為徑山第二祖。時吳興沈修者。自號白牙先生。述德為贊記焉。
神僧傳·卷第九
釋從諫。姓張氏。南陽人。徙居廣陵為土著姓。身長八尺眉目魁奇。越壯室之年忽頓悟真理。遂舍妻子從披削焉。于是研精禪觀心境明白。不逾十載耆年宿德皆所推服焉。及來洛師遂止敬愛寺。既年德并成緇黃所宗。每赴供皆與賓頭盧尊者對食。其為人天欽奉若此。唐武宗嗣歷改元會昌。愛馭鳳驂鶴之儀。薄點黑降龍之教。乃下郡國毀廟塔令沙門復(fù)。初諫公乃烏帽麻衣潛于皇甫枚之溫泉別業(yè)。后岡上喬木駢郁巨石砥平。諫公夏日常于中入寂。或補毳事。忽一日頹云駛雨。霆擊石傍。諸兄走往林中。諫公恬然跏坐若無所聞?wù)?。諸兄致問。徐曰。惡畜生而已。至大中初宣宗復(fù)興內(nèi)教。諫公歸東都故居。其子自廣陵來覲。適與諫遇于院門。威貌崇嚴(yán)不復(fù)可識。乃拜而問從諫所居。諫公指曰。近東頭。其子既去遂闔門不出。其割裂愛網(wǎng)又如此。咸通丙戌歲夏五月。忽遍詣所向信家。皆謂曰。善建福業(yè)。貧道秋初當(dāng)遠(yuǎn)行。故相別耳。至秋七月朔。清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來。遂右脅而臥。呼門人玄章等誡曰。人生難得。惡道易淪。唯有歸命釋尊勵精梵行。龍華會上當(dāng)復(fù)相逢。生也有涯與爾少別。是日無疾奄化。行年八十馀矣。玄章等奉遺旨送尸于建春門外尸陀林中施諸鳥獸。三日復(fù)視之。饑貌如生無物敢近。遂覆以餅餌。經(jīng)宿有狼狐跡。唯啖餅餌而豐膚宛然。乃依天竺法阇維訖。收馀燼起白塔于道傍。春秋奉香火之薦焉普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