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蕭大心

相關(guān)人物:共 35 位
共 3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清河東武城人,字文若。
少逢沙門,授以《素問》及針灸甲乙經(jīng),遂善醫(yī)術(shù)。
中山王元英子元略病,王顯等諸醫(yī)不能治,彧針之,抽針即愈。
為人仁恕,廣教門生,令多救治。
官冀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85—526 【介紹】: 即丁令光。
南朝梁譙國人,武帝妃。
嘗擘絖于漢濱,武帝蕭衍鎮(zhèn)樊城,見而納之。
為武帝郗皇后所妒忌,使日舂五斛。
生簡文帝。
武帝天監(jiān)元年八月,立為貴嬪。
仁恕,不好華飾,未嘗為親戚私謁。
及武帝弘佛教,貴嬪茹素受戒。
卒謚穆。
簡文帝即位,追尊為太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99—550 【介紹】: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世儀。
蕭恢世子。
襲封鄱陽王。
起家太子洗馬,累官雍州刺史,得將士心,有時譽。
梁武帝太清初,轉(zhuǎn)合州刺史,鎮(zhèn)合肥。
侯景圍都,遣子入援,遷開府儀同三司。
臺城陷,棄合肥,出守東關(guān)。
請兵于北魏,遣二子為質(zhì),魏竟不助。
引軍至湓城,尋陽王大心忌之,市糴不通,眾多餓死,范亦疽發(fā)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70 【介紹】: 北周人。
其先世居遼東,本姓段氏,匹碑之后,因避難改姓。
善騎射,有謀略。
初仕北魏為高陽郡守,為政仁恕。
西魏文帝大統(tǒng)元年,拜中書舍人,參掌機密。
峙善辭令,奉命出使柔然、突厥等國,通好和親,邊境安寧。
拜大將軍,封安豐郡公。
北周立,歷官益州、宜州刺史,入為少師。
卒謚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0—540 【介紹】: 西魏文帝之后。
河南洛陽人,乙弗瑗女。
美容儀,少言笑。
年十六,西魏文帝納為妃,大統(tǒng)元年冊為后。
性節(jié)儉,蔬食故衣,待人仁恕,無嫉妒心。
帝欲結(jié)好柔然,乃納可汗女郁久閭氏為后,而逼乙弗后出家為尼,后又逼令自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5—573 【介紹】: 北周人,南朝梁宗室,字智遐。
蕭秀子。
年十二,入國學,博覽經(jīng)史,雅好屬文。
侯景作亂,蕭紀稱帝,撝任益州刺史,守成都。
西魏軍攻蜀,撝以城降,任侍中。
入周,參與麟趾殿校定經(jīng)史。
出為上州刺史,為政仁恕。
后于露門學為文學博士,官至少傅。
善草隸,通算數(shù)醫(yī)方。
有集已佚。
全后周文·卷十九
