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褚淵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36—377 【介紹】: 東晉高平金鄉(xiāng)人,字景興,一字嘉賓。郗愔子。卓犖不羈,父信天師道而超奉佛,好施與?;笢乇贋檎魑鞔髮④娹?,轉(zhuǎn)參軍。深相結(jié)納。溫欲立霸王之基,超為之謀。謝安嘗詣溫論事,溫令超于帳中聽之,風動帳開,安稱超為“入幕之賓”。溫定廢立,超謀成之。遷中書侍郎,權(quán)重一時。轉(zhuǎn)左司徒長史,母喪去職。性好聞人棲遁,有能辭榮隱居者,為起屋宇。與沙門支遁交游,甚相知賞。
全晉文
超字景興,或作敬輿,(見《文選·天臺山賦》注、《褚淵碑》注。
)一字嘉賓,愔子。
為桓溫征西椽,隨府遷大司馬參軍除散騎侍郎,遷中書侍郎,轉(zhuǎn)司徒左長史。
有集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20—477 【介紹】: 南朝宋陳郡陽夏人。
字景倩,初名憫孫。
袁淑侄。
少好學,初為揚州從事。
宋孝武帝時,除尚書吏部郎。
宋明帝泰豫元年,以尚書令與蕭道成、褚淵同受明帝遺命,共輔蒼梧王(后廢帝)掌朝政。
后蕭道成殺后廢帝,立順帝。
粲謀討道成,事泄被殺。
嘗著《妙德先生傳》以續(xù)嵇康《高士傳》。
全宋文·卷四十四
粲字景倩,淑兄子,本名憫孫,慕荀奉倩之為人,改名粲。元嘉中為揚州從事,歷孝武安北鎮(zhèn)軍、北中郎參軍、南中郎主簿。孝武舉義,轉(zhuǎn)記室參軍。及即位,除尚書吏部郎、太子右衛(wèi)率、侍中,免。起為廷尉太子中庶子,領(lǐng)右軍將軍,出為輔國將軍、西陽王子尚北中郎長史、廣陵太守,行兗州事,仍為永嘉王子仁冠軍長史。大明初復為侍中,領(lǐng)射聲校尉,封興平縣子,免。尋為西陽王子尚撫軍長史,又為中庶子,領(lǐng)左軍將軍,出補豫章太守,復還為侍中領(lǐng)長水校尉,遷左衛(wèi)將軍,加給事中,轉(zhuǎn)吏部尚書出為海陵太守。前廢帝即位,復為吏部尚書,徙右衛(wèi)將軍,復為侍中,領(lǐng)驍騎將軍。明帝即位,轉(zhuǎn)司徒左長史、冠軍將軍、南東海太守,遷領(lǐng)軍將軍,徙中書令,轉(zhuǎn)尚書仆射,領(lǐng)吏部,加中書令。又領(lǐng)丹陽尹,徙右仆射,遷尚書令。后廢帝即位,加衛(wèi)將軍,授中書監(jiān)開府儀同三司,領(lǐng)司徒。順帝即位,出鎮(zhèn)石頭,謀攻蕭道成,事泄,被斬。有集十一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83 【介紹】: 南朝齊河南陽翟人,字彥道。
褚淵弟。
尚宋文帝女,拜駙馬都尉。
歷官清顯,善醫(yī)術(shù)。
豫章王蕭嶷感疾,高帝召澄為療,立愈。
齊高帝建元中,為吳郡太守。
齊武帝永明初,遷侍中、領(lǐng)右軍將軍卒。
女為東昏皇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89 【介紹】: 南朝齊河南陽翟人,字蔚先。
褚淵子。
宋時,解褐秘書郎,歷司徒右長史,黃門郎。
