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惠忠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3—729 俗姓陳,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幼出家。后至延祚寺,嗣牛頭宗四祖法持。武后長安二年(702)法持卒后,繼守山門,為牛頭宗五祖?!?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四、《宋高僧傳》卷八有傳,《景德傳燈錄》存其詩偈2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姓陳氏。
江寧人。
幼岐嶷。
不好戲弄。
常以靜嘿自持。
見者以為異。
無何一日忽失所在。
遍求之則已往依天保寺統(tǒng)法師出家矣。
統(tǒng)尤愛之。
使日誦大乘經(jīng)。
年十二。
以國恩獲薙落。
因隸幽巖寺。
從持禪師。
咨詢禪理。
而卒為持嗣。
持于是退居延祚寺。
而使之專匡導(dǎo)焉。
受利益者。
蓋不可勝數(shù)。
慧忠者。
目為法器。
威嘗以偈示之曰。
莫系念。
念成生死河。
輪回六趣海。
無念出長波。
忠以偈答曰。
念想由來幻。
性自無終始。
若得此中意。
長波當(dāng)自止。
威知其了悟。
乃付以山門。
遂隨緣化導(dǎo)。
以開元十年二月十八日終。
遺言遷尸中林。
施飛走。
弟子玄挺等。
不敢違。
春秋七十七。
始威行頭陀。
夜遇三虎。
無所懼。
旦曉虎隨門外。
若侍衛(wèi)者。
麾之去。
然后去。
威所在。
每有二兔一犬戲庭際。
此又其慈悲化物之徵歟。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智威。俗姓陳氏。江寧人也。住近青山地盤嘉氣。善符宿瑞維岳降神。爰在童年器殊眾識。至于戲弄曾不染俗。性惡浮飾人皆異焉。無何一朝忽失其所。父母莫知攸往。乃遍歷諸寺尋訪之。威已依天保寺統(tǒng)法師誦大乘經(jīng)。早數(shù)百紙聰敏超倫眾咸嘆服。年二十遇恩剃落。隸名于幽巖寺。因從持禪師咨請禪法。妙達(dá)深理繼踵前修。既獲髻珠淡然閑放。形容溫潤面如滿月。言辭清雅慧德蘭芳。望重一期聲聞遠(yuǎn)近。江左定學(xué)往往造焉。其中頓悟心源即慧思禪師。乃命嗣山門盛傳道化。威自出止延祚寺。說法利人廣施饒益。以開元十年二月十八日終于住寺。遺囑林中飼鳥獸。弟子玄挺等依言奉行。春秋七十七。威一時夜行頭陀。將值天曉有三虎遇之。威截路中過了無怖色。虎隨至山門四顧而去。每有二兔一犬。庭際游戲各無間畏。蓋大悲平等物我一均。故其然也。次司空山釋本凈。姓張氏。東平人也少入空門高其節(jié)操。游方見曹溪六祖決了疑滯。開元初于南岳司空山閑放自處。人不我知蔽偽之故也天寶中因楊庭光采藥。邂逅相逢。論道終日。回奏詔赴京。于白蓮華亭安置。帝知佛法幽深孰堪商攉。敕召太平寺遠(yuǎn)法師及兩街三學(xué)碩德。發(fā)問鋒起。若百矢之逐一兔。焉。凈舉措容與四面枝梧。譬墨翟之解九攻機(jī)械矣。既而辯若建瓴。詶抗之馀乃引了義教援證。復(fù)說伽陀一無留滯?;是閼珢?。觀者嘆嗟。以上元二年五月五日歸寂。壽齡九十五。敕謚大曉禪師。亦帶所居為名曰司空山禪師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西域人。結(jié)侶東游,遇玄奘得度。玄宗開元中住京兆大安國寺。時有韋玎請廢釋道二教,玄宗將從之,利涉抗言力爭,事遂罷。后徙南陽龍興寺。有《立法幢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本西域天竺人,婆羅門種姓。早年結(jié)侶欲游中國,途遇玄奘,遂同來長安。通群經(jīng)眾論,為奘門賢哲,深得中宗及朝中顯貴禮遇。玄宗開元中,曾在大安國寺宣講《華嚴(yán)經(jīng)》,嘗與韋玎內(nèi)殿辯論,賦詩相譏。晚年謫居漢東,尋移南陽龍興寺?!?a target='_blank'>續(xù)高僧傳》卷一七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另《敦煌掇瑣》中存其詩偈4首。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六 護(hù)教科(二)
