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唯儼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2?—841? 【介紹】: 唐僧。鐘陵建昌人。俗姓王。生有自然胎衣若僧服,遂出家于石門。后住澧陽云巖寺。敕謚無住大師,一作無相大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生鐘陵建昌之王氏。
昉臨蓐。
胞衣緇色。
若右袒狀。
父母。
已知其不可累。
以世事。
小學(xué)之歲。
遂令依石門薙染。
既登具品。
即執(zhí)侍大智海禪師于百丈山。
歷二十年。
續(xù)見藥山儼禪師
一日藥山問。
汝除在百丈。
更到什么處來。
晟云到廣南來。
山云。
見說廣州城東門外。
有一團石。
被州主移。
卻是否。
晟云。
非但州主。
合國人移亦不動。
山又問。
聞汝解弄獅子。
是否。
晟云是。
山云。
弄得幾出。
晟云六出。
山云。
我亦弄得。
晟云。
和尚弄得幾出。
山云。
弄得一出。
晟云。
一即六六即一。
晟后到溈山。
溈山問。
承長老在藥山。
弄獅子是否。
晟云是。
溈云。
長弄耶。
還有置時。
晟云。
要弄即弄。
要置即置。
溈云。
置時獅子在什么處。
晟云。
置也置也。
僧問從上諸圣。
什么處去。
晟良久云。
作么作么。
又問。
暫時不在。
如同死人。
如何。
晟云。
好埋卻。
晟煎茶次。
道吾問。
煎茶與阿誰。
晟云。
有一人要。
吾曰。
何不教伊自煎。
晟云。
幸有某甲在。
晟住云巖后。
一日諸眾曰。
有個人家兒子。
問著無有道不得底。
洞山云。
它家屋里有多少典籍。
晟云。
一字也無。
洞云。
爭得恁么多知。
晟云。
日夜不曾眠。
道吾問。
大悲千手眼如何。
晟云。
如無燈時。
把得枕子。
作么生。
吾云。
我會也我會也。
晟云。
作么生會。
吾云。
通身是眼。
晟一日掃地次。
溈山云。
太區(qū)區(qū)生。
晟云。
須知有不區(qū)區(qū)者。
溈云。
恁么即有第二月也。
晟豎起掃帚云。
是第幾月。
溈低頭去。
晟問僧。
什么處來。
僧云。
石上語話來。
晟云。
石還點頭否。
僧無對。
晟代云。
和尚未問時。
卻點頭。
洞山乞眼睛。
晟云。
汝底與阿誰去也。
洞云。
良價無。
晟云。
有汝向什么處著。
洞無語。
晟云。
乞眼睛底是眼否。
洞云。
非眼。
晟咄之。
大和三年。
己酉十月二十七日。
示滅。
謚無相。
塔號凈勝云。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曇晟。俗姓王氏。鐘陵建昌人也。始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猶緇服焉。遂請出家于石門。年滿具法。參見百丈山海禪師。二十年為侍者。職同慶喜法必我聞身若中涓心居散位。續(xù)受藥山舉發(fā)全了無疑。化徒孔勤。受益者眾。以太和三年己酉十月二十七日示滅。敕謚大師號無相。塔名凈勝焉。 系曰。商那和脩。華言胎衣也。以其生帶衣而誕以繒肉。而非幼為繃褓長且稱身。出家成法服。至入滅阇維方為煨燼焉。晟師之有胎衣止不及為嬰兒已往之服耳。此近叔離尼商那尊者也。思過半矣。何邪晟師去圣懸遠。和修佛滅百年。將胎衣示有行果之徒也。今晟以胞袒絡(luò)化其教理之世。不其難乎。故曰思過半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9—888 【介紹】: 唐僧。閩人,俗姓張。投開元寺出家。后詣五臺山登戒,學(xué)相部律。住上都,學(xué)《凈名經(jīng)》。后住芙蓉山,謁黃檗山禪師,問答雖多,機宜頓了。僖宗乾符中,昌化令徐正元召住千頃山慈云院,訓(xùn)示僧徒之外,惟以禪定為事。昭宗聞其道化,賜以鹿胎衣。有《般若經(jīng)品頌偈》、《破邪論》。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閩之張氏子也。幼事曇藹師于郡之開元寺。