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寅秋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5 首
星軺計日赴燕臺,青鳥銜書海上來。
三禮才名高鼎甲,專城風采映中臺。
璇房花發(fā)鳴琴處,瑤水春深獻壽杯。
白首文園深屬望,殿東持橐待雄裁。
欣逢朝玉闕,嬉戲出丹房。
暫到偕鸞鶴,重游□海桑。
天居云自迥,輦路草堪長。
且共探瓊液,來朝和柏梁。
三年暫返滇池節(jié),萬里仍揚桂水旌。
漢使由來多象郡,越江何處似羊城。
褰帷未厭關山遠,開府能令瘴癘清(府,伍本作“卷”。)。
正喜遐方無戰(zhàn)伐,不勞溪笛怨南征。
⑴ 公初令東莞,由御史僉憲浙江,參議云南,憲副廣右,皆越地也。
十年銅虎孤臣節(jié),萬里金雞圣主恩。
老去親朋悲落魄,生還兒女喜驚魂。
剖心自白投珠暗,刖足誰明泣玉冤。
莫謂窮愁雙鬢短,青山堪副一家言。
庚辰中秋悼外祖父(庚辰) 當代 · 林英男
七言律詩
遺墨馀音雨嘯風,星洲碧血哭豪雄。
百年契闊悲歡苦,幾度興亡夢覺空。
始信投緣為后裔,似曾繞膝識先公。
重重火劫詩書畫,劍氣翰霜滄海中。
自注:先外祖父鄭公諱鼎新,德初。十六歲入清末最后一科潮州府府學生員〔俗稱秀才〕。早期中國同盟會會員。據(jù)揭陽市《櫝松鄉(xiāng)志》『鄭鼎新』條記載:『鄭鼎新〔一八八五至一九四二年〕。櫝松鄉(xiāng)港墘村人。清末秀才?!裁癯酢吃谓谊柨h第一高級小學校長、揭陽縣督學、廣東省軍事編譯處主編,少校銜。早年參加孫中山之同盟會。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北伐〔稱『北伐』不準確,其時北伐未開始。引者注。〕第二次東征時,鼎新被聘任揭陽縣農(nóng)民協(xié)會顧問。當時結(jié)識周恩來、陳卓凡,同于學宮〔孔廟〕稱桃園三結(jié)義。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密報國民黨清黨消息與中共揭陽縣委掩護盧篤茂等同志及時轉(zhuǎn)移。一九二七年逼于形勢潛赴新加坡,積極辦學??谷諔?zhàn)爭期間極力不斷募捐支援抗戰(zhàn),積極于新加坡籌建潮州同鄉(xiāng)會。日寇侵占新加坡時,舉家投入抗日斗爭。一九四二年為日寇捕殺。其長子鄭詩群〔黃埔一期學員〕為星洲抗日義勇軍領導人,同年被捕犧牲。次子和三子也成革命和抗日無名英雄。揭陽縣《榕城鎮(zhèn)志》中有記載。』據(jù)家母及二、三姨母回憶,外祖父當時與周恩來陳卓凡在揭陽學宮〔即現(xiàn)作為文物保護之孔廟、周恩來紀念地〕同結(jié)金蘭,三姨母說從小就知此事,時兄弟姐妹稱陳卓凡為『義叔』。二戰(zhàn)后,英國政府追認大舅父為抗日烈士,家屬享受撫恤。二、三舅父戰(zhàn)后追隨馬共抵抗英國殖民者,捐軀于林莽沙場。家母一九三八年回國參加抗戰(zhàn),同年加入中共地下黨,時年僅十五歲,今離休健在。外祖父被捕時正在浴室,日軍包圍住宅,先公從容不迫,沐浴振衣,慷慨赴難。大舅父率華人義勇軍在坡面抵抗日寇七天七夜之后寡不敵眾,兵敗被俘,于獄中為日寇狼犬活餐。外祖父擅書畫,嶺南畫派之開拓者孫斐谷即為其高足。新加坡國畫展曾展出外祖父遺作。五十年代廣東省博物館曾到揭陽尋其墨跡未果。今網(wǎng)上仍有民間收藏家展公之墨寶。余家中僅存書法一聯(lián)曰:『放開肚皮吃飯,立定腳跟做人?!灰褮埰?,經(jīng)裱工修補,神韻猶存。平沙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