西域人。婆羅門種姓也。蚤年結(jié)侶。捋游震旦。會玄奘三藏。方東反。遇諸金梭嶺。而獲師事焉。遂為奘門高弟。宏放沖達(dá)。中宗尤器重之。朝野士貴。莫不愿交。開元中。講華嚴(yán)于安國寺。四眾奔擁。無容膝地。檀施云委。而忮求者頗側(cè)目。 時有大理評事總校韋打。上言。釋道二教。蠹政久矣。臣乞與較所學(xué)。若果優(yōu)長。則國家存之。何不可者。詔三教各選百人。集內(nèi)殿辨論。定其勝負(fù)。于是玎先升高座。唱所問難。道士葉靜能。沙門思明。皆屈挫。涉次升座。辭指注射。往復(fù)數(shù)百千轉(zhuǎn)。而端緒條暢。彼常不足。而此常有馀。旁觀為之駭汗。涉乃從容問玎曰。子先升座。豈非主耶。然則主人何姓。以儒則姓孔。以道則姓李。以佛則姓釋。如是則子其姓孔矣。玎曰。姓韋。涉即于座長哦曰。我之佛法是無為。何故今朝得有韋。無韋始得三數(shù)載。不知此復(fù)是何韋。待衛(wèi)百僚。聞之悚然。上因憶韋后事。遽變色曰。玎是庶人族。輒敢輕蔑祖教。淩??釋門哉。玎懼下殿。俯伏待罪。叩頭言。臣非庶人族屬。上怒終不解。詔貶象州。賜涉號明教大師。助錢帛。造明教寺以彰其能。后以小罪。謫居漢東。徙南陽龍興寺?;壑覈鴰熞陨揭斑M(jìn)見。涉識之曰。汝將來當(dāng)以道德。為天子模范。勉之。非吾輩敢比也。且遺之衣物。其藻監(jiān)類此。著立法幢論一卷行世。大歷中。西明寺翻經(jīng)沙門圓照。為作傳成十卷。則其美言懿行之富。可知。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hù)法篇第五
釋利涉者。
本西域人也。
即大梵婆羅門之種姓。
夙齡疆志機(jī)警溢倫。
宗黨之中推其達(dá)法。
欲游震旦結(jié)侶東征。
至金梭嶺遇玄奘三藏。
行次相逢禮求奘度。
既而群經(jīng)眾論鑿竅通幽。
特爾遠(yuǎn)塵歸乎正道。
非奘難其移轉(zhuǎn)矣奘門賢哲輻湊。
涉季孟于光寶之間。
其為人也猶帛高座之放曠。
中宗最加欽重。
朝廷卿相感義與游。
開元中于安國寺講華嚴(yán)經(jīng)。
四眾赴堂。
遲則無容膝之位矣。
檀施繁熾利動人心。
有穎陽人韋玎。
垂拱中中第。
調(diào)選河中府文學(xué)。
遷大理評事秘校。
見涉講筵幣帛堆積。
就乞選糧所獲未厭。
表請釋道二教定其勝負(fù)。
言釋道蠹政可除玄宗詔三教各選一百人。
都集內(nèi)殿。
韋玎先陟高座。
挫葉靜能及空門思明。
例皆辭屈。
涉次登座解疑釋結(jié)。
臨敵有馀。
與韋往返百數(shù)千言。
條緒交亂相次抗之。
棼絲自理正直有歸。
涉重問韋曰。
子先登席可非主耶。
未審主人何姓。
玎曰。
姓韋。
涉將韋字為韻揭調(diào)長吟。
偈詞曰。
我之佛法是無為。
何故今朝得有為。
無韋始得三數(shù)載。
不知此復(fù)是何韋。
涉之吟作百官悚然。
帝果憶何韋之事。
凜然變色曰。
玎是庶人宗族敢爾輕懱朕玄元祖教。
及凌??釋門。
玎下殿俯伏待罪。
叩頭言。
臣非庶人之屬。
涉貴其鉗利口以解疏狂。
奏曰。
玎是關(guān)外之人。
非玄貞之族類。
敕貶象州百姓。
賜涉錢絹助造明教寺。
加號明教焉。
二教重熙涉之力也。
因著立法幢論一卷。
公卿間有言曰。
涉公是韋掾之膏盲也。
涉曰。
此舉也矢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自此京城無不改觀。
言談講者以涉為最焉。
晚節(jié)遭其譴謫漢東。
尋屬寬宥移徙南陽龍興寺。
惠忠國師知重涉名。
聊款關(guān)相謁曰。
