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虛之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有玄虛之公子,輕滅喧俗,保此大愚。
居榮利而不染,豈聲色之能拘。
回還四始,出入三墳。
心溶溶于玄境,意飄飄于白云。
追寂圃而逍遙,任文林而迭宕。
忘情于物我之表,縱志于有無之上。
不為山而自高,不為海而彌廣(《藝文類聚》三十六)。
古人得象兮創(chuàng)經(jīng)營。肇彼偫橐兮疏厥名。
瞻茲甕之為質(zhì)。乃陶人之所成。
非耳目之華侈。留器用之深情。
若乃虛以為量。滿而戒溢。
內(nèi)容乃體。外堅其質(zhì)。
在埏埴之厥初。諒邀奇于斯日。
濟家人之攸務(wù)。故陳力乎虛室。
藏用所資。詎可談悉。
至如原憲貧病。蓬戶攸居。
以甕為牖。含風(fēng)自虛。
知道而樂。其神晏如。
及夫漢陰抱甕。高情悠邈。
絕乎澆風(fēng)。敦其至樸。
同夫天道。于焉卓犖。
若夫吏部既醉。乘興來眠。
漏傳永夕。酒泛如泉。
酣飲無度。其人在旃。
考異宏圖。徵奇遐紀(jì)。
條支之鳥卵猶類。園人之繭形可擬。
非心虛之可測。徒耳聞而是矣。
厥品之為用。自禮經(jīng)以疏跡。
固有順于時需。乃全之而不易。
含虛而稱。從宜所適。
粵若稽古兮圣唐。銀甕常滿兮珍光。
靈液滋兮寶物用。呈絕瑞兮永太康。
小子同螢爝之微火。耿光凝于斯章。
無德而稱者。
則其稱不朽。
無形而用者。
則其用不窮。
若乃質(zhì)混沌。
氣鴻濛。
生天地之始。
匝天地之中。
不可知詰。
其名曰空。
夫空也者。
迎之不見其首。
隨之不見其后。
聽之不聞。
搏之不有。
舒之則遠彌六合。
攬之則不盈一手。
體無涯以為大。
物有來而必受。
徒意其湛爾無營。
飄然至輕。
向遙山而似畫。
對澄浦而同清。
大而觀之。
則漭漫兮類元胎之貌。
審而察之。
則眇漠兮凝至道之精。
故老氏曰。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孰能為其損益。
不皦不昧。
安可議其幽明。
利萬物有含容之德。
包二儀有覆載之名。
草木資空以長茂。
日月乘空以運行。
霜雁云鵬。
非空無以矯其翼。
喬鶯幽鳥。
非空無以習(xí)其聲。
夫天之無言。
不能去蒼蒼之象。
風(fēng)之無聲。
不能閟蕭蕭之響。
陰陽者氣。
猶不免于推遷。
躔次雖高。
亦未離于測想。
豈若窅兮冥兮。
吾則不知其靈。
浩兮蕩兮。
吾則不知其廣。
含大化以虛無。
起神功而惚恍。
善計者無所用其籌策。
善觀者無以勞其俯仰。
故能象帝之先。
元之又元。
以無有。
入無間。
引微明于纖隙。
混馀碧于長天。
隨時小大。
應(yīng)物周旋。
處覆盆而俱暗。
引測管而同圓。
入枝間而帶影。
通野外以含煙。
或高深放曠。
或委曲連綿。
雖可名而可道。
終默然而澹然。
則有閑居至人。
宴坐開士。
黜聰明而反聽。
閉戶庭而隱幾。
既而諦想偫物。
深觀至理。
窮未來寂滅之端。
探過去混元之始。
見眾生生而不失。
大化化而無已。
知有為盡于無形。
化萬物歸于一指。
然后色空皆泯。
驗先覺于輪王。
物我俱齊。
得真筌于莊子。
已矣哉。
杳杳茫茫。
地久天長。
非色非相。
不存不亡。
故知大象無形。
去文質(zhì)而成體。
至恒不變。
混今古以為常。
然則無施不適。
應(yīng)用無方。
作器以虛中為貴。
接賢以虛左為良。
亦有譚國大夫。
嗟已空于杼軸。
倡樓孤妾。
怨難守于空床。
當(dāng)今四海會同。
