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圓修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二五九
紹隆,理宗、度宗時閩僧,與石溪、偃溪、枯崖圓悟友善。歷住喝石崖、錦溪報慈、延平含清諸寺,遷居光孝,后住鼓山。
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紹隆和州含山人也。年九歲辭親投佛慧院。六年得度受具足戒。精研律部。五夏而后游方。首訪長蘆信和尚得其大略而已。一日見有僧傳圓悟勤禪師語至。隆讀之嘆曰。想口生液。雖未得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第恨未聆謦咳耳。遂至寶峰依湛堂。次見黃龍死心。然后參圓悟。一日入室。圓悟問曰。見見之時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悟忽舉拳曰。還見么。隆曰見。悟曰。頭上安頭。隆聞脫然契證。悟曰。見個甚么。隆對曰。竹密不妨流水過。悟首肯之俾掌藏鑰。有僧問于圓悟曰。隆藏主其柔易若此。烏能為哉。悟笑曰。瞌睡虎耳。后因圓悟退老回蜀。隆乃住邑之城西開圣。宋建炎結廬于桐峰之下。郡守李光延居彰教。次遷虎丘。道大顯著。因追繹白云端立祖堂故事乃曰。為人之后不能躬行遺訓。于義安乎。遂圖像奉安題贊其上。達磨贊曰。闔國人難挽。西攜只履歸。只應熊耳月。千古冷光輝。百丈贊曰。迅雷吼破澄潭月。當下曾經(jīng)三日聾。去卻膏盲必死疾。叢林從此有家風。開山明教大師贊曰。春至百花觸處開。幽香旖旎襲人來。臨風無限深深意。聲色堆中絕點埃。蓋白云以。百丈海禪師創(chuàng)建禪規(guī)之功宜配享達磨??芍^知本矣。隆能遵行而為贊。又且發(fā)明其道。亦為知禮者歟。紹興丙辰示微恙加趺而逝。塔全身于寺之西南隅。 系曰。北宋三佛并唱演公之道。惟佛果得其髓也。而入佛果之室坐無畏床師子吼者又不下十馀人。獨后法嗣之繩繩直至我  明嘉隆猶有臭氣。觸人巴鼻者妙喜與瞌睡虎之裔耳。他則三四傳便乃寂然無聲。然此二老可謂源遠流長者也。當時稱二甘露門。不亦宜乎。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紹隆。
和州含山人。
九歲謝父母去家。
依縣之佛慧院。
又六歲削發(fā)受具。
又五歲而束包曳杖。
飄然有四方之志。
首謁長蘆凈炤禪師。
參叩之間。
景響有得。
因閱圓悟語錄。
撫卷嘆曰。
想酢生液。
雖未能澆腹沃胃。
要且使人慶快。
第恨未親聆謦欬耳。
至寶峰謁湛堂。
叩死心于黃龍。
死心機鋒橫出。
諸方吞??。
非上上根。
莫能當。
而于師獨器重稱賞。
眾皆側目。
將趨夾山見圓悟。
道龍牙。
遇泐潭乾公之法子密公。
相與甚厚。
每研推古今。
至投合處。
抵掌軒渠。
或若佯狂。
議者。
謂今之溈仰寒拾也。
及見圓悟。
圓悟移道林。
師從焉。
一日入室。
圓悟引教云。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舉拳曰。
還見么。
曰。
見。
圓悟曰。
頭上安頭。
師于此有省。
圓悟叱曰。
見個甚么。
曰。
竹密不妨流水過。
圓悟肯之。
自是與圓悟。
形影上下。
又二十年。
斧搜鑿索。
盡得其秘。
或。
疑師道貌甚愞。
問圓悟曰。
隆藏主。
柔易若此。
何能為哉。
圓悟曰。
瞌睡虎耳。
后歸邑住城西開圣。
建炎之擾盜。
起淮上。
乃南渡結廬銅峰之下。
適彰教虛席。
郡守李尚書光。
延師居之。
四年而遷虎丘。
時圓悟以亂離歸蜀。
曩之輻湊川奔。
一時后進。
望山而趨。
師每登座。
從實吐露。
一味平等。
隨根所應。
皆愜其欲。
故圓悟之道。
復大振于東南。
居三年感微疾。
白眾曰當以第一座宗達承院事。
大書伽陀曰。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所以佛法無有剩語。
珍重。
擲筆坐逝。
紹興六年丙辰五月也。
住世六十。
坐四十五夏。
