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谷繼宗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丁謹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丁謹,山西澤州人,同進士出身。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進士。
嘉靖六年,接替趙繼勛,擔任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知縣,由谷繼宗接任知縣。

人物簡介

維基
林東海,字世觀,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
嘉靖四年(1525年)福建乙酉科第一名舉人。
嘉靖八年(1529年),登己丑科進士。
嘉靖十四年(1535年),接替谷繼宗,擔任直隸常州府宜興縣知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游樸(1526—1599),明福建福寧(今福建柘榮縣)人,字太初。少聰慧,九歲能屬文。萬歷二年進士,授成都府推官。入為大理寺評事。歷遷刑部郎中。三任法曹,辦案力求公正。官終湖廣參政。有《藏山集》。
游參知藏山集序
鳴鶴以隆慶改元,補博士弟子。
是歲,參知游先生舉于鄉(xiāng),其文于同舉者最爾雅,余獨善之,恒誦習以為模。
萬歷甲戌,先生舉進士,遂以制義名海內。
及為比部郎,慮囚浙江,又善書獄,其文則東西京,其所反除則寧成、義縱之流不能易。
籍而布之,士味其文,老吏味其法,莫不人人知有游先生矣。
久之,余從謝司徒漢甫許得先生詩數篇,每一讀,輒一嘆賞,恨不遂負先生之墻,窮其青箱也。
歲癸丑,秦川有修志之役,余以賓萌得與筆札。
是時先生捐館舍十五年矣,余采輿論,傳之名宦。
其子惟輔居柘陽山中,去州治百二十里,不知也。
比余將歸之前,一日輿疾來請校其先集。
余業(yè)戒徒不得留。
明年,惟輔不祿。
又明年,其子仲卿輩因余友張叔韜示余以《藏山集》,柘陽非群玉藏書一也。
先生樂府格高詞峻,聲可繞梁;七言古雄逸瑰偉,氣可拔山;五言古及諸近體皆雅秀醇厚,正宗遺響。
其文則以逮意,不事雕琢而宏論如云。
自唐設科取士,有秀才,有明經,有進士,有明法,有書有算,士各顓門,才無兼茂,是以李杜之文,不入于藝苑,韓柳之詩,僅附于接武,而士之抽經譚詩者,未有能習竹刑而無害者也。
我明以制義貢舉,收尋其風雅,芻靈其古文,無所用之耳。
徐何李鄭,首奮于正、嘉;中原七子,嗣興于隆、萬。
然皆年少登庸,精力尚銳,故得生今反古,圖樹千秋。
至于爰書李法,則惟恐其塵污人矣。
況肯委心以求其當乎?
游先生八歲能詩,博極群書,鄉(xiāng)紳林僉憲試以典故,無所不知,僉憲大驚,遂引與抗禮為小友。
則先生之于詩文,其天性耳,顧又不自居高,而推其余力于爰書李法。
其書獄則如其詩文,煥乎耀采;而詩文則如書獄,斤斤守法,是殆夫子之所謂“猶龍成體成章,而變化無形者”耶。
先生與七子同時而惡涉其頹波,及棄參知歸山,詩文遂與身俱隱。
余嘗論著《東越文苑》,自薛令之以迄于當世,作者凡五百余人,而不及先生。
余之寡聞固不足道,徐孝廉惟和鄧少參汝高,皆號博洽善知人者也,惟和之輯《晉安風雅》,汝高之輯《閩詩正聲》,皆于先生失之。
嗟夫,入海探珠而遺明月,可勝恨哉。
先生不秘《延露》、《陵陽》而秘《采菱》、《陽阿》,其以余輩為鄙人乎?