偫方清晏。
邦國有不空之歌。
太史絕三空之諫。
獨有文章游子。
書劍沈淪。
出門以虛舟遇物。
入室以虛白全真。
生也數(shù)奇。
每有書空之嘆。
長而樂道。
猶在屢空之貧。
惜揚名之未達。
恨干祿之無津。
敢作課虛之頌。
用投虛受之人。
天何言哉。
有闕則補。
持五石而是用。
彼四時而能取。
成乎圓象。
故資可轉(zhuǎn)之功。
定彼乾儀。
蓋俟至堅之主。
所以裨覆燾。
仰周普。
磨礱入鍛。
成功豈濫于宋人。
緝綴為勞。
至德何慚于山甫。
乾道甚明。
配彼清貞。
類鼓鑄而可致。
冀穹元而是營。
石不能言。
默助無為之化。
天將假手。
潛因妙用而成。
則知媧氏之為功也。
體物情立。
取法志生。
眄悠遠而求則。
象規(guī)圓而作程。
小大寧遺。
俾隨形以溥博。
嵯峨不墜。
皆投質(zhì)于輕清。
若乃元造呈材。
神功效技。
他山以綴。
象帝自邇。
卿云初觸。
當(dāng)碧落以麗乎。
銀漢同流。
激清霄而即彼。
天象又元。
石質(zhì)既堅。
究勤勞而日月逝矣。
成廣大而星辰系焉。
暖積素之煙。
尚疑苔點。
降如絲之雨。
終若溜穿。
觀夫圓則九重。
功惟百鍊。
眷無親而克敬。
當(dāng)有道而可見。
言柔與剛。
崇高是將。
運有徒于晝夜。
比為炭于陰陽。
織女停梭。
受支機于河漢。
荊人抱璞。
嗟韞玉于穹蒼。
補之伊何。
以當(dāng)其闕。
照悠悠于峻極。
驅(qū)鑿鑿于超忽。
想夫取鍛之日。
排剛之時。
齟齬不安。
或表艱難之步。
清明于外。
猶生錯落之姿。
正圓虛之廣矣。
下長風(fēng)而凄其。
是知補上天于鍊石。
蓋虛實之相資焉。
甚哉言之出口也。電激風(fēng)趨。
過乎馳驅(qū)。掉三寸以發(fā)越。
應(yīng)千里于須臾。逝不可追。
空勞于駟馬。行而無跡。
豈系于九衢。故君子念彼尤悔。
本乎虛無。茍出話之不復(fù)。
將起羞而是虞。且舌之鼓也。
有時而馳騖。類扣虛之莫獲。
同捕影之難遇。蕭蕭之響。
徒系于下風(fēng)。逐逐之音。
已疲于中路。信樞機之爰發(fā)。
隨小大而作故。儻善守乎輔車。
何遽煩乎騏●8B6B。遲速相懸。
奔走徒然。言出于身。
所謂往而不反。馬竭其力。
猶嘆瞻之在前。雖欲適遠邇。
課后先。如流之巧已失。
若滅之態(tài)何宣。嗟夫。
以骎骎之足。追言言之速。
豈能之而不欲。蓋窒喋喋之喧。
喻駿駿之奔。在誡之而不言。
肇自微渺。倏爾騰翻。
疾既甚于過隙。患必防于屬垣。
斯事也。罔念則狂。
克念則圣。誤片言之既往。
知逸足之難競。自然有蹻之造。
勿謂載翕其居。此不矜于哿矣。
彼何患于班如。不然者。
其出彌遠。其來愈疏。
是以慕宿諾于季路?;诼犙杂谠子?。
至哉詩惡翩翩。書懲靡靡。
方憑響于無際。豈絕塵之可彌。
易象又著夫寡辭。禮經(jīng)亦防其茍訾。
未若古人之深誡。饘于是兮粥于是。
洞庭賦 北宋初 · 夏侯嘉正
楚之南有水曰洞庭,環(huán)帶五郡,淼不知其幾百里。
臣乙酉夏使岳陽,抵湖上,思構(gòu)賦。
明日披襟而觀之,則翼然動,促然跂,慄然駭,愕然眙。
恍若駕春云而軾霓,浩若浮汗漫而朝躋。
退若據(jù)泰山之安,進若履千仞之危。
懵若無識,智若通微。
跛若不倚,蹌若將馳。
耳不及掩,目不暇逃,情悸心嬉。
二三日而后,神始宅,氣始正。
若此不敢以賦為事者二年,然眷眷不已。
一日登崇丘,望大澤,有云崒兮興,歘兮止。
興止未霽,忽若有遇。
由是漬陽輝,沐芳澤,睹一異人于巖之際,霞為裾,云為袂,冰膚雪肌,金玦玉佩,浮丘、羨門,斯實其對。
因言曰:「若非好辭者耶」?