塔全身于山之陽。
曹洞氏之老秀公鎮(zhèn)虎丘。
明年始以官命。
并西庵墟之徙其棟瓦椽梠。
完寺壞屋。
于是虎丘隆禪師之塔。
破而復新。
藩級崇宏。
奧閾冥深。
戶容庭貌。
煒煥赫奕。
觀瞻聳悅。
如教復振。
論者多秀公之義。
頌聲不期而作焉。
惟禪師之道。
于臨濟氏。
為正胤的受。
當教統(tǒng)之季。
群宗遺支。
微絕不嗣。
獨禪師眾胄。
曼衍天下。
百年之間。
以道德表茲山居。
禪師之居者。
父子弟昆。
后先之踵相接也。
然皆熟視其祖。
凜然欲壓。
于頹檐仆壁之下。
莫肯引手持一瓦一木。
救其風雨寒暑。
而秀公異氏也。
獨知尊教基。
飭祠宇。
致孝乎非己之祖。
豈惟善善之公。
足以滅黨私。
而矯薄俗。
彼為人后。
而遺其先者。
視公之為宜何如也。
明河曰。
師見圓悟。
后以二親垂白。
居褒禪山。
侍養(yǎng)者數(shù)年。
住虎丘。
追憶白云端立祖堂故事。
乃曰。
為人之后。
不能躬行遺訓。
于義安乎。
遂圖像奉安之。
此二事。
一載山志。
一出傳燈。
見師隆本之厚。
因讀天隱修塔文。
深感于中。
何后嗣之不然也。
故附其文于傳末。
示戒將來。
且知秀公有作用人。
恨無從考始末。
可惜。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書玉,字宜潔,姓唐氏,武進人也。
母?月入懷,感之而生。
幼時嬉戲,便陳盂缽。
長習舉業(yè),頗通儒術。
一日聽鄰寺僧誦《大乘行愿品經(jīng)》,質(zhì)問義趣,豁然領解,遂發(fā)愿辭家,詣京江嘉山從自謙??度。
服勤既久,赴金陵華山受具于見月,供侍巾瓶,兼究律部。
康熙癸亥,與定庵偕赴昭慶,臨壇演戒。
定庵還山,玉遂駐錫茲剎。
昭慶寺者,唐道宣之所創(chuàng)立也。
寺有戒壇,宋允堪之所開始也,屢遭兵燹,遺址猶存。
明季,三昧自華山來倡道,新徒四眾景從,既而嗣音寞落,壇久塵封。
玉至,而法輪重扶,躬履誠愨,寒必露頂,午不加餐,每歲春冬兩期弘戒,四方緇白,聞風翕集,主持三十八載,戒具者萬馀人。
庚辰之歲,寺燼于火,次第建造,輪奐更新。
然自壬辰訖于己亥,八年之中,不遣一僧募化,而鶴俸清分,鳳釵蠲助,紛紜輻湊,曾無匱竭,愿力所致,卒竟斯業(yè),殿宇門垣,山寮園房,塔院神像,靡不光輝。
成功之日,廷頒龍藏,供諸名勝,照耀湖山,福貺神庥,交驩備致。
以康熙辛丑十一月十四日示疾,說偈坐定而化。
壽七十七,臘五十六。
著有《梵網(wǎng)初津》、《羯磨儀式》、《沙彌述義》、《香乳記》、《二部僧授戒》、《蘭盆合釋》、《懺悔文解》、《賓主序解》諸書。
門人為之建塔寺院南屏,隆樹贊曰:“儒之所貴,明德中庸。
釋之所重,三學為宗。
世邈人遙,孰執(zhí)厥中。
乃有人焉,玉器雪融。
萬行圓修,三寶兼宏。
善德光明,高逾玄穹。
垂教千古,罔知其終。
昊天不吊,頹厥天峰。
瞻仰道跡,浩淼難窮。
令我懷想,碧水蒼松。”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七
釋超樂,字法乳,姓陳氏,淮安鹽城人。
父母俱好禪悅,嘗構庵,延僧居之。
超兒時嬉游,每至庵,聞梵唄,輒依依不去。
及失恃,乃就庵居,從事染剃,得法行海,繼主金山。
清康熙己卯,圣祖南巡,駐蹕斯寺。
超為住持,從容奏對,請以磬山天隱修語錄入藏,許之。
明年入都謝恩,疊邀賜赍。
有菩提葉帽藏于山,嘗頌百丈野鴨子語,因作偈曰:“一群野鴨貼天飛,何用邀名鼓是非。
恨殺馬師施毒手,錯將鼻痛當知歸。
”殊為了解自三昧。
移錫曾赴金陵興善之招,受鑾江宏宗之請,仍領金山。
超生于壬午,其化也,亦以壬午。
得法弟子九人,其最著者明銓,字量聞,棲金陵蔣山香林寺,繼主金山。
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賜紫,五十九年《金山新志》,據(jù)行海舊書,重加潤澤,為十六卷。
其《宗統(tǒng)一門》詮次明晰,詳于舊志,其編次多出其徒實雄之手,雄宇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