逮冠歲乃薙落。俄受具五臺。而趨逍。以究律部。尋游京師。習(xí)凈名經(jīng)等。因嘆曰。頓漸之指。懸絕如此。去依芙蓉山。無所契證。尋謁運禪師于黃檗。獲記莂焉。會昌間。詔廢教。即遁居林谷間。大中初。詔復(fù)教。裴公休以相國出尹宛陵。邀致黃檗于府治。以便詢訪。南侍檗左右惟謹。未幾。辭入浙。掛錫姑蘇之報恩寺。一室禪坐。閱二十馀載。足未嘗踰閾。乾符四年。太守周慎嗣承其風(fēng)。請說法寶林寺。俄徙支硎山。以其靜僻。而悅從之也。五年杭州昌化令徐正元。紫溪鎮(zhèn)將饒京。以千頃山慈云院尤幽夐迎。處方丈中。訓(xùn)徒之外。但燕嘿而已。然化被吳越。光啟三年。元帥錢公镠。造山供施。且表聞其德于上。詔賜紫衣一領(lǐng)。鹿胎衣五事。文德六年二月。忽雙虹貫堂室。二鹿入寺。法堂梁折。五月疾。召眾別。床上稍垂足引臂。如起行狀。遽寂。世壽七十。僧臘五十六。塔全身于院西隅。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
釋楚南。
閩人也。
俗姓張氏。
爰在髫齡冥然跪于父母前訴志出家。
投開元寺曇藹師而受訓(xùn)焉。
當(dāng)授經(jīng)法目所經(jīng)睹輒誦于口。
執(zhí)巾侍盥灑掃應(yīng)對。
頗能謹愿。
迨乎冠歲乃落發(fā)焉。
詣五臺登戒。
就趙郡學(xué)相部律。
往上都學(xué)凈名經(jīng)。
一律一經(jīng)略通宗旨。
則知頓機不甘為漸教縛。
遂往芙蓉山。
根性未發(fā)。
謁黃檗山禪師。
問答雖多機宜頓了。
倏值武宗廢教。
南遂深竄林谷。
大中興教出遇升平。
相裴公休出撫宛陵。
請黃檗出山。
南隨侍由此。
便詣姑蘇報恩寺專行禪定。
足不踰閾僅二十馀載。
乾符四年蘇州太守周慎嗣。
向風(fēng)請住寶林院。
又請居支硎山。
至五年昌化縣令徐正元。
與紫溪戍將饒京。
同召住千頃慈云院。
訓(xùn)示禪徒之外。
唯儼然在定逾月。
或浹旬。
光啟三年前兩浙武肅王錢氏。
請下山供施。
昭宗聞其道化賜其鹿胎衣五事。
別赍紫衣。
文德六年二月忽雙虹貫堂室。
二鹿蹶然入寺。
法堂梁折至五月辭眾。
后于禪床垂兩足伸二臂于膝。
奄然而卒。
春秋七十。
僧臘五十六。
遷塔于院西隅。
大順二年壬子歲二月。
宣州孫儒寇錢唐之封略。
兵士發(fā)塔見南全身不散爪發(fā)俱長。
悔罪而去。
南公平昔著般若經(jīng)品頌偈一卷破邪論一卷。
以枝梧異宗外敵見貴于時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居華亭靜安寺。相傳七月十五日,胥村人來請儼赴村郭之會,乘小船,見捕蝦者,儼買一斗啖之,約返時付錢。及還,儼無錢,吐活蝦盈斗還之。俗稱儼為蝦子和尚,稱靜安寺為蝦子道場。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蝦子和尚。名智儼。居華亭靜安寺。七月十五日。村郭設(shè)盂蘭盆。寺僧赴請殆盡。惟儼在寺。有胥村人嗣來召僧。而無僧可召。欲拉儼往。儼曰。但歸辦置。吾隨來也。乘小舠而行。見捕蝦者。儼從買一斗索水。啖之無遣。謂漁者曰。齋回還汝直。且叮嚀舟子勿泄。至村。舟子不能忍。齋家聞此。厭薄之。不請上坐。席地一飯而無襯。以辱焉。師歡然納受。還見漁者曰。何饒舌。今日齋無錢奈何。漁者曰。無錢但還我蝦。曰。此易。復(fù)索水飲。隨吐出活蝦。盈斗還之。人以為異。因呼名蝦子和尚。儼異跡頗多。海濱人皆能言之。及將滅。斂蒲草為萬馀繩。懸廊廡間。謂人曰。與諸君作緣事。遂坐脫。人爭赴施錢。懸繩皆滿。用建佛閣于寺中。至今寺稱蝦子道場。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一
釋智儼者,忘其姓字 ,俗稱蝦子和尚,居靜安寺,舊俗七月望日為中元節(jié),村郭設(shè)會,寺僧赴請殆盡。
唯儼在寺,有胥村人來寺,因請偕之會所。
舟行見捕蝦者,從買一斗,索水啖之。
謂漁者曰:“返,乃予汝錢。
”諾之。
及詣齋家,但席地一飯而已,無?施。
還時,漁者索錢,赧然,徐云:“還汝蝦何如?
