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大行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志誠。
縉山楊氏子。
父林。
以勇材事太祖。
為都元帥。
母房氏。
生二子。
師為長。
有出世志。
年十六。
父母為娶婦不從。
強(qiáng)逼之。
剪發(fā)而逃。
入京師。
禮七代宗師。
出家受大戒。
師跪而請名。
宗師問爾何志。
對曰。
誠而已。
遂以命之。
自號寂庵。
志業(yè)精勤。
風(fēng)神爽朗。
顯密要義。
游刃若虛。
謹(jǐn)持犯之科。
弘慈攝之行。
至元丁丑歲。
為大都路禪錄。
丁亥。
主清安寺。
明年。
得隙地都之靈樁里。
建廣化蘭若。
居之。
受徒匡眾。
道望益隆。
成宗踐位。
降璽書賜號靜炤妙行大禪師。
諸路頭陀教門都提點(diǎn)。
師平生多異跡。
通靈感化。
驚耳悸目之事。
人莫測是凡是圣。
嘗靜居。
有異氣縷結(jié)。
作善財(cái)合掌形。
在師上。
夜寢。
人見有白光洞胸。
經(jīng)時(shí)不散。
有時(shí)群雀。
聚師頭頂上。
如立朽株。
都人鄒氏女。
為魑魅所憑且久。
師以念珠拂之立止。
嘗有所見宗師。
遣其徒李純輩四人往江南。
踰年不返。
師坐見李至。
且問其介及宗教事。
甚悉。
有頃李果至。
所言無不合。
又一日。
見許善友從保定來。
言寂炤師沒。
已而果然。
若此甚眾。
嘗有盜入室戒勿捕。
或橫逆相加置弗較。
大德乙巳秋。
將化。
手書發(fā)菩提心論。
并金字戒本。
授弟子法云。
語以宗門事曰。
吾將行矣。
然香易服。
右脅果足。
而逝。
壽六十五。
阇維。
得五色舍利三十二粒。
塔于清安寺傍。
自入道至涅槃。
垂五十年。
弊衣粗食。
持諸部密咒。
仡仡朝夕。
未嘗以寒暑暫廢。
精專之功。
自能至靈。
是亦澄什之流亞歟。
釋善柔 朝代: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善柔。
董氏。
德興之永興人。
七歲事永安廣行大師。
默誦金剛楞嚴(yán)諸經(jīng)。
二十入華嚴(yán)圓頓法門。
領(lǐng)廣嚴(yán)傳戒大師戒法。
去滋味絕華好。
日課金光明經(jīng)一部。
禮佛百拜。
深惟靜念。
孤征獨(dú)詣。
人莫能津測淺深。
憲宗聞其名。
賜號弘教通理大師。
命主清涼大會于臺山。
釋教都總統(tǒng)寶集壇主秀公。
慕其德聘。
攝華嚴(yán)講席于京師。
又傳菩薩戒。
于佛子山。
及蔚羅黃樓諸剎。
自是門人加進(jìn)。
法道半天下矣。
師解悟深遠(yuǎn)。
勇于為善。
遑遑如不及。
經(jīng)之闕者。
勒而補(bǔ)之。
寺之廢者。
撤而新之。
甃圮橋完壞路。
為之不一而足。
其于身也。
蔬食飲水。
敝衲容身而已。
論者謂。
師淵然若虛。
退然若藏。
蕭條靜深。
無所愿乎。
其外至于誘引慈濟(jì)。
則孳孳搰搰。
如抱漏甕沃焦釜。
得其法者。
莫不飽滿慰喜。
若涉萬里而還其家。
師之道。
其可得而思耶。
晚年住持奉圣州法云蘭若。
遂終焉。
壽七十有二。
僧臘三十有八。
塔于寺之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