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用時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4—1565 【介紹】: 明大名府開州人,字德徵。
正德三年進士,官至南京吏、禮二部尚書。
有《周易議卦》、《五經心義》、《海樵子》、《山海經釋義》。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德徵,開州人。正德戊辰進士,累官戶部尚書贈太子少保有端溪文集
維基
王崇慶(1483年—1565年),字德徵,號端溪,直隸大名府開州(今河南濮陽縣)人,學者。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時人稱端溪先生。王崇慶為州學增廣生,治《書經》,正德二年(1507年)中式丁卯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聯捷戊辰科會試第五十六名,第二甲第九十三名進士。授戶部主事,因在朝諫言得罪,下錦衣衛(wèi),正德六年九月謫官廣東德慶州壽康驛丞,升登州府同知。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升江西按察司僉事,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升山西左參議,三年三月升山西副使,五年十一月母病乞歸。八年任河南按察使,不久改官遼東苑馬寺卿,十年二月致仕。二十年三月科道舉薦,準復職敘用。改任陜西行太仆寺卿,二十五年二月升四川右布政使,二十六年六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升工部右侍郎,二十七年七月改任禮部右侍郎,二十八年二月升禮部左侍郎,二十九年四月升南京戶部尚書,三十一年九月改任南京禮部尚書,三十四年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書,三月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長洲人,字龍友。康熙間廩生。曾與沈德潛結詩社。詩初學韓愈,后嗜李商隱并注其詩。有《西堂集》。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
徐夔,字龍友,長洲人。諸生。有《西堂集》、《凌雪軒詩鈔》。
清詩別裁集
字龍友,江南長洲人。
廩生。
著有《西堂集》。
○龍友負才高俊,讀書一二遍,終身不忘也。
與予結詩課時,專學昌黎,芒角四露。
之廣南學幕后,醉心義山,謂以男女會合喻君臣事使,得《風》《騷》宗旨,格律又一變矣。
年五十,歿于廣南,櫬歸。
廣南詩散失,茲所收者,皆向年朋舊論文時作。
讀其詩,猶見其尊酒澆胸氣概也。
○注義山詩,與朱長孺注互有異同,與惠定宇棟注王漁洋《精華錄》,已經行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七
釋湛祐,字天孚,三韓人也,姓金氏。
祐甫生,而家燬于火,生孩七月,其父見背。
六歲得危疾,有道人踵其門,手拈一丸納之口中,疾尋愈。
道人復來,謂其母曰:“此子空門法器也,勿久留。
”年十三,入燕山廣濟寺落發(fā),師事恒明。
未幾,母亡,祐哀毀甚。
久之,豁然曰:“吾有以報母矣。
”于是,恪守經訓,究心義解。
受具戒后,手書《華嚴經》一部,忽有省,乃發(fā)足南游,遍參江浙諸方,與靈機觀問答契合。
復至京口鶴林寺,時天樹植弘法茲山,道風甚熾,因留居之,深入閫奧,遂授衣偈。
而都門檀護有啟請歸廣濟,至乃別筑一室,深自韜晦,凡諸名剎祈請開筵者,卒不一赴。
室前種棗樹一株,甚賞愛之,久之樹枯,別種一樹,人多不識,或曰桐也,以其葉相似耳。
康熙甲戌冬,翠華幸臨,坐別室中,見此樹扶疏,因指問之,祐曰:“人謂之桐,殊未得也。
”時圣祖雅好吟覽,頗矜博洽,睹茲奇卉,欲資考覈,詳加詢采,并及花時色相形狀。
祐悉舉以對,蓋季春始,花色紫而藍。
明年花時,車駕復臨,即坐花下問侍臣曰:“讖此樹否?