余幸后死,二子復因叔韜固請而發(fā)之,亡久藏名山,令后世終遺明月也。
是刻詩十卷、文二卷,其讞書別為集。
萬歷丙辰臘月望日候官后學陳鳴鶴序。
游子樂府敘
古詩皆樂也,古樂皆詩也。離詩而稱樂府自漢始,至唐而詩諸體分,樂府居一焉。至宋元以詩余詞曲為樂府,而詩亡矣。余嘗取漢樂府準三百篇:郊祀,頌之遺也;鐃歌鼓吹,雅之遺也;琴曲雜詩,風之遺也。又取漢、魏、六朝、唐人詩準樂府:其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絕句易見者無論,若齊梁人《折楊柳》、《梅花落》,非五言律乎?虞世南《從軍行》、耿緯《出塞曲》,非五言排律乎?沈佺期《盧家少婦》、王摩詰《居延城外》,非七言律乎?《孔雀東南飛》、《木蘭詩》,非五七言長篇乎?蓋樂府備古今詩體如此。漢去古近,樂府多于古詩,六朝十之四,盛唐十之二,中晚以降,百不得一,誠難之耳。而好事者往往為擬樂府,用力勤而失之彌遠,何以故?王僧虔云:詩有豐約,解有多少。諸曲調解有辭有聲,而大曲有艷有趨有亂。今所傳多不可解,迫詰屈曲,或謂缺文斷簡,或謂曲調遺聲,或謂兼正辭填調,大小混錄,取其訛誤以為規(guī)萭,其不能合宜矣。即不然者,面目雖合,神情中乖,安足貴哉?閩人游太初,自為諸生,及仕為蜀理官,入為廷評,居京師為比部郎,使越,出秉憲嶺南,參知藩政守郢中,積三十年之功為古樂府,不規(guī)規(guī),法其調,襲其意,而調與意、時與古相得,國事民情,有所感概,形諸詠嘆。率自創(chuàng)體裁,不復仿效,悲壯激烈,渾雄真致,質而不俚,淺而能深,近而能遠,上者優(yōu)孟之抵掌,胡寬之營新,豐次不失,為蔡中郎之虎賁矣。余亟善元微之持論樂府,沿襲古題,唱和重復,文有短長,義咸贅媵,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古以諷之義。近代惟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馬》、《麗人》諸歌行,即事名篇,無有倚傍,友人白樂天輩謂是論為當。明興,自許為古樂府者,莫如歷下、下雉,然且不免后生彈射,獨太倉樂府,變有少陵卓絕之識,即他所擬,亦總之類虎頭傳神手。太初與元美生同時而不及從游,假令元美遇之,相視而笑,莫逆于心矣。太初詩,諸體俱有至境,而沾沾樂府,摶心輯志三十年不休。夫三十年攻樂府,則其于詩諸體,譬之破竹,數節(jié)之后,迎刃而解。太初之以詩名,有以也。(南新市人 李維楨 撰)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太初,福寧州人。萬歷甲戌進士,除成都推官歷官湖廣右布政使有藏山集
維基
游樸(1526年—1599年),字太初,號少澗。福建福寧柘洋(今柘榮縣)人。萬歷甲戌進士,官至湖廣參政。原籍柘榮縣,父游德。游樸生于嘉靖五年(1526年),少年聰慧,九歲能文,因家貧寄讀于桐山園覺寺。隆慶元年(1567年),中式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四名,萬歷二年(1574年),登三甲第七十一名進士。為成都府推官,入京擔任大理寺評事,“三主法司,無一冤獄”,升遷郎中。出為廣東副使,后再升遷湖廣參政。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退休,回柘榮,任《福寧州志》總裁。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卒。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楊鐘羲(1865-1940) 字子晴,號留垞、圣遺居士。正黃旗漢軍籍。光緒十一年舉人。1933年受溥儀命入奉天"國立博物館"館長。有《圣遺詩集》、《學橋詞》、《學橋詩話》、《白山詞介》。
維基
楊鐘羲(1865年—1940年),原名鐘廣,字子勤、梓琴、子晴、芷晴、芷晴、芷庼、慏盦,號留垞、梓勵,又號雪橋、雪樵,晚號圣遺居士、南湖鮮民。
內務府漢軍正黃旗人(屬內務府正黃旗漢姓滿洲旗人),籍奉天遼陽(襄平)。
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進士,江寧府知府。
家族世居遼陽,原隸內務府滿洲正黃旗,乾隆間改為內務府漢軍正黃旗。
