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孔昭顯

共 3 首
青浦縣城北謁孔宅敬紀(jì)(戊戌、己亥) 清 · 祁寯藻
五言排律
浩淼三江浦,蒼茫一畝宮。
地當(dāng)吳會(huì)左,澤衍魯邦東。
先圣存遺跡,初基溯寓公。
避秦非效鮒,噫漢孰知鴻。
卜筑延康末,遷流大業(yè)終。
衣冠遂宰木,俎豆尚家風(fēng)。
莽莽悲陵谷,蕭蕭想郁蔥。
似聞環(huán)佩出,安仰棟梁崇。
山澤涵藏久,唐虞際會(huì)隆。
六飛春駐蹕,三泖士呼嵩。
麟紱傳書素,龍章捧日紅
練光騰馬鬣,云氣接龜蒙。
入室絲兼竹,升階冠與童。
像猶吳道子,儀豈叔孫通。
竹箭人材美,林葩樂府工。
言游文學(xué)粹,季札篆碑豐。
闕里瞻斯在,南行轍詎窮。
精靈留舜禹,廟貌儼眉瞳。
一席神棲煖,千秋禮器充。
輶軒誠有幸,坊表愧無功。
仰睇規(guī)模壯,深維教澤洪。
丹題云漢表,碧蘚露霜中。
賢宰來鄹邑,諸生識孔融(時(shí)青浦?jǐn)z令孔一峰昭顯,曲阜圣裔。)
鳳林重翙翙,鼉鼓已逢逢。
繼美新堂構(gòu),留良屬冶弓。
喜傾程子蓋,愁鑄濞王銅。
張壁光難蝕,虞戈字待礱。
況參邦彥議,定亟庶民攻。
盛世覃敷教,群公正協(xié)衷。
循墻勉傴僂,冀達(dá)四門聰。
⑴ 《孔宅志》:孔子二十二代孫潛,字景微,先居梁國為漢太子少傅,避地會(huì)稽,遂為郡人。至三十四代正,為蘇州長史,值隋末亂離,奉先圣衣冠寶玉,葬于大盈浦上,立家廟以祀,子孫家焉。
⑵ 宋淳熙間,慧日院僧疏廟陾渠,得寶玉六事,三璧、二環(huán)、一簪,藏縣庠,或云瘞于墓側(cè)。
⑶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巡幸江浙,途經(jīng)青浦,貢監(jiān)生員孫鋐等吁請御書匾云「圣跡遺徽」,聯(lián)云「澤衍魯邦,四海人均化育;裔分吳會(huì),千秋世永蒸嘗?!褂赫辏t立五代王祠。乾隆十一年,禮部題準(zhǔn)奉祀生。四十四年,巡撫楊魁疏奏估修。五十二年,知縣孫鳳鳴重修。嘉慶五年,署縣事盧焌請帑重修。道光三年,援案官為修理。
⑷ 奉祀生孔廣心及華亭、婁縣、奉賢、南匯、青浦諸生楊秉杷等疊請修葺,已捐廉為倡,并檄郡縣速議矣。
題畫為孔一峰同年(戊戌、己亥) 清 · 祁寯藻
十日五日一水石,王宰幾曾遭促迫。
雁聲飛入筆端秋,特為先生破空碧。
先生結(jié)廬白云間,負(fù)米行吟日未夕。
湖光山色滿衣袖,蓬島應(yīng)無此仙宅。
此圖珍惜出山前,青鬢早結(jié)歸來緣。
不知胸中三萬頃,何地可著紅塵鞭。
當(dāng)時(shí)同榜人有幾,把卷從頭數(shù)甲子。
釣竿詩卷有家風(fēng),觸我鄉(xiāng)心四千里。
??亭子三重茅,碧夫容與寒天高。
卻因一幅吳淞水,悵望并州快剪刀。
黃侯嵩洛游,訪碑自開元。
杖策汜水東,山勢橫蜿蜿。
遂叩崇高門,取徑由轘轅。
少林倚少室,面壁初無言。
石闕何岧峣,篆刻遺荒原。
森森漢時(shí)柏,劫火不敢燔。
尚疑啟母石,秘簡緘玙璠。
岳祠鎮(zhèn)中央,眾峰四屏藩。
石淙下無地,上接天池源。
黃蓋間積翠,塔幢連頂蹯。
玉笙出緱嶺,鸞鳳鳴且鶱。
盧君舊草堂,武子(虛谷。)新山軒。
千載有同調(diào),幽澗琴潺湲。
石交榻頻下,勝彼稚與蕃。
洛陽名跡多,白馬雄祇園。
龍門香山間,樂天昔攀援。
北邙望太行,丹翠秋陽暄。
歸途及冬朔,去時(shí)籬菊繁。
氈蠟留手痕,一洗沈埋冤。
蓬萊老仙吏,畫鹿雙輪轓。
岱圖世并傳,墨采騰龍鹓。
竹朋得其龍,觀齋闖其樊。
謰謱為題句,幸止廿四番。
向禽儻作繪,五岳詞更煩。
自嘲復(fù)自解,坐客且莫喧。
詩境倡先聲(每圖覃溪先生皆有題記。),諸老和篪塤。
近者何太史,健筆埽詞垣。
況從泰華還,飛屐天風(fēng)掀。
峨眉瓦屋吟,口海波瀾翻。
周旋壇坫側(cè),其敢屬櫜鞬。
操觚且急就,聊以志弗諼。
臥游吾老矣,猿叟真如猿(子貞晚號。)。
節(jié)錄廿四畫記:開元寺(鄭州城西),等慈寺(汜水東關(guān)二里許),轘轅(關(guān)。一名?嶺口,在少室北,登嵩境始于此),少林寺(少室五乳峰下),少室石闕(邢家鋪西荒原),嵩陽書院(太室南麓門外,有漢柏二株),開母石闕(崇福宮東數(shù)十步,闕北啟母石高三丈,廣如之,疑星隕也),中岳廟(嵩山黃蓋峰之陽,廟前太室神道雙闕),石淙(城西四十里平洛澗,于此間想見盧鴻草堂之勝),會(huì)善寺(積翠峰下,門前銀杏、翠柏甚古),嵩岳寺(嵩陽觀右),緱山(緱氏山,在偃師城南,一峰隆然,嵩、少諸峰三面環(huán)列,誠仙境也。武后升仙太子碑題目一行,碑陰上半皆薛稷書),小石山房(偃師武虛谷得晉征東將軍劉韜碣,因搆小石山房),平等寺(寺址在義井鋪北洛陽界荒原),白馬寺(洛陽,寺有方塔),大覺寺(東魏大覺寺碑,韓毅書,武虛谷得于洛陽城東四眼井,僅存篆額),龍門山(洛陽城東三十里),老君洞(龍門南),伊闕(洞壁刻經(jīng),明人鑿「伊闕」二大字壓其上),奉先寺(老君洞北),香山(伊水之東,自龍門舟渡,沿山而登,寺有白樂天栗主),邙山(嵩洛歸途過此,及巔,見黃河如帶,南瞻嵩岳,北眺太行,輿人指宋八陵,隱隱可見),太行秋色(渡河至孟縣,出城東返,無日不見太行山色,秋樹丹黃,真畫境也),晉碑(晉太康十年太公呂望表,盧無忌文)。嘉慶元年九月,自開封至嵩洛。十月,經(jīng)懷慶、衛(wèi)輝東還。往返四十日,得碑四百馀種。游屐所經(jīng),成此廿四圖,以志快幸。錢唐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