”皆莫能名。
帝謂斯樹,皮柔質細,枝不旁引,聳翠上出,真異種也。
嘉賞久之。
祐因得從容言曰:“此樹有二,一在圃中,既承睿賞,可并移根上苑,馥?仁風。
”帝曰:“福地禪林,賴茲嘉植,此誡勿動,圃中者小,庶可植耳。
”及節(jié)屆長至,進樹暢春園,圃圞青翠,喜動天顏。
凡所赍賜,有御書《金剛經》八部、《藥師經》十卷、《羅漢贊》十首、臨米芾《觀音贊》一首,并特賜帑金寺額,他物稱是。
東宮更錫以文徵明遺杖一枝。
時天童祖席有啟請繼,忽焉示疾,一夕而化。
年五十四,僧臘四十一,建塔玉泉山下。
著有《廣濟寺志》三卷,并詩文集若干卷,唯志已梓行。
有曹日瑛為之傳贊,具詳志中。

人物簡介

存吾春齋文鈔
劉繹,江西永豐縣人,道光五年拔貢生,次年朝考,以知縣用,呈請改就教職,授宜黃縣教諭。
十一年舉鄉(xiāng)試。
十五年一甲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旋召入直南書房。
十八年提督山東學政,任滿覆命,仍奉諭入直,并詔許奉親居澄懷園直廬以便養(yǎng)。
嗣以父母年老多病,水土不宜,陳乞歸養(yǎng),疏入特允所請。
歸里后,主講吉安青原、鷺洲兩書院。
咸豐元年,廷臣交薦,奉詔入京,召對,仍以父母請歸,許之。
六年,粵匪臨郡邑城,奉母避居山中,倡辦民團,乞師克復。
八年,命加三品京堂銜,督辦江西團練,不煩不擾,眾志感奮,多所保全。
嗣丁母憂,懇辭差使終制。
同治初年,有詔嘉其學優(yōu)品正,復召入京,時年已七十,乞撫臣代奏懇辭。
自是纂修省志及郡邑志,逾數寒暑,不辭勞勚。
光緒五年八月卒于家,年八十有二。
繹秉性忠孝,學宗洛閩。
自幼誦法朱子小學,比長,益潛心義理之旨,一言一動,必遵先民矩鑊。
為學政,以山左士風間有惑于邪說者,思有以默化之。
刻勸課條規(guī),令諸生聯課會文,使貧士得廣切磋,隱以鼓舞善類。
著《崇正黜邪語(論)》一卷,歲試各屬初入學者,約以一年之內,繕五經全文一部,俟科試日,由各學教官呈核,分別獎勸。
三年中士習丕變。
主講青原書院八年,專課經藝;鷺洲書院三十有七年,課四書文,生徒論學不涉偏激,不落虛空,一以省察躬行為本,謂士貴經明行修,不專以文藝論優(yōu)絀,故造就人才甚眾。
吉安自宋明以來,理學輩出,流風猶存。
繹默承淵源,推闡往緒,生平文不茍作,必有物有序,求合于立言之旨。
著《存吾春齋文鈔》十二卷,《詩鈔》十三卷,外箋經評及語錄未詮次者不下數十萬言。
年屆八十,重游泮水,其自序文有“平生進未嘗有一日詭遇,退未嘗有一日暇逸”之語,蓋非虛也。
繹官京師時,與同直戶部尚書祁寯藻深相契,適言官有以開礦奏者,下廷臣議,巂藻難之。
繹將明季礦害,為剴切指陳,祁寯藻具疏以上,遂不果行。
嘗言“為國必先培元氣,其要在乎得人才,固民心,上無言利之臣,則賢才進,下無貪黯之吏,則閭閻安。
元氣之復,必由于此。
”其議論醇正,有古純儒風。
孫宗岱,咸豐庚申進士,刑部主事。
宗衡,同治庚午舉人,內閣中書。
宗岳,咸豐辛酉拔貢生。
存吾春齋詩鈔·后記
晚清時期,江西永豐誕生了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道光十五年(1835)狀元劉繹(1798-1879)。劉繹中狀元后,受到朝廷的重用,從翰林院修撰被召入南書房,不久就出任山東學政。任期不到兩年,道光皇帝又將他召回南書房,并特許他將父母接到禁內澄懷園供養(yǎng),以示優(yōu)遇。但劉繹是個不戀官場名利的人,他以雙親年老體弱、需要自己照顧為由,辭官還鄉(xiāng),受聘吉安白鷺洲、青原二書院山長,主持院務達三十七年之久,為國家培養(yǎng)了眾多的人才,為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作出巨大的貢獻。與此同時,他還為郡縣的建設、安全、防務向當局提出很多好的建議,作了很多工作。晚年擔任江西通志、吉安府志、永豐縣志、白鷺洲志的總纂,取得巨大成績,成為晚清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方志專家和詩人。   劉繹詩集《存吾春齋詩鈔》現存的主要有同治五年劉繹刻印的十卷本和光緒間永豐劉氏增修的十三卷本,俱為線裝古籍書,全國只有少數幾家圖書館有藏,都不外借,讀者很難見到。且古籍書中用的是繁體字和異體字,沒有標點符號,讀者閱讀困難。為了更好地將此廬陵文化名人的詩集向世人推廣,這次在對書籍整理時,把繁體字和異體字改為簡體字,加上標點符號;對原書中殘缺的部分,參照幾個版本進行修訂;原書詩中作者自注統(tǒng)一移至詩末;改豎式排版為橫式排版,排列整齊美觀,便于今人閱讀和研究。   在整理本書的過程中得到康泰、汪泰榮先生的支持和指導,劉希漢、劉啟明、劉阮等劉家親戚們給了我熱情的鼓勵并提供有關資料,我的學生劉秋民不辭辛苦為我尋來詩鈔最后三卷的影印本,還有許多親友、同學的熱切關心和諸多幫助,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水平所限,書中還有不少錯誤和不足。敬請方家和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龔希健 2017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