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580—651 【介紹】: 隋唐時僧。河內(nèi)人,俗姓司馬。為禪宗四祖。少從僧粲法師學,能通內(nèi)外,弘傳禪法。隋煬帝大業(yè)中,入吉州傳法。唐高祖武德中,至蘄州黃梅破頭山傳法,學徒甚眾。太宗貞觀時,累征不起。后與其徒弘忍遷居東山寺,付法于弘忍,故世稱東山法門。代宗時追謚大醫(yī)禪師。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司馬氏。其先河內(nèi)人徙蘄之廣濟。信生而超異。幼慕空宗。且謁三祖璨大師于皖公山。問曰。愿和尚與解脫法門。璨曰誰縛汝。信曰無人縛。璨曰。既無人縛。何用更求解脫。信大悟。既具戒。即受璨大師衣缽。攝心無寐。脅不至席者久之。隋大業(yè)十二年。領徒抵吉州。值群盜圍城。七旬不解。城中困于無水。信適至。池井皆溢刺史異之。因扣頭求解圍禦賊方略。信曰。但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于是合城如教。賊忽見城上人無數(shù)。皆威猛絕倫。不可仰視。乃潰信歸鄉(xiāng)住破頭山。學者云委。既于黃梅路上。獲童子弘忍。骨相秀異。信知宿緣有在。傳以信器。復說偈曰。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遂以徒眾委之。至金陵登牛頭山。為法融說法。而定其嗣。貞觀中。太宗三詔令赴京師。并以疾辭。后詔以劍至曰。茍果不起。即取其首以來。且陰有所囑。使者諭上旨。信引頸受劍無難色。使回以聞。帝愈加敬重。就賜珍繒。以遂其志永徽二年九月。安坐而逝。壽七十有二。瘞舍利于東山黃梅寺。代宗朝追謚大醫(yī)。塔號慈云。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習禪六之馀
釋道信。姓司馬。未詳何人。初七歲時經(jīng)事一師。戒行不純。信每陳諫。以不見從密懷齋檢。經(jīng)于五載而師不知。又有二僧莫知何來。入舒州??公山靜修禪業(yè)。聞而往赴便蒙授法。隨逐依學遂經(jīng)十年。師往羅浮不許相逐。但于后住必大弘益。國訪賢良許度出家。因此附名住吉州寺。被賊圍城七十馀日。城中乏水人皆困弊。信從外入井水還復。刺史叩頭。賊何時散。信曰。但念般若。乃令合城同時合聲。須臾外賊見城四角。大人力士威猛絕倫。思欲得見刺史。告曰。欲見大人可自入城。群賊即散。既見平定欲往衡岳。路次江洲。道俗留止廬山大林寺。雖經(jīng)賊盜又經(jīng)十年。蘄州道俗請度江北黃梅縣眾造寺。依然山行。遂見雙峰有好泉石。即住終志。當夜大有猛獸來繞。并為授歸戒。授已令去。自入山來三十馀載。諸州學道無遠不至。刺史崔義玄。聞而就禮。臨終語弟子弘忍。可為吾造塔。命將不久。又催急成。又問中未。答欲至中。眾人曰。和尚可不付囑耶。曰生來付囑不少。此語才了奄爾便絕。于時山中五百馀人。并諸州道俗。忽見天地闇冥。繞住三里樹木葉白。房側梧桐樹曲枝向房。至今曲處皆枯。即永徽二年閏九月四日也。春秋七十有二。至三年弟子弘忍等。至塔開看端坐如舊。即移往本處。于今若存。
人物簡介
【生卒】:?—653 【介紹】: 唐睦州清溪女子。自稱仙人,能升天,役使鬼物。從者甚眾。高宗永徽四年,與妹夫章叔胤等起事。自稱文佳皇帝,以叔胤為仆射。攻取睦州、桐廬、于潛等州縣。復攻婺州、歙州,不克。十一月,為婺州刺史崔義玄、揚州刺史房仁裕所敗,被殺。
人物簡介
【生卒】:620—698 【介紹】: 唐清河東武城人,字嗣宗。屈突通婿。高宗初,為婺州司功,曾佐刺史崔義玄鎮(zhèn)壓陳碩真起事。龍朔二年,除隴州長史。乾封元年,遷歸州刺史,尋改荊州大都府司馬。咸亨元年,授蔚州刺史。又歷循、袁、文三州刺史。武周天授二年,遷茂州都督府長史。后又任巴、黃、利三州刺史,累封清河縣子。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四【介紹】: 唐貝州武城人。崔義玄次子。舉明經(jīng)。武則天時累遷并州長史。初并州隔汾水為東西二城,神慶跨水聯(lián)堞,合而一之,省防御兵數(shù)千。長安中轉禮部侍郎,數(shù)上疏陳時政,徙太子右庶子,封魏縣子。歷司刑卿。坐張昌宗黨,流欽州,卒。
神慶。貝州武城人。舉明經(jīng)。武后長安中官太子右庶子。封魏縣子。神龍初。坐前推張昌宗獄不實流欽州。卒年七十。后贈幽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