少耿介,父背袁粲等附蕭道成(齊高帝),賁深執(zhí)不同,終身愧恨,有棲退之志。
齊武帝時,以為侍中,左戶尚書,常謝病在外,帝遂令辭爵,讓于弟褚蓁。
殷睿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93 【介紹】: 南朝齊陳郡人,字文子。
祖殷元素坐事誅,當從戮。
王僧朗救之得免。
解文義,有口才。
司徒褚淵甚重之。
任司徒從事中郎。
王奐為雍州刺史,睿為長史。
奐獲罪誅,睿亦被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瑯邪臨沂人。
王儉弟。
宋順帝時任丹陽丞。
嘗告劉秉將襲蕭道成,未蒙封賞。
齊高帝建元初遷晉陵太守,有怨言。
兄儉慮為禍,乃因褚淵聞之于帝,詔赦罪,徙永嘉郡,于道伏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42~494 【介紹】: 南朝齊瑯邪臨沂人,字伯奮。
王裕孫。
仕宋為太子舍人。
吏部尚書褚淵欲與結(jié)婚姻,不肯。
遷桂陽王劉休范司空從事中郎,知休范將反,辭疾不就。
出為晉平太守。
入齊,初為豫章王驃騎長史。
齊武帝即位,官至輔國將軍、吳興太守。
到郡修治舊山,移置輜重,以為隱業(yè)所在。
秀之若其祖父敬弘、父瓚之皆不事權(quán)貴,時人稱之。
卒謚簡。
全齊文·卷十三
秀之字伯奮,瑯邪臨沂人。宋儀同敬弘孫。歷著作佐郎、太子舍人,轉(zhuǎn)洗馬、司徒左西屬。出為晉平太守,還除安成王驃騎咨議。轉(zhuǎn)中郎,又為高帝驃騎咨議。升明末,轉(zhuǎn)左軍、豫章王嶷長史、尋陽太守,隨府轉(zhuǎn)鎮(zhèn)西長史、南郡太守。齊受禪,遷司馬,加寧朔將軍。遷長史,領(lǐng)儒林祭酒。遷南郡王司馬,復為黃門郎,領(lǐng)羽林監(jiān)。遷長沙王中軍長史。武帝即位,為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出為義興太守,遷侍中祭酒,轉(zhuǎn)都官尚書。進侍中,領(lǐng)射聲校尉。出為輔國將軍、隨王鎮(zhèn)西長史、南郡內(nèi)史。征侍中,領(lǐng)游擊將軍,未拜。仍為輔國將軍、吳興太守。隆昌元年卒,謚曰簡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東莞莒人,字顯徵。
少好文學,性剛疏,輕言肆行,不避高下。
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
祥從側(cè)過,曰:“如此舉止,羞面見人,扇障何益?”曰:“寒士不遜。
”祥曰:“不能殺袁、劉,安得免寒士?”齊高帝建元中為正員郎。
武帝永明初,撰《宋書》,譏斥禪代。
又著《連珠》十五首寄懷。
乃免官徙廣州。
不得意,終日縱酒。
卒年三十九。
全齊文·卷十八
祥字顯征,東莞莒人,宋吳郡太守式之孫。仕宋為巴陵王征西參軍,歷驃騎、中軍二府,高帝太尉東閣祭酒、驃騎主簿。齊受禪,為冠軍征虜功曹,除正員郎,永明初遷長沙王鎮(zhèn)軍、咨議參軍,歷鄱陽王征虜、豫章王大司馬咨議、臨川王驃騎從事中郎,以連珠忤旨徙廣州,卒。有集十卷。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字德素。