納衣小僧向前某被門徒朝要連坐于此。
適觀師當(dāng)有貴氣。
可作高道國德。
勿同吾也。
乃開篋提衣物令師曳婁。
由此襄鄧之人皆驚涉如此懸記。
師道聲又光闡焉。
蓋涉望重之故也。
上元二年詔師入供養(yǎng)。
肅宗時入宮起居。
太上皇乃引見上皇曰。
此人何如利涉。
則知涉才業(yè)優(yōu)長帝王器重。
復(fù)多著述。
大歷中西明寺翻經(jīng)沙門圓照撰涉?zhèn)鞒梢皇怼?div id="jvnj3xt" class='inline' id='people_13354_3_88_comment'>
足知言行之多也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越之諸暨冉氏子也。其出家行道之自。史不詳載。始居均之武當(dāng)山。開元中。鄧州刺史前中書侍郎王琚。太常少卿趙頤貞。見忠于白崖山黨子谷。問答之頃。深有證入。于是歸以聞于上。即遣中使孫朝進(jìn)。奉詔迎至。待以師禮。初居千福寺西禪院。及代宗臨御。遷光宅寺。十有六年。隨機(jī)說法。時有西天大耳三藏。自謂得它心通。上令忠與相見。三藏禮拜。立忠之右。忠問曰。汝得它心通。且道老僧即今心在什么處。藏云在西川看競渡。忠再問。藏云。在天津橋看弄猢猻。三問藏罔措。忠咄云。者野狐精。他心通在什么處。一日喚侍者。侍者應(yīng)諾。如是三喚。皆諾。忠云將謂吾孤負(fù)汝。卻是汝孤負(fù)吾。南泉到參。忠問什么處來。答云江西。忠云還將得馬師真來否。答云。只者是。忠云。背后底。泉無語。忠示眾云。禪宗學(xué)者。應(yīng)遵一乘佛語。了義契自心源。不了義者?;ゲ幌嘣S。如獅子身蟲。夫?yàn)槿藥熣?。若涉名利。別開異端。則自他何益。如世大匠。斤斧不傷其手。香象所負(fù)。非驢所堪。肅宗問師。得何法。忠云。檀越見空中一片云么。帝云見。忠云。釘釘著。懸掛著。又問。如何是十身調(diào)御。忠起立云。會么。云不會。忠云。與老僧過凈瓶來。又問。如何是無諍三昧。忠云。檀越蹋毗盧頂上行。云此意如何。忠云莫認(rèn)自己清凈法身。魚軍容問師。于十二時中如何進(jìn)脩。忠摩童子頂云。惺惺直須惺惺。歷歷直須歷歷。已后莫受人謾。忠與子璘供奉論義。既升座。供奉云。請師立義。忠云立義竟。奉云。是什么義。忠云。果然難破。便下座。耽源問。百年后有人問極則事。作么生。忠云幸自可憐生。須要個護(hù)身符子作么。忠化緣將畢。辭代宗。代宗云。師滅度后。弟子將何所記。忠云。請?zhí)丛皆烊∫凰鶡o縫塔。云就師借取塔樣。忠良久云。會么。云不會。忠云。貧道去后。有侍者應(yīng)真。卻知此事。大歷十年十二月九日。右脅臥而寂。塔靈龕于黨子谷。謚大證。代宗后詔應(yīng)真。舉無縫塔話問之。真良久云會么。云不會。真述偈云。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湘潭者指耽源之地言也。
宋高僧傳·卷第九 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慧忠。俗姓冉氏。越州諸暨人也。孰辨甲子?;蛑^期頤之年。肌膚冰雪神宇峻爽。少而好學(xué)法受雙峰。默默全真心承一印。行無住相歷試名山。五嶺羅浮四明天目。白崖倚帝紫閣摩穹?;蛩上掳簿佑诰叛??;??空息慮于三昧。既懸明月之戒。亦凈琉璃之心。已度禪定之門。不起無生之見。嶷若蘇廬八風(fēng)莫能動。清如凈鑒萬象何所隱??芍挂参覄t武當(dāng)千峰狎于麋鹿??尚幸参覄t虎溪一徑。分衛(wèi)人間。薄游吳楚。以至于順陽川焉。卜居黨子之林泉。四十馀祀。深入法王之圣定。八萬廣門道聲洋乎力量充矣。開元年中刺史前中書侍郎開國公王琚司馬太常少卿趙頤貞。信潭以清聞風(fēng)而悅。稅駕扣寂杳然虛空。禮足散金銀之華。不異彌伽長者。執(zhí)手見微塵之佛。等毗目仙人。上奏玄宗徵居香剎。則龍興寺也。由是罷相節(jié)使王公大人罔不膜拜順風(fēng)從而問道。忠博達(dá)詁訓(xùn)廣窮經(jīng)律。降魔制外孰之與京不可以威畏。