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祖鐙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善暹,臨江軍(今江西樟樹)人。重顯弟子,初住雪竇,后住開先寺(《宋詩紀事》卷九一)。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開先善暹禪師。臨江軍人。操行清苦。智識明達。遠禪師在德山。師往依之。一日遠升堂。顧視大眾云。獅子頻呻。象王回顧。師忽有省。入室陳解。遠云。子作么生會。師回顧曰。后園驢吃草。遠然之。自此機辯迅捷。禪林目曰海上橫行暹道者。又參雪竇顯。顯愛其俊逸。留座下數(shù)年。欲舉住明州金鵝。師聞之。書二偈于壁而去。曰。不是無心繼祖燈。道慚未廁嶺南能。三更月下離巖竇。眷眷無言戀碧層。三十馀年四海間。尋師擇友未嘗閒。今朝得到無心地。卻被無心趁出山。后住開先。嗣德山遠禪師。卻通雪竇書。山前婆子。見專使來問。云暹首座出世。為誰燒香。專使。云德山遠和尚。婆子遂罵云。雪竇抖擻。尿腸說禪。為汝得恁么。辜負恩德。開堂日上首白槌罷。師曰。千圣出來也。祇是稽首贊嘆。諸代祖師。提挈不起。是故。始從迦葉迄至山僧。二千馀年。月燭慧燈。星排道樹。人天普照。凡圣齊榮。且道承甚么人。恩力老胡也。秪道明星出現(xiàn)時。我與大地有情。同時成道。如是則彼既丈夫。我亦爾。孰為不可良由諸人。不肯承。當自生退屈。所以便推排一個半個。先達出來。遞相開發(fā)。祗是與諸人作證明。今日人天會上。莫有久游。赤水夙在荊山。懷袖有珍。頂門有眼。到處踐踏覺場底衲僧么。卻請為新出世。長老作個證明。還有么。師住開先。凡十八年。而化于本山。嫡嗣云居元也。別具。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善暹,初參德山,后至雪竇謁顯,顯喜其俊逸,曰:“海上橫行暹道者。
”遂命分座說法,顯欲其住金鵝,暹書二偈而去:“不是無心繼祖鐙,道慚未廁嶺南能。
三更月下離巖竇,眷眷無言戀碧層。
”“二十馀年四海間,親師擇友未嘗閒,今朝得到無心地,卻被無心趁出山?!?div id="iasvcj1" class='inline' id='people_33607_2_3_comment'>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1—1378 【介紹】: 明僧。蘇州府吳縣人,俗姓顧,字以中,號廣慧。出家于海云院,主持凈慈、徑山等寺。洪武初詔碩僧集天界寺,智及居首,以病不及召對,賜還海云寺,卒。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以中,吳縣顧氏子。幼入海云院,歷主兩浙大剎。洪武初,詔高僧十人,集大天界寺。智及居首。尋賜還山。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智及。字以中。蘇之吳縣顧氏子。入海云院祝發(fā)。受具戒。聞賢首家講法界觀。往聽之。未及終章。莞爾笑曰。一真法界。圓同太虛。但涉言辭。即成剩法。遂走建業(yè)。謁廣智于龍翔。微露文彩。廣智賞異之。尤為閩國王清獻公所敬。有同袍嶼上人者。訶之曰。子才俊爽若此。不思荷負大法。甘作詩騷奴仆乎。無盡燈偈所謂。黃葉飄飄者。不知作何見解。師舌禁不能答。即歸海云。胸中如礙巨石。踰月。忽見秋葉吹墜于庭?;砣挥惺?。喜不自勝。乃走徑山。見元叟。叟勘辯之。師應(yīng)對無滯。遂命執(zhí)侍。遷主藏室。至正壬午。行院舉師。出世昌國隆教。轉(zhuǎn)普慈。未幾。行省達識公。延主凈慈。兵燹之馀。艱窘危厲。人所不能堪。師運量有方。軌范峻整。綽有承平遺風(fēng)。遷主雙徑。皇明龍興。詔。有道碩僧集天界。師居首焉。以病不及召對。賜還穹窿山。即海云也。戊午八月。忽示微疾。至九月四日。書偈而逝。其徒。以遺骨藏山之陰。分爪發(fā)歸徑山。于無等才公塔左瘞焉。閱世六十八。臘五十一。師長深山立。昂然如孤松在壑。威令嚴肅。其下無敢方命。故所至百廢具興。然處事達變。接引后進。又如春風(fēng)時雨之及物。使人不自知。元帝師。以為賢。錫師六字師號。曰明辯正宗廣慧云。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
愚庵禪師者。名智及。吳人也。年十七為僧。亦得法于元叟端。住后四遷名剎。元帝師錫號明辯正宗廣慧禪師。及公長身山立昂然。如孤松在壑。法令嚴肅。其下無敢方命。所至百廢俱興。然能俯順時宜。又如春風(fēng)時雨之及物。使人不知。以其提唱語句達九重。撐大元叟家聲。復(fù)喜納言。見三尺童。理長則就之。雖工剩藝。自視若不逮。至于料除積弊。不出詞色。力絕其原。故學(xué)士宋濂譽曰。元帝師以徽號。加愚庵及公。不虛也。暮年不得已。再赴明高帝詔抵京。抵京未幾。會楚石遷化。由此得辭還穹窿山。時年六十八。亦書偈趨寂焉?;鹪∮邢銡庖u人。如沉水香。所用數(shù)珠循環(huán)不壞。其遺骨紺澤。類青琉璃。設(shè)利羅積有光。復(fù)有夢堂噩禪師。與及齊名。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八
釋智及,字以中,別號西麓,自題所居曰“愚庵”,姓顧氏,吳人也。
謁廣智于龍翔,微露文彩,廣智大驚。
有聚上人者呵之曰:“子才俊爽,若此不思負荷大法,甘作詩騷奴仆乎?