臣曰:「然」。
「然則若智有所不通,識有所不窮,用不通不窮而循乎無端之紀(jì),若得無殆乎」?
臣又曰:「然」。
「然志極則物應(yīng),思精則道來,嘉若之勤無嘩談,吾為若稱云:『太極之生,曰地曰天,中含五精。
五精之用,而水居一焉。
水之疏,邇則為江兮,遠則為河,積則為潴兮,總則為湖。
若今所謂洞庭者,杰立而孤,廓然如無區(qū),其大無徒。
含陽字陰,玄神之都。
曖曖昧昧,百川不敢逾,有若臣者,有若賓者,有若仆者,有若子者,有若附庸者,有若娣姒者。
若禹會涂山,武巡牧野,千出百會,咸處麾下。
每六合澄靜,中流回睨。
莽莽蒼蒼,纖靄不翳。
太陽望舒,出沒其間。
萬頃咸沸,彊而名之為巨澤,為長川,為水府,為大淵。
縱之不踰,跼之不卑,乍若賢人,以重自持。
誘之不前,犯之愈堅,又若良將,以謀守邊。
澎澎濞濞,浩爾一致,又若太始,未有仁義。
沖沖漠漠,二氣交錯,又若混沌,凝然未鑿。
此乃方輿之心胸,溟海之郛郭也。
三代之前,其氣濩落,浩浩滔天,與物回薄,滅木襄陵,無際無廓。
上帝降鑒,巨人斯作。
乃命玄夷,授禹之機,隧山堙谷,滌源暢微。
然后若金在镕,若木在工,流精成器,夫何不通。
是澤之設(shè),允執(zhí)厥中。
既巽其性,遂得其正。
有升有降,有動有靜』」。
臣應(yīng)之曰:「升降動靜,可得聞乎」?
神曰:「水之性非圓非方,非柔非剛,非直非曲,非玄非黃。
劃象為《坎》,本乎羲皇。
外婉而固,內(nèi)健而彰。
降以《姤》始,升以《復(fù)》張。
其靜處陰,其動隨陽。
六府之甲,萬化之綱。
式觀是澤,乃知天常。
若乃四序之變,九夏攸處。
烘然而炎,沸然而煮,群物鴻洞,爍為隆暑。
澤之作,頎然其容,若去若住,若茹若吐。
靈趨怪覲,杳不可睹。
蒸之為云,散之為雨。
倏忽萬象,如還太古。
真可嘉也。
若乃秋之為神,素氣清泚,肅肅翛翛,群籟四起。
澤之動,黝然其姿,若挺若倚,若行若止。
巽宮離離,為之騰風(fēng);
蒼梧崇崇,為之供云。
四顧一色,黯然氳氤。
其聲瀰瀰,若商非商,若徵非徵。
東湊海門,一浪千里。
又足畏也。
言其狀,則石然而骨,岸然而革,氣然且榮,洚然而脈。
有山而心,有洞而腹,有玉而體,有珠而目。
穹鼻孤島,呀口萬谷。
臂帶三吳,足跬荊、巫。
或跂然而望,或翼然而趨。
彭蠡、震澤,詎可云乎」?
臣又問曰:「澤之態(tài)已聞命矣。
水之族將如何居」?
神曰:「大道變易,或文或質(zhì),沉潛自遂,其類非一:或被甲而邅,或曳裾而圓;
或禿而跋,或角而蜿;
或吞而呀,或呿而牙;
或心以之蟹,或目以之蝦;
或修臂而立,或橫鶩而疾;
或發(fā)于首,或髯于肘;
或儼而莊,或毅而黝。
彪彪玢玢,若大虛之含萬匯,各循其生而合乎群者也」。
臣又問曰:「若神之資,其品何如也」?