姓婁氏。
東陽烏傷人也。
世為東南著族。
有善地理學者。
使視塋墓。
曰法當出苦行而得道者。
為帝王師。
母留氏夢。
長人擎金像。
令吞之。
已而見紫光繞身。
覺而有孕。
自爾精神志操異常。
及娩。
其身香潔白晰如雪。
因名之靈粲。
七歲入學。
即誦孝經(jīng)論語史傳。
披文見意。
宅南果園。
鄰童群采而競。
師獨以所得。
悉分與之而返。
鄉(xiāng)土業(yè)蠶桑。
常懷悲惻。
為不服縑纊。
季父喜獵。
泣諫不少變。
每嘆曰飛走去人類甚遠。
而好生惡死之情。
無所異。
終絕膻腥。
以感動之。
叔則遠避他處。
殺戮加于舊。
忽夢。
赤衣神人。
手持矛戟擬之曰。
汝不聽菩薩教化。
而日以殺為事。
汝可就死。
驚覺流汗。
且即毀棄獵具。
悔過。
約一日至其常所獵處。
見麋鹿數(shù)十頭。
騰倚隨逐。
若愧謝狀。
所居僻陋。
無見聞。
而約宿習冥感。
曉暢教理。
念將離俗。
而莫識所詣。
忽值僧東指云。
剡中。
佛事甚盛。
因不復見。
蓋神人云。
年十二。
至剡禮塔廟。
究經(jīng)典。
故東境謠曰。
少達妙理婁居士。
宋泰始四年。
辭親剪落于上虞東山寺。
時年十七。
南林寺沙門慧靜一代僧望也。
遂師事之。
俄隨靜住剡之梵居寺。
服勤就養(yǎng)。
年踰一紀。
靜亡。
盡心喪之禮。
服除。
乃辟谷餌松術(shù)以遁。
及齊之季竟陵王方鎮(zhèn)茲地。
聞風敬慕。
時與智秀曇讖慧次。
并召。
約后至。
臘又差晚。
王竟延之上座。
眾咸不悅。
王曰。
此人他日且將領(lǐng)袖釋門。
諸公幸毋過。
中書郎汝南周颙令剡。
尤加禮。
筑山茨鐘山之上。
邀之。
今號草堂寺。
颙每見而嘆曰。
山茨約至。
清虛滿世。
太宰文簡公褚淵。
太尉文獻公王儉。
莫不欽屬。
嘗請講凈名勝鬘。
儉亦請開法華大品。
寢疾。
夢胡僧告曰。
菩薩當至。
項之約至。
所苦遂愈。
即請受五戒。
給事中婁幼瑜族祖也。
每見輒起。
或謂此君從孫。
何乃爾。
瑜曰。
菩薩出世。
方師于天下。
豈獨老夫致敬哉。
旋里省覲。
而二親亡喪。
臨訣之馀。
孺慕斯甚。
于是宿留積歲。
啟迪尤多。
還都仍住草堂寺。
隆昌中。
太傅沈約。
??赴外任。
在郡以禪誦自娛。
異香入室。
猛獸馴階。
每入金華山采桔。
或游止赤松澗。
而神光相屬。
赤松有館。
道士所居也。
道士丁德靜者。
為崇所病。
雖使與善方術(shù)者俱。
而崇益充斥。
病益困。
且暴亡。
于是長山令徐伯超。
議徙約為之主。
曾未旬浹。
而崇息病愈。
后??臥。
見二青衣女子。
從澗出。
禮悔云。
夙障深重。
報為水精。
愿受歸戒。
梁天監(jiān)初。
沈位尚書仆射。
疏請偕。
許之。
先是約已預言其然。
及沈尹丹陽。
蓋十一年矣。
臨別之際。
辭旨悽惋。
俄而沈殂謝。
十一年。
始詔引見。
十六年己亥四月八日。
上從受菩薩戒于等覺殿。
自爾入見別施漆榻。
上先作禮。
上未受戒之一夕。
約夢自草堂至臺門。
皆錦罽席路。
己坐禪床。
去地數(shù)丈。
天人圍繞說法。
由是得度弟子著箓者。
四萬八千人。
時有乾鵲升階。
狀若聽受。
至跋事。
然后去。
又有二孔雀。
驅(qū)斥不去。
詔聽上。
徐行至壇。
俛首而立。
