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諸燮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明 · 鄧定
松窗朝聽雨,石碓夜舂云。
澗光接樹影,石甃沁□□。
野水流花出,松云載雨還。
看山曾到寺,隔水忽□□。
榕陰新檢:耕隱先生鄧定,字子靜,元至正間遣使徵之不起。洪武中,又徵不起,曰:「吾既削跡畎畝,生于元已不事元,肯仕明乎?」遂終身耕隱卒,無子,有詩數(shù)卷,其從孫汝高序而梓之。如云云,酷肖王孟風骨,先生與國初王恭諸子相倡和,百馀年無有知者。
永樂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將祀南郊誓戒群臣致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別館于是侍讀曾公日章修撰錢公仲益徐公孟昭檢討蘇公伯厚沈公民則暨無錫王公孟端與予凡七人皆會宿于翰林之公署于時天宇澄霽月色清朗諸君子相與秉燭坐于公署之東偏沈公善琴因請鼓之作商調數(shù)引舒徐安適淳古澹泊有三代之遺音坐者聽之莫不心暢神怡乃相與分韻賦詩以紀其事且要孟端為之圖云
禁直夜迢遞,齋居澹無為。
同心聿來集,良友具在茲。
歡言適嘉會,秉燭坐彈棋。
華月照虛牖,微風動綺帷。
上客發(fā)幽興,援琴揮素絲。
一彈孤鶴舞,再鼓心神怡。
清商既激烈,雅調亦舒遲。
秋鴻唳遠空,猗蘭芳葳蕤。
俯仰極馀韻,邈與高山期。
燕賞亦云洽,傾耳遂忘疲。
沉吟永終夕,逍遙起遐思。
仰觀庭戶間,爛然明星垂。
旭景不知曙,永言歌此辭。
《墨緣匯觀》:王紱《齋宿聽琴圖》,白紙本中掛幅,長三尺七寸九分,闊一尺四寸八分,中心四周烏絲界一方欄,徑九寸,內水墨寫虛堂煙月、剪燭鳴琴,其松竹坡石,筆墨蒼潤秀逸,為孟端佳作。左下押「孟端王氏」白文印,烏絲欄外右下角自題五言長詩一首,款「無錫王孟端」下押「九龍山中道士」、「孟端」二白文印,紙首上一段畫烏絲界行,鄒緝撰序,楷書精工,前書《翰林院齋宿聽琴詩序》,其序云:「永樂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將祀南郊誓戒,群臣致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別館。于是侍讀曾公日章,修撰餞公仲益、徐公孟昭,檢討蘇公伯厚、沈公民則暨無錫王公孟端與予凡七人,皆會宿于翰林之公署。于時天宇澄霽,月色清朗,諸君子相與秉燭,坐于公暑之東偏?;蜣钠?,或賦詩,或談說古今,辨論人品賢否得失,亦雜然而并舉。然皆以為此雖君子之所樂,而未足以極一時之歡也。沈公故為云間人,善鼓琴,其傳得之于其郡人劉仲禮。前數(shù)年間,仲禮以善琴聞,當時沈公蓋得其妙。因請鼓之,沈公欣然就坐,為作商調數(shù)引,舒徐安適,疏越和暢。其淳古淡泊,若有三代之遺音;其清厲激烈之思。若孤鶴宵唳、高崖瀉泉,而馀音鏘然震發(fā)也,坐者聽之,莫不為之心暢神怡,有不知夫邪慢之氣之去其體者。然后知琴之為妙,不特可以為君子之至樂,而又足以蕩滌人之私慮也,此古之君子所以無故琴瑟不去于前歟!昔三代學者,于《詩》、《書》、六藝之教,以樂為治心養(yǎng)性成德之本。未嘗一日舍之而不習。故其息焉游焉之際。必取適于琴瑟之間。所以和悅其心志、動蕩其精神、且以是為文武張弛之道。則琴之為用,固非茍悅其音聲之謂也。今諸君子獲為斯會,而樂其心于是琴,豈非幸之至者歟!夫君子會而能樂者既難,樂而得其所以樂者又難。琴雖予未有暇學,而心竊好之、況又為諸君子之所同欲者乎!乃相與分韻賦詩,以記述其事,且要孟端為之圖,而予僭序其端云?!购擦质讨v承直郎廬陵鄒緝撰?!瓜卵骸阜蛾柺兰摇埂膏u緝仲熙」印,二印皆白文。前首有尚友齋」白文小長印,下有「幼裳」白文小方印,又燕山曾日章,番陽徐旭、錫山錢仲益三人排書各五言長詩一首,曾、錢二人皆端楷,徐旭篆書,俱佳。畫右鄒緝又楷書題五言長詩一首,款「廬陵鄒緝」。畫左烏絲欄蘇伯厚楷書題五言長詩一首,款「建安蘇伯厚」。下曾棨題七言長詩一首,楷書類宋克,款「江西曾棨」。又廬陵周孟簡、沈度五言長詩各一首,周書行楷,沈書隸古,諸題皆有印章,因其繁多,未及全錄。