不可以利動。暾日而食對月澄心。清風(fēng)飛霜。勁節(jié)凌竹。辭檢理詣?wù)郾寺薄U擃D也不留朕跡。語漸也返常合道。得之于心。伊蘭作栴檀之樹。失之于指。甘露乃蒺藜之園。妙不可傳花多果少。世有執(zhí)礫水中。若獲琉璃之寶。掬泡瓶內(nèi)。謂得摩尼之珠。忠所以訶之止之不能已矣。故有超毗盧之說。令其不著佛求越法身之談。俾夫無染正性。豈毗盧之可越。而法身之可超哉是以虛空之心合虛空之理纖妄若云翳。宗通如日月朝郎結(jié)駟而至安。禪不動受其頂謁儼如也。蓋所謂昔人不迎七步以福于萬乘之君。豈止百寮而已哉。肅宗皇帝載定區(qū)夏聞其德高。以上元二年正月十六日。敕內(nèi)給事孫朝進(jìn)驛騎迎請。其手詔曰?;实坌艈枴k蘼?wù){(diào)御上乘以安中土。利他大士共濟(jì)群生。師以法鑒高懸一音演說。藏開秘密境入圓明。大悲不惓于津梁。至善必明于兼濟(jì)。尊雄付囑實(shí)在朕躬。思與道安宣揚(yáng)妙用。廣滋福潤以及大千。傳罔象之玄珠。拔沈迷之毒箭。良緣斯在勿以為勞。杖錫而來京師非遠(yuǎn)。齋心已久副朕虛懷。春寒師得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忠常以道無不在華野莫殊。遂高步入宮引登正殿。霜杖初下日照龍衣。天香以焚風(fēng)飄羽蓋。時忠驤首接武神儀肅若。天子欽之待以師禮。奏理人治國之要。暢唐堯虞舜之風(fēng)。帝聞竦然膝之前席。九龍灑蓮華之水。萬乘飲醍醐之味。從是肩舁上殿坐而論道。不拘彝典也。尋令驃騎朱光輝宣旨住千福寺。相國崔渙從而問津。理契于心談之朝野。識真之士往往造焉。洎夫?qū)殤?yīng)臨御。以孝理國匪移前眷。劃開萬里之天。若見三江之月。又敕內(nèi)侍袁守宏迎近闕下光宅寺安置。香飯云來紫衣天降。雖使臣擁禪門而不進(jìn)御府列玉帛而盈庭。了之如泡觀之若夢。澹然閑任自樂天倪。亦可羅浮不歸方名宴坐雙峰長往始契無生者哉。成圣元胎于是乎在。固所以萬行齊發(fā)。千門不累于心矣則兜率之鼓無形乃聲。修羅之琴不撫而韻。香傳天主花雨空王。見之于忠矣。常以思大師有言。若欲得道衡岳武當(dāng)。因奏武當(dāng)山請置太一延昌寺。白崖山黨子谷置香嚴(yán)長壽寺。各請藏經(jīng)一本度僧護(hù)持二圣御影鎮(zhèn)彼武當(dāng)。王言惟允有司承式。猴一雁塔雖未飾于中峰。茅棟柴扉便以名于梵宇。睿札題額鸞回鵲飛。山川光煌黑白抃躍。想金殿之可期。睹瑤臺之非遠(yuǎn)。至大歷八年又奏度天下名山僧。中取明經(jīng)律禪法者。添滿三七人。道門因之羽服緇裳罔不慶懌。數(shù)盈萬計用福九重也。忠往在南陽陷于賊境。固請回避皆不允之。臨白刃而辭色無撓。據(jù)青云而安坐不屈??龓浻^其禪德淡若風(fēng)韻高逸。投劍羅拜請師事焉。于時避寇遇寇者眾矣。無何群盜又至。乃曰。未可以踵前也遂杖錫發(fā)趾沿江而去。有敩其先蹤堅住不避者。盡被誅戮。則知云物氣象有如先覺。存而不論道何深也。金籍曰。般若無知而無不知。斯之謂歟。內(nèi)德既充外應(yīng)彌廣。自藏珍寶人莫之窺。于戲論龍奮迅而鞠多不知。忉利雨華而明徹莫識。前賢厭世正眼隨滅。不亦悲夫。忽疾將亟。國醫(yī)罔效。自知去辰。眾問后事。乃曰。佛有明教依而行之則無累矣。吾何言哉。粵十年十二月九日子時右脅累足泊然長往。所司聞奏皇情憫焉。中使臨吊賻贈甚厚。敕謚號曰大證禪師。有詔歸葬于黨子之香嚴(yán)寺。循其本也。威儀手力所在支給具飾終之禮哀慟梵場也。敕常修功德使檢校殿中監(jiān)興唐寺沙門大濟(jì)。早接道論豁如披云雖非門人哀逾法嗣。凡有敷奏圣皆允焉。在家弟子開府孫知古并弟內(nèi)常侍朝進(jìn)居士景超昆季等。僧弟子千福寺志誠光宅寺智德香嚴(yán)寺主道密等。凡數(shù)萬人。痛石室之末籌。悲云峰之聳塔晨鐘徒擊于高殿。夕梵空奏于前山哲人云亡疇將仿仰。譯經(jīng)沙門飛錫為碑紀(jì)德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唐肅宗問慧忠禪師。