上曰此鳥必欲別受生耳。
無何二鳥同日化。
嘗燕居。
睹野媼置書數(shù)卷于按而出。
并植異樹于庭云。
青廷樹。
后七日有一叟。
請所置書攜去。
約初不視其何等書也。
而樹則葉綠華紅。
扶疏至今。
且感鳥如翡翠。
赤質(zhì)長尾。
群棲林木中。
大通四年。
夢舊宅白壁朱門。
赫然壯麗。
因發(fā)愿造寺。
詔號本生寺。
大同元年九月六日。
現(xiàn)疾北首右脅而臥。
神識恬愉。
了無痛惱。
謂弟子曰。
疇昔之夜夢。
若大眾幡華迎我而往者。
我其逝矣。
十六日。
詔遣舍人徐儼參候。
至夜五更時唱異香滿室者再。
左右肅然。
乃曰。
夫生之有死。
自然恒數(shù)。
勤脩念慧。
慎勿妄想。
即合掌。
如入禪定。
壽八十有四。
夏六十有三。
天子悲慟。
僚宰輟聽覽者。
二旬有一。
是月二十有九日。
詔塔于獨龍山神僧寶志墓。
左。
初約臥疾。
見一翁。
執(zhí)錫入至。
是而寤。
前日所見則志爾。
又約所乘青牛。
忽鳴吼墮淚。
至葬之日。
詔牽從部伍。
吼淚至葬所不已。
塔始建。
有白鶴一雙。
繞塔鳴唳。
聲甚哀。
詔王筠。
文所樹碑。
續(xù)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二
釋慧約。
字德素。
姓婁。
東陽烏場人也。
祖世蟬聯(lián)東南冠族。
有占其塋墓者云。
后世當有苦行得道者為帝王師焉。
母劉氏夢。
長人擎金像令吞之。
又見紫光繞身。
因而有孕。
便覺精神爽發(fā)思理明悟。
及載誕之日。
光香充滿身白如雪。
時俗因名為靈粲。
故風鑒貞簡神志凝靜。
撫塵之歲有異凡童。
惟聚沙為佛塔。
疊石為高座。
七歲便求入學。
即誦孝經(jīng)論語。
乃至史傳披文見意。
宅南有果園。
鄰童競采常以為患。
乃舍己所得空拳而返。
鄉(xiāng)土以蠶桑為業(yè)。
常懷悲惻。
由是不服縑纊。
季父憙畋獵化終不改。
常嘆曰。
飛走之類去人甚遠。
好生惡死此情何別。
乃絕膻腥。
叔父遂避于他里恣行剿戮。
夢赤衣使者。
手持矛戟謂曰。
汝終日殺生。
菩薩教化又不能止。
促來就死。
驚覺汗流。
詰旦便毀諸獵具深改前咎。
約復至常所獵處。
見麋鹿數(shù)十頭。
騰倚隨之。
若有愧謝者。
所居僻左不嘗見寺。
世崇黃老未聞佛法。
而宿習冥感心存離俗。
忽值一僧訪以至教。
彼乃舉手東指云。
剡中佛事甚盛。
因乃不見。
方悟神人。
至年十二始游于剡。
遍禮塔廟肆意山川。
遠會素心多究經(jīng)典。
故東境謠曰。
少達妙理婁居士。
宋泰始四年。
于上虞東山寺辭親剪落。
時年十七。
事南林寺沙門慧靜。
靜于宋代僧望之首。
律行總持。
為特進顏延年司空何尚之所重。
又隨靜住剡之梵居寺。
服勤就養(yǎng)年踰一紀。
及靜之云亡。
盡心喪之禮。
服闋之后。
卻粒巖棲。
餌以松朮。
蠲疾延華深有成益。
齊竟陵王作鎮(zhèn)禹穴。
聞約風德雅相嘆屬。
時有釋智秀曇纖慧次等。
并名重當鋒同集王坐。
約既后至年夏未隆。
王便斂躬盡敬。
眾咸懷不悅之色。
王曰。
此上人方為釋門領(lǐng)袖。
豈今日而相待耶。
故其少為貴勝所崇也如此。
齊中書郎汝南周颙為剡令。
欽服道素側(cè)席加禮。
于鐘山雷次宗舊館造草堂寺。
亦號山茨。
屈知寺任。
此寺結(jié)宇山椒疏壤幽岫。
