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柳堂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閨秀百家詞選·唾絨詞
吳小姑,字□□,號海山仙人。瓊州人邱玉珊秀才側室。
詞學圖錄
吳小姑(1825-1851) 號海山仙人,瓊山人。
嫁廣東潮陽人邱玉珊為側室,邱為秀才,著有《粵海鏡要》、《松寮詩話》等,年長于小姑者甚,而琴瑟恩愛。
柳堂詩話》:"小姑既逝,翁日趺坐松寮,焚香供像,年近九旬,猶手作蠅頭楷字,抄小姑詩詞,千里外郵寄柳堂,屬采入詩話。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南陵徐乃昌刊印《小檀欒室匯刻百家閨秀詞》收吳小姑《唾絨詞》一卷(即《海山仙人詞》),有詞十首。
有《海山仙人詞》(一稱《唾絨詞》)。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陳寅?。?890-1969) 江西義寧(今修水)人。
早年赴日本留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歸國,后入上海吳淞復旦公學學習,宣統(tǒng)二年(1910)赴歐洲留學,先后在德國柏林大學和瑞士蘇黎世大學學習語言學,次年歸國。
1913年赴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經(jīng)濟部留學,1914年歸國,一度任蔡鍔秘書,參加討袁之役。
1918年赴美國入哈佛大學,從朗曼習梵文和巴利文。
1921年轉往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梵文研究所習東方古文字。
1925年歸國應清華學校之聘,與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同為國學研究院導帥,清華改制后任中文、歷史、哲學三系合聘教授。
1930年后兼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第一組(歷史)主任、故宮博物院理事、清代檔案編委會委員。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赴香港大學講學,任中文系主任。
1941年起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
1945年應牛津大學之聘赴英國任教,兼治眼疾。
1947年返國任清華大學教授。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同年底轉任廣州嶺南大學教授。
1952年后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等。
1930年在其所撰《陳垣敦煌劫余錄序》中最早提出"敦煌學'的概念。
有《金明館叢稿》、《金明論從稿二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集》等。
人物簡介
陳寅恪(一八九零—一九六九),江西修水人。曾任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嶺南大學教授。建國后,歷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精通十多種文字,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蒙古史均有精湛研究。有《柳如是別傳》等。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林散之(1898-1989)南京市浦口區(qū)烏江鎮(zhèn)林家坂人。
六歲入塾,少時師從烏江稟生范柳堂、范培開、卜集進士張立庵學翌詩文書法,32歲赴上海師從黃賓虹學畫兩年,后歸江上草堂教書為生。
37歲孤身作萬里游,得畫稿800余幅、詩近200首。
解放后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后受聘于省國畫院。
有“當代草圣”和“詩書畫三絕”之稱。
著有《江上詩存》。
詞學圖錄
林散之(1898-1989) 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癡、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和縣人,生于江蘇江浦。三歲即喜寫畫,五歲能對物寫生,六歲入塾至十三歲七年間讀畢文史經(jīng)典,習作文、屬對、詩詞。一九三三年,遵黃黃賓虹囑“師古人,更要師造化”, 費時八個月,歷經(jīng)蘇、皖、魯、晉、豫、陜、川、鄂九省,游嵩山、華山、終南山、太白山、峨嵋山、廬山、混江、三峽等名勝,行程一萬六千余里,得畫稿八百余幅,詩二百首。建國初當選安徽省第一屆人民大會代表,曾任江浦縣(時屬安徽,現(xiàn)為南京浦口區(qū))農(nóng)田委員會副主任、江浦縣副縣長。六十年代初入江蘇省國畫院任專職畫師。曾為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省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趙樸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有《江上詩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