撝字智遐,蘭陵人,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封永豐縣侯,歷給事中、太子洗馬、中舍人、黃門侍郎,出為寧遠將軍、宋寧、宋興二郡守;轉(zhuǎn)輕車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守。武陵王紀承制,授使持節(jié)、忠武將軍,遷平北將軍、散騎常侍,領(lǐng)益州刺史,及稱尊號,附付中、中書令,封秦郡王。紀東下,以為征西大將軍、都督益梁等十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守成都,兵敗,降于魏。授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歸善縣公。周受禪,進爵黃臺郡公。武帝即位,授禮部中大夫,出為上州刺史,入為文學博士。天和末授少保,后轉(zhuǎn)少傅,改封蔡陽郡公,建德二年卒,贈益州刺史,謚曰襄,有《集》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00 【介紹】: 隋宗室,字阿祗。
文帝第三子。
開皇初立為秦王。
嘗歷仕秦州、揚州、荊州總管。
仁恕,崇敬佛道。
后漸奢侈違法度。
每以巧思治宮室,飾珠玉,冶游其間。
妃崔氏性妒,于瓜中進毒,俊因得疾,免官。
后以帝屢責,懼怖,病死。
崔氏坐廢賜死。
全隋文·卷八
俊字阿祗,文帝第三子。開皇元年,封秦王。尋拜上柱國、河南道行臺尚書令、雒州刺史。加右武衛(wèi)大將軍,遷秦州總管,又遷山南道行臺尚書令。伐陳之役,為行軍元帥,屯漢口。尋授揚州總管,鎮(zhèn)廣陵,轉(zhuǎn)并州總管。徵還京師,免官。復拜上柱國。薨,謚曰孝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二 義解科(二)
恒州人。幼出家。學大論雜心。旋以唱演。負笈驟臻入關(guān)。住空觀寺。復事弘揚。然言笑溫雅。心??宏博。時有問者?;蛩厮绰剟t合掌。答云某也學未及此。故諸大德以其有謙德而不敢加誚。仁壽初。詔送舍利于廣州靈鷲山果實寺。將置塔掘基。得宋梵僧所記。遂以葬。瑞徵弗述。大業(yè)之季。終于所住。壽七十馀。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 義解篇六
釋僧朗。
恒州人。
少而出俗。
希崇正化。
附從聽眾。
尋繹大論及以雜心。
談唱相接歸學同市。
入關(guān)住空觀寺。
復揚講席隨方利安。
仁恕在懷。
言笑溫雅。
有在其席無悶神心。
宏博見知眾所推尚。
時有異問素非所覽者。
便合掌答云。
僧朗學所未通。
解惟至此。
故英聲大德咸美其識分。
不敢蔑其高行也。
仁壽置塔。
下敕令送舍利于番州。
今所謂廣州靈鷲山果實寺寶塔是也。
初至州治巡行處所。
至果實寺便可安之。
寺西對水枕山。
荒榛之下掘深六尺。
獲石函三枚。
二函之內(nèi)各有銅函。
盛二銀像并二銀仙。
其一函內(nèi)有金銀瓶。
大小相盛中無舍利。
銘云。
宋元徽元年建塔。
又寺中舊碑云。
宋永初元年。
天竺沙門僧律。
嘗行此處聞鐘磬聲天花滿山因建伽藍。
其后有梵僧求那跋摩。
來居此寺。
曰此山將來必逢菩薩圣主。
大弘寶塔。
遂同銘之。
今朗規(guī)度山勢惟此堪置。
暗合昔言諒非徒作。
事了還京住禪定寺。
講習為務(wù)。
大業(yè)末年終于所住。
春秋七十有馀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6—643 【介紹】: 唐僧。河東人,俗姓姚。博覽眾經(jīng),以《涅槃地論》為心要。邑多虎暴,都督張遜命志寬禱之,后虎患漸少。太宗貞觀中,蒲晉旱,志寬曾曝烈日中禱雨。
全唐文·卷九百四