如何是十身調(diào)御。
師乃起立曰。
會么。
曰不會。
曰。
與老僧過凈瓶來。
帝又問曰。
如何是無諍三昧。
曰。
檀越蹋毗盧頂上行。
帝曰。
此意如何。
曰。
莫認(rèn)自己清凈法身。
帝又問。
師都不視之。
曰朕是大唐天子。
師何以殊不顧視。
曰。
還見虛空么。
帝曰見。
曰。
他還眨目視陛下否。
后涅槃時至。
乃辭代宗。
代宗曰。
師滅度后。
將何所記。
曰。
造取一無縫塔。
帝曰。
就師取塔樣。
曰。
貧道去后。
有侍者應(yīng)真。
卻知此事。
乞詔問之。
師遷化后。
帝詔問應(yīng)真。
真述偈曰。
湘之南潭之北。
中有黃金充一國。
無影樹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無知識。
應(yīng)真后住耽源山。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生丹陽王氏。
初于牛頭山慧忠禪師處。
有寤省。
大歷元年隱居池州之南泉山。
后游襄漢。
客寄慈恩寺。
元和初。
相國燕公鎮(zhèn)漢南。
延致問道。
為大造伽藍(lán)于鳳林關(guān)外。
以接來學(xué)。
其施予供養(yǎng)繁厚。
說法才二年而卒。
春秋七十三。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又唐襄州慈恩寺釋道堅。姓王氏。丹陽人也。初發(fā)心于牛頭山慧忠禪祖。大歷元年棲隱池州南泉山。后詣襄漢泊慈恩寺。元和初載相國燕公鎮(zhèn)于漢南。深相欽重。問道周勤。施供繁沓。遂于鳳林關(guān)外造寺請居。二年示滅。春秋七十三云。
僧慧涉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慧涉。
俗姓謝氏。
會稽人也。
即東晉太傅安之后。
是知杰氣英靈間代而出。
律梁拔俗異世豈無。
涉為人清素戒節(jié)孤峻。
好寂為樂不棲名聞。
以大歷之初。
于金陵莊嚴(yán)寺遇牛頭山忠禪師
一言知?dú)w。
遂命入室授其法要。
服膺道化。
待之彌載。
不憚其勞。
洎忠捐世踵武茲嶺。
無游人境。
一衣方丈操節(jié)彌高。
自是以來問道者眾。
四維方域無不沾洽。
五十年中翕然歸德。
以長慶二年終于山院。
春秋八十有二。
門弟子惟晏等。
奉全師禮建塔于寺之西北。
勒銘紀(jì)德。
若考師之藝文。
則草堂廬岳各美于當(dāng)代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7—826 【介紹】: 唐僧。金陵人,俗姓范。年幼即有出家志,往雍京安國寺受具足戒。憲宗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義興芙蓉山,所居感化,自此江南多悟禪理者。敬宗寶歷元年至宛陵禪定寺,二年告歸齊云山,尋示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生金陵范氏。
年才一紀(jì)。
即事牛頭山慧忠禪師出家。
往雍京安國寺受具。
戒。
未幾謁太寂禪師于洪府。
而獲法印焉。
元和十三年。
止毗陵之義興芙蓉山。
感動悅隨。
戶屨盈萬。
居士龐蘊(yùn)。
三到其地。
一日行食與居士。
居士接食次。
毓云生心受施。
凈名早呵。
去此一機(jī)。
居士還甘否。
居士云。
當(dāng)時善現(xiàn)。
豈不作家。
毓云。
非關(guān)它事。
居士云食到口邊。
被它敚卻。
毓便下食。
居士云。
不消一句。
居士又問。
馬大師著實(shí)為人處。
還分付吾師否。
毓云某甲尚未見它。
作么知它著實(shí)處。
士云只者見知。
也無討處。
毓云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說。
士云。
一向言說。
師又失宗。
若作兩向三向。
師還開得口否。
毓云。
直是開口不得。
可謂實(shí)也。
居士撫掌而出。