雖邑居非遠。
而蕭條物外。
既冥賞素誠。
便有終焉之托。
颙嘆曰。
山茨約主清虛滿世。
齊太宰文簡公褚淵
太尉文憲公王儉。
佐命一期功高百代。
欽風味道共弘法教。
嘗請講凈名勝鬘。
儉亦請開法花大品。
遇疾晝寢見胡僧云。
菩薩當至。
尋有道人來者是也。
俄而約造焉。
遂豁然病愈。
即請受五戒。
齊給事中婁幼瑜。
少有學術(shù)。
約之族祖也。
每見輒趣為禮。
或問。
此乃君族下班。
何乃恭耶。
瑜曰。
菩薩出世方師于天下。
豈老夫敬致而已。
時人未喻此旨。
惟王文憲深以為然。
且約孝通冥感思歸遄返。
而二親喪亡。
并及臨訣。
孺慕嬰號不交人世。
積時停鄉(xiāng)以開慈道。
后還都又住草堂。
少傅沈約。
隆昌中外任。
攜與同行。
在郡惟以靜漠自娛。
禪誦為樂。
異香入室猛獸馴階。
常入金華山采桔。
或停赤松澗游止。
時逢宿火乍屬神光。
程異不思故略其事。
有道士丁德靜。
于館暴亡。
傳云。
山精所弊。
乃要大治祭酒居之。
妖猶充斥。
長山令徐伯超立議。
請約移居曾未浹旬。
而神魅弭息。
后晝臥見二青衣女子。
從澗水出禮悔云。
夙障深重墮此水精。
晝夜煩惱。
即求授戒。
自爾災怪永絕。
及沈侯罷郡。
相攜出都。
還住本寺。
恭事勤肅禮敬彌隆。
文章往復相繼晷漏。
以沈詞藻之盛秀出當時。
臨官蒞職。
必同居府舍。
率意往來。
未嘗以朱門蓬戶為隔。
齊建武中謂沈曰。
貧道昔為王褚二公供養(yǎng)。
遂居令仆之省。
檀越為之當復入地矣。
天監(jiān)元年沈為尚書仆射。
啟敕請入省住。
十一年臨丹陽尹。
無何而嘆。
有憂生之嗟。
報曰。
檀越福報已盡。
貧道未得滅度詞旨悽然。
俄而沈殞。
故其預契未然皆此類也。
既而留心方等研精九部。
皆蘊匱胸襟陶鎣懷抱。
顯說弘通當仁不讓。
劬勞汲引隆益群品。
皇帝斲彫文璞。
信無為道發(fā)菩提心。
搆重云殿。
以戒業(yè)精微功德廣。
既為萬善之本。
實亦眾行所先。
譬巨海百川之長。
若須彌群山之最。
三果四向緣此以成。
十力三明因茲而立。
帝乃博采經(jīng)教撰立戒品。
條草畢舉儀式具陳。
制造圓壇用明果極。
以為道資人弘理無虛授。
事藉躬親民信乃立。
且帝皇師臣大圣師友。
遂古以來斯道無墜。
農(nóng)軒周孔憲章仁義。
況理越天人之外。
義超名器之表。
以約德高人世道被幽冥。
允膺阇梨之尊。
屬當智者之號。
逡巡退讓情在固執(zhí)。
慇勤勸請辭不獲命。
天監(jiān)十一年始敕引見。
事協(xié)心期道存目擊。
自爾去來禁省禮供優(yōu)給。
至十八年己亥四月八日。
天子發(fā)弘誓心受菩薩戒。
乃幸等覺殿。
降彫玉輦。
屈萬乘之尊。
申在三之敬。
暫屏袞服恭受田衣。
宣度凈儀曲躬誠肅。
于時日月貞華天地融朗。
大赦天下率土同慶。
自是入見別施漆榻。
上先作禮然后就坐。
皇儲以下爰至王姬。
道俗士庶咸希度脫。
弟子著籍者凡四萬八千人。
嘗授戒時有一乾鵲。
歷階而升。
狀若餐受。
至說戒畢然后飛騰。
又嘗述戒。
有二孔雀驅(qū)斥不去。
敕乃聽上。
徐行至壇俛頸聽法。
上曰。
此鳥必欲滅度別受馀果。
矜其至誠更為說法。
后數(shù)日二鳥無何同化。
又初授戒。
夜夢從草堂寺以綿罽席路。
直至臺門。
自坐禪床。
去地數(shù)丈。
天人圍繞為眾說法。
以事而詳。
等黃帝之夢往華胥。