志寬俗姓姚氏。蒲州河東人。隋青州刺史任予。自幼出家。大業(yè)中以事流西蜀。貞觀初還鄉(xiāng)里。十七年卒于仁壽寺。年七十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姚氏。河東蒲州人。父青州刺史少知。名歷聽經(jīng)論。尤以涅槃十地為心要。東西尋訪。殊惜寸陰。且履信無矯妄。嘗買衣帛長安市中。其人云??上雀吨?。明當如數(shù)。求所在送至。從之。歸為諸僧言。諸僧笑其為所紿。寬曰。自念平生未嘗誑物。物豈復肯誑我哉。其人果如約。尤不怠于瞻視病患。近遠使輿致房中治。理無小廢。或腹癰不易出膿。輒為口??之。煬帝聞其行解。詔居慧日。會楊玄感叛。類下獄待罪。有遣餉。悉分散。無所私。后配役。負土筑御道。同役者。告以既無監(jiān)檢??缮钥v。寬曰業(yè)報如此。能自欺乎。頃之并流西蜀。行達陜州。適諸檀越醵以贐。即分散。獨遺一驢。以負經(jīng)卷。次潼關(guān)。碩德寶暹。足破莫能進。宛轉(zhuǎn)臥道側(cè)。寬哀之。又舍以載。而身負經(jīng)卷。達蜀。禱雨弭虎?;L遐播。每闡導散席。襯施隨盡。然素所服用。至儉陋孅嗇。貞觀初。還鄉(xiāng)里。旱甚。寬為置壇場。禱雨。如蜀時。曰不得雨者。不處堂房。曝其身三日。而雨大洽。寬所在。有介冑聲。夜窺之。則見神人繞行其旁。議者以其常誦維摩經(jīng)。及戒本。故然。有神素法師者。平生友也。然能交接。于既死之后。復慰以書。茲不錄。十七年夏五月十六日。卒于仁壽寺。壽七十八。蓋寬口不及利。手不執(zhí)寶??鸷D之藏。由來絕心。騎乘勞具。終身無涉。垂死。遺命其徒。以篨籧裹尸。用雨椽舁之。林野。無爾紛紜。為無益事。嗚呼達哉。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五 義解篇十一
釋志寬。
姓姚氏。
蒲州河東人也。
祖宗仕族不交群小。
父任隋青州刺吏寬。
自幼及長清約知名。
歷聽諸經(jīng)以涅槃地論為心要也。
東西訪道無釋寸陰。
業(yè)成登器游講為務(wù)。
生常履信言行不乖。
望似專正而懷抱虛蕩。
嘗以游學長安詣市買絹。
有人曰。
可見付直明當送絹。
于此便付直。
還寺為諸僧所笑。
寬曰。
自憶不負于人。
豈有人而乖信。
至期果獲。
以事陳之。
彼人云。
兵食可亡信不可廢。
弟子俗人奉之。
豈意釋門綴斯慮也。
寬常誦維摩及戒本。
所居住房每夜必有振動介冑之響。
竊而觀者咸見非常神人繞房而行。
又一時夜中房重閣上有打物聲。
同學寶通。
聞之驚迷不安其席。
寬就而慰之。
猶打物如故。
至旦看之。
乃舍梁將折。
即令拄之得免其命。
其為幽靈所衛(wèi)如此。
而性好瞻病無憚遠近。
及以道俗知無人治者。
皆輿迎房中。
躬運經(jīng)理。
或患腹癰不可膿出者。
乃口就??之遂至于差。
往往非一。
其慈惠之懷信難繼也。
后于中夜室內(nèi)大明。
及觀房外與晝無異。
乃自縫綻衣帛。
不謂神光所照。
后召諸徒方知半夜此相數(shù)現(xiàn)。
后遂不怪。
加以開務(wù)誘引弘濟為業(yè)。
道俗胥悅慶其幸遇。
屬煬帝弘道海內(nèi)搜揚。
以寬行解同推。
膺斯榮命。
既處慧日講悟相仍。
會梟感作逆齋事拘纏。
寬便下獄待罪。
有來餉遺一不自資。
通給囚僧歡笑如昔。
后并配徒隸役于天路常令負土使裝滿籠。
盡力輦送初不懈息。
役僧曰。
此無監(jiān)檢。
當可小停。
寬曰。
業(yè)報如此。
何能自欺。
違心行事誠未安耳。
未又配流西蜀行達陜州。
有送財帛祖餞之者。
并即散而不遺。
唯留一驢負經(jīng)而已。
路次潼關(guān)。
流僧寶暹者。
高解碩德足破不進。
寬見臥于道側(cè)。
泣而哀焉。
即舍驢與乘。
自擔經(jīng)論。
徒行至蜀雖有事勞而口不告倦。
仁恕之性登苦知其人矣。
既達蜀境大發(fā)物情。
所在利安咸興敬悅。
