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志賢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釋神暄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生建陽之留氏。
幼沈靜。
有問而后有言。
稍長客婺女。
遂以凈人。
入開元寺出家。
一日婺守過之。
見曰。
此兒精神卓朗。
異時必圍繞千眾。
利益世間。
宜趣薙落。
以務(wù)進修。
既受具。
乃止息金華山北百家嚴石穴中。
常晝夜持誦七佛俱胝咒不輟。
上無屋廬。
下無床榻。
雨露霜雪之變。
則有紫云覆之。
如蓋狀。
久之徙居赤松洞之東峰。
禎瑞尤著見。
貞元二年。
志賢禪師。
為說心法。
獲證悟。
而持誦益效。
元和八年。
中丞范揚遣使。
施乳香氈罽器皿。
而暄即以散之。
無所受。
中書舍人王仲。
請就大云寺。
授四眾菩薩戒。
十二年尚書孟簡。
請說法于會稽。
固辭不往。
八月竟歸。
示寂開元寺。
春秋七十六。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神暄俗姓留建陽人也。
幼而沈靜非問不言。
客游婺女入開元寺。
志愿出家焉。
無何本郡太守入寺訪其師。
見暄神彩朗練。
太守善相人也。
顧之數(shù)四。
且曰。
是子真出塵之器。
異日承受深法千眾圍繞。
必超上果非凡氣也。
乃誦七佛俱胝神咒昏曉不絕。
納戒畢于金華山北洞百家?guī)r有石穴暄居中止息。
不構(gòu)庵室作露地頭陀。
復無床榻。
然有神人吐紫色云氣。
而高覆之。
遐望冉冉猶獨柱觀焉。
其神人時來問道。
拱手白暄曰。
赤松洞之東峰有林泉卓異。
師可居之否。
暄隨請往住數(shù)年。
越多徵瑞。
貞元二年遇志賢禪師問暄。
如此持誦魔事必生。
欲滅魔怨須識身本。
身本既真無魔無佛。
豁然開悟理事俱成。
神咒功倍。
元和八年范揚中丞知仰遣使赍乳香氈罽器皿施暄。
并回施現(xiàn)前大眾。
次中書舍人王仲。
請于大云寺為眾受菩薩戒。
十二載平昌孟簡尚書。
自會稽甄請不赴。
八月俄回舊山人莫詳測。
倏云示滅。
春秋七十六。
弟子建塔焉。
一云。
暄在金華山北多寒少陽。
神人問曰。
師須何物。
曰吾在山之陰苦于凜冽神曰。
小事耳。
至夜聞暄闐之聲。
明旦見一小峰移矣。

人物簡介

維基
何祉(1492年—16世紀),字德徵,號常濱,江西南昌府進賢縣北隅人。
何祉是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舉人第六名,次年(1523年)聯(lián)捷癸未科會試二百七十一名,三甲二百六十名進士,時年三十二歲,獲授行人;七年(1528年)升戶科給事中,曾抗疏拿出國庫免去西北饑民的租稅,不久于八年(1529年)因母親年老,請求改任南京兵科以便供養(yǎng),條陳商書一德三義、軍政四事、馬政五事、足國裕民六事,獲明世宗嘉納,命為定制。
嘉靖十一年(1532年),何祉因忤逆權(quán)貴外任嘉興知府,以約己愛民、除奸剔蠹、勸學興賢為務(wù),士民視他如父母,離任時他們都趕在河道號呼「何青天」,并立祠祭祀祀,刻錄《去思錄》紀念其德政。
之后他不再出仕,父老再三上書,朝廷交薦二十多道疏也不復出;家居和諸生講學,貧困得像布衣一樣。
他個性孝友寡欲而剛毅敬慎,器度宏大遠,處事符合節(jié)義,因此不為世俗所容,未能實現(xiàn)志向,士論惜之,有《常濱文集》及奏議若干卷流傳,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4 【介紹】: 清江蘇興化人,初名葉,字木庵。
康熙十二年進士,由庶吉士授檢討,擢工部侍郎,累官左都御史,持政平恕。
四十三年以老病乞休,卒。
有《律令箋注》、《大遠堂集》等。