同目連之神登兜率。
至人行止孰能議之。
而愛悅閑靜祥華虛室。
寺側(cè)依棲咸生慈道。
故使麇麚群于兕虎。
鳧鶩狎于鷹鹯。
飛走騰伏自相馴擾。
非夫仁澤潛化。
孰能如此者乎。
后靜居閑室忽有野媼。
赍書數(shù)卷置經(jīng)案上。
無言而出。
并持異樹自植于庭云。
青庭樹也。
約曰。
此書美也不我俟看。
如其惡也亦不勞視經(jīng)七日又見一叟請書而退。
此樹葉綠花紅扶疏尚在。
又感異鳥。
身赤尾長形如翡翠。
相隨棲息出入樹間。
中大通四年夢見舊宅。
白壁朱門赫然壯麗。
仍發(fā)愿造寺。
詔乃號為本生焉。
大同一年又敕。
改所居竹山里。
為智者里。
縉云舊壤傳芳圖諜。
山川靈異擅奇函夏。
福地仙鄉(xiāng)此焉攸立。
而約飯餌松朮三十馀年。
布艾為衣過七十載。
鳴謙立操擅望當時。
乃以大同元年八月。
使人伐門外樹枝曰。
輿駕當來勿令妨路。
人未之測。
至九月六日現(xiàn)疾。
北首右脅而臥。
神識恬愉了無痛惱。
謂弟子曰。
我夢四部大眾幡花羅列空中迎我凌云而去。
福報當訖。
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儼參疾。
答云。
今夜當去。
至五更二唱異香滿室左右肅然。
乃曰。
夫生有死自然恒數(shù)。
勤修念慧勿起亂想。
言畢合掌便入涅槃。
春秋八十有四。
六十三夏。
天子臨訣悲慟。
僚宰輟聽覽者二旬有一。
其月二十九日。
于獨龍山寶志墓左??之。
初約臥疾。
見一老公執(zhí)錫來入。
及遷化日。
諸僧咸卜寺之東巖。
帝乃改葬獨龍。
抑其前見之叟。
則志公相迎者乎。
又臨終夜所乘青牛忽然鳴吼淚下交流。
至葬日敕使牽從部伍發(fā)寺至山。
吼淚不息。
又建塔之始。
白鶴一雙繞墳鳴淚聲其哀婉。
葬后三日欻然永逝。
下敕豎碑墓左。
詔王筠為文。
神僧傳·卷第四
釋慧約。
字德素。
姓婁氏。
東陽烏傷人也。
祖世為東南仕族。
有占其塋墓者云。
后世當有苦行得道者為帝王師焉。
母留氏夢長人擎金像令吞之。
又見紫光繞身。
因而有孕。
便覺精神爽發(fā)思理明悟。
及載誕之日。
光香充滿身白如雪。
俗因名為靈粲。
兒童時聚沙為佛塔。
壘石為高座。
七歲便求入學。
即誦孝經(jīng)論語。
乃至史傳披文見意。
宅南有果園鄰童競采常以為患。
乃舍己所得空拳而返。
鄉(xiāng)土以蠶桑為業(yè)。
常懷悲惻。
由是不服縑纊。
季父喜畋臘化終不改。
常嘆曰。
飛走之類去人甚遠。
好生惡死此情何別。
乃絕膻腥。
叔父遂避于他里恣行剿戮。
夢赤衣使者手持矛戟。
謂曰。
汝終日殺生。
菩薩教化又不能止。
捉來就死。
驚覺汗流。
旦便毀諸獵具深改前咎。
約復至常所獵處。
見麋鹿數(shù)十頭騰倚隨船。
若有愧謝者所居。
僻左不嘗見寺忽值。
一僧訪以至教彼乃。
舉手東指云剡中。
佛事甚盛因仍。
不見方悟。
神人至年。
十二始游于剡遍禮。
塔廟肆意。
山川遠會。
素心多究。
經(jīng)典宋泰。
始四年于上虞東山寺辭親剪落時年。
十七事南。
林寺沙門慧靜。
隨靜住剡之梵居寺。
服勤就養(yǎng)年踰一紀。
及靜之亡。
盡心喪之。
禮服闋之。
后卻粒巖棲餌以松朮。
蠲疾延年深有成益。
齊太宰文簡公褚淵。
嘗請講凈名勝鬘。
遇疾晝寢。
見梵僧云。
菩薩當至。
尋有道人來者是也。