相國崔公群出鎮(zhèn)宣城。
以禪定請居之。
寶歷元年至禪定。
明年歸齊云山。
九月示滅于山院。
享年八十。
僧臘五十八。
十月塔葬院庭。
大和二年。
相國韋處厚以事聞上。
詔謚大寶禪師。
塔號楞伽。
越州刺史陸亙撰碑文。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太毓。姓范氏。金陵人也。年才一紀(jì)志在出家。乃禮牛頭山忠禪師而師事焉。于是勇猛精進(jìn)求其玄旨。法器外朗神?內(nèi)融。雖明了一乘而具足萬行。往雍京安國寺進(jìn)受具戒。袖然出眾。加復(fù)威儀整肅妙相殊特。如大海之不可測。如虛空之不可量。巡禮道場攝心凈域。雖智能通達(dá)不假因師。而印可證明必從先覺。遂謁洪井大寂禪師。睹相而了達(dá)法身。剎那而頓成大道。于時天下佛法極盛無過洪府。座下賢圣比肩得道者。其數(shù)頗眾。毓與天徹禪師大宣教禪師大智禪師。皆昆仲也。既而南北觀方曾無告憚。俾廣聞見閑養(yǎng)圣胎耳。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義興芙蓉山。故得名于山焉。毓為緣作因有應(yīng)無著。故所居感化所至悅隨。道俗相望動盈萬數(shù)。自此江南之人悟禪理者多矣。時相國崔公群坐失守出分司。后為華州由三峰出鎮(zhèn)宣城。其地雖邇其人則遐。崔公深樂禮謁。致命誠請。毓以感念而現(xiàn)大悲為心莫不果欲隨緣游方。順命寶歷元年至于宛陵禪定寺。所以隨順而揚(yáng)教也。至明年告歸齊云山。九月合朔色相不動而示滅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臘五十八。是日也天地如慘草木如摧。鳥獸悲啼云泉斷咽。緇徒士庶孺慕充窮。十月棲神于院之庭。從其宜也。弟子至孚契真清斡等??釒熓緶缍髮W(xué)徒存。太和二年。相國韋處厚素尚玄風(fēng)道心惇篤。以事奏聞。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禮。追謚號塔名。越州刺史陸亙摛翰論撰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其先京兆長孫氏。
祖洌仕鄂州司馬。
父利涉因居金陵。
則姿性恬憺。
力學(xué)治儒術(shù)。
尤嗜佛書。
每曰。
此誠能盡得吾心之妙。
既而出家。
從牛頭慧忠。
得心法。
遂南入天臺佛窟巖居焉。
服薜荔。
薦落葉。
木食澗飲。
兀如枯株。
神凝而氣化。
又詎可以世間情識。
窺其際哉。
后有樵者見之。
轉(zhuǎn)相告語。
于是瓶錫趨傅。
卒成叢社。
示徒云。
一心無物也。
萬法無物也。
然未嘗無物。
斯則天地如影。
今古如夢。
孰為生死哉。
至人以是獨(dú)照。
能為萬物之主。
吾知之矣。
汝等知之乎。
僧問如何是那羅延箭。
答云中的也。
坐四十年。
如一日。
歲次庚戌。
夏六月十有三日。
召門人垂教戒。
至十又五日。
跏趺而逝。
是夕也山下之人。
聞有聲。
若山崩者。
且見彩云貫巖如纈。
壽七十八。
臘五十八。
建龕塔于本院。
河南尹韓乂撰文勒碑。
則有著述行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3—830 【介紹】: 唐僧。長安人,俗姓長孫。善屬文,能詩,工草書。雅耽經(jīng)史,尤樂佛書。出家從牛頭山慧忠,后居天臺山佛窟巖,傳其道者號為佛窟學(xué)。有《無生等義》及詩文等。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遺則。俗氏長孫。京兆長安人也。祖冽鄂州司馬??祭骐[居金陵。則弱不雜俗。恬恬終日而無所營。始從張懷瓘學(xué)草書。獨(dú)盡筆妙。雅耽經(jīng)史尤樂佛書。以為得吾心。一朝捐家業(yè)從牛頭山慧忠。忠所謂牛頭六祖也。始天竺達(dá)磨以釋氏心要至。傳其道者有曹溪能嵩山秀。學(xué)能者謂之南宗學(xué)。