”復(fù)索水飲,隨吐活蝦盈斗,人始異之。
將示寂,歛蒲草為萬馀繩,懸諸廊廡,曰:“吾將作大緣事。
”即坐蛻,人競施錢,懸之繩,繩皆滿,遂建佛閣。
或曰:“寺地近海,弄潮者多。
得錢,輒買魚蝦活之。
人益以此相敬仰,施舍不絕,而放生日盛。
今靜安寺猶稱‘蝦子道場’云。”

人物簡介

皇明名僧輯略
小參 靈隱入院至晚小參。
欲識佛性義。
當(dāng)觀時節(jié)因緣。
時節(jié)若至。
其理自彰。
是故達摩大師十萬里西來。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謂之教外別傳。
于是二祖求個安心法門。
師云將心來與汝安。
祖云覓心了不可得。
師云與汝安心竟。
冬瓜印子一印印定了也。
然師資契會。
千載難逢。
山僧今夜小參。
禪客問話。
現(xiàn)前一眾。
坐立儼然。
豈不是時節(jié)因緣。
時節(jié)因緣既爾。
畢竟佛性義在什么處。
莫是在覓心了不可得處么。
莫是在與汝安心竟處么。
若道在覓心了不可得處。
是埋沒二祖。
若道與汝安心竟處。
是辜負大師。
到這里不可容易。
直須明自本心。
見自本性。
未明明取。
未見見取。
若也明見不了。
緇素不分。
一生只成得個顢頇佛性。
儱侗真如。
這般漢。
臘月三十日到來。
手忙腳亂。
如個落湯螃蟹相似。
無人替汝。
光陰迅速。
各自勉旃。
復(fù)說偈曰。
年登六十一春秋。
只合投間待死休。
不料業(yè)風(fēng)吹到此。
又同衲子結(jié)冤讎。
浴佛上堂。
藥山儼禪師因遵布衲作殿主。
浴佛次。
山問汝祇浴得這個。
還浴得那個么。
遵云把將那個來。
山休去。
云。
者一個。
那一個。
一一從頭都浴過。
藥山布衲謾商量。
仔細看來成話墮。
成話墮。
轉(zhuǎn)誵訛。
拍禪床云。
武林春已老。
臺榭綠陰多。
佛誕上堂。
舉世尊才生下。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顧四方云。
天上天下。
唯吾獨尊。
真成大人相不是小兒嬉。
云門云。
我當(dāng)時若見。
一棒打死與狗子吃。
貴圖天下太平。
要作老胡種族。
直須恁么始得。
法昌云。
好一棒。
太遲生。
未離兜率。
腳根下便與一錐。
豈到今日。
雖然如是。
大似賊過后張弓。
將謂胡須赤。
更有赤須胡。
黃面老子故是末上賣俏。
似乎旁若無人。
云門法昌雖則見義勇為。
爭奈劍去久矣。
爾方刻舟。
以主杖畫一畫召眾云。
還會么。
一把柳絲收不得。
和煙搭在玉欄桿。
碧峰和尚阇維。
奠茶。
五臺山拾得來。
誠非凡種。
關(guān)西子沒頭腦。
卻是靈根。
惟茲一味清茶。
蕩滌眾生熱惱。
只如則川拋下茶籃。
仰山撼動茶樹。
畢竟明甚么邊事。
度盞云。
踏翻生死海。
靠倒涅槃城。
龍山次韻 龍山吾兄瘦無肉。
度量汪汪幾千斛。
看他小小現(xiàn)神通。
彈指遍游諸佛國。
枯禪久甘藜藿腸。
節(jié)身不在餐楓香。
頂??一著超言義。
二三四七空摶量。
從古風(fēng)顛稱普化。
格外玄機未為蹉。
等閒打出觔斗來。