時川邑虎暴行人斷路。
或數(shù)百為群。
經(jīng)歷村郭傷損人畜。
中有獸王。
其頭最大五色純備威伏諸狩。
遂州都督張遜遠聞慈德遣人往迎。
寬乃令州縣立齋行道。
各受八戒。
當夕虎災(zāi)銷散。
莫知所往。
時人感之奉為神圣。
然寬因名立行弘裕有儀。
凡所宣化如風之靡。
每至散席禮?相仍。
或至十萬二十萬者。
皆即坐散盡了無資己。
告施者曰。
財猶種子聚則難繁。
故為散之。
令從用有在耳。
其虛懷應(yīng)物為若此也。
兼又輕生疏素弊服尋常。
一經(jīng)御形動經(jīng)累稔。
愛護之甚有過身肉。
時逢儉歲躬煮糜粥親惠饑餒。
銜泣說化令誦佛名。
又以所服衣之與氈。
或割或減用充貧乏。
每年冬首預積坐氈履替。
觀諸沙門少者便給。
以此為常。
貞觀之初還反蒲壤緇素慶幸歡詠如云。
屢建法筵重揚利涉。
時州部遇旱諸祈不遂。
官民素承嘉績。
乃同請焉。
寬為置壇場。
以身自誓。
不降雨者不處室房。
曝形兩日。
密云垂布。
三日已后合境滂流。
民賴來蘇有年斯在。
昔在蜀土亦以此致譽。
故使遍洽時諺號為一代佛日。
有沙門神素者。
架業(yè)相鄰尤所欽友。
以先卒于棲巖。
寬住州寺先絕兇問。
忽降形歡敘欣若生平。
明晚來告乃知其死。
寬致書慰曰。
等同幻境俱稟泡形。
不意之情非復言象。
素法師俗風清美道器沖深。
包總義門研機至實。
但正業(yè)久成必之凈土。
此方薄運頓失所歸。
老病之僧早應(yīng)先去。
罪重福微猶守馀報耳。
法師不遺故舊。
昨二十五日夜降神共聚同臥一床。
通夕言議至曉方別。
情猶今昔。
事即存亡。
冥感之誠未可陳述。
素以貞觀十七年春二月二十四日卒。
素見別傳。
寬以其年夏五月十六日卒于仁壽寺。
春秋七十有八。
初未終之前右脅而臥枕于右臂。
告門徒曰。
生死長遠。
有待者皆爾。
汝等但自觀身如幻。
便無愛結(jié)自纏。
吾命亦斷。
當取椽兩根??篨一領(lǐng)裹縛輿送。
無得隨俗紛紜為不益事也。
言訖而卒。
時蒲虞等州。
道俗奔赴號慟川野。
屯于壙側(cè)七里人滿。
自寬從釋種。
靜攝居形。
不臥全氈不畜疋絹。
匱篋之事由來絕心。
騎乘勞具終身不涉。
口不及利手不執(zhí)錢。
或有忤之。
便掩口私默。
不行贊毀于人物也。
曾用錢一千五百。
買驢負經(jīng)。
既至東京。
值卒科運大貴。
或頭至數(shù)萬者。
同侶欲為賣之。
寬不許曰。
已勞負荷豈復過本乎。
便詣市自出之。
但取元價。
此雖小事廉恥本矣。
神僧傳·卷第六
釋志寬。姓姚氏。蒲州河東人也。歷覽諸經(jīng)以涅槃地論為心要所居。住房每夜必有振動介冑之響。竊而觀者。咸見非常神人繞房而行。時川邑虎暴行人斷路?;驍?shù)百為群。經(jīng)歷村郭傷損人畜。中有王獸其頭最大。五色純備威伏諸獸。遂州都督張遜。遠聞慈德遣人往迎。寬乃令州縣立齋行道各受八戒。當夕虎災(zāi)銷散莫知所往。時人感之奉為神圣。貞觀初還蒲晉。時州郡遇旱諸祈不遂。官民乃往請焉。寬為置壇場以身自誓。不降雨者不處堂房。曝形兩日。密云垂布三日已后。合境滂流民賴有年。未終之前右脅而臥。枕于右臂告門徒曰。生死長遠有待者皆爾。汝等但自觀身如幻。便無愛結(jié)自纏。吾命亦斷。當取椽兩根籧篨一領(lǐng)裹縛輿送。無得隨俗紛紜為不益事也言訖而卒。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姚。蒲州河東人。父任隋青州刺史。寬自幼及長。以清約知名。歷聽諸經(jīng)。以涅槃地論為心要。東西訪道。無釋寸陰。生常履信。言行不乖。嘗以游學長安。詣市買絹。有人曰??梢姼吨?。明當送絹。于此便付直還寺。為諸僧所笑。寬曰。