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明恭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3—630 【介紹】: 隋唐時僧。揚州海陵葛岡人,俗姓李。身長八尺,儀貌魁杰。年十六,辭親出家。戒行清靜,尤通習(xí)《法華經(jīng)》。曾至建業(yè)攝山參法,后復(fù)歸海陵。隋末,移住寧海。欲往天臺尋智者故跡,未達(dá),暫住江陰定山寺。唐初,歸住海陵正見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生楊州海陵葛岡之李氏。
軀干八尺。
眉目秀整。
儀狀杰然。
性嚴(yán)恪寡言笑。
足下有黑子。
相者以為當(dāng)?shù)锰煜轮孛?div id="rrnbwxr" class='inline' id='people_12030_1_6_comment'>
年十六即出家。
行頭陀。
清凈自居。
尤習(xí)誦法華。
攝山棲霞寺恭禪師。
為開室于寺側(cè)。
使脩智者懺法三七日。
屢見瑞應(yīng)。
后入京師。
還鄉(xiāng)里大寧寺禪坐。
從寺僧智喜請也。
一日晝臥。
驚起曰。
火發(fā)。
喜匍匐四出顧視無所有。
向曰。
五眩妄有所見耳。
明日又如此者凡三度。
乃之寧海。
未幾而盜李子通。
陷海陵。
焚蕩殆盡。
時虎害殊甚。
方設(shè)齊祈禳。
忽一虎入室掠人去。
向逐后呼曰。
何造次。
可放此人。
虎遂放之。
若有知者。
俄虎群集。
向遍以杖扣其頭為說法。
尋欲游天臺。
謂弟子曰。
吾于天臺。
勢莫能至。
徒與江南一山有緣爾。
及過江止江陰。
緇素欽仰。
為創(chuàng)構(gòu)定山寺。
久之復(fù)于鹽亭之孤山。
創(chuàng)構(gòu)正見寺。
而處焉。
貞觀四年冬。
遽告別門人曰。
吾比夢惡。
病且弗起矣。
臥二十日。
索湯盥沐剃發(fā)。
面西趺坐而終。
壽八十七。
始向欲以身施鳥獸。
且慮嚼嚙狼藉。
見者譏議。
乃使葬山之西南隅。
至是掘地得石。
其陷處僅爾容柩。
而累塔其上。
向平昔言多預(yù)驗。
貞觀二年。
向每獨語曰。
幽州女子以烏絲布頭巾。
托常州賈人寄我。
今久不來。
何也。
遣弟子逆之。
才及門而或果以巾至。
向得則把玩嗟惋。
亟碎裂分之。
人一片。
有不得者。
時以為疑。
三年詔括天下僧尼之義寧間私度者。
悉罷歸編戶。
而頭巾之讖著白矣。
是歲大雪深數(shù)尺。
向語弟子索新菜。
弟子答以雪寒非得菜時。
曰山上有。
于是如言上山。
行數(shù)里。
至一樹下。
果得菜。
皆青嫩可羹茹。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習(xí)禪六之馀
釋法向。姓李。揚州海陵葛岡人。形長八尺。儀貌魁杰眉目秀異。立性威嚴(yán)言不妄發(fā)。足下有黑子圓凈分明。相者曰。長為軍將。仍有重名于天下也。年十六辭親出家。即事精苦與人卓異。尼嫗參禮未嘗與言。戒行清凈誦法華通。攝山棲霞寺恭禪師。住法后賢眾所歸仰。承名延致于寺側(cè)立法華堂。行智者法華懺。向依法行。三七專注大獲瑞應(yīng)。知而不言。恭既入京向還江北。海陵寧海二縣。各延供養(yǎng)。隋末海陵大寧寺僧智喜。開房延入。于中靜坐。晝臥驚起曰?;鸢l(fā)。喜四出顧視了無。向曰。吾患耳妄聞耶。明日晝驚。如此三度遂東還寧海。去后李子通賊破縣燒寺。如所告焉。大蟲傷害日數(shù)十人。乃設(shè)禳災(zāi)大齋。忽有一虎入堂。搏一人將去。向逐后喚住何造次。今為檀越設(shè)齋??煞糯巳?。依言即放。諸虎大集。以杖扣頭為說法。于是相隨遠(yuǎn)去。又欲往天臺尋智者古跡。謂弟子曰。吾雖欲至天臺而不達(dá)在江南一山中。西北望見一城。及過江至江陰縣。道俗留連于縣東南山起寺。號曰定山。便經(jīng)年稔。后天下漸安。又還海陵鹽亭。百姓留之。有小孤山出地百仞。四面無草木。于前立寺名為正見。處之。貞觀四年冬初。謂門人曰。吾與汝別。近夢惡將不起矣。遂臥二十日。忽起索湯。盥浴剃發(fā)自辰至酉。面西而終。年七十八。將終謂弟子曰。吾愿以身施諸鳥獸。此無林木。食若不盡穢人眼目。可埋山西南。及依往埋。掘便值石。盤薄無由。又更試掘遂得一處。凹陷石上恰得容身。因厝中置塔其上。向生常日投陀林野馴伏猛獸。觀想西方口唱南無佛。不多說法。隨緣一兩句。有災(zāi)祥者令避。托以夢想所見。貞觀二年。有常洲人。往幽洲見一女人。問海陵向禪師健不。又問識耶。答不識。女人以烏絲布頭巾用寄向師。此人遇患經(jīng)年不至。向預(yù)知之。每嘆息那不至耶。人至江陰附頭巾。與海陵人將至其處。乃令弟子逆之。恰至門首。相值以巾付還。向得巾執(zhí)玩。咨嗟裂破付弟子。人得一片。有不得者。貞觀三年。天下大括義寧私度。不出者斬。聞此咸畏。得頭巾者并依還俗。其不得者現(xiàn)今出家。其年大雪深數(shù)尺。告弟子曰。吾須新菜。弟子曰。雪深叵得。曰上山求之可有。如言上山數(shù)里至一樹下皆是青菜。取之而返。預(yù)知皆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