傳得師真能幾個。
而今痛自韜其光。
臥云深處開巖房。
是非榮辱我何有。
二時粥飯還如常。
乳虎已有食牛氣。
況是親從道場至。
入門未辨主與賓。
輒問西來祖師意。
水之冰也藍之青。
當(dāng)陽哮吼人皆驚。
豁開自己神通藏。
剖破微塵出大經(jīng)。
永嘉作歌唯證道。
凡圣兩途俱凈掃。
曹溪一宿歸去來。
珊瑚枝上日皓皓。
凈慈次韻 十里平湖一鏡開。
六橋險峻滑如苔。
直饒不滯程途者。
到此依然吃跌回。
行實 師諱慧明。
字性原。
別號幻隱。
生于元。
父項。
母陳氏。
七歲發(fā)疽。
忽失所在。
求得之。
則曰四童子舁我至此。
識者知師為天神所祐矣。
未幾出家。
后謁竺元道公于仙居紫籜山。
又謁徑山元叟端公。
端問東嶺來。
西嶺來。
師指草鞋曰。
此是三文錢買得。
端曰。
未在。
更道。
曰。
某甲只如此。
和尚作么生。
端云。
念汝遠來。
放汝三十棒。
師乃悟其旨。
久之。
遂罄底蘊。
曰才涉思惟。
皆為剩法。
洪武十九年示寂。
壽六十九。
夏五十八。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慧明。字性原。別號幻隱。臺之黃巖項氏子。母陳氏。七歲患疽。幾死置床上。忽不見。已而求得之。問其故。曰。頃睡中。有四童子。舁至此。識者。知師為天神所祐矣。既長。不甘處俗。往依溫之寶冠東山魯公出家。謁竺元道公于仙居紫籜山。咨問心要。不大省發(fā)。去參徑山元叟。叟問。東嶺來西嶺來。指草鞋對曰。此是三文錢買得。叟曰。未在更道。師曰。某甲只如此。和尚如何。叟曰。念汝遠來。放汝三十棒。師乃悟其旨。久之。遂罄底蘊。執(zhí)侍掌藏鑰。未幾。出世鄴之五峰。遷金峨。洪武五年。與泐季潭。同奉詔入京。季潭被旨住天界。延師居第一座。提綱舉要。得表率叢林體。俄而補金山。十一年升住靈隱。學(xué)徒坌集。宗道大振。師始至。經(jīng)畫大雄殿。僅一載而落成。巍然山峙。嘗室中垂語曰。蓮華峰。被蜉蝣食卻半邊。為何不知。又云。冷泉亭吞卻壑雷亭即不問。南高峰與北高峰斗額。是第幾機。罕有契之者。住靈隱十周寒暑。無何寺火無孑遺。逮捕?;騽駧熢缱詾橛?。師不顧。怡然詣有司。未鞫。即廡下說偈。端坐而逝。壽六十九也。
續(xù)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諱慧朗。字性原。別號幻隱。生于元世臺州府之黃巖縣項宅。母陳氏。七歲患疽?guī)姿?。置床上。忽不見。已而求得之。問其故。曰。頃睡中有四童子舁至此。無他也。翌日疽愈。識者已知師為天神所祐矣。既長。不甘處俗。乃往依永嘉樂清寶冠寺魯山東公出家。后詣徑山。參元叟端公。端云。東嶺來。西嶺來。師指草鞋云。此是三文錢買得。端云。未在。更道。師云。某甲只恁么。未審和尚作么生。端云。念汝遠來。放汝三十棒。師乃悟其旨。久之究盡底蘊。既而出世鄞之五峰?!』拭骱槲湮迥??!≡t建佛會于鐘山。召高行沙門。師與季潭泐公與焉。后住靈隱。逮十寒暑。無何。遭無妄之災(zāi)。逮捕?;騽駧熢缱詾橛嫛煵活?。怡然詣所司。未鞠即廡下說偈。端坐而逝。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一