自憶不負于人。豈有人而乖信。至期果獲。寬常誦維摩。及戒本。所居住房。每夜必有振動介冑之響。竊而觀者。咸見非常神人。繞房而行。又一時夜中房重閣上有打物聲。同學寶通聞之。驚迷不安其席。寬就而尉之。猶打物如故。至旦看之。乃舍梁將折。即令拄之。得免其命。性好瞻病。無憚遠近。又以道俗知無人治者。皆輿迎房中。躬運經(jīng)理。后于中夜室內(nèi)大明。及觀房外。與晝無異。此相數(shù)現(xiàn)。猛以開務(wù)誘引。弘濟為業(yè)。屬煬帝弘道。海內(nèi)搜揚。以寬行解同推。應(yīng)斯榮命。會梟感作逆。齊事拘纏。寬便下獄待罪。有來餉遺。一不自資。通給囚僧。歡笑如昔。后并配徒??。役于天路。常令負土。使裝滿籠。盡力輦送。初不懈息。同役僧曰。此無監(jiān)檢。當可小停。寬曰。業(yè)報如此。何能自欺。違心行事。誠未安耳。末又配流西蜀。行達陜州。有送財帛祖餞之者。并即散遺。唯留一驢負經(jīng)而已。路次潼關(guān)。流僧寶暹者。高解碩德。足破不進。寬見臥于道側(cè)。泣而哀焉。即舍驢與乘。自擔經(jīng)論。徒行至蜀。大發(fā)物情。咸興敬悅。時川邑虎暴。行人斷路。或數(shù)百為群。經(jīng)歷村郭。傷損人畜。中有王獸。其頭最大。五色純備。威伏諸獸。遂州都督張遜。遠聞慈德。遣人往迎。寬乃令州縣立齊行道。各受八戒。當夕虎災(zāi)銷散。莫知所往。時人感之。奉為神圣。禮?相仍?;蛑潦f二十萬者。皆即散盡。了無資己。告施者曰。財猶種子。聚則難繁。故為散之。令從用有在耳。兼又輕生。疏素斃服。一經(jīng)履御。愛護之甚。有過身肉。時逢儉歲。躬煮糜粥。親惠饑餒。銜泣說化。令誦佛名。又以所服衣之與氈?;蚋罨驕p。用充貧乏。貞觀之初。還返蒲晉。緇素慶幸。歡詠如云。屢建法筵。重揚利涉。時州部遇旱。諸祈不遂。寬為置壇場。以身自誓。不降雨者。不處堂房。曝形兩日。密云垂布。三日已后。合境滂流。民賴來蘇。號為一代佛日。以貞觀十七年夏五月十六日。卒于仁壽寺。春秋七十有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絳州稷山人,字方忠。登進士第。高宗永淳中,授太常博士,時謂其稱職。武周天授時,為司府丞,推核詔獄,多裁恕,全免數(shù)十姓。出為汴州司馬,歷遷成、寧等州刺史,政不務(wù)威嚴,吏民懷之。有《裴氏家牒》、《神岳封禪儀注》。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方忠,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
初舉進士。
高宗上元三年(676)應(yīng)八科舉,累轉(zhuǎn)乾封尉。
永淳初(682),授太常博士。
善禮儀之學,當時以為稱職。
武后天授中為司府丞,推究詔獄,以仁恕不合武后旨,出為汴州司錄。
遷成州刺史,轉(zhuǎn)寧州刺史。
長安中卒,贈戶部尚書。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上》。
全唐詩》存詩3首。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守真。
絳州稷山人。
舉進士。
應(yīng)八科舉。
永淳初授太常博士。
天授中為司府丞。
武后令推詔獄。
仁恕不合旨。
出為汴州司錄。
(新書作司馬)累轉(zhuǎn)成州刺史。
徙寧州。
長安中卒。
贈戶部尚書。
共 3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