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文沄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八
公,字丙仲,為諸生,家貧,然營葬其父地,使前可列碑亭石馬,植數(shù)萬松。
既得地在同谷,因號同麓子。
嘉靖壬戌中進士,與吳門申公、婁江王公廷,對俱一甲。
三人并入相,前此所未有也。
在詞林,每值制草,曰:“奈何以王言佞人,且私其賄,辱國莫甚焉。
”因謝客,不納一物。
初,公童時嘗游昆山,求執(zhí)經(jīng)于震川歸先生之門,先生屏不許。
至是公充會試同考,手一卷曰:是必歸先生文也。
失吾不收,歸先生老車上矣。
及發(fā)卷,果歸先生。
海內(nèi)文章為之一變。
歷遷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
江陵新歿,以禮部尚書兼大學士入閣辦事。
公枋國在重臣當軸后,意在休息之。
浙兵為亂,少司馬張公出撫浙,造公問計。
公曰:“此窮獸也,不善處之,且致死。
中州徐景星為人有機略,舊領此軍,今失職,待事薊門,但挾其人以往,即指揮可定矣。
”浙中竟平。
及江陵事敗,論者猶搜剔不巳,至有摘舜、禹之事以搖上心。
太宰楊公持不可,言者嘩然,閣臣亦俱引去。
公獨入直,密疏曰:言官可任,孰與諸大臣?
今以一言官故,而使諸大臣求罷,非盛世事。
唯陛下降手札慰留,以示殷勤,使大臣得安,庶人心定,國事明也。
上即從公言,人謂此回天力也。
未幾,以疲卒于京邸,入相不及三年。
公素達生,有高世之志,喜訪故鄉(xiāng)佳山水。
所居一日,必使亭館脩整,樹植蒔灌,俱得其宜。
初以南學士乞假歸里,買山東湖中薙草,得一古洞口,以杖叩之,音鏗然,為爇火,入洞則谺然乳四垂,千年伏翼,觸煙而出。
乃披道抗丘為湖居,更依洞門筑一臺。
受湖光澹蕩,時泛小舟往來。
起白鷗莊在水口,每四方名士至,輒相延接,與極游湖山佳處。
既載肴觴,兼攜絲竹,唱詠傳一時。
江左風流,自許謝安、王儉,至今臺基榭址,尚有存者。
追溯盛游,蓋不勝今昔之嘆焉。
維基
余有?。?527年—1584年), 字丙仲,號同麓、桐麓,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靖壬戌進士,累官內(nèi)閣首輔。余有丁生于嘉靖丁亥年,故得名。年少時有勤學苦讀之名。三十六歲舉嘉靖四十年(1561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四名,第二年聯(lián)捷壬戌科會試第六名,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隆慶初年,充實錄篡修官。萬歷元年(1573年)以右庶子領南京翰林院。萬歷二年,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頗有建樹。時太學生多喜歡結(jié)伴閑游,怠惰于學。余有丁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后,覺得國子監(jiān)學風不振,便嚴加禁止此類活動,并下令諸生相互監(jiān)督檢舉,如果有違規(guī)不報者,則一同連坐受懲,學風為之好轉(zhuǎn)。余有丁曾親自校訂《廿一史》,重新刊刻,此舉流惠于后世學人。萬歷四年(1576年)復移疾歸。萬歷六年(1578年),起復少詹事兼侍讀學士,領詞林,未至,升太常卿管國子監(jiān)祭酒事。萬歷七年(1579年)升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仍充經(jīng)筵講官。八年改左侍郎,掌詹事府事。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明年解部事,仍掌詹事府,充會典副總裁。十年六月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朝廷機務。其入閣是前代首輔張居正逝世前所推薦。余有丁博學多才,善謀略,處事果斷中肯。萬歷年間,杭州發(fā)生兵變,余有丁曾策劃鎮(zhèn)壓。九月皇子生,加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十一年主持禮部會試,加少保,改戶部尚書,十二年以滇南大捷,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進建極殿大學士,不久逝世,贈太保,謚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