禪師。出夏氏。臺州黃巖人也。諱慧明。字性原。居家不治生產(chǎn)。日游僧寺。父兄以不才子目之。父卒。明益無賴。嘗貸餐親里姑舅之家?;虻枚访装馘X歸。又作飯僧佛事。俄有長耳黃面病僧之門乞食于明。明目碗羹施之。復(fù)乞。明躊躇答曰。柰我無有何。病僧曰。無有亦須施我。明莫知其意。病僧指明內(nèi)灶曰。那是甚么。明回視。失僧所在。明乃大驚。即走樂清。依寶冠沙門。斬其發(fā)焉。每遇禪者。則虛己請問?;蛴新劶窗菹嘛L(fēng)。久經(jīng)歲月。而知有此事。即腰包行腳。上雙徑見元叟。叟曰。東嶺來。西嶺來。明指草鞋曰。三文錢買的。曰。未在更道。對曰?;勖髦豁ッ?。和尚作么生。叟曰。念你新到。放你三十棒。明退參。三月方罄其旨。久之。出世寧波五峰寺。明既蒞師首。以身先眾。間有憍懦不振者。明亦委致起之。凡垂機即宿。倔??者。為之失色。于是。湖江笑稱五峰門庭。為曝腮處。洪武間。詔明主鐘山法會。而天鏡凈。璧峰金。季潭泐。皆與焉。內(nèi)翰宋危諸公。嘗問道于諸禪師。一日間咨國事。有答曰。掃腥膻。建禮樂。萬代一時也。復(fù)何慮焉。明曰。不然。禮樂有三代之隔。人心無夷夏之分。敬天懼人。思危防安。天下平矣。諸公悅服。高帝聞明答語。以為有王佐略。欲留居都中。時辭還山。景濂宋公。疏明居靈隱。明不就。乃薦同門天鏡凈禪師。明還山日。鄰寺故老相訊。明乃蕭然布衲藤杖而已。或問大內(nèi)隆遇典故。明緘口無一語。惟審山問歲節(jié)節(jié)俱至。明退居。無何而靈隱天鏡。被流言坐忤時。流徙陜西。道經(jīng)寶應(yīng)。夜宿寧國寺。端坐而歿。以故靈隱席虛。師僧皆散。諸方不肯應(yīng)。復(fù)請明。明嘆曰。時哉時哉。不可避乎。明既任靈隱。年雖邁。接納無少倦。嘗垂問曰。蓮花峰。被蜉蝣食卻半邊。因甚不知。僧進語曰。不啞。不聾。不作阿家翁。明喜之。又問曰。冷泉亭吞卻壑雷亭即不問。南高峰與北高峰斗額。是第幾機。又僧進語曰。和尚今日放參。明亦喜之。于是。禪子蟻從。元叟家聲。復(fù)大振。闡提陰嫉之。明又被議逮捕。或勸明引去。明怒曰。潛形茍免。豈道人所為乎。適浴佛。明上堂曰。者一個。那一個。一一從頭俱浴過。藥山布衲謾商量。仔細看來成話墮。成話墮將誵訛。拍禪床曰。武林春色老。臺榭綠陰多。下座。直詣法司。從者如云。有感泣愿以身代。未鞠。明跏趺廡下。為眾說偈。忽入滅。天立變瞑。雷雨暴作。拔木飄瓦。吏司懼而釋之。叢席無恙。時洪武十九年也。嗣明法者。正庵訚上座。訚有勁操。晚以衣拂授月江凈。凈主徑山。大廓性原之風(fēng)。歿時有偈曰。祖師門下客。開口論無生。老我百不會。日午打三更。 贊曰。南黃龍坐事抵獄。兩月得釋。皮骨僅存。真點胸迎于途。不自知泣下。南公吒之。明凈二尊宿。不知獄吏之貴。而冷處抽身。可謂矍鑠矣。嗚呼。風(fēng)波亦叢林時所有也。標格如此。足驗生平。然際時能表里葉贊。乃愿力也。豈偶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