神曰:「清矣靜矣,麗矣至矣,邈難知矣。
肇于古,古有所未達。
形于今,今有所未察。
非希非夷,合其心于自然,然后上天入地,把三根六。
況水居陸處,夫何不燭。
彼鞚鯉之賢,轡龍之仙,乃吾之肩也。
其馀海若、天吳、陽侯、神胥,齪齪而游,曾不我儔」。
臣又問曰:「《易》稱『王公設(shè)險』,是澤之險,可以為固。
而歷代興衰,其義安取」?
神曰:「天道以順不以逆,地道以謙不以盈。
故治理之世,建仁為旌,聚心為城。
而弧不暇弦,矛不暇鋒,四海以之而大同。
何必恃險阻,何必據(jù)要沖?
若秦得百二為帝,齊得十二而王。
其山為金,其水為湯。
守之不義,歘然而亡。
水不在大,恃之者敗;
水不在微,怙之者危。
若漢疲于昆明,桀困于酒池,亦其類也。
故黃帝張樂而興,三苗棄義而傾。
則知洞庭之波以仁不以亂,以道不以賊,惟賢者觀其知而后得也」。
于是盤桓徙倚,凝精流視。
罄以辭對,倏然而晦。
按:《宋史》卷四四○《夏侯嘉正傳》。又見《皇朝文鑒》卷一,《楚紀(jì)》卷二一,《岳陽紀(jì)勝匯編》卷一,《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一一一三、職方典卷一二二五、山川典卷二九八。
愚嘗歷覽皇王,嘉崆峒之所請,見軒轅之道光。
咨有德之人,所謂乎不恥下問;
求無為之理,寧辭乎陟彼高崗。
故得化臻于沖寂,功格于玄黃者也。
原其云紀(jì)設(shè)官,弦弧立制,蚩尤俯伏以聽命,風(fēng)后周旋而佐帝。
尚慮其至化未敷,群生未濟,乃訪道于名山,欲坐忘于浮世。
既而金根玉輅,鳳蓋鸞旗,萬乘以之順動,千官以之悅隨。
謁帝者之師,吾將學(xué)矣;
庶圣人之道,可得聞之。
于是陳稽首之儀,揖龐眉之老,方初筮以則告,俄一言而悟道。
何思何慮,靡煩手以乘乾;
不識不知,自垂衣于大寶。
喪天下于忽焉,得環(huán)中于自然。
既絕圣以棄智,但牧民而御天。
姑射神山,只在廟堂之上;
華胥舊國,不離樽俎之前。
徒觀其御彼六龍,齊乎一馬,尚恭默之至道,闡希夷之大化。
國風(fēng)穆若,克清壽域之中;
物態(tài)熙然,盡到春臺之下。
故得黜彼聰明,端居穆清,罔象之珠有耀,出虛之樂無聲。
豈比夫舜舉八元,方為求理;
堯咨四子,而后化成者哉!
我國家尚黃老之虛無,削申商之法令。
坐黃屋以無事,降玄纁而外聘。
有以見萬國之風(fēng),咸歸乎清凈。
禮義交舉,圣賢是崇。
既睹化人之要,爰彰為器之功。
修之于身,豈晚成而是慮;
體之于政,見日用之無窮。
前典可稽,格言斯啟。
假其器而宣其教,尊其義而貴其禮。
本于太一,寧因雕琢之勞;
見無不為,豈定方圓之體。
不速而成,與世作程。
于以致滿而不溢,于以知用之則行。
見者之謂智,述者之謂明。
合二美以同歸,皆能致用;
列五常而共久,何患易盈?
是以化彼邦家,器茲禮義。
其美也混而為一,其設(shè)也分而為二。
助政教而可大,貫古今而不墜。
宣尼始問于周史,雅契求新;
晉文首定于襄王,允符先利。
豈不以為君之柄也,非禮何持;
立人之道也,惟義是資。
居上而不我遐棄,化下而何莫由斯。
有之則安,在傾欹而莫睹;
聞而能徙,信用舍以從宜。
是知彼器也利乃生民,此器也歸諸君子。
蓋用之而可資,故喻之而有以。
察其無體,可忘尚象之言;
執(zhí)以衛(wèi)身,詎有假人之恥?