《石渠隨筆》:王黻《齋宿聽琴圖》軸,畫七人雜坐,秉燭。橫琴,庭軒月色。掩映竹樹。此蓋永樂三年正月,南郊諸公齋宿翰林院者。侍讀曾日章、修撰錢仲益、徐孟昭、檢討蘇伯厚、沈民則、王孟端、鄒仲熙共七人。鄒仲熙作詩序,彈琴者為沈民則。幅內諸人皆題詩,惟民則無詩。其不在圖內而題詩者,又有永豐曾棨、吉水周孟簡二人。此可補一則翰林典故也。
田按:安氏《墨緣匯觀》所紀,與《石渠隨筆》小有不同,考明人倡和圖凡在列者,家有一軸。此《齋宿聽琴圖》人間合有數(shù)軸。詳略不同,不足怪也。恭讀高宗純皇帝文集,安氏書畫。乾隆年間多入內府,此軸當別是一本。今將諸公詩可考者,并錄于此。蘇伯厚詩云:「玉署宿齋居,盍簪諧素約。坐中有鳴琴,宮商時間作。波澄楚江秋。露下九皋鶴。流泉響幽澗,靈籟起寥廓。維時雨初霽。微月映疏箔。爐薰輕煙裊,燭花紅燼落。春風送馀寒,夜久覺衣薄。清談雜今古,亦足資一噱。相對竟忘眠,更取茶歐瀹。雞鳴整朝冠,晨鐘動高閣?!瑰X仲益詩云:「圣皇重郊祀,聞戒恒兢兢。齋宿玉堂署,共集金蘭朋。談柄方亹,熒煌燦華燈。今夕復何夕,同此瀛洲登。聽鼓綠綺琴,拂拭朱絲繩。初如鳴岡鳳,嗈嗈日初升。又如幽澗泉,泠泠瀉春冰。杳渺不可狀,掩抑情何勝!虞歌悵既遠,襄教亦莫徵。知音無高士,絕調沈《廣陵》。寥寥太古音,千載誰復能?若人抱奇才,令譽眾所譝。下指發(fā)妙意,于何得師承。況今文明運,禮樂方當興。以茲弦歌化,至和庶其凝。嗟予臨老大,世紛非所膺。忽聞《陽春曲》,坐使煩襟澄。于時春風微,夜寒襲青綾。曲罷殘月落,馀暉轉觚棱。分題紀佳會,用以書剡藤?!?br />
江南理歸棹,江北送行舟。
風雨五更夢,煙波兩岸求。
裝輕移枕席,樹曲記城樓。
相見一垂淚,非關彈蒯緱。
豺狼當路立,分手遠漫漫。
此地病中別,何人意外看。
柳邊蓮舸系,花下葛衣單。
好覓揚州夢,愁緣酒力寬。
君去占時泰,吾歸愧士前。
河清如可再,醉日且須千。
旅食鄰胭粉,笙歌到畫船。
竹西逢舊社,相送轉相憐。
初住歸宗四首 其三 明末清初 · 釋函是
七言絕句
嶺南獦獠自丹霞,楖栗橫挑千里賒。
多少兒孫憐老大,不知何地是吾家(余受歸宗請,諸子相留,至于絕裾。)。
孔孟若元氣,渾然天地間。
風雷不改色,草木皆新鮮。
大含入無間,鉆仰高且堅。
自古生未有,稱謚胡稱宣。
子輿本非字,何況指名焉(子輿非亞圣字也乃傳者之誤)。
荀揚與墨翟,其又焉能賢(仲尼豈可以墨翟并稱孟子不當以荀楊相較自漢以來諸儒稱大圣大賢常與諸子相提并論若賈長沙諸人可謂于去取猶未知所輕重矣)。
石城二月嬉春處,河樓不斷弦索。
慢妝勸酒,詩題細字,袖邊裙角。
東風太惡。
看花影、隨風蕩薄。
甚匆匆、吞聲去國,生死墮冥漠。

還詫孤身在,感逝傷離,地偏歌樂。
賦秋句好,展新聲、共悲搖落。
聽雨挑鐙,想深夜、何曾睡著。
到歸時,笛里更與訴舊約。
城市擁山林,造化何多予。
攜手入林嵐,暫為風月主。
萬木蔭綠云,潺潺溪繞路。
戴子善絲桐,曾此理樂譜。
試聽枝上禽,猶合宮商羽。
清商固流傳,文章亦千古。
昭明昔時賢,讀書尚有處。
徘徊庭宇間,清氣沁肺腑。
我亦愛聽琴,斯人難再撫。
我亦愛詩書,文選尚可睹。
歸來拂衣襟,猶濕仙山雨。
早有桑海聞,又見江移處。
中流幾何時,淤塞成大路。
攘攘市廛間,剩此西津渡。
店鋪迤邐開,酒旗風前舞。
街巷倚山隈,拾階艱行步。
登高望長江,目斷蔥蘢樹。
江山固多遷,浮生亦難駐。
當年渡水人,今日在何許。
空馀待渡亭,道邊寂無語。
他年詩興闌,我亦歸黃土。
任爾不老天,翻覆人間雨。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