俄而約造焉。
遂豁然病愈。
即請受五戒。
齊給事中婁幼瑜少有學術(shù)。
約之族祖也。
每見輒起為禮。
或問。
此乃君族下班。
何乃恭耶。
瑜曰。
菩薩出世方師于天下。
豈老夫致敬而已。
時人未喻此旨。
惟王文憲深以為然。
后還都又住草堂。
少傅沈約。
隆昌中外任攜與同行在郡。
惟以靜漠自娛禪誦為樂。
異香入室猛獸馴階。
常入金華山采結(jié)。
或停赤松澗。
有道士丁德靜。
于館暴亡。
傳云。
山精所斃。
乃要大治祭酒居之。
妖猶充斥。
長山令徐伯超立議請約移居。
曾未浹旬而神魅弭息。
后晝臥見二青衣女子從澗水出。
禮悔云。
夙障深重。
墮此水精。
晝夜煩惱。
即授以歸戒。
自爾災怪永絕。
天監(jiān)十八年己亥四月八日。
天子發(fā)弘誓心受菩薩戒。
乃幸等覺殿。
皇儲已下爰至道俗士庶。
咸希度脫。
弟子著錄者凡四萬八千人。
嘗受戒時。
有一乾鵲歷階而升。
狀若餐受。
至說戒畢然后飛騰。
又嘗述戒有二孔雀。
驅(qū)斥不去。
敕乃聽上。
徐行至壇俛頸聽法。
上曰。
此鳥必欲滅度別受馀果。
矜其至誠更為說法。
無何二鳥同化。
后靜居閑室。
忽有野媼赍書數(shù)卷置經(jīng)案上。
無言而出。
并持異樹自植于庭云。
青庭樹也。
約曰。
此書美也不俟看之。
如其惡也亦不勞視。
經(jīng)七日又見一叟請書而退。
此樹葉綠花紅扶疏尚在。
又感異鳥身赤尾長形如翡翠。
相隨棲息出入樹間。
大通四年夢見舊宅白壁朱門赫然壯麗。
仍發(fā)愿造寺。
詔乃號為本生焉。
又敕改所居竹山里為智者里。
大同元年八月使人伐門外樹枝曰。
輿駕當來勿令妨路。
人未之測。
至九月六日現(xiàn)疾北首右脅而臥。
神識恬愉了無痛惱。
謂弟子曰。
我夢四部大眾幡花羅列空中迎我凌云而去。
福報當訖。
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儼參疾。
答曰。
今夜當去。
至五更二唱。
異香滿室。
左右肅然。
乃曰。
夫生有死自然恒數(shù)。
勤修念慧勿起亂想。
言畢合掌便入涅槃。
春秋八十有四。
六十三夏。
初臥疾時。
見一老公執(zhí)錫來入。
及遷化日諸僧咸卜寺之東巖。
帝乃改葬獨龍。
抑其前見之叟則志公相迎者乎。
又臨終夜所乘青牛。
忽然鳴吼淚下交流。
至葬日敕使牽從部伍。
發(fā)寺至山吼淚不息。
又建塔之始白鶴一雙。
繞墳鳴淚聲甚哀惋。
葬后三日欻然永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67—479 【介紹】: 即宋順帝。字仲謀,一作仲謨,小字智觀。南朝宋明帝第三子。封安成王。后廢帝被殺,即位。在位三年,被蕭道成所迫讓位,降為汝陰王。南朝宋亡。尋為衛(wèi)士所殺。謚順。
全宋文·卷十
帝諱準,字仲謀。
(《文選·褚淵》注引《宋書》作「仲謨」。
)小字智觀,明帝第三子。
封安成王,歷揚州刺史,都督揚、南豫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
元徽五年七月,后廢帝遇弒,奉迎即位,改元升明,在位三年,禪于齊,逾月死,年十三,謚曰順帝紀。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