學(xué)秀者謂之北宗學(xué)。而信祖又以其道傳慧融。融得之居牛頭山。弟子以傳授。由是達(dá)磨心法有牛頭學(xué)。則既傳忠之道。精觀久之。以為天地?zé)o物也。我無物也。雖無物未嘗無物也。此則圣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為死生哉。至人以是能獨(dú)照。能為萬物主。吾知之矣。遂南游天臺至佛窟巖蓋薜荔薦落葉而尸居。飲山流飯木實(shí)而充虛?;⒈詾橘e。麋鹿以為徒。兀然如枯。其后剫木者見之轉(zhuǎn)相告。有慕其道者曰。道者未有弟子。相率為筑室。圖佛安僧。蔚為精舍焉。故元和已來傳則道者。又自以為佛窟學(xué)。佛窟之號自則始也。一坐四十年。大官名侯赍書問訊檀舍。則未嘗有報謝。禮拜者未嘗而作起。時歲在庚戌。季夏十有三日。召弟子曰。汝其勉之。至十五日夜遂坐歿。是夜山下人聞若山崩。旦望之則?云翔泊于巖上。父老皆泣曰。師死矣。已而視之果然。凡則二十歲為僧臘。五十有八而終。善屬文。始授道于鐘山。序集融祖師文三卷。為寶志釋題二十四章。南游傅大士遺風(fēng)序。又無生等義。凡所著述辭理粲然。其他歌詩數(shù)十篇皆行于世。則元居瀑布泉西佛窟本院建龕塔。會昌中例毀之。其院為道門所有。后開元寺僧正法光。于咸通乙酉歲。遂徙碑于今所。河南尹韓又偽碑文。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長孫。
京兆長安人。
則弱不雜俗。
恬恬終日。
而無所營。
始從張懷瓘學(xué)草書。
獨(dú)盡筆妙。
雅耽經(jīng)史。
猶樂佛書。
一朝捐家業(yè)。
從牛頭山六祖慧忠。
傳忠之道。
精觀久之。
以為天地?zé)o物也。
我無物也。
雖無物未嘗無物也。
遂南游天臺。
至佛窟巖。
蓋薜荔薦落葉。
而尸居。
飲山流。
飯木實(shí)。
而充虛。
虎豹以為賓。
麋鹿以為徒。
兀然如枯。
其后剫木者見之。
轉(zhuǎn)相告。
有慕道者曰。
道者未有子弟。
相率為筑室。
圖佛安僧。
蔚為精舍。
元和已來。
傳則道者。
又自以為佛窟學(xu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閩人。幼出家于黃檗山寺,額間隆起,號為肉珠。晚謁江西馬祖,馬祖已示寂,乃往石門參百丈師。后觀察使裴休迎住龍興寺。宣宗大中間示寂,謚斷際禪師。有《語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福州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幼于洪州黃檗山出家。曾游天臺山,終嗣百丈懷海。后仍歸黃檗精舍,世稱黃檗和尚。裴休對之禮敬有加。武宗會昌二年(842)裴任江西觀察使,宣宗大中二年(848)任宣歙觀察使時,皆迎其至鎮(zhèn)居住。大中間卒于山,賜謚斷際禪師。希運(yùn)論禪,倡直指單傳心要。其門人義玄開臨濟(jì)宗,影響頗大。《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傳》卷二〇、《景德傳燈錄》卷九有傳。其語錄由裴休編為《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1卷,另有《黃檗斷際禪師廣陵錄》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其與宣宗聯(lián)句詩,置宣宗名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閩人。蚤年即出家高安之黃檗山。具戒后。參詢遍至。嘗偕一僧。行天臺道中。娓娓談笑。皆穎脫可念。目光閃爍。旁射注前。遇大溪橫沮。方過雨湍漲。不可揭厲度。于是運(yùn)乃卸笠支杖而佇。其僧趣之。曰度去好。久佇奚為。運(yùn)詭曰。要度自度。毋督我。俄而其僧竟度。如履平陸。既登彼岸。招手曰。度來度來。運(yùn)遙咄曰。自了漢。早知如此。必斮折汝脛。