念茲在茲,無為而為。
但守執(zhí)虛之戒,難忘持滿之規(guī)。
安上治民,寧使乎小人乘矣;
見危致命,豈惟乎長子主之。
今國家稽古不忘,宣風(fēng)遐被,其禮也同二儀之節(jié),其義也正四方之志。
覆萬國而無疆,通大道之不器。
古者上求辰次,下立正端,視北陸以為候,納層冰而命官。
枵次可瞻,既乘陰于窮谷;
輿人畢入,方用牡于司寒。
茲乃順天之經(jīng),降邦之命,使陰不得閉而成眚,陽不得越而為病。
是用測日所在,居冰方盛。
一之日氣方烈烈,乃俟顓頊之躔;
二之日鑿焉沖沖,遂舉凌人之政。
觀夫順考舊典,申嚴有司,彼日之道,在虛之維。
有史氏以戾止,有虞人而致之。
乃曰藏乎以道,今也其時。
愛景方融,霜有至堅之象;
隆冬聿暮,狐無可聽之疑。
然后積水并營,窮山異伐。
丘聚鄉(xiāng)縣,玉堆城闕。
投冶鑒以彩凝,射清壸而光發(fā)。
動而合禮,當(dāng)呂《紀(jì)》之小寒;
居不踰時,本《邠》詩之《七月》。
向若官失其業(yè),君怠于常,歲日既易,川池弗藏,時則有凄風(fēng)苦雨,時則有厲雹災(zāi)霜。
人誰禦之,物薦臻于疵癘;
咎常燠若,天取謫于陰陽。
我是以利不素愆,事因微著。
步晷歷以潛測,厲嚴凝而豫慮。
六龍回薄,仰觀象以告期;
九澤腹堅,悉送官而待御。
噫!
恭授惟日,畢賦者冰。
二端以協(xié),百度其凝。
用能俟朝覿而惟謹,逮火出以同升。
獻羔羊而始開,廟祧云薦;
祓桃弧而后賜,祿位其承。
宜乎左氏直書,申豐善述,示后代之成憲,著先王之要術(shù)。
日之至兮冰之藏,敢告凌陰之室。
棋賦 北宋 · 劉攽
惟夫太樸之未判兮,圓方渾而無際。
倏物生而有象兮,乃置同而立異。
迨數(shù)起而滋滋兮,紛萬匯而多事。
此弈棋之始置器也。
于是乎經(jīng)緯縱橫,封畛遠邇。
包穹昊之度數(shù)兮,極厚地之疆理。
局有上于方罫兮,信宇宙之異此。
念巧歷所不能究兮,茲古今所以甘心而不已也。
咨白黑之相反兮,譬寒暑之進退。
寧我盈而彼虛兮,況生殺之與成敗。
智詐殽然而并用兮,莫不矜多而務(wù)大。
有一言可以行之者兮,惟見幾而得先。
眾蚩蚩而我隨兮,乃收功于萬全。
伊昧者之弗察兮,雖服膺而拳拳。
暨應(yīng)變而赴敵兮,常操末而寘顛。
或敗形已兆,力斗未悟,忽焉顛仆兮,乃悔其辨之晚暮。
與覆車以同軌兮,孰若易轍而遵路。
或狃快小利,死生契闊,雖得雋于錙銖兮,而外勢其已奪。
或決機兩陣,間不容思,彼多算其泰然兮,既先據(jù)于便地。
謂戡敵而致果兮,顧自戕而隕斃。
論茲藝之微眇兮,奄眾技而首出。
語之有道兮,用之有術(shù)。
誠巧拙其天予兮,莫可得而齊一。
貴不能得之于賤兮,又況老耆而不屈。
太上貴德,服不以力。
審布置以陰陽兮,謹裁度于繩墨。
故攖之者無抗,詐之者必北。
其次狙詐詭為,奮其秘算。
或見易而守難兮,或取近而先遠。
雖僥倖而全勝兮,亦蹉跌而事反。
靡精心而極意兮,每隨手而應(yīng)疾。
貪彼虛之可乘兮,忘己力之未實。
竊冀幸于弗覿兮,故雖獲而逾失。
何度量之相越兮,乃倍蓰而十百。
甘受責(zé)而無辭兮,雖三五而不敵。
或騰口而攜詐兮,或匿智而叵測;
或同行而習(xí)熟兮,或旁觀而少得;
或乘勢而亟捷兮,或衒利而加惑。
故每譬于用兵兮,擅廟略于籌畫。
必知己而知彼兮,保常勝而有獲。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