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十五年己丑(1889)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緒十六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保送知府,分發(fā)浙江,但未實授,改派外任時冠姓楊。
二十七年入湖北巡撫端方幕府,三十一年任湖北襄陽府知府。
三十二年入兩江總督端方幕府,補授淮安府知府,三十四年任江寧府知府。
出任光緒二十年(1894)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二十一年(1895)會試同考官。
謚文敬。
因父親在湖北武昌府任職,鐘羲出生于省寓祝家園,年輕時跟從黃岡童嗣興(字步階)先生以及未來的岳父、內務府正白旗漢軍、時任黃岡縣知縣李恒琛學習(時黃州府知府為鑲白旗漢軍安氏英啟),又師湘中名士鄒振麟(字雁峰),并與恒琛之子寶謙、從子寶巽(又李孺)同中光緒十一年乙酉順天鄉(xiāng)試舉人(恒琛另一子寶豐中該鄉(xiāng)試副榜)。
中舉之后21歲時(c.1886年),受業(yè)于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科狀元翁同龢,尤受翁賞識(載《翁同龢日記》,v.4,2006);又師從鑲藍旗宗室福錕、正藍旗宗室麟書、內務府鑲黃旗滿洲完顏嵩申等。
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法租界,不問世事(先避居法租界升平里,后移寓茄勒路之順元里,又遷打鐵浜之馨德里)。
1912年,遭母憂。
為劉承干的《嘉業(yè)堂叢書》校閱。
“鐘羲樓居終歲,伏案整輯,往往徹夜不睡。
微倦則于胡床假寐,少醒則燈尚熒然,與晨曦相映,十余年如一日。
而尤珍惜物品,凡屬片紙寸縑,無不手自撿存。
燈下常為其哲嗣講掌故,或為長孫課文選。
……蓋辛亥之變,鐘羲脫身出險,藏書被掠”(載鄭逸梅《藝林舊事》)。
1923年由滬回京。
宣統(tǒng)十五年(1923年)三月初一日,與景方昶、王國維、溫肅三人均著南書房行走,十二月初三日均著在紫禁城內騎馬。
1928年于北京開設雪橋講舍,著述課徒(學生包括兩位日本學者倉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載《啟功講學錄》)。
1933年應邀赴日本訪書。
1927年為逝去的學者王國維作《誥授奉政大夫賞食五品俸南書房行走特謚忠愨王公墓志銘》。
1939年與畫家徐操(字燕孫)合作人物、書法扇面圖(扇骨陰刻溥心畬書畫)。
與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探花商衍鎏(字藻亭)合作行書扇面。
與溥心畬為盛昱的《行書祝壽序》手卷作跋(由瑞洵弟子鈴木吉武收藏)。
為李宣龔的《碩果亭詩》作序。
為自己的高祖、乾隆朝兵部侍郎虔禮寶刻《椿蔭堂詩文存稿》。
為內務府正白旗漢軍進士姚氏斌桐刻《還初堂詩鈔》。
為進士宗室盛昱刻《郁華閣遺集》、《意園文略》。
為正黃旗滿洲進士瑞洵的《散木居奏稿》寫作者傳。
鑲白旗宗室盛昱與楊鐘羲在交往中以表兄弟相稱,大概因為盛昱的本生祖母或曾祖父肅恭親王永錫之側福晉均姓楊,但與楊鐘羲家族是否有姻戚關系有待查證。
據楊鐘羲《雪橋詩話: 附自訂年譜》,“伯羲少時往來予家先伯祖,常攜以游十剎海。
予贈伯羲詩云:‘樁蔭堂開侍帝晨,裕陵雨露四時春。
百年門巷留詩卷,中表交親得偉人’。
伯羲和詩(《次韻答楊子勤表弟》)有‘看荷門巷嬉游地,古柏祠堂下拜時’之句”。
鐘羲的詩句“樁蔭堂開侍帝晨”,當指其高祖虔禮寶的詩集《椿蔭堂詩文存稿》與乾隆帝的室名“椿蔭堂”有關。
盛昱在其《次韻答楊子勤表弟》詩注中說,“君家油漆作,舅祖煺公常攜余游十剎海”,表明兩家在祖父母輩已有密切往來,且透露楊鐘羲家族府址在今北京地安門內大街西側的油漆作胡同(明代時叫做油漆作)。
盛昱在其詞作《夢橫塘 送子勤表弟乞外》寫道:“燕子巢痕,世家王謝,模黏門巷非故。
喬木陰陰,只勝我、午橋莊住。
失喜君來,相將幾載,又悲君去。
念垂髫年紀,嬉戲君家,略省識、門前樹”(載盛昱《郁華閣詞》;兩江總督端方字“午橋”,“午橋莊”意指楊鐘羲入端方幕府)。
室名“儼山簃”。
光緒二十四年進士袁勵準為其作篆書“儼山誃” 橫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