無盡鐙偈所謂‘黃葉飄飄’者何謂也?
”智及噤不能答,即歸海云,胸中如礙巨石,目不交睫者,踰月,忽見秋葉吹墜于庭,豁然有省。
雖喜不自勝,不取證明眼,恐涉偏執(zhí),乃走見徑山,山勘之,智及應(yīng)機不滯,遂命執(zhí)侍。
久之,乃掌藏室。
元至正壬午,行院欽其道譽,推主昌國隆教,轉(zhuǎn)普慈。
未幾,行省左丞相達識公延主凈慈,復(fù)請遷徑山。
一日,達識帖睦爾翩然來游,直趨方丈便問:“凈名丈室,容三萬二千獅子座,凈慈丈室容多少?
”智及云:“一塵不立。
”丞相云:“與么覿體相違。
”智及揭簾云:“請丞相鑒。
”乃笑謝曰:“作家宗師,不勞再勘。
”明洪武癸丑,詔有道碩僧十馀人集天界寺,袖然居首,以病不能一對,賜還穹窿山,即海云所在也。
戊午八月,忽示疾。
至九月四日,索筆書偈而逝,茶毗火燄化成五色,有氣襲人如沈香,遺骨紺澤類青琉璃色,設(shè)利羅交輟于其上。
其徒奉以藏海云山陰,又分爪發(fā)歸徑山瘞焉。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二
釋周理,出杜氏,蕎甸人,初字徹融。
后講《華嚴》于青蓮寺,釋理微妙,與《中庸》義多所發(fā)明,陶公不退乃請易融為庸。
理生時,白氣出屋,鄉(xiāng)人異之。
然啼聲輟作,三日不止,忽有二僧,聞聲登門,為之摩頂。
因請賜名命曰“慧九”。
是夕啼止,家人相慶。
九歲而孤,集于茶蓼。
年十一,入雞足山禮大覺遍周為師。
先夕,遍夢大蓮花生于殿庭。
日中理至,適符其兆。
遍乃忻然為之落發(fā)。
然語音蹇澀,期期不明,因禮誦觀音三年,一夕夢白衣入室,授藥三丸,命吞之。
自是發(fā)言,略無滯塞。
后至姚城參密藏大師,遂有省發(fā)。
屢躋講座,為眾欽仰,延主妙峰山。
有龍湫,人莫敢犯,歲時宰牲,投之以祀。
明崇禎辛未夏,日方亭午,忽雷雨暴興,山林撼動。
大眾驚駭,侍者持杖立前,欲導(dǎo)之行。
理曰:“將何為?
”曰:“龍作孽,須避耳。
”理叱之。
俄而水溢階庭,浸及幾案。
理不為動,端坐持誦,若無所見。
須臾雨止天霽。
前后林巒,五十馀里,壞山拔木,不可勝紀。
惟寺宇靜室,略無損傷,遐邇嗟異,知有神護。
是夕,定中見一王者,乘空而至,告語求書,乃書“善德祠”予之。
又見老嫗引一女子,形容妖冶。
理呵之曰:“汝前生作孽,今尚如此,當截汝首。
”即劍光閃爍,飛射而出。
嫗與女郎哀伏于前,因為說戒,遣之而去。
自是境物安寧。
明崇禎甲戌,游叩諸方,請藏南都。
時密云說法天童,入室請益,相視莫逆。
欲留不可,辭歸滇南,弘法妙峰古庭。
而后二百馀年,祖鐙再續(xù),實賴斯人。
著有《曹溪一滴》、《谷響集》、《夢語摘要》及《語錄》若干卷。
寂年五十七,僧行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