其僧隔水禮謝曰。真大乘法器也。我不如。我不如。竟去不復(fù)見。 又嘗游京師。午則分衛(wèi)檀越家。久候屏著間。未有所得。聞一姥誶語其內(nèi)曰。太無厭生。運(yùn)意以為未有所施。而謂之無厭。其必有說焉。已而姥使童子召入置食。問曰。師亦曾見百丈山海禪師乎。當(dāng)今第一善知識也。且老妾五障之身。忝于慧忠國師處有省。以師巍巍堂堂之相。寧自棄哉。自是見百丈。問曰。從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良久。運(yùn)云。恁么則后人斷絕去也。丈云。將謂汝是個人。遽起入方丈。運(yùn)有省。隨后入云。希運(yùn)特來。丈云。若爾則他后不得孤負(fù)老僧。 丈一日問運(yùn)。什么處去來。運(yùn)云。山下拾菌子來。丈云。還見大蟲么。運(yùn)便作虎聲。丈拈斧子作斮勢。運(yùn)打丈一摑。丈吟吟而笑。即上堂云。大雄山下有大蟲。老漢今日親遭一口。汝等諸人好看。 運(yùn)在南泉。普請擇菜。泉問。什么處去來。運(yùn)云。擇菜去來。泉云。將什么擇。運(yùn)舉起刀子。泉云。大家擇菜去。 一日泉謂運(yùn)曰。老僧偶作得牧牛歌。請長老和。運(yùn)云。某甲自有師了。運(yùn)辭泉。泉門送。提起運(yùn)笠子云。長老身才沒量大。笠子太小生。運(yùn)云。雖然如此。大千世界??傇诶镌S。泉云王老師聻。運(yùn)戴笠子便去。 后居洪之大安寺。海眾奔輳。相國裴公休方廉問其地。迎至州問道。且作傳心法要一編。示運(yùn)。運(yùn)接置于座。略不披閱。良久云會么。公云不會。運(yùn)云。若便恁會去。猶較些子。裴公由是深加尊奉。凡仕官所在。必執(zhí)弟子禮。邀致闡演。嘗贈之詩曰。曾傳達(dá)士心中印。額有圓珠七尺身。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章濱。一千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花結(jié)勝因。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大中間。終于所住寺。詔謚斷際。塔號廣業(yè)。事具傳燈錄。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希運(yùn)。
閩人也。
年及就傅鄉(xiāng)校推其慧利。
乃割愛投高安黃檗山寺出家。
迨成長也身量減王商裁一尺所。
額間隆起號為肉珠。
然倜儻不羈人莫輕測。
而乃觀方入天臺。
偶逢一僧偕行。
言笑自若。
運(yùn)偷窺之。
其目時閃爍爛然射人。
相比而行。
截路巨溪泛泛涌溢。
如是捐笠倚杖而止。
其僧督運(yùn)渡去。
乃強(qiáng)激發(fā)之曰。
師要渡自渡。
言訖其僧褰衣躡波若履平陸。
曾無沾濕。
已到他岸矣。
回顧招手曰渡來。
運(yùn)戟手呵曰。
咄自了漢。
早知必斯汝脛。
其僧嘆曰。
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
縱能傷我只取辱焉。
少頃不見。
運(yùn)??恍自失。
及薄游京闕分衛(wèi)及一家門。
屏樹之后聞一姥曰。
太無厭乎。
運(yùn)曰。
主不慁賓何無厭之有。
姥召入施食訖。
姥曰。
五障之身忝嘗禮惠忠國師來。
勸師可往尋百丈山禪師。
所惜巍巍乎堂堂乎。
真大乘器也。
運(yùn)念受二過記莂攸同。
乃還洪井見海禪師。
開了心趣聲價彌高。
徇命居黃檗精舍。
升平相裴公休欽重躬謁。
有詩贈焉。
曾傳達(dá)士心中印。
額有圓珠七尺身。
掛錫十年棲蜀水。
浮杯今日渡漳濱。
一千龍象隨高步。
萬里香華結(jié)勝因。
愿欲事師為弟子。
不知將法付何人。
則裴相得法出運(yùn)之門。
以大中中終于所住寺。
敕謚斷際禪師。
塔名廣業(yè)。
語錄而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